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这四所实力不俗的高中,尖子生“遍地走”,考上本科的垫脚石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8年,学校共有942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985、211院校,实力不容小觑
2.吉大附中实验学校。虽然学校只办了短短的十年,但在2013年,学校的理科续读率达到94%,文科续读率达到100%,一些学生在文科方面获得了吉林省的最高奖项。
3.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2年高考,几乎所有学生都达到了本科分数线,2013年高考,224人超过600分,合格线以上993人,2015年高考,319人超过600分,合格线以上1148人,合格率几乎为100%。
4.吉林省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有292人突破600分大关,有3名学生成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2017年,有81人的成绩非常好,通过了600分大关,所以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我在头条搞创作# #长春头条#
河南人真的坏呀,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河南被黑的这么惨,河南人真的坏吗?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内容是讲一个贵州远嫁河南的女生,她说:“你说河南人坏,那你一定没有河南朋友,你说河南人穷,那你一定没来过河南,贵州远嫁河南,感觉这辈子值了。”
本是一个赞扬河南的视频,而评论区却是另一个画风,前几个评论几乎都在说河南人的不是,拿出来了几个个例,而下面网友紧跟着就是说:“还好没一个河南的朋友。”
作为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我想说的是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河南人口基数大,靠种地远远不够谋生,所以河南人有很多外出务工谋生的,遍布全国各地,所以才被大家所接触所认识。
而当大家带着对河南人的偏见,去看待一个河南人的话,就难免会从他或她的身上去找理由去印证这个偏见。
哪里都有坏人和好人,但当你把坏人这个头衔按到任何一个省份,都可以找到例子和理由让它成立。
其实在河南山村里,还有一群人,他们还没有踏出过河南,还没有被大家认识,有60多岁还上山割草砍柴,迈着佝偻的身躯,摇摇晃晃的步伐,瘦骨嶙峋的肩膀上背着比自己更重的柴火。
有刚结完婚,生完孩子,为了生计断掉母乳,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夫妻两人奔赴流水线,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每年仅回家三四天,只为了多赚一些,多赚一点。
有本该安享老年生活的老人,却要带着刚断掉母乳的孙子,孙女,本挺直的身躯,因为天天带着孙子孙女,也弯了腰,常年吃着止痛药。
还有的人,迎着早晨5点的星光,见证每一个日出,每一个日落,与时间赛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只为走出平原,越过高高的分数线。
而这些人,会给过路人倒一杯热水,煮一碗热的面,刚采摘的红薯,花生,会给邻居拿点,蒸的榆钱,煮的豆角,亲戚给送的猕猴桃,都会想着给邻居家小孩送去一点,解解馋。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老实,是勤劳,是善良,是质朴,是热情。而他们也是河南人。
富士康事件,有人为了不接触更多的人,以免感染给更多的人,不惜选择徒步,而更有很多河南人,驱车几公里,给他们送去免费的食物,饮料,不求任何回报,只留下几个纸板,写着返乡人自取,为他们保驾护航。
武汉疫情,河南人捐赠粮食第一,在粮食运送最高的十个城市里,河南一个省就占了七个。包括海南,上海,新疆等,河南捐赠的物资也不计其数,哪里有难,哪里就有河南。
感动中国获奖人数,光2002年到2013年,河南位居第二。河南注册志愿者人数位居全国第一,见义勇为英雄人数全国第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全国第一。
河南没赢过一次网络暴力,但却没输过一次民族大义,这就是我心中的家乡,我的大河南。
河南人穷也是因为河南担任着粮食种植大任,搞工业,搞经济发展是不行的,河南更像是一个憨厚的人,任劳任怨。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去了解了解真正的河南,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每一个河南人,这对大多数河南人都是不公平的。[心][心][心][心][心]
有啥用,我专业全省第一考上的厦大,毕业以后还不是个屌丝[奸笑]//@青橘罐头:[兔子]2013年,福建一女孩高考后,查询自己考了586分,可再次查询却发现,又变成了364分,一家人将教育局告上法庭,结局却迎来了大反转,到底是怎么回事? 考生叫杨婷婷,就读于福建省惠安县一中,2013年的夏天,杨婷婷一家都在等待高考放榜的来临。 成绩出来后不久,杨婷婷就上网查看了自己的成绩586分,她再三确认后,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要知道,当时福建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才512,杨婷婷考了586,比分数线高了70多分,在全省排名第684。
