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山涧口村鲜卑名臣“陆凯”》
鲜卑汉化对推进中国文化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涿鹿历史上做为鲜卑人重要居住地区,留下脍炙人口的故事。
《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作者陆凯(?―约504年),字智君,北魏名臣陆俟之孙,(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魏书》有传。本名 步六孤凱别名 智君字 智君。
史籍记载(陆)凯,字智君,谨重好学。年十五,为中书学生,拜侍御中散,转通直散骑侍郎,迁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凯在枢要十馀年,以忠厚见称,希言屡中,高祖嘉之。后遇患,频上书乞骸骨,诏不许,敕太医给汤药。除正平太守,在郡七年,号为良吏初,高祖将议革变旧风,大臣并有难色。又每引刘芳、郭祚等密与规谟,共论时政,而国戚谓遂疏己,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令凯私喻之曰:"至尊但欲广知前事,直当问其古式耳,终无亲彼而相疏也。"国戚旧人意乃稍解。咸阳王禧谋逆,凯兄琇陷罪,凯亦被收,遇赦乃免。凯痛兄之死,哭无时节,目几失明,诉冤不已,备尽人事。至正始初,世宗复琇官爵,凯大喜,置酒集诸曰:"吾所以数年之中抱病忍死者,顾门户计耳。逝者不追,今愿毕矣。"遂以其年卒。赠龙骧将军、南青州刺史,谥曰惠。
诗赠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征西大将军,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陆凯是鲜卑人,效力于北魏,而范晔是汉人,是江南刘宋王朝的臣子。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陆凯此诗寥寥二十字,却意蕴深远,超越了国别民族的界限,表现出宏达的胸襟与真挚的情谊,范晔颇为感怀。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泛文化写作营# 、#最暖团圆年# 李清照也曾被赵明诚冷落过,为此,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借典故“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愁绪。
那么为什么会被丈夫冷落呢?她与赵明诚在青州十年的艰苦岁月都过来了,更何况现在赵明诚重返仕途,衣食住行都不差,她没有理由不满意呀?可是她却在《感怀》一诗中写下“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说她整日安静坐于室内,没有什么朋友,只有“子虚”、“乌有”两个先生陪她,也就是她跟随丈夫来到莱州后,他和赵明诚反而没有以前那种亲密感了。
李清照不是无理取闹之人,如果丈夫忙于公务,做妻子的也会给予理解。可是细读此诗就会发现,赵明诚在公务之余,并没有陪伴李清照,这就让李清照如何能接受?
那赵明诚有空的时候干嘛去了?
这不得不提一提宋代蓄养小妾与歌妓的社会风气。宋代士大夫家中可以饲养歌妓,他们之间不但自己蓄养,而且还可以互赠。因此,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在家中蓄养歌妓是很正常的。
但这次与以往不同,以往赵明诚虽然是太学生,但始终没有能力单独蓄养歌妓,加上李清照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两人婚后生活甜蜜,所以赵明诚与歌妓多是逢场作戏。这次赵明诚官至知州,有权有势有钱,加上此时李清照已年近四十,没有了年轻时的青春靓丽。
在丈夫眼中,结婚二十年的妻子虽然并不老,但也有一点人老珠黄了,并且李清照在婚后的十几年里,没有为赵明诚生下一儿半女。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感情、他的心思不免开始转移到那些年轻漂亮的侍妾身上。而细腻敏感、聪颖的李清照,怎么会感受不到呢?
此时此刻的李清照,与任何一个普通女子一样,经历着不安、挣扎、失望、悲观和痛苦。
历朝历代,敢逆龙鳞直言、冒死直谏者,宋朝文臣堪称之最。
宋太祖赵匡胤武夫出身,当了皇帝后喜欢在御花园弹麻雀。
有一天,他又在玩弹弓弹麻雀,某大臣声称有急事上奏,赵匡胤并不乐意,但因是急事,便接见了。但是,听其汇报,不过是一些政务上的寻常小事而已,顿时大怒,斥责对方撒谎。
谁知,大臣不仅不认错,反而义正词严地说:“我没有撒谎,因为我认为再小的公务也比弹麻雀事大。”
宋仁宗时,曾重用青州知州张昪为御史中丞,谁知张昪为御史后,却老是上书批评政府大臣,时间一久,仁宗烦了,有一次叫来张昪说:“你出身孤寒,为何屡屡批评重臣呢?”
