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面是工人吗?是农民工吧!
财恐龙制造才能强国,但都想去当医生、教师、公务员,那谁来当工人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相,那就是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部分父母都会帮孩子填报医学、师范、计算机、金融、军校等专业领域,几乎一个没有报传统工科的都没有,也就是为了兜底才把工科加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们全都希望子女未来能够去当医生、教师、公务员等等,再差一点也是程序员或者金融企业员工。当绝大多数的父母们都这么想,说明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那些毕业生们也是这么选择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递增,互联网大厂简历数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但是工厂却门可罗雀,哪怕那些工科专业的也不去,甚至有人表示,宁可去送外卖,不,宁可饿死,也绝对不会进工厂。
我说一下我观察到的县城家庭。
尤其是最近大家普遍回家探亲。
第一,领导家的孩子,普遍是学霸,目前多在北上广深工作。要么金融,要么医学,要么公务员。多有留学背景。
第二,多选的理科,有些孩子喜欢文科,也被父母建议转为了理科。文理科差距大吗非常大,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信仰。
我国的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寂寂无闻,而影视圈里的人却家喻户哓,事无大小都上头条,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父母鼓励孩子读大学,考公务员,却从来没有鼓励孩子做个科学家。这个现状,值得国家层面去思考了。
给闺女找婆家不找有两个儿的,
给闺女找婆家要么有钱,要么是公务员,事业编,
给闺女找婆家,必须有全款购买的楼房,
给闺女找婆家必须要么男方父母健健康康,要么男方父母双亡,
给闺女找婆家最好男方父母都有退休金。
给闺女找婆家,闺女生孩子公公婆婆带,奶粉钱公公婆婆出,上学公公婆婆接送,饭菜公公婆婆做。
社会上这种不良风气,是谁提出的,又是什么人在跟风,是谁在推波助澜。丈母娘们知不知道你不是给闺女找婆家,这是给闺女找养老的地方,这样的丈母娘是不是看看自己闺女有什么过人之处,该享这种福。就因这种风气,本该结婚的适龄男青年都望而却步,中国有多少青年宁肯打光棍,也不愿去娶媳妇。真应了网络上说的,男女结婚最佳年龄男60岁,女55岁,这样结婚都有退体全,有房有车,没有后顾之忧。
这种不良风气,何时能煞住!
功德箱2【女公务员32男教师33,均独子,婚7年一双儿女2岁,在女县城定居,负担大,女家帮带娃。男脾气不好且性极弱,男父母懒且穷,对女不好,关系不好。男父母总说要来养老(55岁)。女父母一心给女减负,男父母一心增负,这种情况能离婚吗?】——某顺答:离婚后那2孩可都是你及你父母的事了。
#高考# #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图】:
【自杀的学生父母职业分布的调查表】:
1、高考状元方面:教师,公务员,工程师排前三,其次是金融、医生、律师等,一律的社会中坚、中产,农民垫底,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2、自杀危机方面:刚好和高考相反,父母教师居然远远超过其他排第一,是不是教师的要求和期望给孩子压力更高的原因?
这说明了什么?这两个之间有什么联系?
大家可以发表下看法。
清北学生父母的职业,普通却又“不普通”。
清北学生的父母都是什么职业?这个答案,应该有挺多人好奇,根据调查显示,教师+公务员”是不少清华学子父母的职业热门组合。接下来是工程师、工人、农民等其他职业。
作为公务员和教师的父母,其本身的知识水平就是比较高的,他们的生活也是因为知识而得到了改变,所以这样的父母更加重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子女来说,父母是很好的榜样,更加容易产生学习的驱动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另外教师和公务员生活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从根源上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氛围。
绝大多数事情投入和产出都是成正比的,教育也是如此。同样素质的孩子,家庭越重视教育,父母投资的精力和财力越多,肯定孩子的成绩就越好。
所以说老师和公务员的家庭孩子学习都比较自律和成绩优秀,对此你怎么看?
高权威教育确实容易让孩子抑郁,人生不易,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逼迫孩子去做了。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在有自杀危机的学生中,父母职业最多的竟然是教师? 是第二位的4倍之多! 紧随其后的父母职业是医护人员、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