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在经历了反复的斟酌之后,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直接改变了东北的政局,并树立了以林彪为核心的东北局政治领导团体。而原本担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也因为四平战役的失利退居二线。
为何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最终选择了军事能力卓越的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一职,而放弃了政治上颇有建树的彭真呢?直到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才说出了任命林彪的原因,知道真相后,不得不感慨毛主席的深谋远虑。
抗日战争中,东北虽然沦为了日本的军工厂,但是却造就了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这也使得东北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因如此,东北局的重要人事任免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林彪也完成了从军权到政权的一步步掌控,最终主帅了整个东北时局。
其实在东北局书记的任命上,中共中央最初选择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彭真长期在北方从事革命活动,当过天津市委书记、晋察冀分局书记等职,对于白区的斗争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再加上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地位,这个书记的职位他当之无愧。
而对于东北军总司令一职,中央军委最终选择了林彪。林彪能够胜任这一职位,和他极具天赋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自然脱不了干系,这一点也深得毛主席赏识。
可是除了这个人尽皆知的一点外,还有一点便是林彪和苏联的渊源。
当时的东北解放需要借助苏联红军的力量,因此,能够在作战中和苏联红军积极配合,与苏联打好关系至关重要。而林彪曾因为枪伤,很长一段时间都呆在苏联养伤。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多次受邀与斯大林进行军事问题的探讨,也颇得斯大林的赏识。就这一点来说,足以体现毛主席在选人上的深谋远虑。
可两人上任不到半年,东北局就面临改组,中共中央于1946年6月份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彭真退居二线。
为何林彪一跃成为了掌握东北全局的“一把手”?
其实关键就在于林彪在东北局的会议中对于自己军事决策的数次坚持。
在解放战争爆发初期,中共中央最初对于收复东北还是相当有把握的。在194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的《关于集中主力与国民党争夺辽宁、安东的方针》中明确表示了:竭尽全力,占领全东北。而彭真就是在严格执行中共中央指示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平占领东北的。
可是这也成了彭真和林彪的矛盾所在。
1946年3月,东北四平战役战事吃紧。在6号的梅河口会议上,东北局的各级领导针对“和平解放东北”问题进行讨论。
这次的会议也成了彭真和林彪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在会议上,彭真坚持“先攻打长春、后攻打四平,与国民党平分东北”。而林彪认为东北的局势已经恶化,必须在东北建立根据地,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两方争执不下,最终会议不欢而散。会后彭真还曾向中央请求更换军事干部,而林彪也不是省油的灯,向中央军委致电反映东北局盲目乐观。
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在四平战役后,一切都见了分晓。
四平一战使得国共两党的全面内战开始,也印证了林彪最初的判断——东北地区的战斗,是一场持久战。而共产党军队在四平战役中惨败,最终不得不放弃长春,渡过松花江撤退到哈尔滨。彭真“平分东北”的主张也没有了任何可能,他也因为此次的战败负了主要责任。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让彭真不得不承认,林彪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毛主席在此次战役后,便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统一了指挥权,林彪成为了东北的领导核心。
但是,此次的改组对于中共中央来说,其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当时的林彪已然掌握东北军权,如今将政权也交到了他的手中,俗话说“功高盖主”,这么做必然十分冒险。也因为这个原因,当时有许多人对于毛主席的这一决断并不是特别理解,直到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才道出了真相。
1949年,毛主席指出:七大之后,在对于东北局势尚未完全清晰了解的情况下,林彪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并且坚持自己的看法,是难能可贵的。最终中共中央采纳了林彪的意见:开大路,占领两厢,最终也取得了胜利。可见,林彪对于东北局势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而这也成为了林彪在当时能够被任命为东北局书记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是一起80多年前发生在辽宁桓仁的惨案,照片中残忍的小日本在冰面上凿冰窟窿,将国人一个个推进去淹死。
1931年9月20日,小日本先后占领了奉天,四平,营口等地
1931年9月25日占领了吉林
1931年9月27齐齐哈尔又沦陷
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方圆百里土地都被日军占领了
“九一八”之后日寇占领了中国东北多地,东北人民顽强抵抗,并且还自发地组织了东北义勇军,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这些反动势力,只要发现有可疑人士,马上就地处决。
小日本在东北地区疯狂的大屠杀,在当时有很多中国人抵抗不住诱惑背叛了组织,即使这样小日本最后也没有放过他们。
1937年2月23日,早晨6点钟,这天日军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守备队在西江岸约二华里以内,实行了戒严,断绝行人与车辆通行,日寇在西江河深处的冰面上凿了数个冰窟窿。
随后小日本把这里的村民拉去审问,被审查的三百多人中,全部被堵上嘴巴捆了起来,随后就被这些日军送上四辆卡车,把他们运到了所在的冰窟窿跟前。
小本开始用军刀砍,用刺刀挑,把人杀死后直接推到冰窟窿里,有些受难者害怕身体被砍,便直接滚到了冰窟窿里去,最后也难逃一死,几百名村民,淹的淹死,杀的杀死,无一生还。
因为死的人多,所以很多尸体都浮上水面,短短几个小时,尸体就填满了冰窟窿,鲜血染红了江面,西江的水还是沾满了血污,其状惨不忍睹。
在抗战时期,我国人民被日军大量的屠杀,很多家庭因为失去主要的劳动力而被活活的饿死,那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世道和悲惨的世界。
身为中国人我们需要永远铭记历史,热爱祖国,我们要永远记得日军对我国犯下的错误,并且永不原谅!
