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四年高考,大专分数,还是三流大专[捂脸],我心里很烦躁,不敢表露出来,想着大专毕业后干什么好,前途渺茫。
儿子临出发前一天,他大舅跟他谈了好久,他说不管在哪读,读什么专业,读什么大学,你现在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学,你想要找好工作第一道门槛就是学历,学历是敲门砖,你没这个学历,什么都免谈。
儿子三年后毕业出来,参加公考,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准备,报网上培训班,笔试竟然进入前三名,这是太意外了,面试胆量不够,被刷下,这次虽然与公务员擦肩而过,但是他有足够的信心参加下一次公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次在他报考的岗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公务员。
儿子在读书阶段不够努力,他的耐心只能维持一个月,一月后他就松懈,坚持不住了,所以每个学期开学第一个月考试,他的成绩不错,以后就越来越差。公考也一样,笔试一个月准备,进入面试后,也是一个月准备,就是他最好的状态。
我不懂这些学生为什么要退学,每个学期都有几十个学生退学,放弃了这个大专学历,你出来社会什么都没有,还不如读技校,学一技之长。
25岁时,张颂文放弃导游工作,考入北电表演高职班,成为学校中年纪最大的同学。因为普通话不合格,老师勒令他4个月内迅速提升,否则就要自动退学。然而在苦练一个月后,师姐海清的一句话让他大受打击。
1976年张颂文出生在广东省韶关市的一个村庄,职高毕业后他就踏上了去往东莞的火车。
为了谋生,他先后干过很多工作,印刷过挂历,安装过空调,贩卖过饮料,还当过服务员,最后干上了导游,生活得还算安稳。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的一次带团中,在和一个女生聊梦想时,他说:“我的梦永远也无法实现。我喜欢看电影,想从事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但电影离我太远了。”
然而女孩却说:“怎么不可能?你可以去北京电影学院呀。张艺谋都是28岁才去学电影。”
听完这句话后,张颂文的心猛地颤动了一下,仿佛被电击一样,既然张艺谋大导演也是大器晚成,他也想试一试。
当机立断,他把家里花3万元刚买的家具以1000元低价买到,然后毅然加入了北漂的队伍。
面试时,考官递给了他一张纸,没想到在他认真读完后,却赢来了一阵笑声。
考官也是一脸懵,本来是问他叫什么名字,可是怎么也听不懂他的姓,费了好大劲儿,张颂文才反应过来,赶紧说:“姓张,张国荣的张!”
对于张颂文而言,蹩脚的普通话带来的烦恼这才开始。
去食堂买饭时,当他艰难地说出“鱼香茄子”时,打饭的阿姨却听不懂,直接喊下一个。
老师也对他下了死命令,眼看4个月后就要有普通话等级考试,要是他考不过,就只能自动退学了。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张颂文满脑子都在想怎么度过这个难关。
白天不好意思大声朗读,每到晚上的时候,他就躲在操场的某个角落念报纸,直到凌晨一点才返回寝室。
然而过了一个月后,经常在练习是遇到的师姐海清却告诉他:“你知道吗?你辛辛苦苦练的这一个月,一点长进都没有!”
张颂文听完后顿感五雷轰顶,感觉大受打击,可是为了出成绩,他只能另辟蹊径。
他开始把石头放在嘴里,每天用舌头卷着石头讲话来练习卷舌音,效果是有了,然而他却在这个过程中误吞了好几个石头,想想都觉得后怕。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考过了普通话等级,而且成绩也名列前茅。
从这些陈年旧事可以看出,张颂文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也正是靠着这股劲儿,他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好在也逐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尤其是近期随着《狂飙》的热播,他更是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对于他精湛的演技,有人直呼:“请彻查张颂文,不像演的!”
足见他的演技有多好了。
《瓦尔登湖》中写道:“如果一个人能够勇敢自信地循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么他就会取得平时所无法获得的成功。”
有梦就要勇敢去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终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共勉。
《狂飙》你看了吗?对于张颂文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部呢?
