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人员工资近年来有所下降下降,有的地方从前年就开始下降,先从公务员开始的。如今,越来越多的省份公务员工资被降,以东南沿海地区高薪公务员为重。
到现在,不少地方的公务员薪酬待遇基本都被砍了一刀。
但与公务员相比,教师们的工资也在下降,尤其是新生人口逐年断崖式减少这件事对教育行业打击尤其大,客观上不需要那么多教师了,所以教师们不仅仅迎来了降薪,甚至有不少老师开始担心起自己的饭碗,各地也陆续出现取消编制赚聘用制的情况。
然而,未来仅仅只是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受影响吗,可能没那么简单。 ChatGPT的出现,甚至让人以为未来会有更多的职位收入也会影响。
比如,低级非算法类程序员,俗称码农;媒体评论员、投稿人;法律工作者、律师;程序员;设计,美工:网络写手:翻译,企业的客服和顾客市场数据分析……简而言之,和文科有关的专业,很多都可能会受到挑战。
即使这些职位不会因AI的竞争而马上消失,也会加速进入内卷状态。
加之中短期内ChatGPT的潜在产业化方向可能还有:归纳性的文字类工作、代码开发相关工作、图像生成领域、智能客服类工作。这会使得更多行业进入加速内卷状态。文科生遭殃可能只是开始,美术生可能也要遭殃。一些职业的大规模失业恐将成为现实。
大家之所以反对延迟退休,主要原因是:退休金不能一视同仁!
作为普通人,退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2000块钱。然而公务员退休工资却是普通人的好几倍,他们一个人的退休金就能养活三个人。
公务员的工作是服务性质,他们是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意味着公务员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真正创造财富的是普通人,哪怕是在流水线打螺丝的,也是在创造财富。
公务员在岗时福利待遇高一点,大家也可以理解,因为分工不同。但是既然他们不能直接创造财富,那为什么退休之后依然可以领取高于普通人好几倍的退休金?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退休之后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老人家,不再上班不再做贡献了,那么退休之后就应该一视同仁。
所以说如果退休金能够平均分配,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延迟退休的。
说的是正确答案
老王随笔录大家反对延迟退休主要原因是:退休金不能一视同仁!普通人退休一个月的退休金也就是一千多不到两千块钱,而公务员退休金是普通人的好几倍!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公务员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务员是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排忧解难。真正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是普通人,哪怕就是在电子厂上班,生产的电子元件可以换取外汇,增加税收。公务员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来源于财政,而财政的收入来源是税收,税收的来源是什么?大家应该都明白!
#云南发展# 曲靖这经济增速,从数据上来看,着实有点“吓人”,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很多网友调侃,曲靖各区县出门打工、外出考公考编的总人数名列云南各市州第一,他们带头摘掉“家乡宝”的帽子,挣了钱都带回家盖别墅,所以带动了曲靖经济的高速发展。[捂脸]
在云南各市州中,曲靖以8.1%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先排名第二的楚雄州(6.7%);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方面,曲靖以16.1%排名第二,次于文山州的24.3%;
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化工采矿冶炼基地大规模迁入文山,所以文山州在工业增速方面遥遥领先云南各市州。但相对科技型、先进性等考量,曲靖的工业科技含量明显强于各市州。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曲靖以16.3%排名第四,得益于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丽江、楚雄、临沧的增速,势头强于曲靖;
最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领域,迪庆州以6.2%名列前茅。因为迪庆工业制造业薄弱,但旅游业却处于高速增长期,所以对社会消费品的刚性需求必然大幅增长;
曲靖则以5.3%的增速,和保山并列排在云南各市州第三,花钱不算太抠门。[思考]
2022年爆出的最大冷门,便是省会城市昆明,其各项经济建设发展增速,几乎都是各市州中倒数的。这说明,传统的政策福利优势与计划经济保障,正在逐步失去优势与发展动力。
#昆明头条# #曲靖头条#
考公考编也是就业,人们选择什么工作,和经济密切相关。而经济是有周期的,就业也有周期,自然考公考编也有周期。
90年代之前,体制内,公务员,军人,事业单位,国企,是每个人就业最好的去处,稳定,福利待遇好。
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后,经济一飞冲天,很多人“投机倒把”挣了钱,村子里有了万元户,一时间,搞导弹的还没卖茶叶蛋的挣得多。
