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情况基本属实后,2023年02月3日,南县有关部门联合湖南省考古队今日来到了澧水轮船洲河段开展实地考察,希望能有进一步的发现!
2月23日晚上10时许,津市市公安局成功抓获盗窃电动车电瓶的犯罪嫌疑人曾某元,为群众追回被盗电瓶近百个。
民警当场从犯罪嫌疑人曾某元驾驶的小货车上缴获被盗电动车电瓶近百个,查获老虎钳、螺丝刀等作案工具若干。
据警方调查得知,犯罪嫌疑人曾某元并没有盗窃前科,而且家庭条件不错,为何他选择春节期间流窜至湖南多地进行盗窃,民警了解后,他“伸手”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家住石首市的曾某元一直经营着小生意,家庭条件也不错,在春节前,他筹划着年后代理电动车生意,为了了解电动车市场品牌好坏,他就决定到荆州、津市、南县、岳阳等地考察一番。岂料,考察路途上,曾某元突然起了“贼心”,对停在路边的电动车动了歪心思,打算干上几票逃之夭夭。意外的是,津市警方穷追不舍,最终令自己落入法网。
目前,曾某元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他是彭德怀的良师益友,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为他流下眼泪
1989年,中央军委确立了我军史上的33位军事家,后来增加到36位,在这36人中,有10人于革命胜利前牺牲,他们分别是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以及刘志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纵使他们未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但是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留下了各自的传奇人生。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这十位中的一位,他就是彭德怀的良师益友,毛主席下乡时无意中发现的人才,他叫段德昌。
1921年,毛主席以省督学的身份来到湖南南县考察教育,当地的教育督学严世杰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段德昌的故事。
当时段德昌是南县有名的学生头头,上一任督学贪污,段德昌知道后,看不惯督学的行为,就联合学生们造起反来,最后是上级各打了五十大板,段德昌被迫退学,而督学也被撤职。
毛主席对个有着反抗压迫的年轻人很是有兴趣,因而问他是否在南县,可否见他一面,段德昌这时正巧在家,不久,他就接到消息,省里来的人要见他。
段德昌就这样与毛主席在南县的文武庙见面了。
当天晚上,毛主席便与段德昌长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对段德昌说:“与旧世界斗,要靠我们这代人,重要的是我们青年要学会各种各样既文又武的本领,去组织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不知不觉,已经东方初晓,毛主席说:“德昌,我们来南县人生地不熟,你能带我们去乡下走走不?”
段德昌当即答应下来,这一次毛主席下乡最大的收获,便是认识了一个人才,段德昌,临走前,毛主席告诉段德昌,如果有机会,要他去长沙去。
段德昌还真的没有让毛主席失望,一年后,他考入了长沙雅各中学,在这里,他接触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与毛主席之间的往来也亲密起来,1923年,由于父亲病故,段德昌不得不回家。
1925年,段德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段德昌后来还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他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前往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不久,北伐开始,他来到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政治部工作。
在第八军工作时,段德昌遇到了时为营长的彭德怀,两人兴趣相投,聊天非常尽兴,彭德怀问:“共产党员打仗为什么那么勇敢?”
段德昌:“勇敢是来自他们的理想”
彭德怀:“什么理想?”
