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关于【金沙遗址发现过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金沙遗址发现过程:金沙遗址 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 2、金沙遗址发现过程,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

1、金沙遗址发现过程:金沙遗址 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日照锦城头,神鸟九天游。

2001年2月8日,尘封了3000多年的金沙遗址重见天日,震惊世人,因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而载入史册。

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不仅是成都城市形象标识,更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自此,尘封千年的古蜀文明,随太阳神鸟遨游于成都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一位使者,在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的大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管理的成都金沙遗址同时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是四川唯一。在厘清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以及获得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的原因后,人们不禁发问,20年来,金沙遗址为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金沙文化的基因,是否还在成都人的血液里流动?

金沙遗址是成都城市的雏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朱乃诚:

“金沙遗址,就是最初的成都。

金沙遗址作为从广汉三星堆遗址迁移到成都的都城,其地理环境、功能区域的分界适合于人类居住,有利于古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金沙遗址,就是最初的成都。成都作为一个城市的起源,要从金沙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朱乃诚告诉记者,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轰动国内外,拓展了人们对于古蜀文化的认知,填补了学界对于长江上游早期文明和成都文明起源研究的空白。

朱乃诚认为,金沙遗址作为从广汉三星堆遗址迁移到成都的都城,在选址时,有充分的考量,“这样的地理环境,功能区域的分界,适合于人类居住。成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古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朱乃诚说,近3000年的古蜀都城,和如今成都城市的整体格局一脉相承,是成都城市的雏形。

让成都找到了城市文化DNA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

“金沙遗址的发现激发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启动了成都通过文化建设提亮城市名片的开端。一抬头,哪里都能看到金沙的符号,都有来自金沙的灵感。这对成都而言,是找到了城市文化DNA……”

从金沙遗址博物馆走出,不远处便是以金沙博物馆命名的地铁站,车站站厅层两侧各设有《天地礼颂》和《智慧之光》为主题的壁画。《天地礼颂》作品画面元素包括了历史先民生活场景与猛禽牲畜,古朴厚重的色彩背景加之优雅的线条人物造型,诗意而悠远。《智慧之光》作品分别记载了金沙古蜀文明的四大手工业劳作场景:烧陶、制玉、金饰、铸造。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表示,金沙遗址的发现激发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一抬头,哪里都能看到金沙的符号,都有来自金沙的灵感。这对成都而言,是找到了城市文化DNA……”

“其实金沙遗址对于成都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说,金沙遗址启动了成都通过文化建设提亮城市名片的开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大遗址与规划部主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副秘书长安磊告诉记者,大运会会徽、火炬顶部、大运公园等都有太阳神鸟图案的呈现,展现天府之国的深厚文化底蕴。天府国际机场外的太阳神鸟图案驮日飞翔,是游客到成都的第一印象。“金沙遗址在全国考古遗址公园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周边区域以及人们生活行为的影响。”安磊说,“近年来,太阳神鸟在国内外的认知程度都很高,被认知是一个标识最成功的一点。这对成都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撑起城市的历史文化之魂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郭伟民:

“金沙遗址撑起了成都历史文化之魂,对新时代下的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郭伟民告诉记者,金沙遗址能同时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是对新时期成都考古工作地位和价值的高度认可。

金沙遗址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主动拉近与市民之间的距离。2009年,金沙遗址博物馆首创大型新春文化活动——成都金沙太阳节。2014年起,推出“金沙之夜”系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会围绕当年主题临展,结合古蜀文明内涵,通过文化彩灯、园林造景、活态展示和传统民俗等形式对展览及文化内涵进行活态阐释。

在郭伟民看来,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与展示,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独有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在研究、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方面的先进水平和地位,不仅是中国保护和研究、展示文化遗产方面的示范,也是世界的示范。

“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开放,是我国文物考古界在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保护理念、展示利用方面最为成功的范例。”郭伟民说,遗址公园的开放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学术研讨会、举办太阳节、提炼太阳神鸟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等方面,在全国同行业都堪称典范。在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2、金沙遗址发现过程,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

听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回忆,很早以前的大山里,森林茂盛,河流汹涌,交通闭塞。

老虎深夜游走于房前屋后,豺狼大白天袭击羊群,还有赶不跑的野猪群接连祸害庄稼,人们为了生存只能拼命和自然博弈。

当今天我们感叹自然生态再也不能回到以往时,有没有想过,三千年前殷商时期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走进金沙遗址,聆听远古传来的声音,敲开古文明的大门,解读古蜀国的秘密。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美丽画卷

金沙遗址发掘出大量的象牙鹿角等祭祀品,再加上川蜀固有的地理气候条件,足可使人默默在心中构建出一副唯美的平原画卷:

在古老的成都平原上,层林叠嶂,河流纵横,湖泽密布。

野生亚洲象,成群结队在丛林中穿梭,各种小鹿小麂野猪等动物在林间草地上自由觅食,当然,还有老虎、犀牛、豺狼、豹子、熊、山魈等,有些物种今天再也见不到了,但据文献记载,那时它们是存在的。

那苍翠的大地上,雾霭缥缈,白鹭、野鹤、鹦鹉、孔雀等在湖泊间自由飞翔,水泽上禽鸟争鸣;金丝猴、播猴、猕猴、藏酋猴、狒狒等灵长类动物,在林间嬉戏跳跃。

更重要的是,还有貔貅(大熊猫)在竹林间悠闲漫步,三千年岁月,对它来说可不算多久,但在那时,它也同样受到了人类的特殊待遇,传说中黄帝和蚩尤都爱拿它当坐骑,它曾一度成为勇猛的战兽,但这憨憨始终没做出有效战绩,倒慢慢变成了破坏铁器的“害兽”,因此,才得了“食铁兽”这么奇怪的名字。

