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吗#
观点:不一定!
(一) 上大学,是找到好工作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更不是“绝对”、打包票。
●去除现象看本质,再好的大学,学习是什么?为了什么?学习应该是书本的经验总结,学习的目的最终为了实践。人类就是在“实践、总结经验、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
(二)毕业证书,只是学习能力的一种证明。不代表你的实践能力。
●毕业证书,举个形象的例子,类似于“银行背书”,982、211是“央行背书”,信用等级极高。通过这个背书,证明你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无需验证了。
●单位招聘新人员,通过学历、考试、面试等等,仅仅是筛选适合的人,是一种初判,是选择的一种手段。能不能胜任工作,看实践。
●放眼当下,指望一张毕业证书,“护佑”职业生涯一辈子顺风顺水,已经不太可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张毕业证书的“背书价值”逐渐降低,直至无效。
●举例:20年前大学计算机专业,20年后的当下其毕业证书能代表什么?20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细分,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今成为各行业人才的,大多靠的是一路走来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实践+总结。
(三)回归本源,除了上好的大学,还有没有其他找到“好工作”的途径。
有。
●既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那么也就存在“缺乏系统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可能性。
●举例1:修表师,从十几岁开始给师傅打下手,从零件认知,到逐步拆装;从结构简单的机械表,到结构复杂的机械表;从廉价手表,到昂贵手表……几十年一路走来,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成为经验丰富老道的修表师。他,一定需要学习大学的知识吗?修表师,就是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渐成熟”的道路。
●举例2:浙江有很多年轻小哥,没有去读大学,但在十几二十年后,有了自己的事业,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深知自己处于底层,愿意吃苦耐劳,愿意去接受大学生瞧不上的“人生起步”。最关键的,他们在底层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市场环境、不断了解市场细分,并且行动起来……他们饱受试错的后果与人生起伏跌落,他们会坚持不懈继续站起来。
这些小哥,就是没有途径大学学习,而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经验,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四)当下大学的现状
●当下的大学,录取比例极高。由30年前不可多得的“社会娇子”,逐渐变成“满大街皆是”。供需效应,导致大学生含金量逐渐降低。
●中国人“考功名”思想根深蒂固,认为进了大学一切OK。其实仔细想想,进入大学,人生刚刚开始。
●普通大学院校六七成的孩子们,打游戏、谈恋爱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忘却了积累知识、让自己思想逐步成熟。
只有走过这段路的人更能深刻体会,大学四五年最最重要的是:
不断让自己思想变得成熟而坚定;不断修正纠偏自己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有思想的人、有价值的人。当然,也是有“好工作”的人。
美好的一天,从读报开始,7月16日,壬寅年六月十八,星期六,周末愉快,幸福生活
------行业、科技类资讯------
1、文旅部:黄河壶口瀑布等12家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景区;
2、抖音外卖功能上线,官方回应:已开放部分团购商品的配送服务;
3、滴滴支付12项业务违规,被央行营管部罚款427万,两名时任总经理同步被罚38万;
4、郭明錤看好 iPhone 14 / Pro 系列:华为退出后,苹果已主导整个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5、微信测试朋友圈共同回忆功能;
6、易烊千玺等艺人考编未参加面试?国家话剧院回应;
7、7月16日,今天正式入伏了!今年的伏天整整40天!
8、张小泉官方回应菜刀拍蒜断裂:客服沟通不当,常规刀具能拍蒜;
9、密谋造芯,字节要和阿里、百度“硬碰硬”?