[兔子]2013年,福建一女孩高考后,查询自己考了586分,可再次查询却发现,又变成了364分,一家人将教育局告上法庭,结局却迎来了大反转,到底是怎么回事? 考生叫杨婷婷,就读于福建省惠安县一中,2013年的夏天,杨婷婷一家都在等待高考放榜的来临。 成绩出来后不久,杨婷婷就上网查看了自己的成绩586分,她再三确认后,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要知道,当时福建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才512,杨婷婷考了586,比分数线高了70多分,在全省排名第684。 这也就意味着,杨婷婷报考一所985或者211院校都是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在家人的陪同下,杨婷婷报考厦门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杨父杨母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考上了一个好大学,街坊四邻们都为他们感到高兴,觉得杨婷婷终于苦尽甘来了。
一年内换了三个房本,我终于成功积分落户
对于北京户口,我虽然并没有生而即有,但还是有类似遗失的经历。有首歌叫<<遗失的美好>>,里面有句歌词一直记忆犹新:只一心寻找我遗失的美好,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歌词名成为了我的网名。
2008年3月,我研究生毕业,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启北漂生活。第一份工作,公司没承诺一定可以解决北京户口,但是有机会解决,具体要看当年的名额多少。等了一阵,最终结果是与北京户口无缘。
当时内心觉得丢了一件东西,还没有写遗失声明的资格。在较长时间里,我总是感觉很遗憾和有一种莫名的无力感!
随着时间流逝,对于户口这件事也逐渐释怀,不再特别渴望。尤其到了2013年认识我老公后,更加觉得没有户口无所谓,盘算着,过几年有了孩子就回天津,因为老公在天津有一套环城区的小两居。
2014年老大出生,日子虽然,但发觉身边人一个直在讨论“北京户口”这个话题。让自己重新燃起对北京户口的渴望,是2018年北京正式开始实施积分落户政策。
2018年,自己80.80分,排名大概是26000多名。当时排名出来后,我心里大概是凭借女人的第六感觉估算了下,也许8-10年后没准自己可以积分落户~哈哈。
因为孩子还小,自己离45周岁也还有十多年的时间,所以对于积分落户抱有比较乐观的期望。
2020年积分落户政策变化,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2022年积分落户政策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职住加分”政策的变化。喜的是:按新政策,自己19年底前一直居住在郊区且社保在郊区,所以从18年后,可以一年多加3分;但悲的是:20年3月份我们郊区的房子已卖出,且已过完户,当时已没有郊区房子;这样之前所有的职住年限是无法加分的。
事实已经如此,只能面对!自己开始认真研究新政策,并开始向积分落户的前辈和专家咨询,如果20年底再购买一套郊区房子,之前18-19年的职住分是否可以加上?庆幸的是,基本可以肯定如果20年底前购买郊区房子,21年后申报可以把18-19年的分加上,但20年没有职住加分,21年后可以继续加职住分直到加满12分。
无论怎么样,还是要“咬牙跺脚”努力一下。2020年11月份,我又开启继续看房之路,12月份拿到新的郊区房子房本!这样,20年一年内折腾了3个房本,哎~~)房子搞定,坐等21年积分落户申报时间~21年4月15号自己早早得填写完积分落户申报信息。
果然,刚写完职住加分那项,系统显示“满足职住2年,加分6分”~此刻,虽然自己98分多,知道去年无法落户但心中的忐忑总算放下。因为22年,23年也可以加分7分,这样可以上岸的机会大大增加!可以说,21年-22年,基本是按22年积分落户申报时间倒计时来数得过的2022年4月15号,填写完申报信息,积分结果105.80分,和自己计算的一致;开始等待分数线。
这个过程比较煎熬,还好到5.1时,网上各路大神预测的分数线基本都在105.60以下;自己对上岸还是比较乐观的)
7月11号,积分落户结果公示,自己顺利上岸
7月19号,填写落户信息申报
8月10号,收到区审核材料提交通知
8月11号,提交区审核材料
8月18号,进入市审核,开始漫长等待
9月27号,收到落户大礼包,并办理完成准迁证,寄往天津
9月29号,天津同学帮忙办理完成迁出
9月30号,拿到迁移证,办理完成落户,拿到户口本。至此,积分落户这件对于我们整个家庭来说的大事总算告一段落。虽然过程有焦虑、有坎坷,但这个过程也让自己成长了很多,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了一丝的厚重感。
感谢欢乐积分群里,大猫、尘姐等积分前辈耐心的解答疑惑、提供帮助;感谢房山小伙伴儿们提前告知如何办理落户手续;感谢去年落户的同事热心提供落户办理过程注意事项!更重要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为北漂们制定积分落户的好政策!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感谢自己!
