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肄业的小表妹,酒吧工作三年赚了200万,自考本科,又考了研究生,现在每天睡醒就是吃吃玩玩旅行,健身,学跳舞,学做衣服。活得精彩恣意。
再看我,从小到大,不是上学就是上补习班,中间又复读了一年,勉强考了一个末流211,现在工作996,天天加班吃外卖,头发一把一把掉,脸上痘痘蜂拥,忙得没时间谈恋爱。
公司很坑也不敢辞职,因为一辞职我就没有收入来源了。随时可能会流落街头,父母对我的期待还不低。
真的,我每天睁眼开始努力工作,只为活着……
好酸好不平衡啊!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勤奋,却还是活得这么狼狈?
(网友真实分享)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解忧馆# #迷茫# #自愈#
#自考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我读的大学就是自考大学,85年开始读的时候,主考学校还是叫做武汉师范学院的,到了89年毕业的时候,早就改名为湖北大学了;三年制专科的十一门课,考了六年才全部及格;四年制本科的十九门课,考了两年、及格了两门,没有坚持下去,应该算是专科毕业、本科肄业了;
2、我的大学,其实是躺在床上、斜靠着床头、就着一盏台灯学完那些教科书的,记忆中,最难考的是《古代汉语》,一共考了六次才及格的;古时候的文章,绝对不是我们今天在书店或者中学教科书中看到的那种文章;其文字都是没有被简化过的、比现在的港台繁体字还要难认的繁体字,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没有标点符号的、不断句的,还有大量的同音字、通假字,经常一篇古文章拿起来,简直就像看天书一样的,一点都不比外国语容易学的;
3、然后,我一中学同学对我自学非常支持,同学在武汉地质学院读书,信息、视野自然比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强多了;记得同学经常给我邮寄参考书,邮寄北师大的教学大纲;北师大当时在文科类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院校,那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大纲真的是对我受益匪浅的;每次除了躺在床上看完教科书外,就是对照着北师大的教学大纲,针对难点、疑点再看订阅的自学考试杂志,正常情况下,只要看书看进去了,一般都是一次性通过的。
德云“文化有限”公司,这看起来是个能让人发笑的调侃。但是这也真实的反映出了德云社的人员学历 现状。比较典型的郭师傅初中、岳云鹏小学、郭麒麟初中肄业、张云雷据说是小学四年级(说低了别喷 我啊)。。。这让我想起了相声为什么会沿袭口口相传的方式,估计在相声产生的最初几代人中难得有 识文断字的,师父不识字、徒弟也不识字,传授技艺不是口传心授还能采用什么方法呢?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的人基本上能把常用字认全,生僻字估计认识不了几个。“万俟”这两个字分着读估 计能认识一个,和在一起如果没碰到过或者没有人说过估计没人能认识,更别说小学没毕业的人了。
这就可以理解德云社为什么起步阶段要采用儿徒的培养方式了,因为当时的郭师傅并不具备系统化的文 化教学水平,徒弟们也不具备2500个汉语常用字的读写能力,因此只能采用相声的原始传艺方式。
试想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写作文还得经常用拼音的年龄,被逼着背诵几千字的相声作品,背错了还有可能被踹一脚,您是不是心生怜悯?泪点低的可以先流几滴,说的相声没让人哭,但是说相声的人倒是很有可能让人哭。
不知道郭师傅是否亲自或者请人交过张云雷文化课,如果没有,那这孩子小时候真不容易!不认识很多字,只能师父说一句自己重复一句,直到把几千字的段子背下来,能出落到今天这个境况,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比其他人会更多。
那么相声真的只有口传心授这一条途径吗?不是。
1950年代,相声改进小组对相声作品、技法等方面都做了系统性的研究,把能够搜集到的传统相声段子通过净化和重新编排,形成了有文字记载的相声教材。从这一时期开始,相声的传承方式有了变化。
