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老师,医生,专家,教授,公务员生呗!不愁吃不愁穿,工资还格外高!
这些人的平均收入,比国人的平均收入,多多少?是国人的几倍?
云上青山929全国每年的税收的40%用于支付8000万人员的工资费用。那这8000万人肯定包括教师,医生,公务员。有的人说,看到这则消息,心情都是灰色的,感叹这么多税收用于这些人。可是也不想想,一个国家离开这三类人,能运转吗?通过网课家长们应该发现,孩子们能只在家学习吗?离开学校老师的监督,孩子的成绩是不是肉眼可见的往下掉?为了管理孩子们,多少老师在壮年时期就满脸沧桑,满头白发?再说医生,哪天我们的生活能离开医生?我们年轻人离得开的话,我们父母能离开吗?我们的孩子能离开吗? 生了病还不是乖乖的去医院,那些医生们也非常辛苦,有的专家号的医生甚至一上午都没有时间去喝口水或者上厕所。
人性是逐利的。现在的教师,公务员,医生,金融行业,都是高工资,多油水,又轻松舒服的行业,谁不想去?
财恐龙制造才能强国,但都想去当医生、教师、公务员,那谁来当工人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相,那就是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部分父母都会帮孩子填报医学、师范、计算机、金融、军校等专业领域,几乎一个没有报传统工科的都没有,也就是为了兜底才把工科加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们全都希望子女未来能够去当医生、教师、公务员等等,再差一点也是程序员或者金融企业员工。
实话实说,当医生确实是交往广,身份地位一点不比公务员差,是穷人家孩子最好的出路。
但是,只能羡慕,当年没选择学医,现在医学专业分数又太高。
第一,国内劳动力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提高制造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大量服务业,农业从业人员就会涌向制造业,必然把制造业工人的收入水平拉下来。这与提高公务员,教师,医生的待遇不同。这些行业是有门槛的。第二,中国若实行对外开放而不闭关锁国,那工业制造品可以全球流通。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工业产品并不像文章所说的对劳动力的成本不敏感。提高劳动力价格,产品的成本提高。的时候,不但不能出口,而且外国的产品会涌进国内。工厂的老板要么关门,要么把工厂转移到其它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工程思维:这么大的国家,就是要以内循环为主的,既然是内循环,就是需要绝大部分的商品消费是在国内产生的,所以为了外贸的那一小点收入而压低国内人工价格是不可取的,相反,应该大力提高产业中人员的收入,这才是正道。
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优势与威力
我虽然是医生。我也希望看病免费。省得为了每个月那点工资发愁。最好改成跟公务员一样。谁不想每天上班都轻轻松松的。
工人受到了尊重吗?且不说工作时长,那就是没法说,都是心酸泪,在厂里被领导骂的跟三孙子似的,还不敢说一句不干,因为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养家糊口,而且退休之后,退休工资也比医生公务员少了很大一截,身体更不如这些人的健康
制造才能强国,但都想去当医生、教师、公务员,那谁来当工人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相,那就是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部分父母都会帮孩子填报医学、师范、计算机、金融、军校等专业领域,几乎一个没有报传统工科的都没有,也就是为了兜底才把工科加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们全都希望子女未来能够去当医生、教师、公务员等等,再差一点也是程序员或者金融企业员工。当绝大多数的父母们都这么想,说明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那些毕业生们也是这么选择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递增,互联网大厂简历数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但是工厂却门可罗雀,哪怕那些工科专业的也不去,甚至有人表示,宁可去送外卖,不,宁可饿死,也绝对不会进工厂。可怕的是,这同样已经全社会的共识。曾经以工人为荣,现在却以工人为耻,甚至如果家里孩子在工厂上班,收入多少先不说,父母在街坊四邻、亲戚朋友里面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连对象也不好找。但是国家一直在说,制造强国,工业强国,从没有听说过公务员强国的。现在的人却一直在舍本逐末,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我们又何谈崛起?难道公务员的素质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就能让我们赢得与欧美国家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