在此,国庆73周年之际,祝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匆匆几笔,记录一纸北京户口的“来龙去脉”!生活按部就班继续着(遗失的美好)
心酸呀,看到这位痛哭的女考生,相信成绩应该很好。今年高考数学巨难,有人说“葛大爷”又参与命题了?
葛大爷是谁?为何有如此的威力,网上有传言“葛军出征,寸草不生。”那个曾经让江苏考生甚至全国考生惧怕了20年的人物。
2003年葛军参与江苏省高考数学命题,仅凭一己之力拉低录取分数线五六十分。
当年江苏高考数学满分150分平均分只有68分。
时隔七年,2010年葛军又参与江苏省命题,这次稍微好了一点点,平均分83.5分。
2013年参与安徽省高考数学问题,平均分只有55分,导致当年安徽录取分数线狂降54分,很多学霸基本都是哭着出考场的。
但今年的高考题并不是葛大爷出的 ,人家葛军已经不参与命题了,现在在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了,而且为中小学教学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后大家再也不用怕葛大爷了[泪奔]
2013年,福建一女孩称自己高考明明得了586分,再次查询却发现,只剩下了364分,一家人将教育局告上法庭,结局却迎来了大反转。
福建一高考生就是杨婷婷,她宣称自己考了586分的好成绩,而那一年的福建省一批次分数为513分,所以她这个分数上一个国内知名高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就在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一家人把志愿都选好了却发现杨婷婷的高考分数只剩364分。
杨婷婷是一名复读生,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高考了。早在2011年的时候杨婷婷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杨婷婷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一个性格内向,成绩中规中矩的普通高中生,也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杨婷婷第一年的高考成绩考了512分,距离当年福建文科一本线还差了52分,杨婷婷非常不甘心,而且也是由于高考的时候过度紧张导致自己并没有发挥好,虽然好的二本也不是很差,但是这样的结局杨婷婷还是接受不了的,杨婷婷决定顶着巨大的压力再战一年,想要通过一年的复读时光,考上更好的大学。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她在学校复读时,看到周围复读生都争分夺秒地学习,而她的精神压力、学习压力比较大,再加上再复读的时候遭遇车祸,杨婷婷也就没有参加那年的高考。
本想着“复读”一下能够考上好大学,却没想到多花了2年的时间,这2年里,杨婷婷身体上遭受折磨的同时,心态上也遭受着折磨,一边在家养病,一边备战2013年的高考,杨婷婷的父母见女儿这样满是心疼,杨婷婷以社会人士的身份,参与了2013年的高考。6月25日是当年高考可以查询成绩的日子,福建省惠安县一中的考生杨婷婷称自己反复查询了三次,三次的成绩都显示是586分,全省排名684名。
而这一年福建省文科一本的分数线是513分,以杨婷婷的分数报考一些重点大学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于是杨婷婷就在7月2日的时候填报志愿,填报的都是向厦门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可等到录取公布的那一天,杨家父母却没有在任何一家大学的录取网上,查询到女儿杨婷婷的名字,但是到了16号杨婷婷并没有等来本科第一批招录的录取通知书,杨婷婷再次去查自己的成绩从原来的586到如今的364,足足少了222分。
父母怀疑孩子的高考成绩是被调包了,随后杨婷婷的父母就去当地的教育局为女儿讨个说法并进行申述。然而,最终教育局给他的结果是:杨婷婷高考成绩就是364分(语文51,数学86,英语75,文综152),她的分数没有被改动过。但是杨婷婷的父母觉得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就再次找到了教育局杨家人说:“想要复查试卷”也就在这时杨婷婷说了句,要不再报考一年,养父听后心如刀割,要求查看试卷自证清白。可有关部门却驳回了他的请求,声称杨某的成绩确实只有364分。其中语文只考了50几分,是因为只写了客观的选择题,而后边的大部分阅读以及作文都是空白一片。
然而杨婷婷声称自己的作文是写够字数了,教育局为了正是,就让她把在高考上写的作文默写一遍,而杨婷婷那篇回忆版作文,则是多省高考作文范例拼接起来的,逻辑顺序跟不对不上。
