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7开封公务员录取(开封招录公务员)

【我在河大读中文】 我的大学时光分为两截,一截在洛阳,一截在开封;人生也分成了两截,一截在唐都,一截在宋城。

【我在河大读中文】

我的大学时光分为两截,一截在洛阳,一截在开封;人生也分成了两截,一截在唐都,一截在宋城。

大二那年,快毕业的时候,得到一个消息,省里准备录取一批专升本,继续攻读本科。

原本毕业后到中学工作,已经开始联系了。不过还是想继续上学,和父母商量,一向开明的父亲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那时家里还做着生意,经济上比较宽裕。

第一次到河大,和几位同学一起参加选拔考试。印象比较深的是小礼堂,在那里领的准考证。题比较难,好像有王蒙的《春之声》、意识流小说等等,完全没有读过。好在师专时读了一些作品,考的还算可以,加之排名前边的同学主动放弃了,所以非常幸运的通过了考试,成为“铁塔牌”的一员。

到中文系报到后,专升本同学整建制成立七班,上课随后大班。

班里同学都是各地师专过来的,周口师专的L做了班长,后来和安阳师专过来的Y,也是团支书,谈了对象,结了婚。如今L在郑州一个学校做校长,Y在都市频道工作,已是资深记者了,还是一个健身达人。

同样是周口师专来的同寝室的Z,也喜欢上了安阳师专来的一位W,两人也谈了起来。本科毕业后,女生在郑州工作,男生回到周口老家做了公务员。两人没有因空间距离阻断感情,一直保持着异地恋,后来,成家、生子…一直到今天。当时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私家车,从周口到郑州几个小时的路程,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熬过来的。现在女生已是郑州大学文学院的一名语言学教师了,男生公务员做的也顺风顺水。

另一位周口师专来的,Z,经历最为丰富。和我一个寝室,喜欢到图书馆摘抄各种好玩的东西,晚上躺在上铺和大家分享。毕业后去郑州一家电视台应聘,不久炒了台长的鱿鱼,到北京做了“北漂”。在央视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对外演出总公司工作。不久,再次辞职,准备赴美国读MBA。那是2008年,我刚博士毕业不久,到北京送他,在他当时买的二居室里畅聊了一夜。之后,他就踏上了赴美留学之旅。毕业回国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现在把家安在了美国,老婆孩子都在那边,经常两地飞来飞去。

还有同寝室一位Y,阳谷县的,学习特别刻苦,考研之路也比较坎坷,最终到清华大学读了法学,毕业后到四川一个高校工作。十年、二十年毕业聚会都千里迢迢赶回来,每次都痛饮狂歌。

开封师专过来的,同寝室的Z,和我对铺,登封人,喜爱写诗和散文。有一天从学校南门过,看见报栏的校报里登了他的一首诗,《第七次看黄河》,写的汪洋恣肆,为之兴奋不已。后来也考了公务员,现在已是某县的主要领导了。前几年解志煕老师回河南,鼓励他继续写作,还给他出版的作品集写了很长的一个序言。

开封师专还有一位同学,H,长得很瘦,到今天还很瘦,特喜欢写诗。后来我们成还了研究生同学,并肩读现当代文学。博士毕业后在浙江一个高校工作,太太也是博士——两人也是在河大牵手的。

开封师专另一位Z同学,同样比较瘦,到今天也很瘦,毕业后到高校工作,又考了公务员,现在已是省委大院的一位处长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来的晚,别的班的男生关心我们班女生也为数不少。其中一位S同学喜欢上了我们班的L同学,俩人最终结为连理,现在美国德克萨斯一所大学工作。

还有一些比较大的收获是,一些想继续读书的同学或学弟学妹也踏着这条路来到河大,走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师专同班N同学,毕业后到灵宝一所中学教学,想考研,锲而不舍,我也给她寄了一些研究资料,也不断写信交流,最终她得以来河大中文读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后来继续读博,现在已是湖南大学的教授和博导了。