1947年5月,蒋介石要派陈诚到东北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熊式辉对杜聿明说:“陈诚这个人太坏了,如今把主意又打到了东北。南京传来的消息说,陈小鬼在关内屡战屡败,所以想到东北来打几个胜仗,挽回一点面子。”
熊式辉和杜聿明,一个是东北行辕主任,一个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和熊式辉合作得还不错,所以对陈诚要来的消息,他也是很不高兴,因为陈诚这个人要比熊式辉难对付得多。
陈诚在来东北之前,让其一些亲信,到处搜集熊式辉和杜聿明贪赃枉法的证据,而一些投机分子也开始散布熊、杜二人的坏话。当时的国民党在东北也确实是腐败不堪,所以为了应付舆论,也为了自保,熊式辉以行辕主任名义宣布要整顿吏治,找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处理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人。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陈诚要来东北的消息在一个多月后,却突然间无人提及了。原来,当解放军发起夏季攻势后,陈诚担心战局一时又不想去东北了,尤其是在6月15日解放军对四平发起总攻后,陈诚低调的连东北战局都不谈了。但是等到四平战事结束,解放军撤退后,陈诚又大肆为自己来东北造势了。
7月20日,陈诚终于出关了,他先是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接着又赶到铁岭对在那里驻防的新六军“授勋”。
陈诚给新六军“授勋”,其实就是给杜聿明难看。四平之战结束后,守卫四平的71军军长陈明仁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53军军长周福成等人则获得了“云麾勋章”,这都是杜聿明呈报蒋介石获准的。而陈诚突然给新六军“授勋”,这让杜聿明、陈明仁、周福成等人怎么看?
熊式辉见陈诚到了东北,认为自己的东北行辕主任是保不住了,于是他干脆直接给蒋介石写信,主动要求辞职。蒋介石很快回信,信中“信誓旦旦”地让熊式辉依旧主持东北大局,并表示不会调整人事。
见到信的熊式辉非常高兴,不料到了8月初,蒋介石突然发表陈诚为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丢掉了职务。
陈诚为了将东北军政大权全部掌握,报请蒋介石,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撤销。熊式辉被免职后来到了上海闲居,他愤愤不平地说:“蒋介石在信中的承诺让我信以为真,我自认对其忠心耿耿,不料他却对我使阴谋。”
熊式辉和陈诚多年交往,很了解他的为人,所以对他主持东北很不看好。熊式辉对亲信说:“陈小鬼在关内吃败仗,于是想来关外打胜仗,可是他任人唯亲,到了东北后将立了大功的陈明仁撤职,把杜聿明的搭档郑洞国架空,如此一来,还怎么打仗。”
陈诚刚愎自用,到了东北后盲目整编军队,将9个保安司令部、11个保安支队等地方武装,扩编成四个军(新3、新5、新7、新8),将青年军207师扩编为第6军.,将关外的49军调来东北。
经过一番整编,东北国军正规军番号增加了不少,从原有的新1、新6、13、52、53、60、71、93这八个军,增加到14个军外加一个骑兵师。
陈诚对外宣称东北国军实力大大加强,但新编部队其实大都是原有的地方部队改编,战斗力增加很有限。
在整编军队的同时,陈诚大肆将重要的军政职务换成自己的亲信担任,陈明仁在四平之战后升任第七兵团司令,但很快被陈诚撤职查办,陈诚还将东北的各保安支队的司令几乎全部撤换,闹得军心惶惶。52军也是陈诚重点打压的部队,因为该军是陈诚的死对头关麟征的老部队。
有人看不过眼,对陈诚说:“陈主任这样做,会引起各地的保安部队叛逃的。"
陈诚却倨傲的说:”这些人今天叛逃,明天我就剿灭他。”
在陈诚就任东北行辕主任时,杜聿明在上海养病,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由郑洞国代理。陈诚为了独揽军权,在撤去保安司令部这个机构后,让郑洞国担任行辕副主任,但却不给具体分配工作,陈诚又让“土木系”骨干罗卓英任副主任,这样一来郑洞国就成了挂名副主任。
