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去年公务员家风

“伟大的母亲。”一位台湾母亲,凭借一己之力,将13个儿女都培养成博士,其中一位儿子举世闻名。而她的秘诀就2个字。

“伟大的母亲。”一位台湾母亲,凭借一己之力,将13个儿女都培养成博士,其中一位儿子举世闻名。而她的秘诀就2个字。

 

这位伟大的母亲名叫王淑贞。1897年出生在东台唐洋一个富裕家庭。她上过女中,喜欢诗词和音乐,是当地不可多得的才女。

 

19岁时,她便由父母做主,嫁给江苏如皋的富商李浩民。婚后,他们陆续生了5个男孩、8个女孩,一家人其乐融融。

 

1948年,为了做生意方便,他们全家一起搬到台湾生活。

 

1949年1月,李浩民外出时,乘坐的轮船失事,不幸遇难。这对于王淑贞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悲痛之余,她看了看自己13个寸高尺低的孩子,便伸手擦干了眼泪,并告诉自己:“为了孩子,我不能倒下!”她深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台湾桃园,自己是13个孩子唯一的依靠。

 

13张口同时要饭吃,自己又不会做生意,怎么办?这个曾经的大家闺秀,一咬牙,决定去给有钱人当佣人、当家教。从此,她每天不是在洗衣做饭,就是在帮人带孩子或做家教。王淑贞忙得像一只陀螺,不管什么脏活累活,只要能够靠双手挣钱,她都愿意干。

 

按常理来说,从天堂跌入地狱的人,一般人都会在苦难中沉沦。可是,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性,却有超乎常人的坚强。她靠自己的力量,不仅养活了13个孩子,还把他们个个都培养成了栋梁之才。

 

她的13个孩子不仅都拿到博士学位,还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李昌铎在美国纽约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李昌鑫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昌婗任美国石化公司总裁……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排行11的李昌钰,是全美警界首位任州级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被称为“当代福尔摩斯”。

 

那么,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王淑贞,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女呢?

 

其实,答案就2个字——教育。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王淑贞清楚地认识到,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她不管多苦多难,都要让孩子接受教育!

 

1956年,她的儿子李昌钰已经18岁,正在警校里读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李昌钰想放弃学业去做演员。王淑贞知道后,质问李昌钰:“让你读警校已经了不起了?你还要做戏子?”

 

母亲的话不重,却震慑了李昌钰,他知道母亲想让他通过读书走更远的路。从此,他坚定目标,奋斗不止。

 

李昌钰毕业后,在台湾做了一名巡警,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可是王淑贞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读了硕士不够,你还要把博士读出来!”

 

正是因为母亲的这句话,他才有了后来的成就。1964年,他拿着仅有的五十美元,只身一人离开台湾,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深造,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华人第一神探。

 

王淑贞不仅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也教育他们做人要善良。

 

她的二儿子李昌铎,曾经在经营鱼池时,遇到一名工人不慎跌入鱼池身亡。因这原本就不是李昌铎的责任,家属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所以李昌铎把这件事轻描淡写地处理了。

 

然而,王淑贞知道后非常生气,她跟李昌铎说:“做人要善良,能够帮人就帮人。”后来,李昌铎为了赔偿对方,只好将自己的鱼池卖了。

 

明明可以逃避责任,为什么王淑贞却坚持要儿子承担责任呢?因为王淑贞想让儿子明白,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讲诚信,勇于担责。

 

让人更加敬佩的是,王淑贞有着一颗永远的中国心。

1959年,儿女们不放心王淑贞一个人在台湾生活,就把她接到美国与家人团聚。

 

然而,王淑贞从来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土地。即使人在美国,王淑贞要求,子女与她交流时,都要用家乡话。所有的子孙,都必须说中国话,吃中国菜,懂中国的礼数。

 

1998年,当李昌钰为是否接受康州警厅厅长一职犹豫时,王淑贞对他说:“这是为华人争口气的机会,你必须得干出名堂来!”

 

一向低调的王淑贞,在她100大寿时,却出人意料地向子女们要了一个礼物:为家乡的孩子们建一所学校。

 

王淑贞饮水思源的做法,无疑是教孩子们感恩图报的最好示范。

 

王淑贞独自一人,把13个孩子培养成顶尖的人才,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她也因此被克林顿及布什誉为“伟大的母亲”。

 

王淑贞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当代每位父母好好学习。放眼当下,无数父母因为孩子的教育与成长而焦虑,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他们无奈地选择鸡娃与内卷,每天过得焦头烂额而不能自拔。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有多少的补习班,而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与精神引导,这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个家族可以传承恒久的最好的家风!