还有低一个年级的P同学,也来河大读了博士,毕业后到省内一所大学工作。

入河大时,我们已是大三,必修课开的差不多了,根据个人喜好上了不少选修课,有沈卫威老师的胡适研究,常萍老师的唐诗研究,孙克强老师的宋词研究,曹丙建老师的西游记研究,刘增杰老师的解放区文学,王蕴智老师的甲骨文研究,李慈健老师的近代文学,陈江风老师的民俗学,张天定老师的写作等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隔壁寝室的M也一起留在河大读了研究生,又留校在一个教研室做同事,如今到首都师大工作了。

作为专升本,班里40多位同学都极为珍惜来之不易的机缘,倍加用功,到大四时候,四六级基本上都通过了。对不学英语的师专生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了。

班里几位同学都选择了继续深造,多位在大学工作,H和L在杭州,M在北京。其他人也兢兢业业,成为单位的骨干。

同样是来自九二七班的W同学,和我一样留在母校工作至今,“我在河大读中文”栏目就是源自他的创意。历史某种意义上是由不同叙事建构而成,交错的记忆打捞起了原本已渐渐消融的往昔,唤起了不少青春记忆。善莫大焉。

#我最感谢的老师#

因为仰慕,所以努力

18岁在开封念书,遇到一位教哲学的老师。记忆中的他高大儒雅,有着英挺的眉毛和一张略显苍桑的脸。第一次当他站在我们教室的讲台上时,看到他是那种不太年轻的老师(那时候比较喜欢上年轻帅气老师的课),坐在那一排的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当他那节课上完之后,对他的印象则完全改变了。他很博学,懂得很多东西,而且能够看出,他读过很多书,上他的课会让你的心灵有种震憾的感觉。有很多次,他在讲了很长时间的时候,因为教室里没有表,会问坐在第一排的我们几点了,到了下课时间没有?而其它的学生则会抢着回答:时间还不到,继续讲吧……

18岁的我从此喜欢上他的课,对他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期盼。到现在回想起来,最初是因为喜欢他的课而仰慕他的人,然后因为仰慕他的人而更喜欢上他的课,从此努力的学习他所教的课,期盼着能够考个好分数,从而能引起他的注意。后来慢慢知道,他参加过上山下乡,当时那场运动让他没有上成心仪的大学,但是他奋斗不息,他是开封市公开招聘公务员后第一批通过考试入围的人,后来到我们学校教书。得知他的情况后,对他更加尊敬,因为他的上进,因为他的执着。

记得有次上课快结束的时候,他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慎独”,并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这样做。他告诉我们:独处的时候你也要谨慎,该做的事情,即使没有人看到也要做;而不该做的事情,哪怕没有人知道,也不要做。

这两个字被我牢牢的记在了心里,也落实到了我的行动中。参加工作这么久,心中却时时能想起老师的话。是啊,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有多少人做事情是给别人看的,是给上级看的,而我却谨记老师的话,该做的事情哪怕没有一个人看到,也要踏踏实实做好,而不该做的事情,哪怕永远不会被人所知,也不能做。

现在我已不是18岁的爱做梦的女孩,但是这么多年一路走来,老师当年的一言一行对我的影响却非常大。从他的身上,我知道了:你想在别人的心里有一席之地,你就一定要优秀,要能够给别人带来一些东西。

毕业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中没有和老师中断过联系,一个电话,一张贺卡,一个问侯,都代表我对老师最深的感谢,包括这篇文章……

昨天晚上跑完步回来经过小广场,一群孩子在学轮滑,旁边一排小凳子,坐着陪读的家长。大部分都在刷手机。

其中一个妈妈,看上去很年轻很瘦弱,戴着厚厚的眼镜,借着路灯昏暗的灯光,拿着笔,在自己打印的习题集写写划划。我定睛看了一眼,是公务员行测。

晚风拂面,吹来的是世间百态。

#我的生活我做主# #开封头条#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古时,有一个男子将要去做官,有个老头对他说,做官后可以不用当清官使劲收钱,但只能收2000万两,再多就要倒霉了。男子不信,老头又说,你三天内必定升官,到了第三天,男子五体投地直呼“老神仙。”