陈诚在东北以整顿的名义,三天两头地不停撤换人,动静闹得很大,也严重挫伤了军政官员们的积极性。陈诚到东北时,四平之战结束不久,所以他决定趁机打几个胜仗,以证明自己的能力。陈诚召开军事会议,准备以东北国军的核心部队新6军、新1军为主力,组建一个所谓的机动兵团,再以其他几个军为侧翼配合,试图寻求与解放军决战。
但是,陈诚的计划还没有实施,解放军在9月发起了秋季攻势,在不到50天的时间,歼灭东北国军7万人。接着在11月,解放军又发起了冬季攻势,国军连战连败。
1948年1月1日,陈诚以东北行辕主任的名义发表了““告东北军民书”,陈诚”自信“的称东北局势稳定,国军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云云。
结果很快陈诚就被打脸,几天后,国军2万余人在在公主屯全军覆没,新5军军长陈林达、师长谢代蒸、留光天等人被俘。
公主屯的惨败给了陈诚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久后,他又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称:“我一定和沈阳共存亡。”但是说归说做归做,陈诚这些话他自己都不信,他已经委托妻子谭祥去找宋美龄,希望能说动蒋介石,让他赶快离开东北这个是非之地。
任泽平先生判断中国的经济从6月份开始会快速反弹!上海在明天也就是6月1号开始大面积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复工复产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扛把子,它好中国经济才能好!真心希望上海这次控制住后不再出现反复!
老胡说到吉林省四平市要求所有市民在明后两天全员做核酸检测,如果发现故意不检测的做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这个新闻我看到过,当时就是这么一看,觉得有点过,没多想!然而网上的声音也确实是负面的多!老胡做为媒体人分析的很客观: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大家都做核酸检测,如果因为某一个人的遗漏而导致全市没有控制好疫情,那影响会比较大!但是行政拘留是在犯法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没有一条法律里面规定不做核酸检测是犯法的,所以政府在发出命令之前,是不是应该考虑的全面一些,相信百姓都理解现在也愿意配合做核酸,只要政府部门动员到位!公务员不是工具,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是重感情的,你要多做工作,而不是把老百姓当犯人,这样简单粗暴,多了后只会伤人民的心!久而久之会出现什么呢?
酒店最近发现端午节的订单还是有订掉一些了,比起五一应该人要多一些。以前每一次节假日对于我们酒店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开心的,有了疫情后就再也没有那种激动的感觉了,日子久了后渐渐麻木了!人确实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以前看书说犹太人被德国纳粹赶到毒气室时,没有一个人反抗!一个个秩序有然的排着队!不是他们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结果,也不是他们软弱胆小,我想他们是完全麻木了,他们见了太多的死亡,看着太多的人反抗后的结果!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对于活着的渴望越来越少,死亡已经变得非常熟悉!于是他们选择接受,让自己干净完好的死去……
我也听到有些企业家说现在中国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经济大萧条!经济大萧条的时间周期会拉的比较长……按照他的意思,现在什么事情都不要干,多学习多看书,等到经济方向明确了,会发现有很多新的风口出现,那时候追上风口,就容易成功!可能有道理,也可能判断的不准确!中国经济现在被老美制裁不假,但是内循环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而且中国这三年来的经济,没有疫情的时候其实都非常好,只是有了疫情后国内政策做了强有力的干预,所以会明显感受到经济不好,所以我们要相信中国经济,相信政府,毕竟咱还有这么多手段可以来刺激经济!
