关于【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福建9座城市名字的由来!现在才知道!
- 2、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福州这10个老地名
1、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福建9座城市名字的由来!现在才知道!
福建的小伙伴们
你们都是哪的人?
你知道你所在的城市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
前世今生吗?
福建的由来
福建简称"闽",
"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
唐朝时,
闽地设立闽州都督府,
领有福、建、泉、漳、汀五州。
在公元733年,
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
福建之名自此出现。
在元代,福建分为
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
明代改为八府,故有八闽之称。
福建各城市名字的由来
●福州1
福州历史悠久,闽越立国之后,无诸建造了福州历史上最早的城池,冶城这也是全闽第一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将原来的闽州府改成福州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的名字才沿用至今,取有福之州之意。
▲三坊七巷
●厦门2
宋朝时,因岛上产"一茎数穗"稻而名"嘉禾屿"。明初朝廷在岛上筑城寨,取名"厦门",寓意祖国大厦之门。之后郑成功又把厦门称为"思明洲",因岛上白鹭群集,人们也称之为"鹭岛"。1935年厦门正式设市。
▲鼓浪屿
●泉州3
宋代诗人云:"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廓为谁封?"在五代时期,泉州从东南亚等地引进刺桐,当时管理者扩建城廓时,遍值刺桐,花红似火,因此被称为刺桐城。之后马可波罗将名字带回欧洲,从此刺桐城享誉全球。清源山因山中有清泉,也称为泉山,泉州之名就得于清源山。
▲清源山
●漳州4
九龙江流经漳州一段称为"芗江",因此古称此地为芗城。又有一说法:唐时,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辟泉州、潮州中间地,置漳州,因最初州驻地有一河流而命为"漳江",才有了漳州之名。
▲东山
●莆田5
五代时期,当地战火连天,到宋朝时期才得以平定。宋太宗给此地取名兴化,寓"兴德化民"之意。早先的原著民,称这里为蒲口,因在蒲草上开辟田地,故改"蒲口"为"蒲田",后演地名为"莆田",意为海水退尽,"莆田"地名由此孕生。
▲湄洲岛
▲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
●龙岩6
毓秀钟灵古汀州,几多往事足风流。古时汀州府就是如今龙岩的大部分地区,唐开元年间,闽西置州,取长汀溪名之,名为汀州,也有说是州城的河流朝南方为"汀"。龙岩是中国唯一以"龙"字命名的城市。
▲客家土楼
●南平7
豪杰指剑州,来者皆问津。南唐时,南平称为剑州,宋朝改为南剑州,是当时八闽州府之一。宋代时,南平是福建的经济文化中心。
▲武夷山
●宁德8
一川护城将绿绕,两山排闼静宁中。宁德有"安宁育德"之寓意。
▲太姥山
▲鸳鸯溪
●三明9
相传远在唐代,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分别取名龙元、狮元、豹元,三兄弟皆英杰有名于世,于是"三元"就这么诞生了。1956年,三元、明溪两县合并为一县,各取两县原名的首字,合称"三明",并一直被沿用下来。
▲泰宁大金湖
2、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福州这10个老地名
南后街 陈品/摄
城市的地名文化是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不少老地名早已消失,但是它们留下的记忆让人难以忘怀。
杨桥路 俞松/摄
01杨桥巷
杨桥巷,是三坊七巷中最北的一条巷,与东街相接。20世纪60年代扩建成杨桥路,成为市区主干道。
杨桥巷古代多为官家富户聚集之区。
福州最著名的特产沈绍安漆器与万福来皮箱,就是在这里创始的。
夜色杨桥路 俞松/摄
杨桥巷以其西通杨桥而名,原南后街路口是辛亥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后卖给谢家,成为作家冰心眷恋和怀念的老屋(见诸她的《我的故乡》)。
一厝出双杰,全国罕有。
林觉民、冰心故居 俞松/摄
林觉民、冰心故居 俞松/摄
聚春园 受访者/供图
02双门楼
《凤鸣三山》述释:“50多年前,福州的街道非常狭窄,马车、汽车都不能通行。从东街口到鼓楼前,中间要穿过一个双孔道的城楼,叫做狮子楼,俗称双门楼,就在如今的聚春园大酒店门口。”
东街口 陈捷阳/摄
狮子楼,初名“镇闽台”,闽王王审知创建,又称“龟头门”。宋代改为“还珠门”。明代中叶,重建门楼,刻立三只石狮,置在门前街心。
《闽都记》载:“双门之中,凿巨石为狮子,压制南面五虎山。”这便是“三狮制五虎”民谚的由来。
华林寺石狮 李梦迪/摄
民国时期改街道为马路,狮子楼被拆除,三只石狮移到鼓楼前陈列。1952年,鼓楼也被拆除,“三狮”又移入南门兜花坛。
如今,这珍贵的“三狮”只剩一狮“躺”在华林寺内,其余“二狮”不知所踪。
井巷今称丰井营 黄秋杰/摄
03井巷
南后街和闽山巷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旧称“井巷”。
《榕城考古略》注释:“巷口有苏公井一,在泔液境内,故名。”苏公即苏舜元,宋代提刑,在福州任上,凿井供水,以利城市的发展。
这条井口“介文儒、光禄之间,俗称丰井营”。
丰井营 黄秋杰/摄
“井”与“斩”福州话谐音,民间不喜取用。“营”与“赢”福州话也谐音,很合民俗的心理,“丰井营”沿用至今。
听雨斋 黄秋杰/摄
位于文藻山路的林则徐故居 林双伟/摄
04文藻山
文藻山,在今文北路和文南路的范围。
清道光前称浦尾,由于该地垃圾成堆,福州人称垃圾为“粪倒”,俗称“粪倒山”。
林则徐故居位于现鼓西街道文北路和通湖路交汇处的东侧 林双伟/摄
清代中期,这里民居渐多,地名“粪倒山”不雅致,选用发音相近的文字取代,改称为“文藻山”。
林则徐故居内的“七十二峰楼” 林双伟/摄
林则徐中年迁居此地,有三进大宅院,自号“云左山房”。“云左”便从“文藻”福州方言谐音而定名。
林则徐故居1961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的台江区苍霞 杨婀娜/摄
05苍霞洲
古苍霞洲盛产白虾,地名俗称“白虾浦”。后“虾”讹作“霞”,又称作“霞浦”。
《全闽明诗传》记载,明朝,南台江的对岸是盐仓山(今仓山区),江南江北,遥相呼应,江北故名“仓下洲”。
月满苍霞洲
为何又名为“苍霞”?