段德昌:“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为全国工人农民谋福利!共产党,就是要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党。”
与段德昌的交谈,让彭德怀受益匪浅,他想要加入共产党,但是党组织当时考虑到国共合作期间,不在国民革命军的军官中发展党员,因而彭德怀未能在那个时候入党。
虽然没有入党,但是彭德怀已经非常向往共产党了,他按照党组织的统一战线纲领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在自己的部队订立具有反帝、反封建和维护士兵权益的士兵委员会章程,并且去执行。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5月,长沙军阀发动了”马日事变“,大肆屠杀工农,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段德昌秘密前往贺龙的第20军工作,不久,他参加了南昌起义
随后,他潜回鄂西,做地下工作
彭德怀的部队正驻扎在此,上级要求他进行“清共”,但是彭德怀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表露心迹,跟定共产党了,他的做法,引起了我党在当地组织的注意。
上级派出一个叫张匡的共产党员,与彭德怀取得联系
通过张匡,彭德怀得知段德昌在南县治伤,非常高兴,一定要见段德昌一面,就这样,在段德昌的介绍下,彭德怀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段德昌历任红军师长,军长等职
1930年,段德昌与贺龙等人一起创立了—洪湖苏区,红二军团成立时,段德昌是红六军政委,军长,由于诸多原因,领导不力,部队失去了根据地,段德昌不甘失败,他继续带兵与敌人战斗,先后历任红三军第九师师长等职,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段德昌屡战屡胜
当地人都称段德昌为“常胜将军”
遗憾的是在1933年的肃反运动中,段德昌被政委夏曦冤杀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后,中央才知道了段德昌被冤杀的消息,彭德怀得知后,难过了很长时间,毛主席对于这位红军将领的早逝,也感到很是悲痛
1945年七大时,中央在延安召开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段德昌是其中的烈士之一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为共和国的诞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证书,段德昌是共和国的“一号烈士”,在他的烈士证上,是毛主席签的名
1955年,在授衔工作进行时,军委副主席和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向毛主席汇报军衔工作时,彭德怀提到了段德昌的名字
听到段德昌三个字,毛主席的记忆似乎又回到了30年前与他见面的场景,一时间,毛主席落下了眼泪,段德昌也是彭德怀的良师益友,他看到毛主席的行为,内心也很难过,他与徐立清的汇报工作不得不中止
我们从今天来看,段德昌如果没有被冤杀的话,那么在授衔时该是什么军衔呢,按照他的资历,大将是完全不在话下的,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他过早的离世了
毛泽东的儿女情长。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杨开慧在毛泽东的感情生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这首写于1921年春夏间鲜为人知的《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新婚不久曾到沿洞庭湖的岳阳,华容,南县,等地考察学校教育,进行社会调查,本词就是写于与杨开慧分别后漫漫长夜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附: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批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年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卯金刀时评#:#百年瞬间#~问世间,情是何物?】
看电影《建党伟业》,有一个镜头令人难以忘却:大年三十的夜晚,毛泽东把杨开慧扛在肩上、冒着纷纷飘落的雪花,一起看满天绽放的烟花。
这是多么温馨、浪漫的时刻啊!
按照当时的条件,他们本来应该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的。
1920年冬天,毛泽东和杨开慧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杨开慧带着自己的衣物,没有花轿迎送,一个人来到了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宿舍之中,直接住了进去,志同道合,终成眷属。当然,毛泽东也搞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花了6块大洋办了一桌酒席,宴请了当时在长沙的亲友们。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依然是满满的浪漫,甚至令现代的年轻人望尘莫及、艳羡不已。
#领袖毛泽东#是一个行动力超强的人。婚后不久,就多次与杨开慧短暂别离,到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进行社会考察,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因为离别之情难以言表,就写下一首《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是毛主席写下的第一首情诗。
杨开慧收到后,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还特地拿出来在自己的闺蜜李淑一面前“炫耀”。建国后,李淑一还曾写信给毛主席,索要他当年写给杨开慧的这封信,勾起了毛主席的无限回忆;毛主席沉思良久,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23年12月,毛泽东动身去上海开会,临行前又满含深情地写了一首《贺新郎·别友》,送给自己最爱的人: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而杨开慧对毛泽东也是充满了浓浓的爱意。1929年,杨开慧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感受一下爱情的魅力:
