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宜昌长阳考察,听几个乡民私下议论:“人头般大的龙骨老值钱了,让他们打碎了,一群败家玩意啊!”他顿时激动万分,连忙跑去问乡民:“同志,到底是什么骨头这么值钱啊?”
乡民们看到带着眼镜满面斯文的贾兰坡,毕恭毕敬地回答:“先生,您有所不知捏,咋这儿山清水秀经常出龙骨,能治病因此挖到龙骨的都发达了!”
“龙骨?”仅凭直觉贾兰坡就感觉到不一般,他连忙掏出香烟分发给乡民,让他们仔细讲一讲。
长阳县地处三峡山区,过去非常偏远贫穷,普通乡民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高档货”?都连忙伸手接了,随之而来也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龙骨”大多出自长阳县钟家湾村,此地在大山深处很多溶洞,其中一个洞穴一有涨水就流出很多动物的骨头。当时村民大多相信巫医,而一些巫医也宣称说这些都是龙骨,可以入药。于是村民们纷纷到洞穴外面去捡龙骨卖给别人,同时也将这个洞穴称之为龙骨洞。

1943年,有一群叫花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一商议干脆组团去洞穴深处将这些宝贝全部挖出岂不甚好?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叫花子们点着火把进入洞穴,经过一夜的苦战,从洞穴之中检出许多龙骨。但是当早上他们出洞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
原来钟家湾村的大地主周古育早就眼红这些龙骨了,只不过溶洞非常之深里面积水又多,一般人都不敢下去,因此他光看着眼红却无计可施。这不正巧一群乞丐亡命一搏,从里面挖出这么多龙骨。他早早地带人赶了过来,宣称这座山是周家的,涉及到周家的气运,将乞丐手中的龙骨全部抢走,同时将洞口封闭,禁止别人再入洞挖掘。此后一些年,也就再也没有人进入洞穴了。
后来随着全国的解放,大地主周古育也被打倒,土地分给贫苦百姓。1956年,村民们又把溶洞打开,从里面零零碎碎地检出龙骨卖钱。

有几个村民一不小心捡到跟人的头颅一模一样的龙骨,他们欣喜若狂,认为这是龙王的头骨,肯定非常值钱。因为自古相传,龙王能够变化成人的模样四处游走,故而他们认定这就是龙王的头骨。
但是就在他们争抢的时候,有一个村民一不小心将龙骨摔掉在地碎成几块。几个人非常失望,就将破碎的骨头低价卖给当地商店。
龙骨洞开放的消息和发现龙王的头骨一事,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时候一位新来的老师发现有点不对了。
这位老师姓陈,是教生物课的,他认为这些龙骨应该都是远古生物形成的化石,在溶洞这个特殊的地质结构作用下,并没有腐烂而成为化石标本。
但是当时由于教育没有普及,当地大部分村民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不能理解这些高深的知识,只知道这些都是宝贝。

陈老师带着疑惑,领着学生来到钟家湾采集“龙骨”标本,希望能解开其中的奥妙。他来到当地收购龙骨的商店,从万余斤的“龙骨”之中挑选了一箱自己认为是精品的带回去。
随后他将一块残破的化石寄给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起初研究所没有在意,但是等鉴定结果出来之后,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原来这是古人类的化石!
第二年春天,贾兰坡教授就受命来到长阳钟家湾考察发掘。他在听完几个乡民叙述后,连忙请了一些乡民作为帮工来到龙骨洞。经过十几天的努力发掘,又在洞中发现了一枚人类的臼齿。
后来经过科学院的检测,这确实是中国古代原始人的牙齿。大约生活在约19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晚期的古代智人,后来被命名为“长阳人化石”。从发现的遗址来看,长阳人已经是高度发达的智人,他们懂得用火和用工具捕猎。同时长阳一带的山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

而长阳人化石的发掘,不仅在古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地质学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长阳人化石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向人们静静地述说那十几万年前的岁月,我们的早期祖先如何从蒙昧中走出,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的一路闯荡,繁衍生息壮大。
坐标杭州,晚上从滨江打车回家,司机看起来年纪蛮大,但开车很猛,我问司机你是之前干什么的?哪里人呀?
司机说,我之前是开大货车的,98年就开始开,一直开到2021年才停下来,这样算累计开了20三年的大货,主要跑浙江湖北。
“我是河南信阳的,我们之前开大货车真的很赚钱,2000年那个时候,我一年基本上要赚30~40万,少的时候也有二三十万”
我告诉司机,我是湖北人。他说湖北的每一个县市我觉得都跑去过,这我不敢说,但现场我都知道都去过,比如说黄石啊,浠水啊,恩施啊,宜昌啊等等都很熟悉的,去过好多次。