到如今,大自然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退让,不单是动物,很多植物也从遍地开花到稀有,再到灭绝,在历史上不经意间就消失了。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到现在,野外已无踪迹。这是近代人为的悲剧,而在远古时期,它与人类共存。

通过考古发掘,中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犀牛的存在,商代卜辞中记载商王捕猎犀牛,少则1头,多则6头,有一次竟然捕猎到71头。史书记载越王与夫差的兵士都身穿犀甲作战,迫使人们对犀牛进行长期的滥肆捕杀,造成数量急剧下降,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的生存环境已经被压缩到云贵高原一带。1922年,中国最后一头犀牛被杀,从此中国再无野生犀牛。

而金沙遗址出土了近一吨的象牙,或殷商时期也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献供,但当时蜀国的政治权利范围,并不能走出蜀地多远,巨量的象牙,部分来源于川蜀本地也是正常。

而大型乌木的发掘,也更加证明,古平原上拥有原始而丰满的生态景象。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一如现代非洲草原,或者现代热带雨林,里面奇花异草,巨木参天,生态完整。但古平原定要比非洲草原更为梦幻,比热带雨林气候更为舒适,只因为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带,湿润多雨,这里更适合植被生长,春早、夏凉、秋热、冬暖,哪怕是在三千年前,气候也不会有很大差异。

在商周之前,成都平原还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洪灾是古平原不可逃避的自然灾害。

在殷商或者商周早期,尧部落联盟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水患,疏通河道,鲧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可以说治水对古文明的起源和进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文献中记载的古蜀王,不管是蚕丛或者鱼凫杜宇,似乎都对洪水一筹莫展,直到望帝遇见鳖灵禅让帝位,建立开明王朝,才有了古蜀早期的“鳖灵治水”传说。

想来洪水肆虐,并不会影响动物世界的繁衍生息,而我们所能想到的美丽画卷,只能是站在自然生态的角度去联想,那是值得怀念向往的。

而对于古人类,生存的艰难,他们多寄托于神灵来庇佑。

穿过时空,遥见摸底河南岸,在一株巨大的榕树旁,铜铃叮咚作响,一座黄土垒成的长方形祭台上,人们虔诚地向天地神灵献上他们最为精美的礼品:象牙、鹿角、野猪獠牙、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太阳神鸟

太阳神鸟金箔,是现代手工艺都无法复制的,厚度仅0.02厘米,超乎太阳神鸟是所有金饰藏品中最薄的一件,金饰的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

古人对宇宙星球的了解是有限的,通过观察总结,对自然科学赋予神话色彩,却给后来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太阳神鸟强烈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和鸟的信仰崇拜,在《山海经》中就有“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他们认为太阳是被神鸟驮着运行的。

太阳神鸟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 ,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呈现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

“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里的常用数字,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也说明古人那时候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自然规律了。太阳的能量使人们敬畏,变成遥不可及的神,人们认为只有虔诚的与神交流,才能得到庇佑,才能风调雨顺,免遭天灾。

而圆形的图形,也反映了民族圆融的性格,鹭港包容的精神,也有保护的概念。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天圆地方

就像出土的玉琮,外方内圆,中有一孔相通,意表贯通天地,更是古代社会精神信仰与政治权力的象征,这种象征,更早出现在中原文化上。

夏朝出现以前的四千年前,便已经形成了华东、华西玉器文化的地域差异。华东先民从观察天象变化、寒暑更迭、昼夜轮替、植物荣枯等现象后,发展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同类感通”的哲理,他们将美玉雕琢成光素圆璧、方琮,用作感应神祇祖先的礼器。

夏商玉器及玉文化与古蜀王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祭祀遗迹中大量出土的玉璋、玉戈、玉琮、玉钺、玉璧等明显受到中原夏商文化的影响。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金沙遗址还发掘出了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和70余座房址、分十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也说明那时候部落的社区分工已经非常成熟。

可以想象,在大量出土的精美石器和玉器上,倾注的是匠人的心血,独特的太阳神鸟金箔就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还有一大一小两件神秘的黄金面具,和四百多件精美的青铜器。

学者认为从材质上,金沙遗址含高放射性成因铅铜器与三星堆铜器材料可能出自同一矿区。由于金沙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这里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另外出土的12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石器近100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

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

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发现,证明这里属于开明蜀国统治者的遗存,已经接近商的末期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古蜀,其实不再是蚕丛氏“不晓文字,不通礼乐”的荒蛮时期,当时已成为了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当然,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

上古人类的真实生活,也许并不会如自然画卷般唯美动人。金沙文明的消失,有地震说,洪水和战争说,但也有可能是综合因素下整个发生了迁移,在历史长河中,这样消亡的文明还是多不胜数的。我们只能从木骨泥墙的遗存中,去悄悄窥视一丝真相。

本文关键词:金沙遗址考古发现,金沙遗址发现过程简述,金沙遗址发现的意义和价值,金沙遗址发现过程图片,金沙遗址发现过程视频。这就是关于《金沙遗址发现过程,成都的起源和文化DNA与城市共生共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74706/
1
上一篇 骑行入门选哪种自行车,应该骑什么自行车呢
下一篇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