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去金银手饰店里买金珠子,一进门就看到老板两口子在吵架。我一共买了87克,在称重时,突然,老板娘拿起了一把金珠子扔进秤盘子中。我一惊,说道:“送的太多了。”老板娘冷哼道:“我亏死他!”给老板气的,老板坐了一会,又拿起一把金珠子扔进秤盘子中,气呼呼的说道:“看看到底亏得是哪个!”我招谁惹谁了?
2、钱人真的好惨,都那么累了,回到家,进了院门,还要再走五十米到别墅门,还要再走二十米大堂到楼梯,上二层楼,左转走三十米才能进卧室,再走十米才能上床躺着。不像我们穷人,可以说下了地铁就是家,进了家门就是床,幸福无缝对接。"
3、妈开了家连锁超市,之前的效益很好。但随着电商的起来,效益越来越差。为了促进消费,举办了一个抽奖活动。一等奖,是一部价值五千员的华为手机。几天后,是一个大娘抽中这个一等奖。主持人问:大娘你开不开心,会不会用智能机?大娘来了句:我不会用你们也得给我!
4:哥跟办公室的女主管交往了5年,后来女主管跟表哥说,父母不同意他俩的事,嫌表哥是个穷工人没出息。表哥一气之下自己创业,折腾了3年成为了千万富翁。他開着豪车去了昔日女友家里,一番客套之后,開始向她的父母吹嘘自己如何体面,如何有钱。最后以刻薄的语气说:“当年二老要是同意我们的婚事,也许现在我依然是个穷光蛋,今天专门来感谢你们。”表哥正暗自得意呢,俩老人却愕然:“你们谈过恋爱?她从来没跟我们说过啊!”?
5:高考失利后,我不想复读了。我去昆山一家电子厂上班。昨天和一个老乡聊天,他说:现在坐车都要花钱。又不是小时候出门坐公交不花钱。走一百公里又酷又有磁性!我:什么车,自行车?老乡:没有,就是那种大卡车。我觉得它就要走了,就跑快点,把脚放在上面,双手跟着尾巴走!
6:路上遇到一个女同事,带着5岁的儿子和老公一起逛街。我夸女同事的儿子很可爱。她说,别看我儿子可爱,调皮,淘气!我笑着说:“这小子跟我一样。”场面顿时尴尬起来。她丈夫把孩子塞在我手里,转身离开了。但我是对的。我妈说我小时候很调皮。
7:和闺蜜出去购物的时候,闺蜜坐在沙发上翘着腿,问抽烟的丈夫要钱。她丈夫问:“20,好吗?”“闺蜜想了想,温柔地点了点头。我很惊讶她的丈夫居然能贴上女汉子的闺蜜制服装。看到她丈夫从钱包里拿出20,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把钱包递给闺蜜。
8:我在一家私营企业公司上班,担任主管。下属中有一个女孩结婚,申请离职。我赶紧拿出招聘信息,想再招一个人,其中一个女孩子觉得很好,为了让她早点去公司上班,人事通知她明天入职后,我怀着有点焦急的心情怕她不来,个人再打电话鼓励她明天早点来。不,今天她告诉我们不要来,本来她想上班,但我们这里太热情了,她怀疑我们是骗子。
#搞笑##搞笑段子##幽默搞笑段子##搞笑幽默趣闻#
了解收容遣送站的人应该都50左右了吧!
90年代是收容遣送站最疯狂的时代,各种你现在不可想想的事情都会发生,虽然我没有进去过。[呲牙]
我弟弟在火车站太平洋商场上班,晚上11点刚下班,出了店门就给抓了,拉上车啥也没问就走,说就缺一个,直接送江苏昆山,到昆山下车后自己又乘公交车回上海,搞的一夜没有休息。我表叔工地下班路上被抓,徐浦大桥下面遣送站关了3个月,出来一身病。弟媳妇也是下班路上拉进去关了一个月,出来看到车子都腿抖。老乡经历过的太多了,我因为做厨师的那家店老板是本地人,混混出身,当地有点名气,晚上拦路的联防队基本上都在他店里面玩过,所以我逃过。
2003年后广州打死大学生后才有好的转,上海也放送了这个管理。后来就改正现在的名字,救助站了,基本上就是闲置场所。我姐夫在里面开过车,活轻松多了,生活上达到公务员标准。
为什么内陆小县城没有发展的希望。
现在很多内陆的小县城分别陷入了死循环。原因其实特别简单,教育让人才都往大城市集中,人口流失,逐渐就丧失了发展的机遇。
小编高中就读的是当时我们市(县级市)最好的一所中学。我们那一届光我们学校就有15个班,8个理科班,6个文科班,1个艺术班,本科率达到了85%。包括我在内,我们班有36人最后去到了省会城市读大学。但是
四年过后,我们没有一个回到县城工作,据我了解,只有四个上专科的回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老师。很多都在外地考的研究生,很多考公的也都是考的其他低级市或是省里的公务员。上班的也是沿海一线。
当然这些人在外面成家立业,父母也跟着过去,一下子就走了很多人。
省会城市把人口红利拼命的吸走,当然吸收的这批人还是属于高素质人群,剩下的人眼界和视野肯定是要弱很多。虽然年年在招商引资,但是小县城来的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或者说是养殖企业。小地方拿不出好的条件来吸引人才,县城没有足够好的大型企业来吸纳就业。所以年轻人宁愿顶着背井离乡的压力,也在在外面搏一搏,试图改变命运。愿意回来的都有一种自满心理,安逸混日子。
人口的流失造成了连锁反应,没有足够优秀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人才流失,大型企业就不会进驻。没有资金就没有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没有大企业进来,配套产业也就不可能形成规模气候。在简单的加工企业徘徊,终究只能维持温饱,没有税收,其他也都跟不上,一步慢,步步慢,再加上地区市的吸血。这个问题你怎么办,简直无解。
总之每个人都是希望家乡好好发展吧,我还是希望历届的领导都能够奋发图强,每个人都为家乡出一份力,用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吸引企业,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思维在开阔一点,这样小县城才有机会向前走,才可能突出重围,如同昆山一样,逆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