我们从去年8月开始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已经整整10个月了,我依然相信前方的道路等待我们的是光明!我坚信!
1948年3月初,郑洞国胃病发作,他决定借此机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当时蒋介石和卫立煌在东北撤与守这个战略决策问题上僵持不下,在郑洞国看来,若再拖延时日,东北的几十万国军必然要被葬送。
郑洞国便在一天晚上,单独去见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当面向他提出要请假到北平就医。卫立煌对郑洞国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很惊诧,犹豫了一下,便摇头表示不同意,还一再说他可以设法延请名医为郑洞国治病,劝说留下。
但郑洞国对战局非常悲观,决心已下,执意要走,非要卫立煌同意不可。这样谈了近两小时,卫立煌见实在无法挽留,才长叹一声,答应了郑洞国的要求。郑洞国告辞时,卫立煌亲自送至寓所门外,紧紧地握着郑的手,语气凄凉地说:“桂庭,希望你病情好转后,还是赶紧回来吧,不然你们都走了,我一人孤掌难鸣哟!”
郑洞国闻言心中也很不忍,但随即想到这也许是他的生死关头,不容再有迟疑,便默默地紧握了握卫立煌的双手,转身上车离去。
回到住所后,郑洞国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在东北熬了整整两年,费尽了心力,此番总算可以离开这个倒霉的地方了,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郑洞国一面连夜发电通知在上海的家人,要他们先到北平等候;一面打点行装,差人去订飞机票,准备马上就走。
不料三天以后,郑洞国正准备起程上路的时候,情况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据国军飞机侦察报告,刚刚在辽西、辽南取得胜利的东北解放军主力,正纷纷向四平街方面运动,看样子是要再次攻打四平街。
当时驻守四平街的仅有国军第71军88师的两个团,兵力十分单薄。卫立煌担心四平一旦失守,分散在长春、永吉的部队也有可能被解放军各个击破,于是打算放弃永吉,把驻扎在该地的第60军部队集结到长春,以加强长春的防务。
卫立煌考虑到郑洞国对永吉方面的情况熟悉,人事关系也比较好,于是便临时改变主意,决定派郑洞国和东北“剿总”参谋长赵家骧一道去部署永吉的撤退。卫立煌的这个决定打乱了郑洞国要离开东北的计划,这让他心中懊恼不已。不过郑洞国是国军将领中有名的老实人,所以他还是接受了任务,忍痛退掉了去北平的机票,并通知家人暂缓去北平,然后和赵家骧匆匆飞往永吉安排部署撤退事宜。
临走前,郑洞国曾找卫立煌谈话,郑重地建议在放弃永吉的同时,也放弃长春。郑洞国认为长春距离距离主力太远,被解放军吃掉的可能性很大,与其将来坐待被歼灭,不如主动提早放弃,将东北的国军主力集中于沈阳、锦州之间,这样尚能战、能守、能退,还可以保存一部分有生力量。
卫立煌听了这个建议不置可否,只是表示,这件事关系重大,他要请示一下蒋介石再说。当晚,卫立煌再次约郑洞国谈话,说蒋介石明确指示要固守长春。卫立煌说:“蒋先生担心放弃长春对国际影响太大,认为固守长春可以吸引一部分敌人兵力,减轻敌人对沈阳、锦州的压力。况且从长远看,今天放弃很容易,将来要占领就困难了”。
郑洞国听了卫立煌传达的蒋介石的这个指示,心中颇不以为然。道理很明显,打了胜仗,不但长春可以收复,整个东北都可以占有;打了败仗,一切都完了,还谈得上什么国际影响?但郑洞国很清楚,既然蒋介石已经作出决定,此时此刻再说什么也是无用,于是便只好接受命令,不再表示异议。
1948年3月8日清晨,郑洞国与赵家骧秘密飞抵永吉,当即前往第60军军部,向该军军长曾泽生等军师将领传达了立即向长春撤退的命令。
由于事出突然,曾泽生听了命令后愣了一下,好像没听清楚似地问:“什么时候撤了?“郑洞国加重语气重复说:“今晚就开始行动,限两天之内取道放牛沟之线到达长春。”
”这,这太紧张啦!官兵没有一点准备,暂21师还有两个团驻在乌拉街、江密峰等地,请副总司令和参谋长能不能稍微宽限一下时间?”曾泽生望望郑洞国,又望望赵家骧,有些为难地请求道。
郑洞国正要说话,赵家骧在一旁接上说:“不行啊,曾军长。永吉距长春二百余里地,周围都有解放军出没,万一走漏风声,第60军就出不去了,兵贵神速,还是出其不意,马上就行动好些。”
曾泽生思忖了一下,表示服从命令,60军其他各师将领也没有异议。随后,郑洞国等人又对照地图,详细研究了第60军的具体撤退路线、行军序列,以及新7军部队的接应地点等问题。
此外,郑洞国还根据东北“剿总”的指示,命令曾泽生部在撤退前破坏小丰满发电厂,并将弹药、粮秣等无法携带的军需物资全部焚毁或破坏掉。