 

作者:兰花草

编辑:一鹭向前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5月10日 《这位东台老人被称为全世界最牛母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上世纪70年代,江苏军区副司令难得休息,亲自下厨做饭。副司令准备做素炒笋干丝,却发现“笋干生了虫”,于是拿到屋外晾晒。夫人将生虫的笋干挑出来丢掉,副司令又捡了回来,笑言:“洗干净一样吃。”

一道美味的素炒笋干丝,寄托了一位老将军的浓浓乡思,也见证了他的家国情怀。民国20年,革命的思想传遍宁化县一带,工农群众组建了红军游击队,与贪官恶霸做着坚决斗争。1位18岁的青年曾致科响应革命号召,赶往红军游击队驻地,报名参加了红军。

民国24年,红军攻克遵义城,准备在柏辉章公馆召开1次重要会议。为了保障会议顺利进行,曾致科(时任4班班长)接受上级命令,负责会场大门的岗哨巡逻任务。面对组织的信任,曾班长以饱满热情投入到安全保卫工作中,率部日夜巡逻值守,没有出现一点差池。

后来,曾班长才知道“这次会议决定了红军的命运”,深深地为之自豪。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陕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参战。曾连长(时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连长)跟随部队挺进冀北,率部痛击日伪军,杀得日伪军闻风丧胆。

1943年,曾连长因为杀敌有功,被升任为曲阳支队支队长。曾支队长刚刚赴任,就有老百姓前来告状,请八路军火速出兵,消灭盘踞在燕赵据点里的日伪军。原来,日寇侵占了曲阳县后,大肆强抓壮丁,在各个要点位置修建据点。

其中,在通往北岳区的要道上,日寇抢修了燕赵据点,据点中的主碉堡更是修了7层楼高。日伪军背靠燕赵据点,更加猖狂无忌,四处杀烧淫掠,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曾支队长了解情况后,立即制定战略,决心彻底拔除燕赵据点。

几天后,八路军战士们乔装打扮,潜伏到燕赵据点周围的村子里,从四面八方开掘地道。经过1个月时间的努力,战士们将地道挖到了敌人主碉堡下面,开始填充炸药。到了预定攻击时间,炸药包被引燃,敌人主碉堡被炸成瓦砾。

此战曲阳支队几乎兵不血刃,就毙俘日伪军13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辉煌的胜果。抗战取得胜利后,反动势力不顾人民期盼和平,再次掀起了内战。曾支队长接受上级命令,改任为晋察冀军区12团(曲阳支队改编而来)团长,继续驰骋疆场。

他先后参加了正太战役、保北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大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曾团长再次担当重任,历任了江苏军区2师师长、南京警备区司令、江苏军区副司令等要职,继续为国建功。

曾副司令职位高、资历老、功劳大,却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革命品格,恪守着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对于曾副司令,他的儿女们曾有动情的回忆,勾勒出1位严父的形象。曾副司令的大女儿回忆:

“1次,妹妹突然发起高烧,需要紧急送医。司机同志准备发动汽车,却被父亲给拦住了,坚决不准用公车。后来,父亲找来1辆三轮车,骑着三轮车把妹妹送往医院。好在医生抢救及时,妹妹闯过了死亡线,父亲难受地不停落泪。”

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周末,曾副司令难得休息,亲自下厨做饭。来到厨房后,曾副司令想要做1道家乡菜——素炒笋干丝,从橱柜里找笋干(老家亲人寄来的土特产)。找到笋干后,曾副司令仔细一看,发现“部分笋干生了虫”。

于是,曾副司令将笋干提出来,放到屋外晾晒。曾副司令的夫人知道情况后,将生虫的笋干挑拣出来,直接给丢掉了。曾副司令做完菜后,发现了地上的笋干(生虫的),又全部捡了回来,对夫人笑言:“这笋干晒一晒、洗一洗,照样可以吃。”