#张颂文##被《狂飙》中哪些演员惊艳到#》
我是一位在职资深人事总监。低学历的人可以破格录用吗?今天,我下面的晨丫头跑过来问我。[what]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今天一共面试了五个PHP后端开发工程师,其中有一个小伙子无论在笔试还是行为面试过程中,均表现得最好,但是在面试结束后,他却告诉技术经理,说自己简历写的是大专,但实际上大专未毕业,只有一个高中学历,问公司介意不介意?[微笑]
于是,我下面的负责招聘的晨丫头就来问询我的意见。[抠鼻]
我把他的简历过了一遍,简历内容很少,21岁,广东揭阳人,有过2年半的项目开发经验,恰好他开发的那个项目与目前公司正在做的项目很搭,笔试成绩是最好的,我打算见一见这个小伙子。[大笑]
入得面试室,小伙子很快速的起身打招呼,说明他是一个特别主动也有礼貌的人。[比心]
然后我先介绍了下自己,并且直截了当地陈述了,确实我们公司技术岗位最起码就是大专理工科背景,又问他怎么看待他大专未毕业这件事。[机智]
小伙子很诚恳地说起自己是因为父亲出了意外,母亲又身体不好,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所以主动退学回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但是大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利用出来工作的期间去业余参加了半年的PHP技术培训,所以才有机会去做PHP开发的工作。而且也知道学历是自己的短板,计划未来几年内通过自修达到本科的学历。希望我们能够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认真的扎根这里,主动学习,积极工作。[耶]
我听了很受感动,我想这样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还挺上进积极的年轻人,我们为什么要墨守陈规,非拿学历这道门槛来难为他呢?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学习力更重要,我从他的这段陈述中感受到了他的河流思维,工作不是只挖一口井,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构建更具有生命力的河流。这种人,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年轻人吗?[呲牙]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但是保持旺盛的学习力,才是我们在生命过程中得到越来越精彩的源泉与动力。[强]
我找技术经理,表达了我的观点,技术经理与我不谋而合,我们公司破格招了第一位只有高中学习的PHP开发工程师,希望他能用自己的价值来证实我们今天的决定没有错![赞]
我是人事总监米米在深圳,欢迎关注我,与你一起分享职场精彩生活。[鼓掌]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的朋友的孩子从清华大学退学了,他实在不喜欢现在学的这个专业。
他是清华大学的保送生,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他的父母是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工资好,福利待遇高,所以希望他也学习电气方面的专业,毕业后考国家电网。可是入学后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当年清华大学对保送生不允许转专业。于是他便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退学了。父母表示了反对,但生米煮成了熟饭,父母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他复读。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当年以中考全县第二的成绩进入县一中,刚刚中考完就借来了高中的课本进行自学,一年级就自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高二的时候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被同济大学录取,但是他没有去。由于他学习成绩非常突出,表现优异,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并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于是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并通过了学校的初试和面试,在父母的极力怂恿下,选择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可是在校一年,他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兴趣不大,自己喜欢的还是计算机专业。他也知道学校的规定不能转专业,于是他选择了退学。
没想到参加高考,他的成绩是县和市的理科状元,自然就选择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实现了他初步的愿望。
有人说他,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两年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而他却说两年让自己知道了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不算浪费吧。朋友们怎么看他这种选择?
“我在部队一辈子也就立了个三等功,你才20岁,就立了二等功,前途无量!”
不过这位爸爸没有高兴几天,儿子就告诉他:自己要从军校退学,到新东方面试。
2010年,李尚龙参加中央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拿下北京市冠军,全国季军。
当时他在军校上大三,部队给他记了二等功,而且把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一般人都眼里,如果李尚龙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一辈子会稳稳当当,让人羡慕。
李尚龙却不这样认为。
他觉得,部队的生活不适合自己。
李尚龙生活在军人家庭,他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
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他逛书店,他一眼看中那套包装精美的《二十四史》,央求妈妈买给他。
这套书别说六岁小孩,就是成年人也未必能都读懂,妈妈觉得这可能是小孩子一时的好奇,可是经不住儿子的请求,还是掏80块钱给他买下来。
那时候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00块钱。