“润之: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于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的美丽的影子、你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罢。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你。晚上睡在被子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你病了,而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要累死才休!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你,我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我怎么都不能……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爱你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云锦1929年12月26日”
古人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玫瑰][玫瑰][玫瑰]
1938年10月25日,日军攻占武汉。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结束。鉴于郭汝瑰在会战期间的表现,在陈诚推荐下,他被晋升为第二十集团军参谋长。
霍揆彰在当54军军长时,郭汝瑰就是他的参谋长,两人公私之间的关系都不错。因此,霍揆彰很信任郭汝瑰,一直留在其身边。霍揆彰明知郭汝瑰应历练一下师长职务,苦于无人接替。
二十集团军驻桃源后,霍揆彰终于写了报告经蒋介石批复,调郭汝瑰任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师长。1941年10月1日,郭汝瑰到湖南澄县正式接任师长职务。
不久后,郭汝瑰奉命率部参加向日军进攻的襄西攻势。部队刚过长江正准备进攻时,日军自动放弃阵地后撤。暂编第五师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敌人据点,还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襄西攻势胜利结束,陈诚对郭汝瑰非常满意,将暂编第五师升为甲种部队,按嫡系标准发饷,除补充枪械弹药外,还拨给一个迫击炮营,全师上下,欣喜非常。
1941年12月,日军进攻香港。武汉日军为了配合行动,向第九战区的长沙发动牵制性进攻,开战之初,日军突破川军王陵基、杨森等部的防线,渡过汩罗江,进逼长沙外围。薛岳调李玉堂的第十军坚守坚守,同时令郭汝瑰率部赴湘江西岸岳麓山一带布防,若长沙失守,可在此阻击敌人。郭汝瑰率暂五师冒着鹅毛大雪由澄县出发,昼夜兼程,按时赶到防地。
当时正值日军遭李玉堂部坚决抵抗后撤时,郭汝瑰率部过湘江追击日军。他在连营长中选了5名熟悉道路的本地人做支队长。再选500余名精壮士兵组成5个支队。令5个支队在日军两翼平行超越追击,绕到敌退却必经地飘风山隐蔽起来,避开主力,专门摸尾吃零。他自己率主力进行正面追击,一直打到汩罗江。
1942年冬,郭汝瑰被兼任国防研究院副院长的陈诚调到国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员。1943年3月,日军突破第六战区四十四军和八十七军江防阵地,占领藕池口、石首、华容等地。5月初,守卫南县的七十三军又遭日军突然包围闪击。接着安乡、南县也相继失陷。日军十一军司令横山勇把指挥所推进到沙市的前线。常德已是大门洞开,危在旦夕。如被日军占领,则不但第六战区失去了补给粮仓,而且日军南可威胁长沙、衡阳,西可进逼鄂西、川东。
正在云南筹划组建和训练远征军的陈诚立即飞抵重庆,连夜和参谋人员一起拟定了保卫常德的作战方案,但心里仍不踏实。
为慎重起见,陈诚又派人去国防研究院接来研究委员郭汝瑰、魏汝霖、潘华国、石祖黄4人征求意见。魏、潘、石三人都先后发了言,一致认为日军的主攻目标是常德粮产区,同意陈诚拟定的作战方案,只对兵力部署提了点修改的建议。
而郭汝瑰却持不同意见,他非常肯定地说:“我判断,日军这次重兵出击,不是来常德抢粮。而是要吃掉我第六战区主力。”有两位研究委员表示不解给予反驳,举棋不定的陈诚让郭汝瑰说出理由。
郭汝瑰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我判断日军将在上、下五龙、宜昌之间的长江南岸实施钳形攻势,目的是趁我有3个精锐整师西调云南,兵力不足,仿效德国的闪电钳形攻势,吃掉我第六战区主力。因为敌人除结集兵力进攻洞庭湖地区外,在宜昌、枝江、沙市,也驻有重兵。而其兵力在长江北岸一线摆开,并对安乡、南县发起突然袭击,企图围歼七十三军,目的是为在江南立足,现在这一目的己经达到,他完全可以再来一次或几次这样的进攻,使我第六战区主力消耗殆尽,然后再南取常德就易如反掌了。因此我断定此次日军的主攻目标不是常德,而是第六战区的主力。”
陈诚问道:“依你看来,兵力该如何应用?”
郭汝瑰说:“其一,我江南守军,应以七十三军的教训为戒,随时提防敌人闪击。其二,宜将二线兵团七十九军王甲本等部控制在石门地区,作为战区机动部队,这样东可侧击进攻常德之敌,西可屏障鄂西。”
陈诚认为郭汝瑰的分析很有道理,决定改变原作战方案。
果然日军第十三师团两万余众,于5月12日夜,穿过江南守军的空隙,在枝城、沙市间偷渡长江成功,13日凌晨突然从西北向驻守公安的八十七军袭来。同时安乡、南县的日军第三师团,突然调头西进,从东南方向八十七军进逼,两路日军已对八十七军形成钳形攻势。而向常德运动的那股日军仅为第十七旅团之一部,目的是佯攻常德,声东击西,掩护对八十七军的钳形攻势。
陈诚立即按郭汝瑰的建议,电令前线调整部署,并飞抵恩施前线指挥。拨调刚毕,两路日军蜂拥而至。但遭到已有防备的守军顽强阻击,久战不克,伤亡甚重,不得不全线退却。守军趁势奋勇追击,全面粉碎了日军的鄂西攻势。双方又恢复到5月5日以前的态势。
鄂西会战结束后,蒋介石和陈诚对郭汝瑰更加器重,派他到英国考察国防机构的组织情况,以便日后参与国民党国防部的工作。
1949年12月11日,时任二十二兵团司令的郭汝瑰率部在四川宜宾起义。解放后,郭汝瑰曾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副处长。1997年10月23日,不幸因车祸抢救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90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