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1200火力发电站。
1200火力发电站,规模20千瓦,安装220吨/时锅炉4台,汽轮发电机4台,在平面布置上,留有发展余地。1976年5月18日至8月16日,以辽源发电厂厂长赵醒民为组长、东北电力设计院刘继钳为副组长组成10人考察组赴朝,进行考察,搜集设计资料,与朝鲜电力工业部1200火力发电站技术业务代表团,就有关建厂事宜,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签订了《关于建设“1200”火力发电站考察的会谈纪要》。朝方向中方提供了设计任务书。东北电力设计院依此进行初步设计。1978年11月16日至1979年2月18日,中朝双方在长春就有关工艺设计与土建设计进行了协商,历时3个月,会谈130次,就设计中的140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会谈纪要。截至1983年,设备、材料陆续发运到朝方,1984年组成以吉林省火电工程公司韩家真为组长、东北电力工程一公司高启成为副组长、东北电力设计院李传清为总工程师等10余人的1200火力发电站设计专家代表团,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等,进行技术指导,按合同规定,完成了援建任务。

常识的考察范围是非常全面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尽可能的多积累一些常识知识。历史积累下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思想。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在诸子百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及法家的思想。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思想:“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是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伦理教育的一个学术派别。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思想:以“道”为核心理念。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逍遥自在。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即爱人如己)。政治:“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节用”。
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作品:《韩非子》
思想: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例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历朝历代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与做法,比如_____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_____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_____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
依次填入横线,正确的是:
A.《论语》,韩非子,墨子
B.《荀子》,孟子,墨子
C.《老子》,孔子,孟子
D.《墨子》,韩非子,孟子
【答案】D。中公解析:“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贤上》,意思是:国家拥有贤良的人多了,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会坚实;贤良的人少了,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会薄弱。“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的《韩非子•显学》,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因此,该题三句古文对应的分别是《墨子》、韩非子和孟子。

【解题技巧】三句话中最熟悉的还是第三句,强调对于人的磨砺,属于儒家思想,我们可以确定A,B选项排除。第二句可能不好判断。再看第一句,强调贤良之士的作用,即“尚贤”思想,排除C项,选择D项。
【例2】对于当前的纹身现象,四个大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说:身体天然完整,纹身就是自虐;
乙说:纹身影响仪容,是低俗身份人的爱好,有身份的人不会纹身;
丙说:纹身费财又费力,何必呢?简简单单不很好吗;
丁说:国家应该严格限制纹身,应该规定人们的行为选择。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答案】D。中公解析:甲认为身体天然完整,纹身是自虐,对应道家“自然”思想;乙认为纹身与身份有关,体现等级观念,对应儒家“礼”思想;丙认为纹身费财费力,简单就好,对应墨家“节用”思想;丁认为国家应限制纹身,体现了法治的观念,体现法家思想。

杨浦区的整体规划应该实地考察,老百姓的意见应该真酌考虑。特别是江浦街道辽源二村162街坊许昌路1469弄5号和4号楼离工地不足3米,居民们都将受到危房的威胁,强烈要求撤离,人们都受不了房子晃,噪声和污染物的困扰,老人们更是心力交瘁,昏昏沉沉,打破了往常安静的生活环境。经各方投诉无果,为此,强烈要求区领导彻底解决遗留下的历史短板(19年和20年时规划拆除162街坊1239户,至20年底只拆除900户)。使二村居民彻底改善居住环境,让我们有获得感和安全感,幸福感!!谢谢!
上海杨浦上海市杨浦区新闻中心官方账号
建人才强区,展人才秀带,来看杨浦如何打好“组合拳”→
1963年,18岁的南仁东考取清华大学,开学后却被调剂了无线电专业。没几天,他赌气跑回老家。爸爸劈头盖脸一顿骂,他只好回校。多年后,他成为国家“天眼”的总工程师,为国家建成FAST。
中国天眼FAST有多牛?作为世界上最 大的单孔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它的直径达到了500米,绕着它走一圈要半个小时;它的反射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如果把它内部全部盛满水,全世界70亿人每个人可以分到4瓶。
FAST的成功建成,离不开“天眼之父”南仁东和大批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看一看“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成长经历。
1945年,南仁东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6岁上学,从小就是学霸。学习之外,他非常喜欢画画。

18岁参加高考,他以吉林省理科状 元身份考上清华大学,报考了建筑系专业。他的成绩比建筑系的录取分高出50分,到校后他却被调剂到无线电科学系。这让南仁东很生气,他就赌气跑回了吉林老家。
回到家后,他被爸爸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他只能回到清华继续上学。大学期间,他依然是学霸。并且,业余时间他继续画画,美术特长突出。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在那里开起了整整10年的工人生涯。
到了工厂里,南仁东很快成为技术能手。24岁研发收音机,25岁接手了10kw电视发射机的任务,最后,终于通过省级验收,他设计的电视发射机外形被吉林省工业厅评为第 一名。
1977年夏恢复高考后,他的妻子和领导都让他去报考研究生考试。在家人朋友劝解下,他同意参加考试,成功地被中科院的天体物理研究所录取。