张昪一听,却反问道:“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怎能谓之孤寒呢?陛下才是真正孤寒呢。陛下内无贤相,外无名将,持禄养望者多,赤心谋国者少,孤立朝廷之上,这才是真正的孤寒啊!”
宋仁宗宠幸尚美人、杨美人,对自己年轻的皇后郭氏反而十分冷淡,后来甚至要废掉郭皇后。
当时,范仲淹年纪轻轻,身为谏官,上书仁宗,其中有言道:“君者,天下之父也;皇后,天下之母也。天下之母可以无罪而废,天下之父亦可以无罪而废也!”
#爱上阅读的原因#
白话《聊斋》之犬奸
古时候,青州有个商人,在外地经商,经常一年都不回家一趟。妻子长年独守空房,心中空虚寂寞难耐。就在家中养了一条大白狗,引导着它与自己媾和,时日久了,狗子就习以为常。
有一天,商人回家了,夜里二人同床共,狗子突然闯进来,竟然跳到床上将商人咬死了。后来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情,都为商人的遭遇感到不公平,就把他的妻子举报到给了官府。官府派人把妇人抓了起来,但她却不肯招供,就把她收进牢房里。又把那条狗子牵出来跟妇人见面,那狗突然看见妇人,直接就冲上去撕碎她的衣服做出媾和的动作。那妇人才抵赖不过。
由于此案跨越了世俗人伦,官府决定派两个衙役把妇人与狗子押送到刑部作终审判决。一个押人犯,一个押狗犯。沿途有心态扭曲之人听说了,就想观看人狗媾和,就凑钱贿赂衙役,衙役就把妇人跟狗子聚在一块,让她(它)们当众表演媾和。所到之处,常常吸引来上百人。衙役干脆把妇人和狗子当做赚钱的工具。后来,妇人与狗被判为寸磔(剁碎)之刑。
天呐!真是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但是这世间,披着人皮做着禽兽之事的人,又何止这妇人一个呢?
异史氏对此事评判说:“,春秋时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于世,男女亦多于濮水之滨偷情幽,。被历代后人讥讽耻笑。《诗经》里的桑中月下的偷情约会之诗,也为世人所不齿。故事中的女人,仅仅是因为丈夫长年不在家,自己独守空房,就开始心中放浪,贪恋媾和的欢快。躺在床上,妇人成了女夜叉和雌性动物一样人,才会把狗子当做情郎一样与她媾和。于是,媾和时身前经常摇晃的是狗尾巴,床账里频繁摇曳的是做媾和之事的腰身。但锥子太尖容易扎破口袋,稻谷太熟容易脱落颖穗。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种惊世骇俗,行走在危险边缘的事情,早晚会受到惩罚。
居然想起来与异类媾和,真是匪夷所思的念头!养狗防奸人最后却成了狗奸人,还因为嫉妒而杀死主人。这种事就是萧何曹参再生,也断不明白。
然而,人虽然不是禽兽但更甚于禽兽,奸诈污秽,淫荡腥臭。他们的肉连豺狼虎豹都嫌臭。唉!如果是女人因奸杀夫,按律可以判剐刑;狗子因奸杀主,世间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制裁此事。人如果作恶,可以罚来生做狗;但狗作恶,恐怕阴曹地府都没法断。我看只有将其剁碎了并追回魂魄,一并押到阴曹问问阎罗大人了。
A薇君说:此事有两处禽兽之事,一处为白犬做人事,一处为衙役做犬事。一个狗比人强,一个人比狗恶。二衙役来世做狗的话狗都嫌弃。
#故事推荐#1、丁香空结雨中愁