那时候经济正在起步,但还没有真正搞起来,中央和地方都没钱,穷得叮当响,很多乡镇公务员、老师工资本来就已经很低了,但都发不出来,只能靠征收农民的提留统筹勉强度日。
据人社部的统计,仅仅92年一年,全国有12万左右公职人员辞职下海,近1000万人停薪留职。
那时候,傻子才考公务员呢。直到2007年前后,经济发展了,土地财政开始让地方财政盆满钵满,公务员的收入也开始水涨船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给公务员年终发的绩效奖金,有的比工资还高。
公务员又再次成为一些人的就业选择。但此后的十几年,中国经济实在太好了,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多少人一夜暴富,连房产中介卖房子一年都能搞百八十万。
干什么都挣钱。公务员虽然待遇上来了,但和欣欣向荣的市场相比,依然是弱鸡。考公务员的人多了起来,但还谈不上热。
形势从2018年前后开始逆转。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连大厂都纷纷裁 员了,再加上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收入已经普涨的公务员,尤其是财政实力雄厚的发达地区,成为了很多人就业的一个选择,逐渐还成为了最佳选择。
考公考编热才真正成为一个壮观的社会现
象。什么北大博士考街道城管,杭州街道办录用人员全是清华北大硕士生,边远地区辅警招考研究生争抢,每年国考都上热搜等等,这种新闻层出不穷。
所以,未来考公竞争会不会越来越大,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形势。但就业观念的变化,是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的,考公热度的变化也会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
老司机毕业那会儿,金融危机刚过没两年。因为前两年的就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不是很理想,所以很多人就选择出国、读研,并没有把就业作为第一选项。
而像我一样去市场上找工作的才发现,工作机会非常多,好的工作机会也不少,竞争并不大。
同样,假如过个三五年,七八年,经济形势好转,市场上出现了新的机会,就业机会也非常多。但那时候的毕业生,或者是就业者,脑子里还会被之前的前辈们灌输考公的观念,仍然认为考公考编是最好的选择,仍然会选择去挤考公考编的独木桥。
尽管此时市场上可能已经有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人的思维和价值理念,是有惯性的,也会后知后觉。所以,在经济形势向上市场机会初现时考公,在经济形势到顶日暮西山时辞职创业,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但或许稳定性就是考公考编最大的价值所在吧:不管经济形势如何,是能暴富还是被裁员,都能从容不迫。
#考公# #为什么考公考编的人越来越多了# #教师编制竞争那么大,它究竟有什么好#
985毕业,在大厂工作,月薪38K,被亲戚看不起,觉得不如公务员?
一网友发帖,985硕士研究生毕业。校招进入大疆,月薪三万八,被亲戚瞧不上,说不如考公进入体制内,因为在亲戚看来,过几年公司倒闭就失业了,公务员是一辈子的铁饭碗。
在小县城,有铁饭碗确实是很多人的梦想,毕竟在小地方产业少,很多公司不正轨,和公务员确实没办法比。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虽然说公务员好,但和大厂员工比赚的确实不多,而且很多公务员真的是那种一辈子就能看到头的工作,一个人的见识,能看到的东西实在是很有限的。
当然,对于老家的亲戚来说,除了觉得公务员稳定有铁饭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自己有亲戚的公务员,那办事儿可能能用的上,。
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觉得合适就好,其实不用太在意老家人的眼光,毕竟他们知道的也不是很多。
你只要回答,公务员是否往社保账户池里注资了,企业年金也一样。如果没有足额注入社保账户池资金,那他凭什么要从账户池里往外拿钱。把出和入的问题弄明白了,也就没有争议了。据我所知,体制编制内自己都不付社保的好吧,年金也是国家补贴!//@神末儿:延迟退休戳了大家的肺管子,很多人开始说公务员和事业编的退休金太高了,应该降下来。这就有点不懂了,人家公务员和事业编的退休金是分两块的,一块是社保给的,这部分跟全国退休人员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不多一分也不早发一秒。另一块是职业年金,人家职业年金账户的钱是单位的所有人缴纳累计的,跟社保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凭什么要降下来呢?就如同要你退休后要没收你的公积金一样,你愿意?
延迟退休戳了大家的肺管子,很多人开始说公务员和事业编的退休金太高了,应该降下来。这就有点不懂了,人家公务员和事业编的退休金是分两块的,一块是社保给的,这部分跟全国退休人员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不多一分也不早发一秒。另一块是职业年金,人家职业年金账户的钱是单位的所有人缴纳累计的,跟社保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凭什么要降下来呢?就如同要你退休后要没收你的公积金一样,你愿意?找不到交职业年金的工作,那就年轻时努力赚钱,自己攒攒吧。延迟退休是板上钉钉的,以活到80岁计算,缴纳社保还是利大于弊的,自己多动脑比听嘈杂的舆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