为了消除舆论,给当事人、以及持续关注着此事的社会各界一个交代,考试院在8月5日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并将杨婷婷的语文答卷的扫描件公开,杨婷婷的作文那面空空如也。考试院又调出杨婷婷的原始卷,在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进行了核对,再次确认了杨婷婷的成绩是364分,没有丝毫的差错。
可事件并没有就此平息,杨婷婷的父母将福建省教育考试告上了法庭,2013年12月2日九点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开庭,杨家父母可以认为能继续找到证据,来证明女儿成绩是真实的,但是考试院认为在8月5日的时候已经向社会媒体公布了答卷,最终这个案件以杨家败诉,想必这一切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虽然杨婷婷一直称自己考了586分,但是她始终都有拿出证据,她一直再说总分和排名,并没有具体的分科成绩,有个考生总分只比杨婷婷低两分,但是排名还在她前面,这也意味着杨婷婷的分数和排名是有误的,其次就是他的老师也反映过她的成绩好的时候也只能刚好到一本线的水平,其次就是她一直都是在家复习,根本没有参加过学校大大小小的考试,以及他所谓默写的作文东拼西凑,根本不完整,这种种迹象都证明了杨婷婷在造假。
杨婷婷为了缓解自己过大的精神压力,逃避父母给自己过高的期待,她撒谎说自己考了很高的分数,以为可以糊弄过去,结果越闹越大、骑虎难下,不得不梗着脖子胡搅蛮缠。而她的这种行为比让父母知道真实情况更难受,所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望子成龙,但是比起望子成龙父母更希望是诚实,以为可以糊弄过去,结果越闹越大、骑虎难下,不得不梗着脖子胡搅蛮缠,谎言不会改变现实。
就像现在,大家都知道杨婷婷是一个不讲信用爱撒谎的人了,她不仅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还失去了大家的信任。这真是有些得不偿失了,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2013年,清华大三的学生江焕波找到班主任,说自己想要退学重考。班主任劝解无果,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回去复读。2014年,他考了672分,报考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专业,获得48万港币奖学金。
江焕波出生在武汉,他的父母都是的士司机,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高中就读于武昌实验中学。2011年6月,他和弟弟一同参加高考,他考了678分,是学校的第一名,弟弟顺利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就读。
家里同时供两个大学生读书,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江焕波本来一直喜欢物理专业,但是他的成绩离清华的录取分数线还差3分。
清华大学招生组告诉他,可以报考该校的定向生,分数线是675分。定向生由清华和中国兵器集团合办特招,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这家单位服务5年。
从小到大,江焕波的理想是当一名物理学家,但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在清华“光环”的照耀下,他还是填报了清华精密仪器系,成了一名定向生。
虽然对这个专业不太感兴趣,但江焕波的学习并未放松。他所在的戏一共有130多名学生,他的成绩排名第16名,数学和物理成绩非常突出。
然而,随着对于专业的深入和了解,江焕波却发现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自己一直期待的就是物理专业,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个专业毕业后,要按照合同去企业做工程师,完全不是他想要的状态。于是,他萌生了退学重考的想法。
他放假回家时,跟父母谈起想要退学的打算“我将来想考研,出国,但现在这个定向的方式毕业后要为企业工作五年,并且其他各种限制太多了。”
这个想法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妈妈也劝她说“一毕业就有工作文凭,有了工作经验有了,怎么不好呢?”