不过,后来曾泽生以避免暴露军事行动企图为由,没有执行这道命令,才让耗费了东北人无数心血的小丰满电力厂,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
一切布置停当,郑洞国和赵家骧又急忙飞往长春,安排长春方面的接应工作。这时的郑洞国尚存幻想,认为将60军顺利撤到长春后,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可是,很快卫立煌发来电报,让郑洞国兼任刚刚组建成的第一兵团司令官,并接替梁华盛吉林省主席一职,这样一来郑洞国就被彻底的栓在了长春。
记得在07年的时候,是马上到6月了,在山西这地儿还不是很热,因为一点琐事和妈妈吵了起来,性格倔强的我摔门就走了。想起曾经朋友们在一起说起过青岛是个好地方,我就想都没想一股气就射了过去。在老家的时候还穿的挺多,换洗的衣服也没带,可这地儿实在是热,走在街上都成异类了!身上钱嘛还有个4000多,可心里还没做好出来打工的心理准备,也就没把身上仅有的钱当回事儿,随意的乱花,结果没几天就快见底了。从160的宾馆沦落到20的小旅店,生活也就随着成了度日了!又过了快一个礼拜,才感觉到日子的艰难,找工作吧,想到自己也没底子,就打算找饭店之类的工作,可我啥也不会呀,找了几个,都碰了。说实话,虽说城市是大,可工作也没那么好找,好的不要你,不怎么样的也感觉没法呆!最终在3天后找了一个正在筹建的酒店,我去应聘当了个保安,心想先就这样吧,可事与愿违,没到3天时间有管事的领导来视察,说我身材有点苗条,不适合这个工作为由让我再找吧,说到这儿,我会说四平的人是好人,或许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吧,这只是我的说法。我记得是韩姓的四平大哥,方面也就35岁的样子,见我是这样的情况就让我每天在他这吃饭睡觉,白天出去找事,找工作。想想都感动,大家是不知道我当时的情况,实在是难,身上钱是没了,连烟也没了,这才真正知道出门在外的难处了,可又没有勇气和家人,朋友联系,去找他们帮忙!在四平哥哥这住了有4.5天,最终在离的不远的地方找下一个连锁酒店的分店,记得在人事部门应聘时,人家领导问我估计应聘哪个部门,我说我啥也不会,看样子洗碗是谁都能干了的活,所以就报了这个,把当场的人都说的笑了出来,说我年轻轻的干什么不好,非要洗碗,便推荐我做服务员,我也就答应了。公司是压一个月工资,我倒是不把工资想的多急迫,只是有吃有住就好了,可青岛这地方到雨季的时候那雨可是没完,我来的时候穿的500多的皮鞋硬生生的从小拇指的地方开了个口子,弄的我很是尴尬,到那都要多瞅几眼自己的脚,生怕让人家看见,店长似乎看的出我的困境,也没直接说出来,就说先给你200预支工资吧,我当时差点都哭出来,感谢呀,还是好人多!从那以后,我就努力工作,也就根本忘记了去联系老家的亲人朋友,慢慢从服务员做到凉菜,再做到炒锅,又做到2炒,直到做到厨房副理,我历经了3年时间,做到过全公司最好业绩的成绩,中间的事情太多了,更有4个特别好的兄弟,也有山西左权的一个兄弟,当然也有追的女孩,哎,不说这这些了,记得一想家的时候就躲在角落里自己大哭,拿着新买的手机可就是打不了妈妈的电话,没有勇气!直到2010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我没事上QQ,才看到有我的儿时伙伴发的信息说我妈妈被车撞了,大腿骨折!一下子我放开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悔恨,对家人的歉意,给家里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爸爸,虽然没感觉到他的责备,但也有些我说不出的感觉,说哥哥陪妈妈在医院呢,不过手术很顺利,我给哥哥也打了电话,哭完之后问候了妈妈,妈妈说都是因为想念我而心不在焉,才出的事,平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只是这次很严重。那天到了凌晨一点多,我给朋友发了电话,给干哥打了电话,没有一个人说我,骂我,都是要我立马回家,那一晚是我最轻松的一晚了,如释重负。接着安排好回家的日子,提前跟人事打了离职,买了机票,请同事,朋友一起聚了最后一餐,想家,回家,离别,不舍,更是五味杂陈,最后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回到了家,妈妈也在家,开门的气候,我妈还坐了起来,我啥也顾不下了,跑到妈妈跟前抱着她老人家哭了起来!一时的冲动,3年多的离家,自己是磨砺了很多,可给家人带来的都是伤害,奉劝像我这样不懂事的孩子们,多想想家人,你陪他们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哪怕不是必须回家,也要多和家人朋友说说话聊聊天,他们也会祝福你,话语里都是关心你,爱你,那有多幸福呀,善待家人,就是我们晚辈的福分!