哎呀,那个时候真的好赚钱呀,现在开大货车就不行了。所以在2021年的时候,我的车不能开了,我也就歇下来了,没事干了总要找点事儿,就在杭州开滴滴。
我在杭州零几年的时候就买了一套房子,那个时候全款40万。后来在嘉兴给小孩也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小孩在嘉兴的桐庐开厂的,做那个羊毛衫。
人啊,不能闲下来,我021年停下来不开大货车的时候,在家里休息了一两个月,真的没事干,很无聊。
后来想想总要找点事儿干呀,这样人才有意思一些就开滴滴了,租了这辆车来开。
但是滴滴可能也很快不能开了年纪,马上60岁了可能开不了几个月了,你觉得我能干点什么生意呢?我还是想做点事情,手上也有一点钱。
零食店你觉得能不能开呀?因为我现在看很多零食店生意都很好,我也想搞一个零食店开。
我告诉他,零食店生意好是因为他的顾客价值非常清晰。首先它的产品非常丰富,零食啊,水饮方便食品牛奶,都非常全齐全。第二,零食量贩店的产品价格非常有竞争力,基本上比商超大卖场要便宜20~30%价格真的非常性价比。第3个零食店基本上开在离顾客小区附近或者在街上,这样的话买东西比较方便。他也年龄,你还是大了一点,建议不一定适合开零食店,但是呢,如果小孩有精力,有时间开零食店,你来帮帮忙,其实还是可以的,基本上一年多就能回本了,真的很不错。像广东零食舱就是国内零食店里非常头部的品牌,已经好几百家店了,开的也很好,你可以去看一看,考察考察。

宜昌市委副秘书长陈行甲在江边祭奠去世的母亲时,突然跑来四个陌生男子,他们径直走到陈行甲面前对他拳打脚踢,结果他的两根肋骨和四根手指被打断,当这四人的身份被查明后,陈行甲内心无比酸楚。
犹记得那是2011年,陈行甲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正当他沉浸在悼念母亲的伤痛,四个人什么都没说,突然就对他出了手,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动手,这事性质很恶劣。
陈行甲报案之后,这四人很快就被抓住了,但是当陈行甲看到他们的时候,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四人中,最大的21岁,而最小的却只有15岁,他们动手打陈行甲,只是为了从他身上抢点钱,去买点吃的,因为他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询问之下,陈行甲也清楚了这些孩子们的来历,他们都是从一个叫巴东的贫困县出来的。

说来也很巧,这件事情不久之后,陈行甲就被调去了巴东当县委书记,陈行甲走马上任之前,四个年轻的面孔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不散,他暗自发誓,要带着这个县走出贫困。
可是陈行甲到了巴东之后,他发现自己举步维艰,尤其是县长刘冰处处针对陈行甲,让他几乎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原来在陈行甲来巴东之前,原来的县委书记退休,本应该刘冰接任,但是陈行甲的空降,彻底断了他的升迁之路,当然还有发财之路,刘冰因此怀恨在心。
刘冰表面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他时常给陈行甲制造小麻烦,在陈行甲遇到问题时,非但不会伸出援手,还会落井下石。
有一次,陈行甲在外视察,遇到了群众上访,导致陈行甲被围堵,刘冰却示意手下人,不要替陈行甲解围,最终导致陈行甲被群众围了一天一夜。

陈行甲被群众围堵,他没有任何怨言,他仔细聆听群众上访的原因,并且耐心疏导群众的愤怒,当他了解到一些官员擅自挪用扶贫资金,强制征收农民的土地时,他愤怒了,并且对群众说:请他们放心,我陈行甲一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陈行甲到了巴东半年后,他逐渐掌握了巴东的情况,事实基本与群众上访时反映的问题相符,国家拨的专项扶贫资金根本没有落到实处,百姓几乎没有任何获益。
陈行甲知道是政府班子内部出了问题,官员和商人狼狈为奸,将扶贫资金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陈行甲将情况上报给州委之后,上级领导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让他放开手,大胆干,无论谁有问题,决不姑息。
受到鼓舞的陈行甲,正式与不法分子“开战”,那段时间,陈行甲和家人经常接到恐吓电话,他的妻子每次在陈行甲出门后,都坐立不安,生怕他的丈夫再也回不去。