他大学的辅导员打电话跟他的父母沟通,想要劝说他打消退学的念头。江焕波的想法就这样被压制下来。
随后一年时间里,随着对“对口”单位的了解,江焕波越发觉得太不适合他,按照协议,定向生在清华就读和工作后的5年内,是不允许出国的。他的想法却越来越明确,想要退学。
大三刚开学时,他就去办理了退学手续,回到老家进行复读。江焕波的父亲说,最初他反对儿子复读,但得知儿子在清华过得并不愉快,最终尊重了他的决定。
那年的11月18日,他办理好复读手续,进入高中。意味着他复习时间只有六七个月,这三年时间,湖北实行了新课改,与三年前的高中课程内容有不少差别。
并且他顶着清华退学的光环,也是学校的焦点。他自己也比较有压力,但是这一次他心态更加平和,他觉得自己不是说非名校不去,而是更看重报考物理专业。
复读一年,他最后考出了672分的成绩,他觉得差强人意。他的目标本来是北大物理系,还是遗憾错过了。在北京大学招生咨询中了解到,672分可以读北大的医学专业,但这些并未改变他的想法。
这一次填报志愿,他不会被名校的光环吸引,一直坚定地选择以物理专业为主。最后,他选择了香港城市大学。这所学校为他提供48万的全额奖学金,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
对于未来,江焕波说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本科读完后考研,然后出国,未来的方向是做科研,做一名物理学家。
从清华退学,这个决定总是让人不解。但是江焕波说,他不后悔复读,这半年给了他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让他明白“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Veeyn高中生受社会阅历限制,对专业的选择往往跟着家长走,如果能用两年时光弄清自己到底想学什么,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建议江焕波到了新的大学后,不论物理系是不是他想象的样子,都要学会适应。
并且,大部分人会被名校光环左右,觉得只要是清华北大,什么专业无所谓,其实,名校光环只是一个虚的名头,但是专业会陪伴孩子后半生。对于有明确热爱的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更加重要。
高考成绩很重要,填报志愿也很重要,走错都会带来不小的损失。每个人都要找到真的自我,才能感觉生命和生活的幸福快乐。#高考##2022高考季#
想念英雄[祈祷]王伟!21年后儿子是一名海军军官
2001年4月1日,南海上空,有这样的对话:
“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21年前的今天,一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一段悲壮的故事如涟漪般扩散。他,就是浙江湖州籍的飞行员王伟,他当时驾驶战机在执行一项危险而光荣的任务。
王伟的儿子在1995年出生。
由于孩子年纪还很小,爱人阮国琴并未告诉儿子王伟牺牲的事情,他们的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父亲正在执行一项不能回家的任务,直到多年后他才明白父亲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虎父无犬子,王伟的儿子王子并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失望。
2013年的时候,王子的高考成绩远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进入大学进行进修。现在,王子也正式进入海军某部基层部队工作,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如今已服役5年之久。
“81192,我们将替你巡航,你的任务已达成,请你立即返航,请你立即返航”。
这盛世的礼花,当为先烈绽放。
祖国永远铭记保家卫国的英雄,也向英雄家属致敬。
缅怀英雄!努力奋斗,保卫祖国的蓝天!
[兔子]2013年,福建一女孩高考后,查询自己考了586分,可再次查询却发现,又变成了364分,一家人将教育局告上法庭,结局却迎来了大反转,到底是怎么回事?