赵本山大弟子李正春因病去世,赵本山为何带头和徒弟们为他守灵?
2006年,赵本山的徒弟李正春身患绝症,时日无多,得知消息的赵本山把徒弟们召集在一起,你们的大师兄李正春已经时日无多,留下他们孤儿寡母,大家看怎么办?
赵本山的徒弟们听后,你一言我一语,也没商量出个对策。
说起李正春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只要提起《刘老根》中的冯乡长,相信大家都了然于心。其实李正春不止演过电视剧,他还是个正宗的二人转演员,师出名门,是赵本山的首席大弟子。
虽然本山传媒的弟子们有很多有名气的演员,比如小沈阳,宋小宝等,可赵本山最钟爱的却是名气远不如他们的李正春。
李正春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一个农民家庭,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家境本不富裕,后来为了给两个哥哥操办婚事,家里更是债台高筑,一贫如洗。懂事的李正春不忍心看着父母整日忙于生计,小小年纪却坚持要去学习二人转表演,为家庭减少负担。可彼时的二人转表演并不普及,在思想传统的父亲眼中,二人转上不了门槛,就算家里再穷,也要支持儿子上学念书。
可即便父亲百般阻拦,李正春还是毅然决然走上了学习二人转的道路,他只身一人去了梨树县的文化馆,那时候文化馆里正好有一个二人转表演学习班,在这里,李正春开始了他的二人转生涯。
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的,自然是非常不适应剧场里的生活,再加上当时李正春心高气傲,所以剧团里的成员都不太待见李正春,而形单影只的他也不敢反抗。那段日子对李长春来说是非常艰辛的,正当他犹豫要不要放弃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赵本山。
那时候的赵本山已经小有名气,李正春对他非常仰慕。有一次,赵本山正好到梨树县出差,顺道来到县话剧院看了一场表演,李正春当着赵本山的面表演了一场二人转。在看过李正春的表演后,赵本山认为他嗓音洪亮,很有天赋,因此对他比较关照。李正春想要跟着赵本山学习,也为了找个靠山不再受人欺负,便想拜赵本山为师。当时李正春很穷,所以拜师仪式很简单,他掏空了所有积蓄,买了几个小菜和散装啤酒,然后在剧团领导的见证下就正式拜师了。
赵本山对他非常用心,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他。在师傅的教诲下,李正春终于找到了人生目标,他对自己的前途规划也越来越清晰了。
2001年春节,赵本山筹拍电视《刘老根》,在某次饭局上,赵本山对李正春说,剧中有个人是乡长,我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角色适合你,我想让你演。就这样定下了角色。在赵本山的指导下,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完全没有辜负赵本山对他的信任。
在《刘老根》播出后,他饰演的冯乡长让人又气又怒,这个角色很成功,以至于现在乡长都还是李正春的代名词。后来在《乡村爱情》中,他又饰演了谢大脚的前夫李福,同样也没有让观众失望。眼看他的年龄不小了,赵本山也留心了自己旗下的女演员,把一个叫高明娥的女演员介绍给了李正春,他是一位二人转演员,曾经在电视剧《马大帅》中扮演桂英。两人成亲之后,赵本山很高兴他们两人婚后很幸福,眼看日子越来越好,星途也越来越顺畅,不料天妒英才, 2006年8月,李正春被诊断患上了恶性肿瘤。赵本山极其焦虑,停止他的所有演出,前往全国各地寻找著名医生,花了几十万抢救他。但赵本山的一片苦心并未换回李正春。
2007年1月,李正春因为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5岁。李正春去世后,赵本山风风光光地给他办了葬礼。葬礼上,赵本山为其守灵,一夜非常悲痛,哭的数字晕厥过去。
第二天,他就召集了所有弟子,对他们说:“正春去世我最担心的还是他的妻儿,你们和他也算是师兄弟一场,你们每人每年出1000块钱支援李正春的妻子和儿子。”
此外,本山传媒也保留李正春的人事关系,每个月照常给李正春开工资。大伙对赵本山的提议纷纷表示认可,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后来徒弟们又凑出了五六万块钱,想给李正春的妻子送去,但高明娥却不想要。她对赵本山说:“我现在还能上台表演赚钱,可以养活一家人,没有必要让大家这么破费。”
赵本山却坚持要给,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大家的心意,而且这么做也能让大家拧成一股绳,这样的团队才更有人情味,才能走得更远。大家觉得赵本山这样的做法合不合适呢?
