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学不做律师我还能干什么#
能干的很多,世界上那么多职业,不做律师,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不能被自己的专业所束缚。
律师基本上都是法学专业出身,如果还年轻,不满三十五岁,考公务员,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纪委监委,很多岗位都可以考。
如果超过三十五岁,考不了公务员了,那还可以去企业当法务。做了多年律师了,什么案件没办过,什么事情没经历过,以自己丰富的实务经验,去大部分公司做个法务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企业老板也更喜欢律师出身的法务,因为实务经验更丰富,实战能力更强,能给公司把控风险的能力也更强,相当于以一个更低的成本给自己公司请了个常年法律顾问,绝对划得来。
什么?累了,不想从事法律行业了?
那也没关系,以自己执业多年的经历来说,啥事情没见识过,啥行业的人没打过交道,想转行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说实话,做久了律师,基于职业习惯,风险意识太强导致很多律师经商不成功倒是真的。当然,不排除有那些知法犯法,铤而走险的司法猏客存在。

实在不行,咱去跑滴滴、送外卖、进工厂也行,虽然身体累,但是心不累呀。
我邻居王姐在市税务局上班,是一个很睿智的高情商女人。她老公是四川一个县的副县长,两人长期分居,只有周末才能团聚,但感情不错。
他们儿子也是体制内公务员,在市司法局上班。有一个媳妇,和他们一样的家庭背景,门当户对,在市一医院急诊科做护士。
王姐两口子房子很大,楼中楼带屋顶花园。
她喜欢养花种菜,在楼顶开辟了个小菜园,天天施肥播种捉虫,把小菜园打整得欣欣向荣。
因为房子大,房间足够多,王姐儿子儿媳就没另外买房,一家人住一堆。王姐要退休了,单位没啥事,她会提前十多分钟下班回去做饭,让儿子媳妇到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她和媳妇的关系很好,一家几口周末节假日会拖着亲家一块结伴旅游或聚餐,其乐融融。

小区里很多人都在讨教王姐媳妇:为啥这么喜欢公婆?
媳妇乐呵呵地回答,公婆对他们小两口非常好,处处为他们着想,不是母女却胜似亲母女。
原来王姐和她老公一早就把家里财产,有钱时买的一套铺面过户到儿子手中,租金也给小两口当日常零花。我们问她为啥不在过世时给自己儿子媳妇?不怕小两口乱用钱,几下败光了?
我们这年代老人基本都这种思想,在世时会把所有经济抓自己手里,防贼似的提防儿孙乱用钱,即使知道晚辈日子过得紧,也不会在平日里扶持支助。
王姐爽朗一笑说早迟都会给,给早点还能让小两口感恩。
乱用钱和年龄大小没关系。
年轻人压力大,人情往来,旅游聚会等开销多,靠工资只能确吃饱饭。王姐年轻时苦过,懂得那滋味,那时想买的东西不敢买或挑便宜的买。她公婆就是老一辈观念,知道他们过得艰苦,生怕啃老,牢牢把钱捏手里,王姐对此一直有怨言。现在她和她老公有这个经济能力,所以实力宠儿,不想这些窘迫日子让儿子媳妇在青春正好时经历一遍。
王姐老两口的扶持大大改善了儿子的经济状况。媳妇日子舒坦,有钱买好的护肤品,衣服,也有钱和闺蜜朋友旅游请客,不会为了钱发愁闹矛盾。她觉得公婆宽和,对她好,明事理,所以投桃报李对王姐老两口也好。亲家觉得王姐大方会来事,不委屈自己女儿,平日里也是各种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有好吃好喝的都会给她送一份。
两家人和和气气相处很愉快。
王姐这新思想也刷新开拓了我的观念,之前我对我儿子很严苛,各种管束,怕他乱花钱。现在我通达了,年轻人喜欢买衣服吃美食是常态,没必要为他们不懂存钱或存钱少犯愁或干涉,只要他性格独立有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经济支持,也是一种理解和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