这个变化对于相声传承来说,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学员们可以看着文字来背诵,在熟记内容的基础上,再由老师来对每一句的气口、表情、动作、语言衔接等等进行指导。而临场的互动、气氛的带动方面那就要看演员自己去发挥了。
有点说歪了,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文化有限”的问题。
德云社是“文化有限”还是“知识有限”?“学历有限”这个是肯定的了,虽然也有一部分较高学历的,比如高峰本科、栾云平自考专科、杨九郎本科、于谦大专、何九华本科等等,好像还有博士学历的,但是平均学历肯定是不高的。听过岳云鹏的一个节目“我小学毕业,我骄傲了吗?”这句话真的恶心到我了,你可以不正能量,但是不能太不正能量了。
文化不等同与知识,也不等同于学历,哲学解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百度百科总结了一下: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无论哪种解释,文化和学历都挂不上一毛钱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会认为文化是指一个人的知识面、知识深度和道德修养。德云社的文化主要集中在语言和文字方面,包括文史典故、语言技巧、文字编排等,在语言技巧方面郭师傅可以达到“博士”水平了,不过现在管的严,估计没地方去买文凭了,先做个无冕博士吧。博士就是指在一个领域不停地钻牛角尖的人,这一点郭师傅做到了,郭师傅有一句话“论骂人,我是祖宗”,这一点正是他对自己强大的语言技巧的自信。
不过仅此而已,郭师傅在修养方面并不像他的语言技巧那样高人一等,不是穿上大褂就代表传统文化加身了,郭师傅年轻的时候言辞犀利、睚眦必报,甚至诽谤造谣,这都是自身修养不足造成的。这几年以来,郭师傅在自身修养方面进步神速,一方面和传说中的饱读诗书有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阅历在增加,但是还是偶尔露出一些戾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点郭师傅都具备了,只要一直保持善念,郭师傅的修养自然会不断完善。
除郭师傅以外,德云社的其他演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演员,暂时还观察不到有文化的表现。对于这些年轻演员,现在开始补习数理化估计有点晚了,就是补习了也没有用得上的地方,不过可以在国学、哲学方面开几个班,相声的演员是杂货铺,给杂货铺里也多添点东西。
一个人有文化,不代表一个团队有文化,德云社还得多努力,早日摆脱“文化有限”的称号。
说郭德纲最喜欢哪个徒弟,如果我是老郭,应该最喜欢栾云平。
最不堪的时候,05年之前,栾是不在的。栾来后,否极泰来。后面虽然有波动,但已经红起来了。
栾之前到德云社的徒弟,闫、曹何潘、张、孔岳饼,都是来混饭吃的,小学、初中肄业。栾是大学生(清华自考)北京本地孩子,是第一个凭着对相声的热爱,对老郭的崇拜进来的。
06年拜师,栾跟着最早来,还没走的一些徒弟,成为了第一批正式拜师的5个徒弟之一。这5个人走了2个,1个于思洋还没上台,剩下的只有栾和3哥,3哥还上了那么多轮。
从06年和高峰固定搭档后,栾云平一直坚持传统相声,两人一起坚守德云社相声的底线,招生、培训十几年,台前幕后兢兢业业。高峰是郭德纲的亲师弟,师出名门,不争名夺利,没有三心二意,心里只有相声传承。栾云平始终挡在郭德纲前面,努力在德云社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团体里做统筹、背黑锅,一步一步陪着老郭一起把德云社从一个灰溜溜的草台班子建设成今天这样的花团锦簇。
郭德纲是所有人的德云班主,是大小角的师父,口诛笔伐十几年冲着栾云平去的,栾有放过狠话吗?有公报私仇吗?最后是师兄弟们给他的评价:愣、直、正!高栾二人年轻时候可以说是德云社颜值天花板搭档,是一股清流了。
到了2020年,两季团综后,栾云平的路人缘好起来了,相声水平也受到了认可。厚积薄发的栾云平,谈不上大火,但是小园子、堂会挂上名字也能把票卖光。形象正,说话办事靠谱,算在郭于岳林之后一档的演员了。
老郭很仗义,早期的弟子陪到现在的,没有不爱的。对孔多一份心疼,对岳多一份感谢,对陶阳多一份宠爱,家里亲戚张、龙以及看着长大的陶阳多一份责任,对栾云平多的那一份,应该是尊重。
男朋友学历比我低,还能在一起吗?