#八卦手册#
每天100字日记计划
(马二日记 2月10日)
今天下午,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去婆家过年。
很近,不到一个小时的路途。中间经过一个路卡,查看“行程码”,不禁赞叹抗疫有条不紊,好森严哦!
婆婆今年已经九十了,身体还好,只是一头芦花已花白了。
在县政协工作的小姑子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子饭菜。三个儿子,今年只回来我们这个老二。
有一次,孩子三姑问她:“你妈在家干啥呢?”女儿很认真地说回答:“我妈在家写诗呢!”众人都笑了。
这个大家庭按说应该属于书香门第: 老公的爷爷是民国时期一个中学校长,我看过照片,老头儿身板笔直,戴个眼镜,极其威严。据说活了八十多岁,换了三个老伴儿,年轻时曾经在张学良警卫连当卫士。
女儿的爷爷是吉林师范大学前身四平师范院校毕业的,五十年代在县中心校当校长,后被打成右派全家到农村,85年平反返城。
老公的叔叔在辽宁一个城市石油子弟学校当中学校长,婶婶在小学当老师。
到了我们这一辈,老公与小叔子考大学报志愿时,公公都给第一志愿报了师范,他是想让家族书香门第延续香火。可惜俩儿子都不喜欢当老师,结果一个考了西南交大,一个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可是,有意思的是,他俩找的媳妇都是当老师的。哈哈,也算是对老爸尊师重教的一个交代吧。小一辈中,大姐家唯一的男孩也当了老师,并娶了一个外语老师。老师,这个香火在我们家,终于没有断。
但家里最厉害的人,却是只有高中学历的大嫂。我在与老公谈恋爱时曾问他你大嫂长啥样?老公回答:“跟你差不多。”第一次见大嫂我的眼前一亮,心想:“艾玛,咋这么漂亮啊!这乌黑的大眼睛咋比我的眼睛还大还漂亮?”大嫂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情商超高,在银行工作时就当了储蓄所主任,后来辞职干保险,又如鱼得水。她是我遇到的最有智慧最漂亮的女人。三小叔媳妇是吉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的,戴着眼镜,说话慢悠悠,话语不多 人很文雅知性,现在在一所中学做人事工作。
全家只我这一个另类爱写诗,迷恋文字。智商一般,情商更差。好在她们都包容我 ,一到过年过节大家聚一起,她们总是不让我干活。我顶多吃完饭帮着收拾一下饭桌,什么做饭刷碗都不用我。并且,小姑子总会在单位给我借回一堆杂志让我看,她知道我喜欢读文字。
别人玩麻将,我就一个人痴呆着文字,仿佛忘记了过年……
这就是我这个“二”人生活的环境与常态。现在回想,上辈子我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或者是因为敬畏诗歌,他们才待我如神。
我真的很感激我周围的这些爱我与我爱的人们,他们都能够用一颗包容的心,包容着我这个“诗人”身上所有的缺点,让我诗心不竭,诗意栖居。
刚吃完晚饭,坐在沙发上划拉着这些字,心里念想着头条的友友们。
若你美好,所遇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