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下班开滴滴,卖烤冷面啥的都没问题的,不影响本职工作即可。但是听着咋就很伤感呢?
#西安头条#网友说网约车司机是比较幸福的职业,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客户,不用看他人脸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开着车到处逛着就把钱赚了。
我感觉未来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我现在正在做,晚上6:00~11:00开滴滴大约赚300左右,白天不开。股票去年的收益率是30%差不多,这两个工作结合我感觉挺好的。
期望都不要那么大嘛,网约车当上班那种嘛,最多8,9个小时,能跑好多算好多。
说破大天最好的职业它也是公务员。没有其它。
粉丝92万的大咖竟然建议:单位对于在头条上进行创作的教师等事业编人员收取资质使用费!
先声明我不是教师,但我是支持专家学者教授医生开头条,开抖音的。

一,虽然他们都有事业编身份,但都是工作之余在做,他们这样做是不违法不违纪的。现在公务员都被原则允许业余时间可以送外卖跑滴滴,何况事业编人员。
二,幸亏有这样一群人在做科普和知识经验分享,我们作为粉丝肯定是有收获的,而且是免费的,否则都是娱乐网红八卦等占据流量,我是会卸掉头条和抖音的。三,至于他们有某大学某医院的背景加持,我觉得这恰恰是平台应该支持的,一个没有经过平台资格身份认证的人员号称教授,主任医师,大众怎样识别呢?至于自带流量,这是市场认可的,人家当前的流量也是几十年来在工作中打拼得来的。
四,至于跨领域这件事,只要人家在自己主业以外的领域有研究,有见识,是完全可以在自媒体上发声的。当年明月是公务员,刘慈欣是事业编,难道不能研究历史,研究科幻。生活中有许多人,人家就是愿意学习一辈子,研究一辈子工作以外的领域,并且有了成就,不能说与民争利吧,谁也没挡着谁发财吧。

所以,放平心态,多把心思放到自己自媒体的质量上,也许内心就不会这么不平衡了。
一名开滴滴的副镇长被纪委调查,调查出的原因让人心酸。
安徽一名基层干部,离异,且身患痛风,既要治疗自己的痛风,还要照顾小孩和自己的老母亲,仅靠他3000多元的工资过得确实很拮据,然后下班之后去开网约车补贴家用,有一天他去送资料,送完资料之后,在自己的手机滴滴打车软件上发了一个约车的单子,看到有个人距他才50米,目的地跟他回去的方向一致,然后就接了单,再把用户送到目的地之后,结果被10多辆出租车拦下来,并且打电话报警举报了,于是遭到了纪委的调查和谈话。
数码湖点评:
作为一名公务员,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后,在下班闲暇时间,如果具备了网约车的资质,我认为是可以做一部分兼职来补贴家用的,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消费的升级,现在在机关单位的工资确实谈不上高了,再加上家庭如果有小孩有父母要照顾,加上身体又不好又要生病的话,这个工资真的很难活下来。作为旁观者,不应该以此嘲笑人家,更不应该去嘲笑那些努力奋斗、坚持梦想的人。

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当你在困难的时候,真的是需要别人拉你一把,真的是需要自己去努力奋斗,真的是每一分钱都想赚,没有经过那种很艰难很艰难的生活,没有人能体会这种人间世态的悲凉!
此事,你们怎么看呢?
昨天老胡发文希望大家今年涨工资,瞬间感觉今年工资不好挣了,顺带预测下会大火的几个职业。
为啥说今年工资不好挣,有时候,越是希望什么,越难达成希望的目标,因为,你希望的基本上大多数人也希望,大家都希望涨工资、增收入,多半这个事就比较难了,会内卷、会竞争啊。回过头来看这三年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三年疫情的持续影响,特别是2022年经济下挫明显,2023年,政府层面最大的任务就是拼经济、搞建设、促增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首当其冲就是挣工资、增收入、保开销。在各行各业竞争加剧的情形下,不少人应该会开辟第二职业,这里预测下几个可能会“大火”的职业。

1.自媒体。这个最容易上手,和发朋友圈差不多,也没过高要求和条条框框,只要你发的内容有足够吸引力,有人点击、有人阅读就能变现挣钱,有涨工资需求的,这是首选。
2.滴滴司机。前置手续比较简单,可以秒转型,之前不是有公务员下班后开滴滴赚钱吗,中纪委还专门回复,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原则上不算违纪。滴滴大军2023年有望加速扩容。
3.送外卖。这也是简单易上手的第二职业,不少高三毕业生通过送外卖挣够了上大学的学费,不少教师、公务员早就把送外卖作为固定的第二职业,今年,它的吸引力还有提升空间。
4.代驾。这个不多说,穿上“制服”就能上班,不需要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想干就干,不想干,让同行拉走得了。
5.夜市摆摊。这个算是最传统的第二职业,没啥成本,也没啥技术含量,转手就有收入,下至小学生、上至太爷太婆,都可以操作。
6.投机类。比如炒股、买彩票、打麻将,这一类,要靠运气,不太稳定,万一运气爆棚,一年就够了,估计参与的人不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