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样一件事。
#重庆头条#
有个重庆小升初的家长,娃儿考起了直属的138,但是同时又考上直属二类和区重点二外等学校。
这些学校都通知去读书了,138也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家长最后选择了直属二类的一外。原因是138虽然也让去读,但是要交学费,而且读平行班,据说平行班业主比较多。而二类直属一外,没让交钱,所以家长选择了。
小编觉得,读书也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来,不能盲目跟风,或者盲目选择。结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校非常重要。
@#CPA#考生,重庆地区、陕西省部分考区、山西省运城考区#CPA#延考公告!
关于暂缓组织重庆地区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公告:网页链接
陕西省西安、咸阳、榆林考区暂缓组织注会考试:网页链接
关于暂缓组织山西省运城考区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公告:网页链接
#重庆##初中#
家长关注!
听到学校老师说
可能这学期不得安排期末考
下学期开学来考
你家娃学校通知了没?
艺考资讯|四川美术学院关于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沈阳、重庆考点报名考试的公告 #丹青易考# #西安丹青易考美术学校# #丹青人# #遇见艺术# #美术校考# #艺考# #艺考生# #艺考资讯#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教委再次为 “学生减负”:这几类考试,不允许组织…】
今年双减政策之下,重庆频频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响应这一政策,先是要求在职教师不得在外授课,不得引导学生去校外培训。日前重庆市教委再次印发了另一通知,令众多家长集体点赞。
这份通知便是《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考试管理工作》,当中明确要求重庆市中小学不得组织月考周考,模拟考,成绩不与升学挂钩,不得以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
对于这一举措,众多家长也给予了自己的看法,支持方认为,毕竟这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保留观点方则认为,要求的确不错,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但就看各学校接下来会不会响应,如何响应?
对此,笔者个人认为,眼下为学生减负,的确是势在必行了,减负不单单是在校外培训上,校内学习也当减负,所以重庆市教委此次通知来的很及时,考虑的也比较周全。
但有一点需要提一下,眼下尽管众多培训机构已取消了课程培训,然而依然有部分家长偷偷给孩子安排课后培训,其根本原因当然有望子成龙,与众不同的期望,而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中考升学考试还在,标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大家还是想法设法去培训迎合考试。所以笔者建议未来或可在中考考试标准及内容上做出一定的考量和倾斜调整。
如此减负之路,才会有更多的家长老师一起来参与和遵守,让孩子和家长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负。非常赞同不能拿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点,素质教育真的很重要,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各方发展才是国家建设发展所需。
你家的孩子减负了吗?是否仍在培训?学校是否有组织月考?是否仍以成绩在评价孩子?#重庆头条#
这137人的二建证书甭想了!这29人暂不发放!(一建考生别踩坑)[雾霾][雾霾]
重庆、大连发布二建考后核查结果。其中:
重庆:137人不合格、281人条件待核查。
大连:29人暂不发放合格证书。原因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现场核查、报考时留取错误联系方式等个人原因未进行核查。
无论你是考一建二建,还是造价啥的,报考时的电话号码千万别写错,考完试不要轻易更换手机号码,不然错过考后复核等官方通知,亏大了。
【重庆11所中学2022年艺体特长生招生信息大全!包含延期信息!】
最近重庆各大高中的艺体招生简章相继发出,截止到3月22日,小新老师统计到已经有11所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并汇总到了下方图中,家长们可以保存到手机放大查看对应学校招生信息!
另外,受疫情影响,茄子溪中学和铁路中学发布了考试延期公告,具体考试时间请各位家长静等通知。
后续有新的艺体特长生招生信息,小新老师也会同步更新,各位家长记得加个关注,以免错过最新消息!
#重庆头条#
1943年,浙江衢州江山,这个浙江南端的小县城,一个15岁的贫农家庭出身的女生,因为有点文化底子,父亲死得早,为了母亲和家人有口饭吃,作为长女的她报名参加了军统的一场考试,到重庆寻个铁饭碗。
这次考试录取了20个人,16个男的,4个女的。一考就考上了,几乎没有任何培训,后来才知道,当时抗战紧张,人不够用了。
6月8日,到了重庆后,她被安排到了安排到磁器口造纸厂,负责每天的秘本文件打印。乡下出来的女生,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很受领导赏识。
直到一天,领导通知她去军统局本部,做一名译电员。当时由于局势紧张,每天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大约一天要译1500字电报,气氛极为紧张。但是更让她紧张的是,她所在的部门,竟然都出自于江山县,办公室里的官方用语不是当时流行的西南官话,而是江山话。
远在重庆,在一个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只讲江山话,说明这是戴老板的最机要、最核心的部门。她也因此多次见过戴笠、毛人凤,甚至还见过两次蒋介石。
而这个女生年纪小,学习快,每日破译电报,要参照不同译本进行翻译,工作量之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几年的工作中,她最拿手的就是破译日本密码,最终达到800多种,军衔也升到了准尉。
然而1946年3月,戴笠乘坐的专机在南京西郊坠毁。5个月后,她和自己的上司姜毅英大吵一架,终于离开了军统。1948年,军统撤离时,前同事要她一起去台湾,她拒绝了。
后来在家乡,因为她是前军统特工,虽然受到过一些冲击下放过,但毕竟技术口,破译过那么多日本密码,多少算抗日有功,手里又没有血债,她最终还是被当地政府照顾,安排在粮食局工作,退休30余年,和其他职工一样,有退休工资,有医保。
都说军统活的进死的出,她算是个例外,她就是大陆最后一名女军统王庆莲,这种例外其实也不止她一个。2013年,有志愿者告诉她还有俩军统前同事留在大陆,你要不要见一见?
她挺好奇,其中一个便是戴笠的亲属兼任机要秘书戴以谦,都是江山人,他管戴笠叫十叔公。戴笠死后,他投奔了傅作义,后来以起义人员身份最终回到了家乡,虽然后来由于历史问题,坐了几年牢,但老了无子嗣,同样被安排到了养老院,吃喝不愁,每月也有补贴拿。
还有一个也是学习无线电的上海人,叫祝仁波,也是苦出身,凭刻苦成了一名技术型人才。为人老实本分,在下放农场时,被农场留用了整整16年,谁家的电器啥的坏了,他都会热心去修,到老了还整天弄他的机器零件,直到2019年以98岁高龄去世。如果当初不是进军统,说不定后来也是技术战线上的专家。
三人见面后,感慨颇多,相视一笑,留下了一张合影。60多年的沧海桑田,自己都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只是当初谁也未料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