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看看这!用人的地方还是太少了!合适就业岗位还是太少了!发达地区都没人考公务员
乡,村二级,撤是肯定不行的!但精简人是必须的。现在在我们苏南地区,一个小乡镇,干部,公务员,事业编制的,还有合同工,加在一起,有一百六七人之多,真正做实际工作的,不到三分之一,一天做不到一个小时的工作,其余时间,都是在看电脑,玩手机。
【“撤街设镇”的做法能给一个地区带来经济发展吗? 东北“撤街设镇” 透露不寻常信号 】 在城镇化的时代大潮流中,东北逆向调整开始“撤街设镇”。对于居民来说,这意味着福利的下滑;对于公务员来说,也意味着“铁饭碗”被打破。
“撤街设镇”的做法能给一个地区带来经济发展吗?显然不能!这不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反而增加了行政成本,所有的路标、门牌,办公室标牌等都要更换,这可是一笔非常大的财政支出;再者,“撤街设镇”并不是精兵简政,财政供养人员不会减少;一个地方不会因为名称的改变就会有较大的发展,街道有街道的好处,乡镇有乡镇的不足,如果想要发展,关键是要解放思想,不管是街道还是乡镇,都可以给予政策,靠领导干部们干事创业,而不是拿名号来折腾。#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浓情中国年# #天南地北大拜年#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东北开始“撤街设镇”,城市化的逆流,“铁饭碗”的信仰恐被打破?
今年年初黑龙江伊春和齐齐哈尔两市实行“撤街设镇”,即将两个甚至多个街道办合并为乡镇,虽然说两者之间同级,但是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县级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属于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区域居民几乎都是城市户籍;而建制镇,主要还是从人口较多的乡村发展而来,吸纳了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人口,区域居民的农村户籍人口比例较高。如此改变对于居民来说意味着福利下滑,各种原本配套的优惠政策可能会相应的缩减;对于公务员来说,从街道办公务员变成乡镇公务员必然影响原有待遇,而撤街设镇意味着机构压缩,人员裁减,“铁饭碗”可能要被打破了。
黑龙江面临的问题一是人口流失,在生育率持续走低的今天,黑龙江人口增长更不容乐观,部分区域的居民数已无法达到街道建制要求;二是地方财政压力,不足以支撑城镇化的投入。无论何种措施,都是为了发展而做出的决策,相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定能走出适合地方发展的道路。
江浙沪和珠三角的老师和公务员都降薪了吗?之前听人说江浙地区的县城里降薪了,大城市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