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发现丨#2.5亿年前化石宝库现世#:展现#史上最大生物大灭绝后的新世界#】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在我国贵州省贵阳市及其周边发现一个距今2.508亿年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相关研究成果1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宋海军介绍,贵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的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当时距离地球地质历史上最具灾难性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仅过去约100万年的时间。《科学》杂志的文章评审人认为,该发现为我们理解最大规模灭绝之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认识。
“贵阳生物群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15年春天的一次野外踏勘工作。”宋海军说,当时其指导的学生代旭在一块黑色页岩中发现了一枚非常奇特的龙虾化石碎片,引起了团队的重点关注。之后,由代旭博士等人带队从2015年至2022年每年都在该地区开展野外工作,陆续发现了大量多门类化石,由此揭开了贵阳生物群的冰山一角。
为了弄清贵阳生物群的精确时代和生物面貌,团队成员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从古生物分类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系统研究,已初步理清贵阳生物群的主要面貌、地层分布、埋藏年代、埋藏环境等信息。
截至目前,贵阳生物群中已经发现了包括硬骨鱼、软骨鱼、牙形动物、海绵动物、双壳、菊石、腹足等十几个大类,总计40种不同的生物。从生态上看,贵阳生物群的营养金字塔已经很完整,此外还发现有大量粪便化石,表明当时的食物网已经较为复杂,生态结构已经很完善。“这进一步表明,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之后的生态重建远比以往所以为的更快。”宋海军说,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极端气候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演化关系。
【湖北全方位支援新疆博州职业教育发展——鄂博连心共写职教高分答卷】走进新疆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历历在目: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由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为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当地第一所高职;2022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新疆高职院校第二……
在湖北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自2005年选派首位教师援教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开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位谋划,逐步推进,以办学分院式、联席推进式、人才组团式、管理移接式、分段衔接式一套“组合拳”为抓手,汇聚湖北多所知名职业院校资源,交出了湖北职教援疆的高分答卷。
心连心,建好职教援疆“一号工程”
回忆起职教援疆初期,时任博州职院副校长的冉新成感慨万千。2012年,湖北省推动武汉职院在博州创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以名校带动战略,为博州职教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同时,助力建成博州湖北职教园,把湖北高职院校与当时的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实行分院政策的基础上,鄂博两地采取联席推进模式,签订了《深化对口支持推进博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协议》等结对支持与交流合作协议书,建立实施两地多方的长效协同合作机制。
10年来,湖北省把办好武汉职院博州分院作为职教援疆的“一号工程”,先后筹措援疆资金1.25亿元用于博州职院软硬件建设。
在湖北的对口帮扶下,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跨越式发展进程:在校生由2012年的665人增长到2022年的13026人;教师由2012年的119人增长到2022年的487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2012年的143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1334万元。
走出去,精选干将接力援教博州
秉承着鄂博连心的信念,2021年10月11日,武汉职院教师蒋永业二度援疆,随同第八批湖北省147名援疆轮换专业技术人员再次踏上博州大地。在博州职院,蒋永业担任该校旅游专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带领学校开展旅游专业示范性建设相关工作,帮助该校旅游专业建设成果顺利通过国家、自治区两级示范校验收。
“在武汉职院的总体协调下,第八批援疆人员逐步将湖北优秀的管理模式移接至博州,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助力博州职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成功获批7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蒋永业介绍,他牵头申报的湖北博州职教园获批自治区第三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该校另一名援疆干部徐圣牵头申报的电子商务骨干专业群,也于2022年6月获批自治区“双高”骨干专业群。
学校发展关键在人才。博州职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湖北省坚持选优配强援疆教师,10年先后通过人才组团模式,从58所院校选派援疆教师310人次到博州职院支教,通过移接湖北有体系、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全面参与当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人才对口援助机制。
引进来,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热思汉·帕提汉是武汉职院2022届优秀毕业生,2020年从博州职院来到武汉职院学习。除了完成学业外,他还代表学校参加了2021年湖北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获得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体育组“优秀运动员”称号。
除了不断向博州职院输智输才外,湖北还将新疆师生引进来培养。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组织武汉职院等5所高职院校与博州职院6个中职专业联合办学,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构建了“读博州中职,上湖北高职”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机制,3年共招生700人。目前,湖北又积极谋划推动湖北高校与博州职院开展“3+2”专本衔接培养,以“读博州高职,上湖北本科”继续提升博州职院的办学竞争力和吸引力。
2015年以来,武汉职院与博州职院联合开展师资培训40多人次,引进2名纳入博州青年科技计划培养的专业教师到武汉职院挂职。博州职院年轻教师王禄来校不到3年就成功主持了一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他说:“每一位援疆教师都像是一盏明灯。湖北的援疆教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和理念,这种‘授渔’的过程让我特别感动。”
“湖北10余年对口支援博州职教发展,应博州所需、尽湖北所能,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选派、高质量推进,实现了博州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第八批湖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党组书记、总指挥方向荣说。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08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彭凌丽 尚紫荆
入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开国少将
在开国少将1361人中,有4人入选中共中央政治局,他们是:
1李德生,河南新县人,1916一2011,曾担任中共中央第十届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2汪东兴,江西弋阳人,1916一2015,中共中央第十一届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3刘华清,湖北大悟人,1916一2011,中共中央第十四届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
4张廷发,福建沙县人,1918一2010,中共中央第十三、第十四局政治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