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学里20门学科里,15科满分,其余4科99分,最低的一科也是98分,这个分数在清华校园里就是像神一样的存在。
天才,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存在,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当然,并不是天才就不需要努力。他们大多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也就更有恒心。正如《美国人谈生活的艺术》中所说的一句话:“天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动力。”
安徽男孩韩衍隽就是这么一个人,1994年出生于安徽潜山市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受父母影响,韩衍隽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很早就对数学和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一本书看一天,沉浸其中,十分专注。
2008年,韩衍隽以698分的成绩获得潜山市中考第三名。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进入实验班后,在这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韩衍隽在年龄上是倒数第三,但成绩一直在班级前三。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还获得安徽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可能很多人觉得韩衍隽天生就有天赋。这个也不能否认,但是他的好成绩更多的来自于勤奋和兴趣。他的勤奋主要表现在自律性强,晚上一般都是10点多就睡觉。
对学习时间也规划得很好,比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洗衣服,什么时候学哪门课,什么时候学哪一步,他都有自己的规划。
同时,他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他会找一些课外书看,各方面的知识他都有涉猎,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相关的书籍。
上高中后,韩衍隽理科成绩突出,文科相对较弱。尤其是英语科目,成绩一度不理想。但是韩衍隽并没有像那些偏科的同学一样逃避,而是强迫自己提高英语成绩。
当然,聪明的他并没有一味地去找家教补习,而是先寻找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如何带着兴趣背单词,如何节省复习的时间等等。就这样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成绩开始飞速上升。
在努力学英语的时候,他也没有落下任何其他功课。还参加了全国数学、物理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也为自己赢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
但他不走寻常路,放弃了保送清华的资格,选择参加高考。2011年,韩衍隽参加高考以总分705分,摘得安徽省理科状元。最后他名副其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清华大学。
上大学后,韩衍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努力。不只满足于自己的电子工程专业,还学习了经济学,最后拿到了清华的双学位。
韩衍隽在兼顾学习的同时,也有规律地安排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他的文化课学习效率也很高,爱好广泛,精通乐理。
大学期间加入腰鼓队并担任副队长,还加入了电子系TMS协会担任副会长,在各种知识竞赛和大学社团活动中,他来回穿梭,另外在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还获得了特等奖。
2014年已经是大四学生的韩衍隽。20门课,除了一门98分,四门99分,其他科目都是满分。当时,这份成绩单在2014届本科生专项奖学金答辩会上展示,震惊四座,赢得一阵阵掌声,随后被传到网上,引起轰动,引来网友的纷纷膜拜。
清华毕业后韩衍隽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毕业前就曾多次去斯坦福交流学习,甚至和那里的教授学者合作写学术文章,得到了不少赞誉。斯坦福终身教授对他的评价是:已经超出了斯坦福大学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的预期。
在韩衍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能够努力拼搏,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爱。因为一件事光努力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持续的投入和对学习的热爱,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好。只有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否则,他再努力也达不到这么高的学习水平。
董卿也曾经说过:“你花在学习上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个时刻回报给你。如果你不努力读书,换来的将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其实像韩衍隽这样的例子,在《等你在清华北大》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书中每个人都是学霸,来自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超出常人的努力,加上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其实读一本好书可以给人更多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和瓶颈,那么我强烈推荐这本《等你在清华北大》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高考虽然不是我们逆袭成功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我们普通孩子最公平的机会,成功率最大!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但有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事半功倍!
有时候我们和学霸的区别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好的学习方法。《等你在清华北大》从总体规划到通用方法,从各科重点到学习技巧,学霸们倾囊相授。总有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的“书籍链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