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了点助人为乐的事儿会有什么感觉呢?有几件小事儿自己觉得可笑。
72年混兵的时候,一次在哈尔滨公务,住在火车站附近的虹桥宾馆。一天一位30多岁的大哥客客气气的和我攀谈,带有点乞求似的请我帮帮忙。我爽快的说只要能做到没有问题。这位大哥直率的说他是满洲里一个工厂的技术员,带妻子来哈尔滨看病,因为雇车去医院得罪了几个人,这几天总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在宾馆门口盯着他,(当时文革期间哈尔滨确实有些混乱)明天他要去火车站回家,不敢和妻子出门,请我帮忙送他俩去火车站,毫不犹豫答应了他。第二天中午,我陪他俩出门,他指给我看确实有几个人盯着他,看有个高大的兵似乎还带着“家伙”在一起,嘛事没有我们顺利的到了火车站。大哥嫂子千恩万谢的非要我的地址,说以后哥们建个联系,盛情难却,我告诉了他我的地址。之后,我美滋滋的等着新交的大哥的信息,可一直杳然。
74年出差北京,火车站等车回吉林排队检票上车时,一个二三十岁的人手拿车票,焦急的翻着兜说钱包丢了,他还提着几盒北京的点心,我多事同情的问,他说家在辽宁,下火车还得坐汽车,三块钱的汽车票钱都没有了,求我借给他几块钱,说到家邮寄还给我,众目窥窥之下,我只能就范给了他五块钱,(当时工资的1/8啊),他郑重的揣起了我的地址纸条。回家后又是一个杳然。
78年一事儿,发生在老家的趣儿事。当时粮食是按月定量供应,每次到粮店买粮都得排队,有时打冲锋一样的拥挤。一次买粮排到前面等交钱开票时,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儿哭哭唧唧的说掉了钱,开票不够了。排队的人们闹闹哄哄的催他快点,我也替他着急,他说只差三毛钱,请叔叔先借给我几毛,我没犹豫的给了他五毛钱,(当时工资的1/80)买完粮,小伙子在门等着我,问我的工作地址,都在一个镇区,他说哪天给我送去。天天上班,可一直没见那个小伙子,根本我也没在乎那五毛钱。一半年后搬家到新楼,我家三楼,二楼开门突然见到了那个小伙子,我哈哈大笑,他,那叫尴尬的一声声的说叔叔好。我俩谁也没提那钱的事。那大孩子还真是个好小子,多年和我处的非常好。这次我实在感到了满手的余香。
困难时受人帮助,之后该怎么想?回想混世几十大年,帮助过别人,也受过别人帮助,没有过什么轰轰烈烈,基本都是些鸡毛小事。凡是承诺的,我基本都兑现了,这就是心安。
歌曲好人多:雪中送盆炭,化作一团火,蓝蓝的天空下,还是好人多,”但愿世上还是好人多吧!
1998年物权法的房产改革就是一个极大的不公平的开始,是直到现在的混乱高房价恶果的根源。唯一的办法,国家必须要开征房地产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
章哥说买房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我的孩子是北京的公务员(女孩),在角门附近工作,户口应该最近两三个月就能下来。我想咨询的是:我现在能凑个差不多300的首付。一个问题是:我是等孩子找了对象后,两家凑钱买套1000万左右的房子,还是我们自己先买套房让孩子住着。这样如果对方也是买了婚前的房子,是不是结婚几年后他们再想改善,就成第三套房了,不利于小两口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有小孩子再想找学区房的麻烦。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想买房,首付300以内,是买西红门的新房(缺点是期房,孩子还得继续租房住,还有不能按期交房的隐患),还是买角门还是草桥的次新房(章哥是推荐角门还是草桥),还是买永外小一点的次新房。(缺点是户型小区环境不是很好,但总是东城,会不会以后比角门草桥涨幅还要好,尽管我们可能10年8年的用不着学籍,但置换会不会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