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还在上学的时候遇到不会解的题学不好的科目考不好的试,总会和自己说:没关系,我以后会会的!
可是后来的事实是:有的题我直到高考也没有不知道要怎么解,没有考上想去的大学,也没有学到喜欢的专业。
然后慢慢地,我不再追曾经喜欢的连载动漫,不再期待那些个未完待续故事的结局,
不再执着于一定要去某个地方看某个东西或者见某个人,同样的,我也没那么向往远方了。
如今我即将毕业,面对人生的另一个岔路口,没有踌躇满志,也没有特别欢喜,更多的只是迷茫和恐慌。
因为我觉得,即将迎来的那个“我自己”,我好像不会很喜欢。
有一个比我年长的朋友,她曾经和我约好了要一起去新疆开一家花店,在那里兜售浪漫。
也约好等我们年纪大了的时候,要一起在家乡的小山城开一家书店,只卖自己喜欢的书,不赚钱也没关系。
也约定过要在我大学毕业之前,租一辆小货车,再买或者租几个二手的冰箱。
然后我们要在里面装满鲜花拉去卖,从南出发,一路向北并一路加价。
她说:“在冰箱里放鲜花,既是生活又是浪漫,多好呀,是吧?〞
嗯,是的,多好呀。
可惜或许是我们太过浪漫主义和理想化了吧,总之这些后来都没实现,甚至没有了在未来去实现的可能。
那些年少的期许,好像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散进风里了。
她早我几年毕业,没有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去做了房地产销售。
她说做销售赚的钱多一点,或许可以早一点攒够买房的首付。
她也从那个温柔少言喜欢穿碎花裙子的姑娘,逐渐成长得雷厉风行和圆滑健谈。
后来我和她的交流慢慢变少了
其实没有过争吵,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能一起聊的话题越来越少了。
前段时间得知她辞职了,暂时待业在家,我们短暂地见了一面。
她说yq常态化,房地产行业也大不如前,之前的工作做不下去了。
我又问了一下她关于以后的安排,她只说应该还是做销售,但是具体做什么还没有想好。
问完近况,好像就没什么要说的了。分别的时候,我犹豫再三,还是问了那个问题:“你喜欢现在的你自己吗?”
这或许是个有点突兀的问题,她愣了一下,说:“我觉得现在的自己还不错,不是很喜欢,也不是很讨厌。”
然后我们就笑着道别了。
说不上来心里具体是什么感觉,好像有点失落。
可是失落什么呢,失落于我们回不去的友谊吗?
不是的,更多的其实是因为她没有成长成一开始期待的样子,并且已经不再向往了。
而我觉得我以后也会变成她现在的样子。
亲戚家的表姐大学刚毕业那会儿,父母都叫她去考公,觉得女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挺好的。可是表姐不想去。
“为什么就一定要考公务员呢?!”
表姐不喜欢公务员那种单调和按部就班的生活。
我没有刻意去打探,所以关于表姐后来的事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她最终没有去考公。
直到四五年以后的今天,我又从妈妈口中得知,表姐在备考公务员。而且去年已经考过一次了,但没有考上。
听说是因为表姐这几年过得很不好,工资经常不够花,还要父母帮着还花呗,再加上yq之下公司裁员,表姐被劝辞了。
在众多亲戚的建议下,表姐终于同意去考公务员,可惜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兜兜转转一圈,又回到原点,表姐好像并没有过上她喜欢的生活,反而在拼尽全力想要获取一个做曾经最不喜欢的工作的机会。
原来在现实世界里,有太多的事情都是南辕北辙吗?
最近偶然在B站刷到一个标题为《毕业后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吗》的访谈,采访对象是罗翔老师。
看完之后得到了还不错的开解。
罗翔老师说:“当我们感觉我们活成了我们所厌恶的样子,那你就要反躬己身,你要问,你的坚守是什么。”
如果背离了曾经的坚守,我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活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
可是你发现了吗,其实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坚守是什么。
就像很多人总是嚷嚷着“我要做自己”,却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所以当我们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一直以来的坚守的时候,可能也忘了,那种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信念感很强的人其实是少数,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一边迷茫一边摸索的过程中。
所以我们没必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一个既定的框架,然后开始隐忧,
如果有一个我脱离了这个框架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了怎么办。
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会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更清晰的自我。
就像曾经喜欢荒凉大漠和风花雪月的姑娘可以成长得圆滑干练,曾经一身反骨喜欢刺激的女孩有一天也可以追求安稳。
这些或许都不再是他们一开始的样子,却是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还不错的样子。
所以,毕业以后我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吗?
听过很好的回答,是何运晨的一句话——我没有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但这句话也可以作乐观的解读:“我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改变,然后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