没想到,研究生开学两个月,他又从学校回来了,说是不喜欢学校的古板的学习氛围。他的父亲知道了,连忙给他打电话劝他回去,最后,他又乖乖地回去学习。一段时间后,靠着天赋和自身的努力,他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4年开始,他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为了学习先进科技,他先后到荷兰,日本等地学习和工作。
1993年,南仁东在日本担任客座教授,当年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东京召开。大会上,各个国家都在讨论建设更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的中国,在这一学科领域发展落后,没有任何发言权。
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建造属于我国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放弃日本的高薪和优越环境,决定回国实施。
1994年,南仁东就完成对“天眼”的基本构思,向中科院提交建立500米口径“超级天眼”(FAST)的申请书。不久后国家就批复同意,他成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开启了艰难的开创之旅。

“天眼”建造的第 一个问题就是选址,如此巨大的望远镜,最 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天然的圆坑来安置天眼。
从1994年春天开始,他就在贵州踏上了选址的旅程。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位无线电科学家,每天穿着汗衫大裤衩,穿梭在贵州的大山密林之中。
南仁东拿着几百张卫星遥感图像,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找,洼坑大小不合适,排除;形状不规则,排除;地底有溶洞,排除;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排除。
半年过后,一万多个挖坑选来选去,只剩下100多个。而就这100多个,南仁东说,我坚持每一个都要实地考察,这一跑就是12年。
2006年,南仁东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找到了完美的台址。这一年,他已经61岁了。
2006年,中国落选了国际大射电国际合作项目。此时此刻,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放弃,要么争取国家立项自主建设。

自主建设,意味着我国必须自立承担全部的科研建设的投资,独立解决一切工程技术难题。南仁东并非不知其难,只不过对他来说,放弃更难。
多年来,这位从来不求人的倔强老人,为了推广自己的天眼项目,四处求人;他看着为了省钱出差,跟人睡一张床的南老,活成了别人口中的“铁公鸡”。
十多年了,南老把自己活得像一杆旗帜。天眼早已不仅仅是一场科学工程,它是南仁东赌上性命的一场战争!
南仁东说:我们没有退路,我们的国家也没有退路,我们只能从高科技当中冲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007年7月,FAST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立项。他四处托人,跑到全国各地去筹集资金,不知道受了多少白眼,跑烂多少双鞋子,启动资金才得以筹集。
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后,南仁东作为首席工程师,每天都在一线奋战。关于“天眼”的设计、建造,大大小小的环节他都没有错过。

工程顺利推进,眼看胜利在望,一个噩耗传来,南仁东倒在了病床上,肺癌晚期。
2016年9月25号,经过了20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天眼落成启动,南仁东拖着病重的身体,出席了竣工仪式。一年后南仁东倒在了手术台上,享年72岁。
浩瀚宇宙之中,人生而渺小。但总有一些生命的光芒,他可以刺破虚空,他可以点亮无垠,他可以成为旷野中的路标。致敬南仁东先生!
小沈阳,原名沈鹤。当年,进艺术团时,团里的台柱子,正是他后来的妻子沈春阳。
那时候,两人搭档演二人转,备受观众好评。
2001年,他们长春游乐宫剧场演出时,观众希望他们来段“荤段子”,被他们拒绝了。
结果,果皮、香蕉皮、酒瓶子纷纷飞上台来,沈鹤的右眼眶被酒瓶打伤。
沈鹤觉得自己拖累了沈春阳,于是他对她说:“我的戏路太窄。你给我一段时间,我们暂时分开一下,我会以全新的面貌再回来的,一定要在游乐宫站稳脚跟!”

随后,他去了吉林辽源剧场,在这家剧场“偷艺”半年后,重返回游乐宫,与沈春阳继续搭档。
这时候,沈鹤在表演上已经脱胎换骨,他只要往台上一站,现场就笑声一片。
以前两人在台上,是以沈春阳为主。而现在,沈鹤却成了观众最喜欢的演员。
2002年,沈鹤和沈春阳参加“本山杯二人转大赛”,比赛云集了几百名高手。他俩脱颖而出,获得了铜奖。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的偶像赵本山亲自给他们颁奖,沈鹤激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了。
渐渐地,沈鹤与沈春阳产生了感情。沈鹤将名字改成“小沈阳”,沈是他们两个人的姓,“阳”字是表明自己对沈春阳的忠诚。
沈春阳带着小沈阳回老家见父母时,沈春阳的父母见小沈阳身材单薄,穿着土气,心里有些不满意。
亲戚也在二老面前挑小沈阳的刺:“听说他家里老穷了,他自己一个晚上表演下来也就挣个三四十块钱吧!”

