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2,谁的人生不似日历翻过,翻来翻去,岁岁重年,今又重年。
过去的两年是严肃备考的两年
走过弯路,写过不甘心,抄过不平静
直到看过一本书,才明白抓住风口猪都会飞
直到听过一句话,才恍然大悟,过分贪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书名叫《聪明人都在用的时间管理法》
这话便是“大道至简”
偶然获得的有效经验,是必然踩过的血坑
在彷徨,什么时候备考有结果
在感恩,每一种试错都给予了正向反馈
距离35岁又进了一步
距离自己沉淀又进了一步
过去会反复纠结,自己怎么什么都学不会
选好的书籍资料,什么时候能看完
马上要考的试,还有没有机会报名参加
直到参加了一个阵营
惊醒了看似忙碌又浑浑噩噩不可自拔的自己
弯路的代价是父母等不起的青春
越着急越出错,离目标渐行渐远
回首望去,距离毕业竟然已经八年了
这些年风雨际会风雨飘摇的局势没有撼动我
我好像一直踩着一个执念:备考
除此之外,人生静默而单调没有社交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梦醒时分的开始
我意识到自己思维混乱是近两年
我是文科生,习惯了用抽象的东西写说说
尽管八年已过,但是因为长期备考,思维已然变得不伦不类,也不知道是文理思维半斤八两
在这个阵营我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掌握差劲,那时候我就已经出现思维迟滞
显而易见,我不能用大脑捋等量关系式的逻辑关系
我加入的阵营首先就是要求会列思维导图
根据思维框架进行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三段式结构的发散思维写作开始认为这个框架是老师的秘籍
事后想想,她的写作背景与心理学书籍属于工具框架模式,它的写作原理便是精简通俗易懂,因为人的心思太复杂,写简单反而能让自己生活过得清晰,踏实,要求一旦变得可行,生活踏实感自然油然而生
这一点是从实操层面得出的实践。再说说共鸣的发生。
老师写作要求清晰,明易懂,好操作,搭建逻辑框架的理性思维。她说,没有清晰的思维再好的语言整个文章都是掉价的。
我很犹豫,她这个理念与感性思维模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学特点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散文时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核心原则。可能这就是新媒体文与文学语言要求最大的不同吧。
今后我将说说申论作文,新媒体文章,散文,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高中生乃至大学生作文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个大工程,需要时间慢慢打磨。
如果条友有好的建议和方法也欢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