我本科学历,男朋友高中肄业。我俩现在都在北漂,我一个月挣8000,他6000,我今年24岁,他27岁。我俩家庭条件都很一般,是农村的,我家里强烈反对,但是男朋友又对我挺好的。很纠结,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还是要看下男朋友和你三观合不合,比如你认为读书有用,他认为没用。你认为工作要力争上游,他认为要得过且过。谈恋爱不是吃饭、看电影、打游戏这些事情,你们要谈论的是你们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大事小情。
男朋友高中肄业,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好些年了吧。要不做生意的话,如果就走打工的思路,还是考个自考本科更好点。
你们俩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多在职场上发发力吧。
【德云社角儿的学历】
本科
栾云平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10月29日,拜郭德纲为师,加入德云社。
刘喆
毕业于北京大学,2009年11月24日加入北京德云相声联盟。
郑好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自考)中文专业,2008年加入德云社。
孙九香
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拜郭德纲为师,加入德云社。
朱汝钊
毕业于南开大学,2019年7月2日加入德云社。
李云杰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进入德云社。
郭盖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
孙越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1月,加入北京德云社。
郎鹤炎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3月加入德云社。
王碧辉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
阎鹤祥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阎鹤祥被列入郭德纲第一批鹤字科弟子。
姬鹤武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
梁鹤坤
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6月13日拜师郭德纲。
于谦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
何九华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拜师郭德纲。
李云天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进入德云社。
曹鹤阳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进入德云社。
高峰
毕业于天津农学院,2003年进入德云社。
张九驰
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2013年拜师郭德纲。
王霄颐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刘鹤春
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6年6月拜郭德纲为师。
专科
尹九宴
毕业于安阳文化艺术学校,2017年1月拜师郭德纲。
张九龄
中专毕业,2013年9月拜师。
陶云圣
艺校毕业,2009年拜郭德纲为师。
中学
张鹤伦
毕业于红星一中,2009年6月13日,正式拜郭德纲为师。
王筱阁
毕业于香山道中学,2009年加入德云社。
郭德纲
初二肄业,1995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朱云峰
初二肄业,2004年拜郭德纲为师学习相声。
郭麒麟
初三肄业,师从于谦,2011年加入德云社。
小学
张云雷
小学四年级肄业,2003年,拜郭德纲为师。
岳云鹏
小学毕业,2004年,投身相声界,拜郭德纲为师。
#媒体:应该打破学历出身歧视和偏见# 头条热榜
我的第一学历是小学,而我家孩子的第一学历是幼儿园。这算不算混得一代不如一代?本来我的第一学历也可以是幼儿园,但我那个年代,农村里刚刚解决温饱,小学都没有普及,我到初中时,才从课外读物里得知城市里还有幼儿园!