邪不压正。
最终在陈行甲的努力和严查之下,共有87位官员、商人被送进了监狱了,其中也包括巴东县长刘冰。
陈行甲成为了人民最后爱戴的县委书记,可是正当州委想要提拔他时,他却向组织递交了辞职信,他觉得官场太累了,辞职之后,陈行甲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
在做公益时,陈行甲在友人的建议下,还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在峡江的拐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在这本书中,陈行甲将官场生活都记录了下来,其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内幕。
在这本书正式出版后,陈行甲也向公众承诺,要将这本书的所有收益,全部捐赠给公益事业。
《在峡江的拐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这本书着实看哭了不少读者,陈行甲源于诚心、叙写人生,朴实的文字和惊险的经历,让无数读者感动。

如果您想了解陈行甲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如何独善其身砥砺前行,不妨看看这本书,我们或许没有陈行甲一心做公益的勇气,但我们也能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点击下方【看一看】下单,相信您的善行一定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带来阳光:
1958年3月,毛主席乘坐“江峡”轮视察长江三峡,在船上谋划三峡水利工程,新千年终于得偿所愿。致敬!#头条创作挑战赛##宜昌头条##我要上 头条#
华侨城欢乐谷集团考察宜昌,双方表示将共同培育打造具有宜昌峡江特色的主题乐园。
9月3日,华侨城欢乐谷集团副总经理昌盛一行应邀考察宜昌交旅集团文旅项目,双方开展深入交流。
这几年宜昌建设主题乐园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先后接触了青旅、恐龙园等。
主题乐园在全国已有遍地开花的趋势,就拿湖北来说。华侨城已经进驻武汉、襄阳和黄石,方特也布局了荆州和十堰。黄冈、宜昌等地也在积极引进。

如今的主题乐园都是重资产招商模式,品牌运营商赚取设计费和管理费。无论主题乐园是否盈利,他们都会稳赚不赔。
这就需要各地方理性判断,毕竟现在一座主题乐园投资都不低。一旦出现运营困局,很难有盘活的可能性。
#宜昌头条#
2021年9月3日,华侨城欢乐谷集团副总经理昌盛一行应邀考察宜昌交旅集团文旅项目,双方围绕项目合作及产业发展事宜开展深入交流。昌盛一行首站前往曹家畈康养文旅项目现场,实地调研项目区位、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及投资建设规模。昌盛对项目交通通达性、用地可行性和定位布局表示认可,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依托长江三峡等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文旅资源,共同培育打造具有宜昌峡江特色的主题乐园。
随着曹家畈康养文旅小镇项目有望取得积极进展,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在宜昌城区先后斥资开发的项目集群——平湖半岛项目(西陵区、夷陵区)、西坝项目(西陵区)、曹家畈项目(点军区),业已相继走进人们的视野;截至目前,仅剩牛扎坪项目(点军区)暂无任何动静了。

至于牛扎坪项目什么时候才会启动项目建设呢?目前不得而知。
1958年3月29日清晨,毛主席从重庆乘坐"江峡"号轮船,开始了对三峡的考察行程。老人家可不是游山玩水,他是为三峡工程确定坝址啊。
轮船穿过三峡后,于30日傍晚行至宜昌境内的中堡岛附近。毛主席站在甲板上,举着望远镜仔细地察看着这座神奇的小岛。老人家一边看,一边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开玩笑说:“喂,长江王(指林一山),你能不能帮我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帮你当助手,把三峡大坝修好,行不行啊?”大家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建国之初,毛主席就开始为解决长江水患而思考,1954年,在长江上游修建大坝正式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5月,毛主席南巡,在武汉畅游长江后,赋词一首,“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对三峡工程赋予诗一般的期待和憧憬。

遗憾的是在他老人家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三峡工程的上马和竣工。今天,我们欣慰地告诉您,您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59年6月,毛主席乘“东方红”轮视察长江三峡,展望“高峡出平湖”的千年大计。#头条创作挑战赛##宜昌头条##我要上 头条#
2010年,在湖北宜巴高速的施工现场。随着挖掘机的嗡嗡作响,竟然挖出了人的头骨。
经常在施工的工人起初并没有在意,毕竟以前我国土葬盛行,在施工中挖出一块头骨,再正常不过了。于是大家将这件事报告给了负责人,随即又开始了工作。
几天后,突然天降大雨,暴雨倾盆,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施工队被迫停止施工,休息一天。
等到第二天一早,当工人们赶往工地后,眼前的一幕却让人心惊胆战。
只见经过一天的暴雨冲刷,在昨天挖出头骨的附近,露出了一地白骨,而且从方位来看,这些尸骨全部杂乱的堆积在一起,并不像是土葬的痕迹。