考生叫杨婷婷,就读于福建省惠安县一中,2013年的夏天,杨婷婷一家都在等待高考放榜的来临。
成绩出来后不久,杨婷婷就上网查看了自己的成绩586分,她再三确认后,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要知道,当时福建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才512,杨婷婷考了586,比分数线高了70多分,在全省排名第684。
这也就意味着,杨婷婷报考一所985或者211院校都是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在家人的陪同下,杨婷婷报考厦门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杨父杨母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考上了一个好大学,街坊四邻们都为他们感到高兴,觉得杨婷婷终于苦尽甘来了。
因为,杨婷婷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高考了,而是第三次,第一次应届高考时,她的分数只比本科二批分数线高了几分。
这种压线过的分数,几乎报不了什么好学校,更别提好专业了,落榜的几率或者被调剂的概率都是很大的。
杨婷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终是父母的鼓励与支持,让她有了复读的勇气,她决定再战一年,争取考的再好一点。
然而,世事无常,高考还没到来,意外就先来临了,高考前一个多月,杨婷婷正走在上早读的路上,为了争分夺秒的学习,她会戴上耳机听一路的英语广播。
可能是听的时候注意力太过集中,所以杨婷婷没有听到汽车在向她鸣笛,由于对方车速太快,杨婷婷不幸被撞重伤昏迷。
当她醒来时,她发现自己只有眼睛能动,胳膊腿只要动一下,就会疼痛难忍。
躺在病床上的她,无法看书,无法做题,每天除了输液还要做康复练习,她的功课越落越多,最后没办法只能弃考。
身体康复之后,杨婷婷第三次备战高考,她每天严格要求自己复习,父母十分理解她,从不过多的打扰她。
终于,三年卧薪尝胆,杨婷婷抵抗住所有压力,终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父母为他而骄傲,邻居们也为她感到高兴。
然而暑假即将过完,本科三批的录取通知书都已经送达,杨婷婷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出现,这可急坏了杨婷婷的父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杨婷婷再次查询自己的分数时,她的家人却发现,杨婷婷的分数竟然变成了364分,比当初的586分足足少了200多分。
父母连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但杨婷婷一口咬定,她就是考了586分,在全省排名第684,一定是有人篡改了她的分数,她被人顶替了。
父母怎能允许这样不公平的事,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呢?所以,直接找到了当地教育局,要求公开女儿的试卷。
但教育局再复审之后,认为纯属子虚乌有,是杨家的人在胡搅蛮缠,根本不予理会。
直到杨父杨母把事情闹到了媒体面前,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教育局才被迫公开杨婷婷的高考试卷复印版。
然而,让所有人想象不到的是,杨婷婷的语文只考了51分,800字的作文她一个字都没写。
杨婷婷当然矢口否认,还在记者的见证下,当场重写自己的高考作文。
谁曾想,被媒体发出去后,竟然有人发现,杨婷婷的高考作文逻辑完全不通顺,很多句子都是高考优秀作文里的,拼凑在一起,读都读不顺。
不仅如此,还有考生表示,他考了585分,比杨婷婷少了一分,但是省排名却在677,比她的排名684还要靠前。
如此一来,只有一种解释,如果教育局和这位考生都没撒谎,那么撒谎的就是杨婷婷。
但杨父杨母坚信自己的女儿没有撒谎,还把教育局给告上了法庭,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最终审判杨家败诉。
因为杨婷婷除了一张嘴喊冤,什么证据都没有,她根本无法证明自己考了586分,但教育局却有杨婷婷的高考试卷作证。
在杨父杨母的逼问下,杨婷婷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表示是她不想让父母失望,才编造了这个弥天大谎。
这种情况下,教育局是可以反过来告杨婷婷诽谤的,但考虑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教育局这才作罢。
高考是一道分水岭,很多家庭都十分看中,除了杨婷婷编造分数,广东还有一学生购买家的录取通知书,他们都是不想让家里人失望,才选择自欺欺人。
孩子固然有错,但家人有何尝能把自己摘干净?成绩固然重要,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学生来书豪,同样重要!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