《福州百科全书》记载:“泛指中平路以南至闽江北岸,西至支前路一带,古为冲积洲,后淤成陆地。相传由观赏仓山晚霞倒映江中而得名,苍霞晚照是明代南台十景之一。”
苍霞新城 叶诚/摄
明代地名雅化,更“仓下”为“苍霞”,一直沿用至今。
洗马桥 王畅/摄
06洗马桥
古时利用此处河水洗官马,河称洗马河,桥依河名也成洗马桥,是福州城南门外濠道的通堑。
1950年8月,这里列入八一七中路北段,沿用至今。
2005年茶亭古街 资料图
1929年,板桥拆除,架建路桥,把桥名改为路名,称“洗马路”。
路北起圭弄口,南达南寿巷口,作为南门外一段街市,商业兴盛许久。
盛世茶亭 程协龙/摄
如今,民间仍称这段路为洗马桥或洗马路,而陌生人却一概视为“茶亭街”。
学军路 何小军/摄
07铸鼎街
铸鼎街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即为今天的“学军路”。
公元885年,闽王王审之率中原铸造技工南下,之后,多家铸鼎商行汇聚于此,形成了铸鼎一条街。
清道光10年,政府就把这条街命名为“铸鼎街”,福州人俗称铸鼎环。
柔远雅苑周边道路(含琯后街、金屏支路) 陈暖/摄
08十家排
新港街道柔远驿附近,有一条琯后街,原名“十家排”。
柔远驿,俗称琉球馆。林聪生/摄
明朝,琉球国与我国关系融洽、友好。贸易往来中,琉球国宾客都在柔远驿小住。
清代,琉球馆前有“十家排”,代售球商货物最为著名,他们是郑、宋、丁、卞、吴、赵各一户和李姓四户。
柔远驿 俞松/摄
后因琉球贡使停止来华,十家排改为“太保境后街”。
民国时期,地名改为琯后街,一直沿用至今。
台江区历史建筑龙津二支巷8号老厝 何丹滨/摄
09道士弄
《福州市地名录》记载:龙津二巷,曾名道士弄。
旧时,台江一带民间红白事及消灾祈福,多讲究封建迷信,必请道士念经或做道场,一般都要到新港的道士弄订约或临时聘请。
老厝内的庭院和阁楼 何丹滨/摄
据《台江文史资料》介绍:弄中有七八家以道士为业。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职业早已冷落,地名改为“龙津二巷”。
老厝的阁楼 何丹滨/摄
祥谦镇江中村的塔礁洲湿地公园和生态田园景观 叶义斌/摄
10獭礁
在龙祥岛旁边,有个小一些的洲,犹如航空母舰的护卫舰,现在是塔礁洲湿地公园。
塔礁洲湿地面积3.11平方公里,有维管植物89种,鱼类30多种,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鸟超5万只,是福建省首批重要湿地之一。
塔礁洲湿地公园 林双伟/摄
古时候渔民在乌龙江上打鱼时,泛舟到这块礁石旁休息,发现礁石的缝穴中有众多水獭出没,而这块礁石的形状,又像极了水獭,于是大家就把这块礁石唤作“獭礁”。
由于獭与塔音同,而礁石峙立江心,像灯塔一样,起着航标的作用,久而久之,“獭礁”之名就被“塔礁“所取代。
世外桃源塔礁洲 林秀珠/摄
这些老地名,是一城一地特色生动的特色文化符号。你还知道哪些呢?
来源:影像福州
本文关键词:福州的地名是怎么来的,福州的名称怎么来的,福州的地名来历,和历史文化典故埂,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和故事简短介绍,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和传说。这就是关于《福州这个地名的来历,福建9座城市名字的由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