小沈阳颇有骨气,连夜收拾行李走了。临走前,他对两位老人说:“请您们等我两年,我一定会混出个人样儿来,到时我再风风光光来迎娶阳阳。”
沈春阳见恋人要走,不顾家人的挽留跟着他一块出了家门。
不久,两人一起到了沈阳。在那段前途变得渺茫的日子,沈春阳仍不忘鼓励男友,“现在咱名气还没打出去,你不要太着急。不管将来怎样,我都要和你守在一起。”
2003年春,一场非典疫情波及全国。沈春阳突然患了流感,被送到沈阳市传染病院隔离15天。
小沈阳为了逗她开心,自编自唱了一段二人转,隔着病房给她演出:“2003年的春天好长哟,非典病魔何时被擒住;妹妹一定坚强要挺得住,哥哥为你打开病魔锁链;伊儿呀儿哟——你我齐心牵手抗病魔!”
沈春阳看着小沈阳头系红绳,穿一件绿衣衫,女扮男装卖力的表演,感动极了。这也让她下定决心,非小沈阳不嫁。

后来,随着他俩在东三省的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他们在沈阳立下了脚,感情基础也越打越牢,双方父母都认可了他们的恋情。
2004年6月,他们正式结婚。次年,女儿出生。夫妇俩还在沈阳买了房,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
夫妻俩不仅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在工作中也互相支持。他在家中表演,揣摩新段子,她则是观众和评判,经常为他在网上搜集段子作参考。
2006年10月,“喜剧之王”赵本山通过考察,决定收小沈阳当徒弟。不久,小沈阳就登上了春晚,一炮而红!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即便现在小沈阳已经过气,沈春阳依然对他不离不弃,这份爱情,让人感动。#情感# #我要上头条##情感点评大赏#
1994年2月,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引发了轰动:客座教授南仁东要辞职务回国了。
这个成立于1988年的天文台,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仪器,有优越的工作条件,南仁东在日本一天的薪酬,抵得上他在国内一年的工资收入。

南仁东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不仅有着极好的人缘,更有天才般的头脑,他对头顶这片星空的了解和天马行空般的思维,让高傲而严谨的日本人也为之折服,日本同事们纷纷来挽留南仁东。
可南仁东执意要走!南仁东1945年出生于吉林辽源,1963年以98.6的高考平均分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录取。
南仁东学习极为刻苦,他自修英语时,抱着一本英语词典,背会一页就撕扯一页,词典还没有撕完,他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大学毕业后南仁东正好赶上了上山下乡,被下放到长白山,一个清华的高材生被扔到山沟里,可南仁东在这儿过得有滋有味。
他开山放炮、挖渠种树、车工、电镀、铆工、钳工、钣金,几乎是无所不能,兴致勃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最后当上了无线电厂的技术科长。
但他很快厌倦了,这一切太没有意思了。要不,考个研吧?于是他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

他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达到了什么水平呢?从1984年开始,他就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术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主持完成了欧洲和全球网的十多次观测,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南仁东建立的VLBI模式应用于天体物理观测,合成图像达到了全球最高的动态范围水平。2006年,南仁东在在缺席国际天文学会议的情况下,被与会的天文学家共同推选为射电专业部主席。
那么,南仁东为什么缺席呢?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东京召开,与会的科学家建议,要在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的射电望远镜。
看着肤色各异的同行们热烈的讨论,南仁东产生了危机感:在人类探索无限宇宙的伟大征途中,怎么能少得了中国人!他找到了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急切地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有些人,注定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使命出现的。他为这句话,奉献了人生剩余的22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去了高薪的日本客座教授。

当时的中国并不富裕,大型射电望远镜,那么大的工程、那么大的预算、建好了有什么用?没有人相信他,也没有一分钱的经费。
一个世界顶尖的天文学家变成了“厚脸皮”推销员,他自己掏钱买火车,同济、哈工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家一家地说服。这样的项目需要国际评审会通过,见人就推销自己的项目,“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
2006年,中科院召开十一五科学工程立项,已经61岁的南仁东头发花白,他激动地说了两件事:第一,我们干了十多年,没有名份,我们要名分!第二,我们身无分文!别人搞大科学工程预研究,上千万,上亿,我们囊空如洗。
大家在这个倔强的老头儿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中国天眼就此立项。
为了寻找到建造射电望远镜的理想位置,南仁东考察了上百个地区、分析了上千张卫星地图,终于在平塘县克度镇南边的大窝凼洼地找到了位置,这是一片像漏斗一样的天坑群,四周青山环抱、天空繁星如瀑。