我们那一代,孩子多,一家子兄弟姐妹四五人都不算大户。目前社会上所谓吃“人口红利”的说法,吃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农村孩子多,并不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上学的权利。上了小学的,那算通过家庭优选入学,然后小升初要全公社(现在的乡、镇)统考,没有考上初中的,第一学历和最终学历,就是小学毕业。
那时的中考之前有个全县的预选考试,通常是毕业考与预选考试合并。通过预选考的,可以在两个月后参加中考,没通过预选考试的,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只能肄业。以后就业的时候,学历表格里只能填初中肄业。
中考名堂就多了去。农村孩子挺羡慕“吃商品粮”的,最有出息的那群孩子都上了中专,早早地捧上了“铁饭碗”。后来他们成了受下岗冲击最大的群体。成绩次一点的,上重点高中,再次一点的,上普高,然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全国一张卷,考大学。上不了普高的,还有一次考试,过了就上职业高中。我就是上职业高中的,学农业多种经营。由于我们高中学校职高普高在一起,没有分班,我们也就沾光读了普高。毕业的时候学校煞有介事给我们每人发了两本毕业证,一本职高的,一本普高的。
我们高考那一年,据说高校已经开始扩招了,有定向生和委培生,录取率高达20%,前所未有。班主任老师在每一次的鼓劲会或者动员会上,都会情绪激昂地说,只要你的成绩挤进全省前1/5,你就可以脱下草鞋穿皮鞋,或者更加直白地说洗脚上岸。因为我们乡下人种田嘛,赤脚泥腿子是标配。班主任说,按照历年的成绩统计,在我们学校,只要挤进前30名就有机会上本科,进前50名基本上可以上大专。80名以内,有机会上高职。当时我们校一个文科复读班参加高考的人是103人。
所以,我们那时候上了高职就算祖坟冒青烟了,农民爹妈就要拿出半年口粮,再杀一头肥猪在门口办酒席庆祝了。进了城,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原来还可以继续考研究生,原来本科还分好分孬,城市的工厂女工晚上还要去上夜大,专科生还可以自学考试拿本科文凭,有钱的人可以上电大上函授,文凭就是一张纸,没有的时候值点钱,拿到手就不值钱。
所以,学历这玩意,经不起细细琢磨。根正苗红从幼儿园直到博士后,中间连气都没喘一口的,有;弄个自考本科,一回首,光阴过半的也大有人在。你说一个在职研究生跟一个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没有区别吧,按规定说起来真没有区别,但是真的没有区别吗?这一问就意味深长,弯弯绕里,早已绕进去一个人的半世凄凉。
#高考成绩揭晓,你最关心啥# 高考成绩放榜,你是哪种状态?如何调整?
不外乎两种情况:
情况一:考得好的(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基本吻合,为正常发挥;高考成绩比平时成绩还好,为超水平发挥)自然满意、高兴,甚至走路都要跳起来,一蹦三尺高,恨不得与天底下所有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快乐,这种快乐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如同活着的生物可以“生长”一样,变得更大、更多)。
情况二:考得差的(平时本来也学得很吃力,或者对学习不怎么上心,对自己的未来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分化得比较严重”,有的依然无所谓,仿佛他自己的成绩与他无关,照睡睡,照吃吃,有的可能陷入焦虑之中,情绪掉入“未知底的冰洞”里,或者15只桶在打水——七上八下,总之是食不下,睡不安。有的平时也挺努力,可能天赋不足,或者方法不对路吧!可能因为“这点打击”,就可能开始“怀疑人生”,失去自信,从此变得异常自卑,走上自闭、抑郁的险境!
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小小考验,不可以“放大”,如果“任意放大”,那也只是一个气球,迟早会“爆炸”而尘埃落地!
如果因此过度自信,也有一天会“尝到”过度自信的“苦果”!要知道,这个世界,只要你活着,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只是你努力的某种“奖励”!
一些考上大学的“主”,结果没有“自主”,每天玩得不亦乐乎,或者“躺平”,或者昏天黑地耍手机,导致挂科,最后“学不下去”了,被“赶回家里”,得一张“肄业”文凭。所以,考上大学,还得继续努力!
没有考上“好大学”的人呢?如果你不想过早成为“打工人”,你还可以继续“求学”,上个专科,在此期间,还可以自考本科,文凭的含金量比“正儿八经”的本科不会差,社会也会承认你的“真实实力”,虽然起点低一点,不过有什么要紧的呢?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正是“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好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一大把,就看你的眼光与魄力!
期待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