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孩子的选择。985就没有必要在公务员焊死,你现在看起来好,未来未必好的选择。996也有改变的时候。
半百之年昨晚和女儿聊起就业的问题,结果又是不欢而散。女儿985本硕,于今年六月份毕业,已拿到深圳某大厂的Offer,可是我却不看好。我认为女孩子还是考个体制内的工作好,首先是稳定,其次是不用加班熬夜,以后结婚了还可以有时间照顾家庭。我还说深圳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太累,国考省考时你不愿意报名就算了,也错过了。让她再考虑一下春招,考个体制内的,距离家近的,最好在徐州,南京和苏州也可以。她却说我out了,大厂首先挣钱多,大城市的医疗教育资源好,年轻时加班熬夜不算什么,先过好当下,至于以后的问题后面再折腾。人生不折腾几回不算完整的人生。还说我和她爸一辈子在体制内,钱没挣到,过着撑不死饿不坏的生活,天天干着一样的工作,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关键是公务员将来都会成为各级父母官,这是其他岗位不可能有的机会
教师和公务员都是将来会大幅缩减的职业,人口在减少,随之而来的必定是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都会缩减,就不需要太多的教师了,而国家机关也不可能一直扩张,精兵简政随时可能发生,公务员也会裁员的。
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不是看公务员多少而是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回流这才是发展的核心力量。
将来国家有什么事,延迟退休和巨大退休工资差是根源之一!为了保家卫国我愿意扛枪,但公务员是否能先上!
以前上学的时候,一直都以为国家的发展计划,是让农民和工人和白领和企业家和公务员律师医生老师等等平等化。
农民兄弟和工人兄弟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是希望工人能有好日子过,希望农民能有好日子过。
后来有一天听到一个朋友猛烈的抨击上山下乡,我吃了一惊。那时候我都看过像年轮,血色浪漫等等这些反应上山下乡的电视剧了。
所以听他抨击这个政策还是感觉一阵阵寒冷。
难道不应该上山下乡吗?难道人们不应该都去做农民感受一下农村生活吗?
为什么去农村叫做下乡,为什么去农村就叫做下放?为什么农民一定要进城?
这些词语无不阐释着一个道理,农村是最糟糕的地方,农业是最落后的产业,去农村就是惩罚。
就好像城市是天庭是天堂,农村是人间是地狱一样。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去农村。
以前这些我并没有深刻感受,自从听到那个朋友猛烈抨击上山下乡之后,我被震撼到了。
我是八零后,从小吃饱穿暖,在我上高中之前,从未觉得我家贫穷。村里家家户户都差不多。从上高中起,我才知道我家很穷,从付不起学费开始知道什么叫做穷的。上大学才知道只有农民付不起学费,不是一家,是大多数普通农民付不起学费。
非常客观的说一句,从小我下地干活的,放学后周末寒暑假以及秋忙假和夏忙假都是下地干活的,下大力气的活不用我干,但是担水浇地及之下的活我都干过。尤其是割麦摘棉花和收花生玉米,这些活比较累人。但是都是可承受的,没有觉得苦,家家都是如此。
为什么干这些活就是惩罚?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城市里到底有多好,就让人认为干点农活就叫做惩罚,就值得被大肆的攻击和埋怨。
看过一个视频,充满怨气和愤怒的诉说着有些有些农民就是不愿意进城,什么办法都用尽了。心里无明火腾腾的升,什么玩意,凭什么让农民进城。还农民不愿意,你们城里人都来农村,你们愿不愿意。
我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呢?我们为什么要到城市发展呢?父母只是说城市好,农民很苦,家家都希望孩子可以进城。
后来我才闹明白,不就是因为农村挣不到钱,除了生产粮食之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不像城里人月月有工资而已。而生产粮食不能挣钱这个事情对我也是极大震撼。
为什么生产粮食竟然不能挣钱?为什么那些根本不重要乱七八糟的行业能挣钱?这个事情我也研究很久很久看了很多书。
没错我看明白了,但是需要说明白时间太长文字过多,这些我不絮叨。
我只希望国家发展不要忘了农民,农村发展才是重中之重,没有粮食,再高的科技一切都会归零,人类照样会消失。不管是三农扶持也好,回乡创业也好,把农村发展起来,让农业赚到该赚到的钱,让农民扬眉吐气,让其他职业的人都羡慕农民。不白白跟着打一回江山。
不是学美国吗?那最起码,美国的农民人家是能跟企业家并列的,每个农民都叫做农场主,有设备有资本有钱。
我们也不是样样学美国,但是让别人看到农民能够以尊敬之意,不把农民兄弟割裂在国家发展之外,这样就足够了。
将来我的孩子,他可以有广阔的天地,他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作农民就好好研究种地,天时地利土地化肥农药,好好研究怎么能让人们吃上美味的食品。不喜欢作农民也可以进厂务工,不喜欢打工可以去办公室做白领,也可以去做医生,律师,老师,作家,或者可以去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能让人看得起,收入往均等的方向走。
做哪种职业都不会被人歧视,被人欺负,被人压迫和剥削,这才是叫做好社会。
有大神预测,2023年,我国社会将发生以下六大变化:
1、光棍会越来越多。
自打疫情管控以来,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今年回家,发现村里光棍变多了,30岁以上的都有好几个,25岁左右的更多,我记得以前我们老家基本上孩子长到18、9都结婚了,超过20岁都算是大龄未婚了,真的没想到,现在25以上没结婚的都这么普遍,问了他们原因,有的是不想结婚,想过那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自由自在生活,不想被家庭束缚,有的想结婚,但是碍于高额的彩礼费和女方过分的要求结不了。
想想也是,农村现在的攀比太严重了,女方结婚不仅要彩礼费,还要有车有房,有的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农村老家盖的房还不行,必须得在城里买,结个婚下来,少说也得1、200百万,就农村这种收入水平那么低的地方,即便一家两口子都外出打工,一年也就十几万,多少年才能攒下来?
