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姐姐太强势,不想结了婚就有两个婆婆,好好的一段感情就这么散了!
我:溧阳乡镇教师(有编),今年考上本市的选调,离家近。
他:常州市里国企上班,每天五点下班,偶尔加班,但是工作强度大,没有双休,有一个亲姐姐
基本情况:基本保持两周见一次面,最久一个月;谈恋爱前,他家全款买了房。
四年恋爱,今年考回来了,我和他商量,可不可以他辞职到我这边发展。他在原单位工作压力很大,没有休息时间,每天下班累到一会不和他说话,他就能睡着的程度,而且企业有污染,近两年一直准备往偏远地方搬迁。我们私下达成了一致,我正式回来上班,他就准备辞掉过来。
他家里人知道后,父母的态度还好,说总要有一个人牺牲,让我们自己考虑。可是他说,他姐姐打电话过来说她不同意,“你性子真冷,为了她连父母都不要了”,“你和她谈恋爱为啥一直都是她主导,为啥你一直听她的”(以上原话),然后又说到我,说我平时就不懂事,每次来见面,没有和她这个当姐姐的报备,不和她走动、吃饭,把她当外人;他妈妈的胆结石手术,出院后我买了东西去看,他姐说我去走了个过场,没有关心,诸如此类。我问他的想法,他说他家人还是希望我过去,可以进私立学校,他家人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我一方面觉得,他姐的态度太强硬,再生气也不该在弟弟面前说他女朋友的坏话,另一方面,又觉得结婚前对我有这样的看法,结婚后不知道怎么相处。
他说,他不可能为了和我结婚,不考虑家人的感受,他爸说不要结婚了。我说,不结婚我们还继续谈恋爱吗??他说,谈恋爱不就是为了结婚吗??听完这些,在电话里我们就分了手。
事情发生两天,我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好好的一段感情,居然就这么散了,我也没想到他姐对我居然这么不满,平时见面都很亲热。
@达夫观察 三观不合!早点找下家吧?有这样的大姑子在家参合!你婚后更是一地鸡毛,开始就不鹭港,这时候谁让步以后都会心存芥蒂,影响以后的生活。
当然,如果还想在一起,双方总要有人作让步的,双方都不让步,是没有结果的,毕竟,如果你和他结婚,你就得接受他一家人。
#在头条看见彼此# 常州线上线下共精彩 系列文艺演出温暖兔年新春
24日到29日,2023年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新春惠民展演活动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古运河书场火热上演。常州市锡剧院、市曲艺团、市歌舞剧院和市滑稽剧团四家国有文艺院团纷纷遴选经典剧目:锡剧《双推磨》、中篇弹词《邓稼先》、民乐演奏、国家级非遗“小热昏”等,为常州市民和来常游客打包了一份诚意满满的“文化盛宴”,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5万人次。
天宝年间,某公子来到长安,经过鸣珂巷时,偶见一所不大的宅第,庭院深深。宅门半掩,一位少女凭栏而立,如花似玉,娇艳欲滴,美得不可方物。
公子惊鸿一瞥,顿时被迷住了,驻马观看,久久不愿离去。不曾想,少女也回眸凝视,仿佛有倾慕之意。
然而公子终究不敢造次,无言而退,只是从此便心神不定,若有所失。终于,他忍不住问一位熟悉长安的朋友,朋友回答:“那是倡伎李娃的宅子啊!”
公子又问:“我可以去求见李娃么?”