虽然工人们平日里也不少挖出尸骨,但如此大规模的白骨群,也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脸色铁青,一时间大家都在议论着尸骨背后的故事,是凶杀?还是古墓?
负责人知晓情况后当即报警,警察到场联系了考古专家,最后通过对这些尸骨挖掘,共挖出了3000多具骸骨,根据专家检测:这些尸骨死亡时间不足100年,还大多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这块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尸骨的主人又是谁呢?
就在众多专家毫无头绪时,一位瘦弱的老人满眼泪光得找到了调查组,向他们诉说了这些尸骨背后的故事。
老人名叫秦德彪,当时已经73岁了,在他6岁那年,亲眼见证了这座白骨坟的诞生。这3000多具白骨,正是他苦苦找寻多年的革命英雄们。
原来在秦德彪的母亲当年曾在后方战地医院帮忙,幼年的秦德彪经常和母亲一起,在医院做一些跑腿的工作,据他自己回忆,当时的场景和人间炼狱也差不了多少,到处都是伤员们的哀嚎声。

那年,驻扎在宜昌的是国民75军预备第四师,而白骨堆的附近,就是当年野战医院的旧址。
随着战争激烈程度的升级,每天有越来越多的伤员被送下来,尽管有的伤愈后继续归队,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幸离世。
对于这些战士们的遗骸,最初是将每个战士都单独安葬,可是随着战事的升级,医院人员逐渐短缺,许多能拿起枪的护士们都上了战场。
为了不让将士们曝尸荒野,时任国民第75军军长的傅正模只好忍痛下令,在医院后方的空地上挖一个大坑,把牺牲的战士们全部统一安葬在坑中。
后来战事升级,整个第四师奉命撤退,由于时间紧急,这个埋葬着3000多具忠骨的“千人坑”甚至没有人来立下一块碑。
说完这段故事,已经年过7旬的秦德彪早已泪流满面,在场专家全都沉默了。
后来根据老人的叙述,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亲自赶赴宜昌,在大家对文献近半年的考察下,终于揭开了那段沉重的历史。

1940年,国民第75军预备第四师奉命在宜昌与数倍于我军兵力的日军对峙,最终宜昌失守,我军被被迫退守晓峰一带。
在这4年的苦战中,日军平均每两天就要对我军阵地进行一次轰炸,战士们死伤惨重,由于后方战地临时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不少战士们在牺牲后,都被埋在了医院后挖的大坑里。
从那以后,这么多年里,那块坟地寸草不生,由于战争年代记载有限,很难具有记载墓地的方位,加上后来预备第四师被多次改编,让不少经历过得人忘记了那段本应被铭记的历史。
尽管当年秦德彪还是个小孩子,但是他却并不害怕浑身是血的战士,他认为,这些人都是为民族牺牲的英雄,他们理应被世人铭记。
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秦德彪一直都没有忘记寻找这个故事。
直到2010年的这次施工,或许是苍天也不愿意让这段历史被尘土掩埋,下了一场暴雨,恰好冲开了这个深埋近百年的秘密。

在查明真相后,宜昌政府紧急开会,修改了原来高速公路的规划路线,并将这些烈士的遗骸重新整理收纳,在墓地上方修建了一所烈士陵园。
在陵园的周围,后来种上了3000棵松柏,人们想要用这种方式,让烈士们得到安息。
在持续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中,类似的故事绝不是个例,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总伤亡达到了35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就达到了380万人。
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我希望更多的故事能够被挖掘出来,这些先烈不应被埋在无人问津的荒郊野外,他们的故事应该被世人铭记。
如果您看到这里,不妨为这些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先辈们点个赞吧,正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民族英雄##抗日老兵的故事#
(小说)望冮坪
谭凤吉,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