不仅是农村,城市更严重,照这种趋势发展,我国的光棍势必会越来越多,也难怪最近许多省份纷纷出台限制彩礼的措施,但是想要扭着这种局势,短期内是不可能了,2023年甚至在往后几年,我国的光棍肯定会越来越多。
2、房价会持续走低。
这几年的房地产,大家可能都有目共睹,可以说是一蹶不振,每年的成交量包括楼盘的价格,和几年前完全没法比,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烂尾楼盘太多,想买的不敢买,二是疫情管控导致大家收入骤降,别说买房了,有的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甚至那些已经买了房的有些都面临断供的危机,还有几个人敢去买房。
不过房地产一直被国家定性为支柱性产业,国家过去几年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就是想要祛除房地产的金融蓄水池属性,让房地产回归到其住房属性的位置,所以预计未来我国房价很难有上升空间,持续走低是一种必然趋势,大家有想买房的可以做好准备了。
3、新冠将会成为尘封的历史。
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到现在,大家几乎都经历了阳过到阳康的转变,大家体内都产生了抗体,基本实现了病毒免疫屏障,只要国外的变异毒株传不进来,咱们国内很难再爆发新一轮感染高潮,虽然有些人还存在后遗症,但随着时间推移,后遗症慢慢的都会好转,现在出门走到大街上,几乎有一半的人都不戴口罩了,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甚至就连头条的疫情榜都悄悄变成了健康榜,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证明,国内的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了,新冠正在离我们远去。
预计新的一年,大家对病毒都不会那么害怕了,朋友见面也不会去过多的关注疫情了,疫情很快就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被尘封在历史中。
4、存钱将会成为习惯,超前消费一去不复返。
疫情爆发前,因为经济基础好,赚钱非常容易,不说城市里面,就农民工,外出一年都能挣十几二十万,大家挣钱简单,花起来也不心疼,很多人都是大手大脚,挣一块想花两块,各种给自己加杠杆,我一个表哥就是这样,他和媳妇办了好多信用卡,额度加起来能有个十几万,每个月唰唰唰,尤其是他媳妇,看到喜欢的 东西就买,从来不带犹豫的,可新冠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现在都开始学会攒钱了,每个月至少攒3000,已经攒了有一年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未来3-5年,存在将会成为习惯,朝前消费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
5、社会经济将会迎来复苏。
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受疫情拖累增速放缓,根据相关部门的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30多个省市,2022年经济增速好多都低于5%,甚至还有几个省份负增长,这和疫情前动辄10%的经济增速完全不能比,各行各业压抑太久了,眼下国内已经全面放开,压抑了足足三年的实体经济必然会蓬勃发展,工作机会将会增加,找工作会变得更容易,工资待遇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没了防控,大家赚钱也会更加轻松,不会再像过去三年那样过的紧巴巴了。
6、体制内工作将会变成香饽饽。
以前,大家思索的都是怎么创业挣大钱,甚至有很多体制内的人都纷纷下海经商,大家随随便便投个项目就是十几二十万,为啥呢,因为过去二十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家挣钱很容易,随便到哪都能捡到钱,花起来自然也不心疼,亏了就亏了,再去赚回来就是了,随便出去找个活,一两年也能赚到十几二十万,可疫情之后,一切都变了,好多人都不像以往那么有闯劲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公务员群体在疫情期间活的多么舒坦,不论上不上班,都稳拿工资,相比在私企工作打工的,简直好太多了。
2023年将会有更多的人热衷于体制内工作,体制内工作虽然很难大富大贵,但它胜在稳定,待遇比较给力,而且只要不犯错,那就是一份铁饭碗,很难丢掉工作,一辈子吃喝不愁。预计新的一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考公考编的人将会大幅增加,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那些想上岸的人可要加倍努力了。
大家觉得,这种分析有道理吗?
延迟退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法回避,无论你是否接受,都必须面对现实。一旦开始执行,将会带来两个变化:
一、会有更多的人,可能活不到领退休金的那一天,灵活就业人员更不愿意交养老金
二、未来个人养老,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以外,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仅靠退休金无法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