朋友答曰:“李娃家很有钱,来往的都是些豪门权贵,没有百万身家,是无法让她动心的。”
公子道:“我只怕她看不上我,百万钱财有何惜哉……”
原来,公子是常州刺史荥阳公之子,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荥阳公声望颇高,家境殷实。可是年近五十才有了儿子,就是这位公子。
公子长到二十岁,英俊潇洒,文采出众,不久就被选为秀才,将要进京赶考。荥阳公为他精心准备了车马仆从,以及到京城所需的费用,并说:“以你的才华,定能一举中第,我给你准备了两年的花销,保你生活无忧,愿你马到成功。”
公子也自视甚高,认为中举易如反掌,昂然抵达长安,在布政里住下。等候开考的日子,时常在这繁华都市里游玩。直到这一天,见到了李娃。
择日穿戴整齐,带着许多随从,来到李娃家敲门。再见李娃,她梳妆起来,端的是明眸皓齿,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俏佳人。当下两人胡吐衷肠,情投意合,又见过李娃的母亲,被视为女婿,就在这里住下。
从此,公子便沉醉在温柔乡里,整日花天酒地。钱财用尽,就开始变卖马匹、仆从。就这样过了一年,钱物荡然无存,李母对他越来越怠慢,李娃与他倒是日渐情深意浓。
一天,李娃请公子一同去拜庙求子,公子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回来路上,李娃又提议去看望小姨,来到一处高门大院。正叙话间,忽有一人来报,说李娃之母暴病将亡,李娃急忙起身离去,让公子在此暂候消息。
可是等到天色已晚,依然音讯全无。公子赶回李家,只见大门紧锁,人去楼空。明早再找小姨,原来那是崔尚书家,有人租用一日而已。
公子震恐狂乱,却又无计可施,愤懑填胸,绝食三日,病倒在一间丧葬店铺门前。店里人同情他,喂他吃饭,渐渐有所好转,可以起身,便在店里打杂谋生。
公子每日听着店里的挽歌,自叹命运坎坷,便学唱起来。他自幼聪明,又遭遇人间冷暖,故而很快就能把歌唱得曼妙动人,名震京师。
恰逢各地州牧朝见天子,荥阳公也来到长安。走在街市,正遇一支送葬队伍。一位老仆听见歌声,认出了公子,赶紧上前一把抱住,把公子带到荥阳公面前。谁知荥阳公怒斥曰:“你这般行径,有辱家门,还有何面目来见我!”扒去衣物,用马鞭鞭挞数百,丢弃在路边。
公子被打得昏死过去,一夜方醒。靠着过路人的施舍,才保住性命,带着遍体鳞伤,衣衫褴褛地乞食为生。
从秋至冬,一天下起大雪,公子又饿又冷,只好冒雪出来乞讨。飞雪连天,家家关门闭户,直到安邑东门,才看到巷子里有一户人家,宅门半开。
随即连声疾呼:“冻饿太甚啦,可怜可怜我啊……”
里面一位少女听见,快步跑出,只见公子骨瘦如柴,几乎不成人形,失声喊道:“莫非是公子么?”
公子抬头一看,赫然就是李娃,一时瘫倒在地,口不能言,只是不住地点头。李娃长叹一声:“罪过啊!”连忙扶起公子,搀进厢房。
李母赶来,当即喝令逐出。李娃却正色道:“不可,他本是良家子弟,当年被我们设计骗财,才会沦落至此。如今我已服侍母亲二十多年,所获不下千金,情愿以此赎身,带公子另寻住处。”
随即用自己攒下的钱租下一处小院,悉心照料,一年后恢复如初。又敦促公子重拾学业,并全心全意陪伴他身边。
公子洗心革面,专心读书,三年后大有长进,一举高中。这年又逢殿试,遴选俊才,公子应试直言极谏科,策试为头名,授官成都府参军。
赴任之日,李娃道:“你已重回正道,我对你也再无亏欠,也该回去侍奉母亲了。你应该找一位大家闺秀,以延续香火。请你以后自重自爱,莫再贪玩了。”
公子闻言,泪下沾襟道:“你若弃我而去,我便引颈自刎!”
李娃再三推辞,公子仍恳求不止。李娃于是说:“我送你过江,到剑门后就回去。”公子只好答应。
到达剑门,朝廷又有新的任命,荥阳公改任成都府尹,不久也到了。公子前去拜见,父子相认,重归于好。说明前因,父亲便问:“李娃现在何处?”
公子答曰:“送我至此,不日将回。”
父亲道:“不可。”次日即命车驾与公子先去成都,把李娃留在剑门,备好媒人和聘礼,将她明媒正娶过来。
李娃以礼成婚,从此谨守妇道,治家有方。过了数年,公子的父母先后去世,李娃恪尽孝道。服丧时的住处,生出灵芝,一茎开三朵。
事情传到朝廷,皇帝大为赞叹,对公子格外加恩,守孝期满,多次授予要职。李娃封汧国夫人,生有四子,也都做了大官。家门兴旺,无人能比。
故事改编自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
清朝道光年间,陕西宝鸡郿县县令徐燮钧,下乡体察民情时,偶然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了一个重达200多公斤的青铜大盘。徐燮钧觉得此物价值不凡,遂以100两银子将其买了下来。
后来辞官回乡时,徐燮钧将重达430多斤的大盘运回老家——常州鸣珂巷“天佑堂”收藏。
公元1860年,太平军踏入常州,徐氏“天佑堂”毁于战火。太平军的将领陈坤书将虢季子白盘归为己有,于公元1862年搬进了自己的护王府。
2年后,常州被清政府的淮军收复。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部队进了护王府,将此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一天晚上,刘铭传在书房读书,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刘铭传十分好奇,最后竟在屋后的马棚发现了声音来源:原来是战马吃草时,笼头铁环与马槽碰撞发出的声响!
