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考分数在全省排名多少?参考2020-2022年浙江省一分一段表
首考成绩出炉后,不少考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自己的首考分数在整个浙江省到底能排到什么位次。但是官方不会发布首考省内排名和赋分表,那么咱们到底依据什么参考呢?
2020-2022年浙江省高考的一分一段表,考生可以将结合自己的首考成绩以及平时的语数成绩参考排名。
来源:浙考圈
她说她家小孩高三生,也想看看学业,我看了看小孩的学业盘,我说目前小孩的成绩不到四百分,这个成绩在浙江二本都考不上的,她说我说的很对,那该怎么办?我说这个小孩基础很扎实,从盘上分析可以逆袭成功的,而且高会考上理想大学,一本没有问题的,她说我该相信我的小孩吗?我说你必须要相信你的小孩,你家小孩可以的。后来她和我说,小孩成绩越来越好,高考成绩五百九十分,顺利考上理想大学。
艺术生同样值得我们尊敬!我看到网上很多人说艺术生就是文化成绩差,为了上大学走的捷径。其实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单以美术生为例,全国参加高考的美术生六十到七十万之间。但九大美院总招生人数在1.2万人左右。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二,而全国985高校录取率也是百分之二左右。可见要想上美术名校难度堪比文化生考取985高校难度还要大。不可否认有很多家长或老师看到孩子文化成绩不是那么好,建议孩子或学生走艺考上大学。但这一类学生能考取艺术名校的真的很少!真正能上名校的都是那些热爱艺术,且文化成绩在中上这类学生。有些学生甚至是童子功!从很小就学画画了。很多孩子为了心中理想和目标千里迢迢到北京,杭州集训。这些孩子可能从没离开过本省的,甚至有些孩子一直在父母呵护下生活的。集训有多艰苦,只有集训过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知道。联考成绩出来后,紧接着又是校考初试,初试过后又是复试,每一天等待成绩和结果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煎熬!拿到合格证后,又怕文化成绩达不到。这样等待和担心不单比普通学生承受压力大得多,且时间拖得也长。一直从每年12月份联考开始到次年6月份高考结束!你们试想下,如果不是为了目标为了理想,能坚持下来吗?
所以不论孩子们最终能上那所大学,都应该值得我们尊敬!毕竟他们为了理想而奋斗!
杭州中考加分生最后去了哪个高中?
按小雨爸爸的统计,2022年杭州共928位中考加分生。
加分生各层次的高中都有去,毕竟自己的基础考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按老政策,部分具有加分资格的考生早已经通过分配生等途径升学了。
加分真正有帮助的应该是裸考生吧。以前三为例,共有63名加分生裸考进入前三高中。
这里面当然情况也各异。不过以这两年中考简单程度,如果刚好基础分在前三线上下,那加分还是非常得力的。
杭州新的中考加分政策已经公布,未来加分生应该没有这么多了。‘
#杭州头条##杭州教育#
#安徽头条##2022年投资热度#
2022年安徽省投资在全国排名第五位,比2021年下降1个位次。
安徽省虽然没有河南省高,但超过浙江和山东,也算了不起成绩。
放眼中部6省,安徽省处在中上游,投资热度排在湖北和河南之后。
前十名省份中,江苏仍占据榜首,中部大部分省份进入前十,应该与承接产业转移有关,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安徽省投资热度会在2023年超过河南吗?
【助你上岸!#考研查分空窗期怎么度过#?】2023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这段“考研查分空窗期”,你可以做些什么?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前关注3件事:#考研预计2月中下旬查分#,考虑差额复试比,预估成绩提前规划。复试如何准备?找工作、留学和二战要如何选择?加油考研人,愿你皆得所愿,一战成“硕”! #ZJU分享##浙江大学#
2022浙江高考第一名成绩出来啦#高考# #清华# #北大# 快来抢人@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今年前三季度省份经济总量格局未有明显变化,东部沿海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分别以91723.22亿元、88652.7亿元、64409亿元、55750亿元和47022.73亿元的成绩排在前五。
不过,从经济增速来看,中西部地区总体超过东部。
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这六个中部省份,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3.0%的增长。其中,山西以5.3%的实际增速位列全国第一。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份GDP也取得4%以上的实际增长。
#2019我的创作世界#
我的头条创作成绩单感谢头条官方给出的成绩单
极厌恶地域攀比贴!
人都会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城市,爱自己的省份,为自己所在地取得成绩感到高兴,有成就感。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是夸赞自己家乡,无须贬低对手,否则就成了地域黑和地域喷,这种自媒体和帖子,是极其让人厌恶的。
生活在广东广州,无数次感觉到躺枪被人拿来攀比。江苏作者拿广东来比,苏州杭州重庆成都拿广州来比等等等等......比GDP,比上市公司数量,比人均收入,比富裕程度,名目繁多不一而足。比总量不行比人均,比税收不行比收入,更有奇葩的比法,扣除省内前二名广州深圳和南京苏州,江苏GDP终于赢了广东广东,仿佛总要找到一点占优势的项目和数据,以安慰自己那一棵无处安放的,脆弱的自尊心。
广东人不喜攀比,勤劳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广东人的哲学,几乎见不到佛山和东莞比,中山和江门比,肇庆和韶关比,湛江和茂名比。就算广东省(以城市年龄算)老大广州和老小深圳的兄弟竞争,2016年至2017年间,深圳GDP实现了对广州的超越至今6年多而且优势越来越大,也没见几个深圳媒体要求把北上广深的叫法改成北上深广,反而省外的自媒体一天到晚嚷嚷改成北上深渝,北上深杭等等。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是广深竞争的真实写照。
请地域自媒体放过广州放过广东,无论你怎么比,广东广州都在那里,祝福你们尽快超越广东超越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