书买回来之后,李尚龙翻开就傻眼,里面的大字他认识的不多,后来他又央求妈妈给他37块钱买了本《新华字典》。
这套书,硬是让李尚龙似懂非懂地啃了下来,最显著的成果是,他上小学的时候 字典上的8000多汉字,大部分都很熟悉了,小学老师赞叹他们班来了一位天才学生。
作为“学霸”的李尚龙,上学一直很顺利,2008年高考,他的分数也很高。作为军人家庭子女,父母从小教育他“从军报国”,自然他就上了军校。
上了军校后,李尚龙发现军校的生活不适合自己。
英语大赛获奖后,新东方给他伸出橄榄枝,他心动了。
把这么稳定的前途丢掉,去一个没有保障的教育机构,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支持他的。
但李尚龙就是李尚龙,他还是坚持自己退了学,应聘到新东方,当了一名英语老师。
在新东方,李尚龙的课开始是很不受欢迎的。但他有一股劲,向当时新东方的顶级名师尹延请教,模仿尹延,每节课都在下面练的滚瓜烂熟在上……
一年后,他也成了新东方小有名气的老师,工资从年薪3.6万涨到30万。
当然如果故事就此止步,他也不叫李尚龙了。
后来他又从新东方辞职,跟尹延、石雷鹏一起从新东方辞职,创立了“考虫网”。
创业是艰难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闲暇时间,李尚龙在网络上写的文章突然篇篇爆红,有出版社找到他,给他出了书。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由最初的两本散文集开始,又创作了一几部小说,期间他还用自己作品的收入自己当导演,拍电影。
2016年,李尚龙写了篇文章《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文章写完后,他首先发给自己军校的一个朋友看了。
那位朋友看完,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这样,我们都应该保持离开体制也能活得很好的能力。
这篇文章在网上发表后,冰火两重天。很多人只看标题就反感作者。
但是直到今天李尚龙也坚持自己的观点:
“没有所谓的稳定,这世界上最大的稳定就是改变。
所以你要具备可以离开任何平台的能力。”
如果别人说这话是矫情,是鸡汤,但是李尚龙说这话,却是自己的人生真实感受。
他从军校到新东方,从考虫网到如今的飞驰学院,见过的人,经过的事情,让他更坚定自己的想法。
李尚龙说,人会变,环境会变,生活会变,就连行业和赛道都可能瞬间消散。你唯一可以相信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自己。
如果2016年很多人好不相信李尚龙的说法,那么到了2022年,疫情之后互联网大厂裁员背景下,就会感觉李尚龙的远见。
李尚龙出版过许多本书,但是他说 第一本书有为了赚钱的嫌疑,但是《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这本书,是他的一本情怀书。
这本书里面真实记录了李尚龙见过的人和事,还有他对人生的思考,对每一个注重生命价值的朋友来说,都会有人生的启迪。
这本书书里的许多内容,都曾经被《人民日报》夜读选入,现在推荐给大家。感兴趣朋友可以点下面看一看了解。
#情感# 又是一年高考季。同学在后悔高考没考好,此后的人生尽是妥协;我想到高考前想弃考,难以面对那个自我放弃的自己。现在的人生很辛苦,高考真的决定了一大半人生,过去无法改变,后悔当初没复读,也后悔从一个不怎么样的大学退学,毕竟是需要文凭和毕业证的年代。今天去面试一个营业员,一天9小时,一个月3000元,只有两天休息,提成还是两个班次,哪个班次营业额高哪个发哪个。想想还是算了。
读书或许不是唯一的路,但是一条相对轻松的路。记得退学之前母亲一直劝我“没有什么比读书轻松”,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一心想退学,年少轻狂,无知无畏的认为走出校门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立一番事业。惭愧的是,写作到今天也没能成为出路。看到同学一个个大学毕业稳定下来,我感觉很后悔。
但是我想,假如回到过去,我可能还是会再次退学。毕竟21岁的我,看不到27岁才能看到的东西。那时的我。天真单纯,不知道社会的残酷,找工作处处碰壁,还一腔孤勇地退了学,拿着在学校发表的文章应聘写手和编辑之类的岗位,只有一家同意我做研究生的助理,但是要交钱,感觉不靠谱就没去。
人生或许无法重来,但在人生的转折点上,选择真的重要。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要复读。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已经想好了复读,政治老师说我的年龄在那儿,女孩子大了毕业后不好嫁人,可以在大学通过考研弥补。班主任认为我心理素质太差,身体又不好,不适合复读。退学后我想回学校复读,学校因为我曾经有过在校寻短见的行为不肯收我。但是直到很多年后,班主任始终没有透露出我在日记里有zs的想法。
现在我才明白,人生无法重来,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要放平心态,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只有一次,要快乐充实地度过。希望今年的高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如果没有,希望他们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重新出发,努力乘风破浪!#今日头条日签# #高考正能量# #高考#
1959年,10岁的王刚因为过于顽劣被勒令退学,老师还发动全员孤立他,“坏孩子”王刚只好写信给毛主席,很快就得到了回复……
身为演员,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王刚就是“和珅”的化身。
“见我第一句话就是和大人吉祥。”王刚笑着回忆,“可能小时候跟和珅还是比较像的,坏的流油。”
从小到大,老师对王刚的评语都是千篇一律“聪明,没有集体意识,自律性差”,他让老师又爱又恨,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经常骚扰同学,偏偏考试都名列前茅。
1958年,王刚10岁,即将升入五年级,这一年他做了两件大事,也成为了被开除的导火索:
1、带着朋友们去南湖游泳,吉林长春的气温低,南湖的水不到十度,没人愿意下去,王刚就随便推了一个朋友下水,对方差点在湖里溺死,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2、期末考试前夕,王刚突发奇想钻教室地下的暖气管道玩,由于地下太黑还带了根蜡烛,结果不慎点燃了管道里面的杂物,浓烟滚滚迅速弥漫了整个教室,老师赶紧组织学生逃难,一桶桶的往下浇水。
幸好火灭了,王刚湿淋淋的从管子里爬出来,老师面色铁青的叫来他的父母,“这孩子我们实在没办法,换个学校吧。”
这种变相的开除对王刚父母的打击很大,孩子敏感的察觉到了成年人的情绪,那段时间,王刚从来不去学校,他每天去电影院看《流浪者》的电影,幻想自己的灵魂漂泊在路上。
1959年6月24日,王刚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给毛主席写一封信!