刘铭传想:马槽一般是石头做的,响声怎会如此清脆?第二天,他命令马夫将马槽洗刷干净。很快,被沾满了马饲料的青铜盘露出了真容。看到青铜盘上纹饰和铭文后,刘铭立即命人将大盘秘密运回老家,安徽刘老圩村。
公元1871年,刘铭传辞官回乡。休养期间,他请来几名儒生考证大盘的来历。经考证后得知:此大盘为西周时期虢国洗浴用器。
青铜盘内底部正中刻有111字铭文,铭文大意为:西周时期,虢国国君的小儿子名叫“白”,率领军队在洛水之阳打败了侵略者,因此做了这个盘,以示纪念。
因为铜盘是在周宣王十二年,由虢季子白铸造,因此铜盘被命名为: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由青铜铸造而成,体形硕大。净重215.3公斤,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
此盘为长方形,四角为圆弧状,平底,有四个曲尺形的足。铜盘四壁外侧铸有花纹,纹饰十分精美,有西周神韵。在铜盘两侧,各有两个向外突出的兽首衔环。
刘铭传得知铜盘价值后,立即在老家盖了一座“盘亭”,用来安置虢季子白盘,还亲笔写下了“盘称国宝 亭护家珍”八字对联。
公元1885年,刘铭传远赴台湾任台湾巡抚。十年后,刘铭传回到家乡。虢季子白盘成了他晚年重要的精神寄托。
公元1896年,刘铭传去世。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子孙,一定要保护好虢季子白盘。
到了辛亥革命后,有点实力的人都开始觊觎各类古董。刘家珍藏的虢季子白盘自然也被盯上了。
1933年,军阀刘镇华拜会了刘铭传的第四代子孙刘肃曾。他先是要求参观虢季子白盘。遭到婉拒后,又想出重金想将其买下,仍遭到刘家拒绝。
刘镇华恼羞成怒之下,将刘家人打了一顿,然后带人去搜查,但刘家人始终没有透露虢季子白盘的踪迹。此后,刘镇华派人日夜监视,希望找到虢季子白盘线索。
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刘镇华才带着财物跑了,刘家人也暂时松了口气。
后来,又有许多欧美商人来到刘家,愿出高价购买虢季子白盘。甚至以安排刘家老小去美国定居为诱惑。
面对诱惑,刘肃曾义正辞严地说:“我家根本没有什么宝盘!就是有,也不会把国宝卖给外国人,我们不做不肖子孙,不做民族的败类!”。
欧美商人刚走,日本人又来了。合肥沦陷后,日军的据点距刘家只有3公里,虢季子白盘随时可能泄露,咋办?
刘肃曾和家人反复商量后,决定举家迁居外乡。临行前,刘家人偷偷在院子里挖了一个三米多深的大坑,然后将大盘埋在坑中。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在此栽了一棵大槐树。
刘家人走后,日本人果然来寻找虢季子白盘。他们多次闯入刘家,将里外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虢季子白盘的踪迹。
1945年,抗战胜利。刘家人回到了家乡。谁知国民党李品仙,派人将刘肃曾请去。他先称赞了刘家人,表扬他们在国难当头不忘守护国宝。
接着话锋一转:“宝盘是国家重器,只有将它上交,才能保证它的安全。”刘肃曾没吭声。李品仙又许下承诺:“只要你将宝盘上交,安徽省的县长,随你选!”
面对诱惑,刘肃曾以当初逃难时着急,没带走宝盘,回来发现宝盘丢失为由,打发了李品仙。
李品仙并不相信刘肃曾的话,他派军队,以“保护国宝”的名义驻扎在刘家。又派人将刘家所有地砖都撬开,可惜仍是一无所获。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国家十分关心宝盘的下落,督促皖北行署调查。听到这个消息,刘家人砍了槐树,将深埋在地下的宝盘取了出来,上交给了国家。
皖北行署以刘肃曾捐献国宝有功,设宴款待了刘家人,并向刘肃曾颁发了奖状,奖励刘家5000斤大米。还赠予大盘铭文拓片一份,留作纪念。
1950年2月,刘肃曾与皖北行署的官员一起,护送大盘到了北京。1950年3月3日,文化部在北海公园举办虢季子白盘特展,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向刘肃曾颁发褒奖状,表彰其爱国之举。
1954年,虢季子白盘图案上了中国邮票,成为“国家名片”。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遴选至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虢季子白盘现为镇国之宝,藏于国家博物馆。从清代道光年间,到1950年重见天日,虢季子白盘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终于有了可靠的归宿。#国学新知识# #古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