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推荐#最近不少二战考研的小小白过来咨询关于二战的事情。但小白自身没有二战过,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具有代表性。
今天给大家分享『文若』的投稿,希望能给准备二战的18考研er一定的启发。二战,不是第一年的简单重复,一定要想清楚再出发!
本文略长,属于经验干货分享文章,列个小目录:
1、一战考研,大不了再来一年
2、二战考研,选择比努力重要
3、来自二战的心理考验
4、二战数学备考经验
5、二战需要考虑的六个问题
6、二战党的八条考研忠告
所有考研儿都是真正的勇士,而二战、三战……的无疑更是勇士中的强者!2月3号出成绩以来,一直想写一写这一年的经历,也算是这两年来考研日子的一个总结。
01一战考研,大不了再来一年
去年出成绩之后,处于一个尴尬的分数段。由于报考的院校没有排名,所以我到学校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报考院校研招办的一位老师发了一个邮件,向他说明情况并询问能否进复试。没想到,老师回复了,老师说预估的分数线远高于我的分数。
至此,历时半年多的考研画上了一个伤心的句号。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调剂?我报的专业太火了,以至于几乎每个学校都能爆满,只能调剂非全日制。所以我没有调剂,一战失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我报的是审计专硕)。
班里考研的人不少,真正最后考上的却不多。成功的各有各的喜悦,失败的有共同的安慰:大不了再来一年。说的时候非常洒脱,真正决定是否二战的时候却又必须充分权衡。
02、二战考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是否要二战,首先考想想自己的考研初心/考研目的以及一战失败的原因。我考研只是单纯的为了考上研究生,一战没有达到,所以我选择二战。
仔细分析一战失败的原因后,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学校与专业选择错误。努力是够的,继续在这个专业上死磕并没有多大提分的空间。从二战求稳的角度,我放弃了名校的梦想,选择了更切实际的本校本专业。没错,一战我是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然而考研路就是一个选择的道路。只可惜有些事情总是经历的太早,明白的太晚。
03、二战的心理考验
对于二战的学子来说,最难的其实不是学习上的困难,而是心理的压力。但凡经历过的都知道那一份焦虑,我的一位二战的学长说过:“千万别二战,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太大了”。
二战最主要的考验莫过于对自己没有自信,害怕再次失败。一战失败给二战考生产生的打击,让人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觉得低人一等。总感觉如果再次失败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而且会再次辜负父母、老师、好友的期望,再次失败会不会遭受他人的嘲笑。因此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除了害怕失败外,还需要着重注意容易引起情绪起伏的两个阶段:
1、临近毕业的迷茫
昔日在一起的同学都有了归宿,或是考研成功,或是工作,或是公务员。只有自己没有着落,像是漂着的浮萍,不知道何处才是属于自己的远方。二战,是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的选项,然而最令人恐惧的正是来源于它的未知。
2、考前的焦虑
相信很多一战的或多或少也会感到焦虑,但二战的无疑数倍于一战的。这时候,基本上都定型了,就剩一些需要考前突击背的内容。一遍一遍的计算着需要考多少分,分配到各科目,各个题该得多少分。总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掌握,模拟题有时候做的惨不忍睹,在放弃与坚持之间不断游走。
04、二战数学备考经验
决定二战之后,三月份我就开始准备了,最先开始的是数学,因为数学是个难啃的骨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下面也主要围绕数学展开。…点击卡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