他准备了很久,信里他把自己的心事吐露给毛主席听,说自己是主席的孩子,时刻准备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又画了两幅水彩画,连同自己和妹妹的合照一起放进了信封。
“看着邮差叔叔拿走的,当时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可能就是太孤单了,想找人说说话吧。”
1959年7月3日,总是板着脸的校长和班主任把王刚叫到学校,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把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王刚,里面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还附赠了一张毛主席的照片,“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因为这封信,老师还专门为他写了一个由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的话剧《他转变了》,王刚自己演自己,他也真的逐渐变成一个好孩子,在老师、父母、朋友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命运被彻底改写。
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1969年,当时妹妹王静参加吉林军区宣传队的面试,陪考的哥哥王刚也被主考官叫去面试,随后一起录取,穿上了文艺兵的绿军装,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这是他的第二次命运转折点,王刚当过兵,演过戏,主持过节目,在他看来,自己的人生十分有趣,“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命运的改写,都仿佛被推动了一样,这大概就是命运。”
一声叹息,农村孩子之出路!
曾几何时,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风光让人羡慕无比。记得我95年高考,那时也不分几本,能考上大学特别是本科的孩子真是没几个,当时我们高中毕业生约400人左右,当年考上本科也只不过十几名同学。我考上大学真可以说十里八乡无人不知,那时的自豪感不亚于范进中举,村里还送了一块匾以表示祝贺。
大学里也只知道学习,专业掌握扎识,毕业后直接就进入了工作角色。当然大学花费也掏空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靠四处借钱才上完大学。但大学毕业后买房结婚生子没和父母要过一分钱,而且每年还要给父母钱并帮家里盖了一套农村平房以改善父母居住条件。
现在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甚至考上985、211可能连邻居都不知道,大学花费一样掏空家庭,关键是大学毕业即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临时薪资不高,能满足自己消费就不错了,甚至很多人还是要继续花费父母挣的不多的几个钱。这又导致想在城市买房买车是难上加难,找对象更是不敢想。这就在农村产生了一种奇特现象,有考上大学男孩子家庭为了孩子上学,父母终年累死累活的打工挣钱,男孩子大学毕业了父母反而更累压力更大,房车及找对象成了农村父母无法逾越的一道山,所以农村出生大学毕业的男孩子出现大龄青年甚至很多光棍,家中房屋也破旧难掩衰败,相反那些早早退学打工的孩子反而房车老婆孩子齐全。
当然,目前高考仍是最公平的竞争平台,也是农村孩子主要岀路之一,但绝不是唯一岀路,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自己,曾经公司招聘面试过很多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真可以说一问三不知,而且还面无愧色,想想也是很可悲,中国的教育己经需要改革了,要培养有实实在在技能的人才,否则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人靠的是自己,唯有奋斗才是一个人的岀路,特别是农村孩子,也希望父母改变教育方式,不要越是贫穷的家庭反而越教育出不知感恩只知索取,无法在社会立足的人。
有一同事的孩子当年高考去了全国排名前20的某985大学,数学专业,读到大三的时候实在不喜欢这个专业,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这次去了一所国内排名前10的高校,改学计算机专业。
那孩子从小数学就好,奥数回回获奖,大家都以为他学数学理所当然,小菜一碟,可是学着学着那男孩就特烦数学,不去上课,导致专业课挂科好几门,家长好说歹劝还是不行,孩子就是不学了,课也不去上了,个中具体原因外人也不知道。反正后来的计算机专业那孩子上的挺好。
学着学着就不喜欢当初高考报的专业了,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那么如果读着读着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了,怎么办?
如果可以就硬着头皮读下去,等到考研的时候再跨考心仪专业,同时可以旁听或者自学跨考专业的本科课程,为考研改专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转专业。很多大学对于转专业是设门槛的,要求期末考试分数达到规定分数才可报名转专业,然后进行考试和面试最后确定。
第三种就是像上面的孩子那样退学重新高考,这个代价有点大,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勇气和实力的。
身边有高考孩子的同事他们很早就开始学习高报知识了,对目标大学,对目标专业,不同大学开设的同一专业,他们了解的非常清楚,讲的头头是道。
对于报志愿如果你实在没有头绪的话,还可以去买个志愿填报卡,跟着老师学,小白也可很快学会,从一坨乱麻中理出头绪来。
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志愿填报的重要程度绝不比高考差。
#2022高考季# #学长学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