男子姓刘,祖上对朝廷有些功德,多年来一直在京城各方打点想要求官,但是都没有成功。听说长安西市里有个看吉凶很灵验的老头,就打算去问问看。

刘某今年做了十足的准备,考完试还把关键的人事都已经打点妥当。老头却对他说:“你今年费再多力气也求不到,明年不用求就会来。”刘某不信,等到放榜了去看,果然没有他的名字,对那老头的话心里信了几分。

一年过去了,刘某又去参加考试了,这次考完后他什么也不管,也没有求人,打算顺其自然只看考试的结果。 闲的无聊又跑到西市去找老头问,老头说:“我去年就说过,你这次肯定能当官,不用担心。”刘某又问老头,要是被选上了,将会到哪里做官。老头说:“在河南地方,你得的官再来找我,我有话对你说。”

等到吏部开榜,刘某果然被选为开封县尉。他十分惊喜,顿时在心里把老头当成了神人。又去见老头,老头说:“你这次去当官,不用当个清官,只管随心所欲的去求取钱财,不会有任何妨碍。任期满后,可以想办法到京城办事,再来找我推算。”

刘某记着老头的话,到了任上,只要有人给他就收下,一点也不避讳,当地上下官员都还十分喜欢他。任期快满时,已经攒了一千万两钱财。

于是刘某去见当地刺史,安排他去京城办事,刺史便派他去京城上交租税。到了京城,他又去见那老头,老头对他说:”你三日内就会升官。”刘某不信,老头又对他说:”你升官的地方还在开封,得了官后还是来找我,我还有话对你说。”

刘生离开西市后,准备明天把租税交到国库。刚走到国库前,就看见国库东南角有一只巨大的五色鸟,一时间百鸟鸣叫,铺天盖地朝这里飞来。刘某大叫:“凤凰来了!”一时间宫里的人都出来看热闹,那大鸟看到人多吵闹,就展翅飞走了,其他的鸟也散开了。

宫里有人将这件事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十分高兴。传旨意说,将最先见到凤凰的人,直接原官位升一级。宫里都內官查清楚是刘某最先见到的,于是将旨意下发到吏部,将他升为开封县丞。时间果然与老头所说无误,刚好三天,也还在老地方。”

刘某这次对老头越发信得五体投地,又去向他讨教怎么做官。老头说:“就像之前一样收钱就行了。”刘某上任后仍然和以前一样,无所顾忌的收取钱财,又得了一万两金银。

任期满后到京城听调令,又去拜见老头,老头说:“你这次要去当一县正官,一定分毫不能收取钱财,一定要认真对待。”

刘某果然被分到寿春县做县令,刚开始还认真记着老头的话,一点钱都不敢收。但是在前两次任官时,已经养成了大肆收钱的习惯,不久就忍耐不住,把老头的话丢在一边,开始收钱。没过多久,就被人弹劾,没收了所有赃款,还被罢了官。

刘某十分不解,为何前两次贪钱一点事都没有,第三次却不行。又去西市找老头,老头说:“现在可以跟你明说了,你前世是个大富商,死在开封,有两千万的财产流落在当地人那里,你去当地做官,就是收回自己的东西,所以不会有事。而寿春县的人不欠你什么,你却要强拿,就坏了运气。”刘某十分惭愧,行大礼大拜了老头一拜离开了。

该是自己的跑不掉,不该是自己的拿了也留不住。刘某本该这辈子时来运转,既得了官又发了财,却因贪心不足被反噬,连本来得到的也赔光了。做人还是要端正心态,不能心生贪念,走捷径得来的东西,都像泡沫,很容易就会被打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72356/
1
上一篇公务员违纪行为
下一篇 2015山东省公务员(2015山东省公务员笔试分数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