--------技术类资讯--------
1、openSUSE 宣布对 Nim 语言的“一等公民”支持;
2、1000 多名研究人员参与,BigScience 开源迄今最大规模语言模型;
3、Oh My Posh —— 可定制的全平台终端工具;
4、openGauss 联合产业界创新,共建开源数据库根社区;
5、国产开源存储之光:Curve 通过信创认证;
6、Go 1.19 RC1 发布,正式版预计在 8 月推出;
7、Visual Studio 2022 v17.2.6 发布;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长图了解!#艾编程技术早报# #科技快讯##科技新鲜事##软件##计算机专业##科技微讯# #程序员#
互联网裁员潮来袭?科技行业巨变!新全球化时代,人类走进深水区
今天来聊一个可能会让人不那么开心的话题,那就是裁员,而且还是我从事十多年的行业,互联网IT行业裁员潮。说起互联网从业者,从桌面PC面试之后的一波IT浪潮席卷全球,成就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突飞猛进般的巨变,再到科技狂人乔布斯的横空出世,移动互联网一夕之间走到人类面前,来不及思考如何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拖进了信息移动化爆炸时代的浪潮之中,我们从听广播刷剧,到听音乐刷短视频,从羞羞答答的异性相亲,到摇一摇附近的人秒配,这个世界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速度越来越快,快到蹲坑也不放过手机,应该说也不放过自己,我一个从事保险行业的朋友,最近在研究上班时间蹲坑太久病倒算不算工伤的案例,以及是否会被纳入保险理赔范围,这只是时代巨变下的一个个生动细节。
从事互联网行业曾经是毕业生起薪最高,以及后续职场薪资增幅比较大的行业,然而,所谓花无百日红,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近乎狂奔般的冲刺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一个互联网科技行业的新时代,近期被广泛讨论的互联网裁员潮便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事件。可以说,这也标志着科技行业的巨变,当前随着新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走进深水区,谁都不知道未来将会面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已来。
近期中国互联网大厂“裁员潮”引发关注,中国网信办4月8日称,已对腾讯、阿里巴巴等12家互联网企业用工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访谈,其半年多来净增用工近8万人;企业表示,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普遍较快,目前员工数量和业务发展情况总体稳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话虽如此,但是互联网行业现在的内卷之严重,所有的从业者无不深切感受。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严格监管、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及中美摩擦等逆风打击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正在悄然加快裁员步伐。这些巨头们似乎正寄望通过业务、机构调整和人员优化,降低不必要的投资、费用和成本,以期让业绩得以维持甚至提升,也就是所谓的“降本增效”。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4月7日主持召开就业形势座谈会强调,当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要加强就业形势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就业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说到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话题,反垄断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重大时刻,这也促使着互联网平台投资逻辑改变了。如果说2020年下半年的急扩伴随着全球央行因为疫情的“大放水”,那么今天的急收又是因为什么呢?反垄断,可能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从2021年7月起,中国通过一系列动作加强反垄断工作:2021年7月,2021年反垄断骨干人才培训班开班,时任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出席开班仪式。
甘霖强调,这次培训是总局成立以来首次举办规格高、周期长、覆盖广、针对性强的反垄断集中培训。同年11月,甘霖出任新成立的国家反垄断局局长。在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同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更是明确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021年10月,反垄断法时隔13年迎来首次修改;2021年11月,国家反垄断局挂牌亮相……资本大行其道的“烧钱-圈地-垄断-牟利”模式,在2021年下半年迎来了拐点。
即使作为消费者,普通人也不难看见: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生态,变了。实际上,均值回归的事实,对互联网长远健康发展有利。过去消费互联网领域在资本加持下产生了很多高薪岗位,泡沫破灭后,发生了一个均值回归,从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的。
除了宏观的政策以及产业发展,我们也必须要从微观的角度,来关心这些如同我一般的互联网从业者们,职业的走向是如何的?如果要问2022年,什么行业才是朝阳产业?就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疫情的影响之下,没有人敢对未来的行业走向,给出板上钉钉的答案。一些传统消费互联网的人才转向新能源、半导体方向。而另一个方向则是,寻找下一代互联网,入局Web3、元宇宙,继续寻找互联网的下一个“乌托邦”。我想2022年找工作,首先就是从接受落差开始。
当前人类社会在新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深水区处境。西班牙《起义报》网站3月12日发表题为《新全球化的开始》的文章,首先是工作与员工正在“脱钩”。另外,目前的全球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形成对比的是,资本的全球化将倒退。与此同时,金融活动也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当我们人类社会,走入这样一个动荡的深水区时刻,我们需要时刻注意,小人物在大时代之中,一个浪头打来,就会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