为了找这个地方,南仁东用了十二年。
为了支援天眼项目,大窝凼被搬迁,村民们牵着牛、马、赶着猪、羊离开了家乡。南仁东含着热泪自言自语地说:造不好,怎么对得起人家!
历经十年艰辛,克服了一项又一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技术难题,中国天眼一点一点地”睁开“了!2016年9月,刚刚做完手术的南仁东不顾身体虚弱,从北京坐飞机直到贵州,亲眼目睹了”中国天眼“正式启动!
浩瀚的星空中,多了一双好奇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属于中国人!
也许使命已经结束了吧,一年之后,2017年9月15日23点23分,南仁东悄然逝世,他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南仁东真正出名是在去世之后,在2016年之前,这个世界天文学领域的大腕没有任何公开的信息,也没有受到过任何荣誉表彰。
南仁东逝世前一个月,中科院公布院士候选人名单,72岁的南仁东成为年龄最大的候选人,他终究没能等到公布结果的那一天。

南仁东并不需要用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已经完成,再无遗憾。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式将国际永久编号第79694号小行星命名为“南仁东星”。
从此,宇宙中多了一个南仁东。#头条# #故事# #人物# #科技#
“天眼之父”南仁东,48岁放弃国外300万年薪毅然回国,只为建成“中国天眼”,不是院士,却获得国家荣誉!
1993年,南仁东在日本担任客座教授,当年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东京召开。大会上,各个国家都在讨论建设更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的中国,在这一学科领域发展落后,没有任何发言权。
他深切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特别是在射电望远镜这方面。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建造属于我国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想法。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放弃日本的高薪和优越环境,决定回国实施。有句话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对于他而言,在日本一天的工资相当于在国内一年的工资,但是他并不在意这些,他有更大的理想。

然而,这个项目,在全球内都是一个非常难,他为何有信心做这件事,还要从他的经历谈起。
1945年,他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六岁上学,成绩特别优秀,他非常喜欢画画。18岁参加高考,他以吉林省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大学,报考了建筑系专业。
他的成绩比建筑系的录取分高出50分,到校后他却被调剂到无线电科学系。不能实现美术理想,他就赌气跑回了吉林老家。到家后,他被爸爸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他只能勉为其难地回到清华,继续上学。大学期间,他依然是学霸,并且他继续画画,美术特长突出。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在那里开起了十年的工人生涯。在技术创新领域,他取得很多成绩。24岁研发收音机,25岁接手了十千瓦电视发射机的任务,最后,终于通过省级验收,他设计的电视发射机外形被吉林省工业厅评为第一名。

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大家都劝他继续深造,劝他考研究生。他顺利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开始,他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
后来,他曾在荷兰担任客座教授,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认可做教授。1993年,他萌生回国制作中国自己的射电望远镜想法,回到国内。1994年开始,他作为总设计师,负责FAST的项目,开启了艰难的开创之旅。
这项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从零开始,从零摸索,他们把目光瞄准了西南地区,因为那里喀斯特地貌适合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安放。
1994年起,他带领就开始从北京到贵州,奔波考察之旅。经过12年的考察,他们筛选出391个比较合适的洼地,又一步步提出,最终确立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水洼地最合适。那一年,他正好60岁,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外界看来,这就是在一个巨大的洼地里建造一个大锅,实际上,背后是多个学科的牵扯,建造过程中要涉及到天文学,力学,工程学等几乎每个理工科的领域。再加上口径巨大,全世界都没有参考的经验,这一切对于南仁东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他的专业虽然是无线电,但是为了天眼的建造,这前后22年时间里,他又学习了地质水文,力学测控等多个专业领域知识。
而在这22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科学家,与工人同吃同住同睡,选址的时候像个农民,建设的时候像个工人。
2016年,就在天眼即将筑造完成时,南仁东突感身体不适,便去到医院检查,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身患肺癌,但身患重病的他还是舟车劳顿亲眼去看了他耗费22年心血才建成的“中国天眼”。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一年后,72岁的南仁东因病去世。
虽然一身布衣,他的成就不可小觑。截至2017年9月,南仁东已发表科技论文222篇,专著7部,技术报告6本,专利36项;论文被SCI收录56篇、被EI收录65篇,SCI和EI引用近900次。 在2019年9月,南仁东被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天眼落成之后,先后发现了近200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并且还第一次捕捉到了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对于未来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宇宙的探索,天眼将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
@Veeyn 为了表彰南仁东的突出贡献,2018年,天空中多了一颗“南仁东星”,这是国家天文台,以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命名的。
夜幕中的那颗星,将一直守护着南仁东的赤子之心,代替他守候着祖国的热土!中华民族,之所以越发强大,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南仁东这样的人,胸怀祖国!致敬南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