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水从西边来,穿过一个三峡,到这里,猛地拐了一个弯,像是舒了一口气,出三峡了。
七十年前,这里打过一场大仗。
日本军队从宜昌冲到这边,中国军队守住江口,拼命厮杀。
谭凤吉那个时候还小,他家里也住了军队。
当兵的在他家里和一家人一样。
他家西边,三四里路,又是一片山坡,平缓一些,叫望江坪,站在坡上,向南面望,江面宽阔,一片的好风景。七十年前打仗时,这里是一个野战医院,屋子里院子里都是伤兵,他们都是从战场上抬下来的,浑身是血,医生和护士进进出出,谭凤吉的妈妈和村上的妇女也到这里来,帮助洗绷带,床单。
砌一个大水泥池子,上面写着"浴血池"三个字,字不是用笔写上去的,是在水泥未干时,写在水泥上的,笔画凹下去,水泥干了,又让人涂了红颜色,字就更鲜艳了。

从伤兵身上换下来的绷带都是血,一抱一抱绷带丢到池子里,池子里的水也成红的了。
那才真叫惨。
野战医院旁边,是一个小山沟,在医院里死去的受伤军人,都埋在那里了,一层一层的。他们是11师的人,打仗不要命,师长胡琏是狠角色,带的兵个个都是好样的。
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事情好像没有发生过,很少有人提起。
望江坪还有,"浴血池"还有,当地人很少到这里来。风吹过,太阳照过,大雨淋过,满坡的荒草野树,草木萋萋。
前两年,政府搞开发,要在这里盖别墅,卖给外地人,外地人愿意买,风景好,外地人也不知道当年这里发生过什么。
谭凤吉七十多了,还种得了地,爬得动山,身体好得很。
那天夜里,谭凤吉做了一个梦,好像是当年,他还是个孩伢子,在妈妈身边,妈妈在"浴血池"洗绷带,他在旁边玩。

他看见张连长了,张连长是高射炮连的连长,带着队伍就住在他家的几间闲房子里。
张连长是北方人,老家山东,一脸大胡子,好逗谭凤吉,说你就跟俺老张做干儿子。高射炮连改善伙食,张连长就端着自己的大碗,一边自己吃,一边喂谭凤吉。
那天做梦,他看见张连长和很多当兵的都是从山谷里走出来,身上都有血,有扎着绷带的,也有没扎的,缺胳膊断腿的,互相搀扶着,骂骂咧咧,从山沟里走出来。
张连长在用他的山东话骂人,日他奶奶,死了也不让人肃静。
有人用四川话骂,这些龟儿子,良心都让狗吃了!都是乌龟王八。
有人用河南话骂,这些鳖孙,就知道挣钱,心黑着哩。
谭凤吉看着他们,一群一群的从山谷里出来,看不到头。
张连长看见了谭凤吉,笑着说,吉伢子,你在这里干啥?
一个官佐模样的人说,张连长,这个娃娃是谁?

张连长敬了一个礼,报告李团长,这是房东家的孩子。
李团长说,让他到松树底下坐着,不要在这里。
好像还是当年,张连长一把抱起谭凤吉,把它放在"浴血池"不远处的一棵松树下,说你不要动。
谭凤吉看看松树,松树上系着一个红布条。
谭凤吉看见张连长后背上都是血,背上一个血窟窿。
一个当兵的牵着一头猪过来,那猪咧着嘴笑。
当兵的说,快要好了。
荆州口音。
又拍了拍猪脑袋,说,用不了好久。
又踢了猪一脚,说,这就完了。
醒来,谭凤吉把梦记得真真的。
太阳刚刚升到东南,江面上还有雾气,谭凤吉就到了"浴血池"这里。
"浴血池"砸了,一地残迹。一座一座的小别墅正建着,搭着脚手架,有人在上面来回走动干活。
一抬眼,谭凤吉看到那棵松树,和梦境里一模一样,上面还挂着一个红布条。

他心里一惊,走到松树下,坐在石头上,远远地看。
再看看松树,和昨天晚上梦到的一模一样。
一群人过来,都带着明晃晃的手表金链子,穿行在一座座别墅间。
手脚架上有人喊,领导来视察了,都要卖力气哪。
一个胖子大声说笑:反正老子卖给外地人,不怕偷工减料。
仰头大声问脚手架上的工人,快给老子建好了没得?
有人回答,快要好了。
荆州口音。和梦里一模一样。
脚手架上都有人,谭凤吉没看清是哪个人回答。
胖子又大声问,还要好久?
又是那个声音回答,用不了好久。
谭风吉紧张起来,想听你等三句。
胖子急了,到底好久?
还是那个声音,这就完了。
胖子咧着嘴看着大家笑。
一个装着水泥的铁桶掉下来,正打在胖子头上,那群人惊叫着散开,胖子倒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