江南雨季格外阴湿潮冷,烟雨濛濛的江面依稀有几艘船停靠在港口,发出“嘟——嘟——”沉厚的笛鸣,好似轮船在呜咽。临江茶楼,常常人满为患,尤其天气晴朗时,一杯清茶悠品,抬眼望窗外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湛江,广袤开阔的江面千帆过尽,当真应那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晴。”今日阴雨绵绵,又起雾,茶楼里的人并不多,霍韵文是第一次来,挑了间靠窗的雅座坐下。绿玻璃窗户打开着,雨丝飘进来,夹带几缕缈雾,他倾身关窗。抬腕瞄表,还早,便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杯茶,细细品起。一盅茶喝尽,他又看下时间,再瞅瞅楼梯口,没有任何人影,便有些焦躁抬手挠头。空气里飘荡着一股子幽幽的霉味,虽自小在青州长大,霍韵文一直不喜欢这里的气候,太过阴潮,加之出国留学几年,越发不适应家乡的梅雨季了。
霍韵文无聊的趴在桌上,忽听到一个清泠泠的女子声音道:“老板,一盏白枫露。”
声音从隔壁传来,清冷淡漠,好似这烟雨,寒峭中带了几分江南的吴侬软语调,非常独特动听。每间雅包都是用竹板隔开,看不到隔壁。
约完人,茶也吃,霍韵文下楼去结帐,一回头瞧门外氤氲浓浓雨雾,不禁皱眉,执起油纸伞纵身跑进雨中。
雾汽迷朦眼,他行色匆匆,却不想迎面撞上人肩膀。那人被他这一撞,吃痛后退几步。
“小姐,你没事吧?”一个小丫鬟的声音焦急问道。
“没事。”清冷的声音淡淡道。
是她?刚刚在茶楼里坐他隔壁的女子。霍韵文紧张激动,胸口像放了只兔子,蹦蹦跳跳的乱窜着。他收起伞,只见一张清丽的面容映入眼帘。对面女子一身闷青色水钻盘花短旗衫,手里携着藕合色软缎小夹包,上面绣了一枝丁香。一双滢滢眸子微眯着,教人猜不透。孤皎如月,淡漠如烟,霍韵文脑海里想到这两个词。
霍韵文正想道歉,不料那一旁小丫鬟抢先开口,口齿伶俐斥道:“你这人怎么走路不看路?”
霍韵文被这么劈头盖脸的一顿质问给愣住。
女子侧首道:“香兰。”小丫鬟便住口,委屈巴巴的拿眼瞪着霍韵文。霍韵文下意识俯身鞠躬,结巴道:“对...对不起。”他听到女子轻笑一声,并未说话,他再抬头,她已经离去,曼妙的身影消失在静默的雨巷口,空中弥留下一缕淡淡的丁香幽芳。
那丁香般的身影总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雨中擦肩而过的邂逅,常出现在霍韵文的梦里,午夜梦回时分他就坐在床头惆怅,只遗憾自己当时没能上前多和她说一句话。
这样魂不守舍两个月,霍韵文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她,却是在一场婚晏上——他七叔霍以玦和宋家大小姐宋问的婚礼。宋问,原来她叫宋问啊,霍韵文躲在角落里,一杯接着杯灌酒,从没醉过的他此刻多希望自己醉得不醒人事。他不敢直视她,尽管此时穿着火红礼服的她很美,像初秋绽放的荻花,妖娆冶丽。
但他还是躲不过,当他的七叔牵着美丽的新娘来到桌前,问道:“小文,没事吧?”
霍韵文从酒杯里抬头,看着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小叔,那俊朗刚毅的脸,青松般挺拔高大的身材,显的他身边的新娘娇小玲珑。霍韵文心想,他七叔成熟稳重,英俊潇洒,又位高权重,哪个女子能不爱?他苦笑,站起来举着酒杯大声而急促道:“七叔,我祝你新婚快乐。”说完就要仰头将酒一饮而尽。这时有人打趣道:“怎么光祝你七叔,你七婶呢?”
“轰隆——”,霍韵文感觉脑中炸开锅,手一抖,酒便洒出来。他极缓极慢地扭头,目光艰涩的落到宋问身上。只见她脸上表情淡淡的,如烟眸子里清冷而陌生,竟像完全不记得他。他整个人僵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
一旁母亲催促道:“小文,快叫七婶。”
霍韵文仍旧一动不动,目光盯着宋问,心里忽生出一股执念来,他不要她忘记他,不要她当他的七婶,不要她嫁给别人。他望着宋问,用眼神祈求她开口说一句“算了”。
可是她紧抿着唇,一言不发。…点击卡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