待素炒笋干丝上桌后,曾副司令吃着美味的家乡菜,脸上满是笑容。这就是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曾副司令,他始终恪守着初心,永葆老红军的风采,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德润三秦好家风#【许明理夫妻:孝为先,诚为本,和为贵,善为根】四十年前,从老家安徽灵璧来到陕西潼关的许明理,经人介绍认识寺底村青年廉彩亮。廉彩亮原名陆火美,江苏南京人,儿时的她颠沛流离被寺底村老党员廉振杰夫妇抱养,视为己出。养父廉振杰山西省临猗人,养母孙英莲潼关老城人,四姓四省组成一家人,在寺底村与关姓一家住一院里34年。

许明理夫妻受家庭教育,懂得与人为善,与邻为善。教育儿女牢记家训:孝为先,诚为本,和为贵,善为根。廉彩亮在七十年代被潼关县评为“好媳妇”,八十年代其家庭被潼关县评为“五好家庭”,1995年村民和族人为许明理夫妻立了“贤孝”碑,昭示村民及后人向他们学习。       

多年以来,许明理夫妻和家人,资助贫困学生四名,帮扶困难家庭10多户。长期帮扶一位百岁老人,直到去年老人过世;帮助83岁贫困老人找到亲人,并帮其办理了户籍手续;逢年过节,许明理夫妻都会带着儿子和孙女到贫困学生家庭、困难户家里送去过节费、衣服和礼物……     

许明理志愿担任社会职务很多,三个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潼关县红袖章治安巡逻队队长,片长、主任、支部书记等,都是义务服务社会和群众。许明理儿子说:我爸妈的爱心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不但支持两位老人的行动,还要积极参与到爱心行动中,让社会更鹭港,让家乡更美好!

#日有所记#我从哪里来?如果问现代年轻人,他们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估计十有八九回答不出来。 在江苏镇江扬中市,有一群文化志愿者,建立了一个“杨中家谱馆”,不仅收集老家谱,而且收集了许多当代续修家谱。家风,家训,家谱,如何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值得探索。在这里的朱氏家谱中,终于找到了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今天栖霞给你来“作证”—— 一场细节满满,心意十足的集体颁证仪式!】上午十点整,“倡导文明婚俗,传承优良家风——新人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在南京市栖霞区政务中心举行。在三位颁证员的见证下,新人在结婚誓言词上郑重签署姓名,之后这份结婚誓言词将展放在颁证大厅中,作为对各位新人爱情的见证,让当事人感悟铭记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和担当。

#红色百年话江苏##i江苏e同行#【东海朱自清文化园】东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一大批先贤杰出人物。出生于平明镇的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他一生甘守清贫、孜孜诲人的敬业精神,追求民主、崇尚大义的民族气节,宽厚爱人、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在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价值普示。

主展馆清风堂入口处的雕塑是以朱自清年轻时的形象为雕塑原型,采用东海最具特色的水晶雕塑方式,背景形象墙上雕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等文字。

朱自清文化园是东海作为“自清故里”的标志性园地,已成为东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民游客可以免费进入园内感受自清文化、学习自清精神。

婚俗改革怎么改,改什么?

南通崇川区入选江苏婚俗改革实验区。

婚俗改革目标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倡导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

个人觉得改革重点就是不收彩礼。

#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 第二站:党建公园

党建公园坐落在拉犁山脚下,占地37亩,是集党性教育、廉政文化、法制文化、家风家训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建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紧贴自然环境特点和党员群众需求,将许多看似生硬枯燥的党建知识,用一种更柔软贴近的方式传递给党员群众,变“灌输式”为“融入式”,成为室外的党建工作活地图、活教材、活课堂,让过往游客、社区居民随时感受到党建文化的熏陶,既给群众带来了健康快乐,更让红色文化细雨润无声地滋润人们的心灵,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现已成为党员教育、职工学习的好课堂,每年有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徐州头条#

【1111 我们脱单啦!】11月11日,太仓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展了“组家庭、暖家风、享家教——有家不孤单”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帮助所有参与活动的新人都留下了珍贵的纪念影像,记录着他们结婚宣誓的过程,记录着他们说出自己爱的言语的感人瞬间,记录着他们此时此刻牵手时最幸福的时光......#双十一#

最近,江苏连云港,一对85后夫妻晒出了自己一儿一女以及墙上挂满的奖状。她说咱也不比房,也不比余额,就是比谁养的孩子听话懂事。

4个小孩中有2个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还有两个是他的侄儿侄女。

这个家庭相处的比较和睦,看他们家装修的也是非常的简单,不是很非常好的那种。这用奖状装修的房子应该是最好的装修吧。孩子们都是手牵着手,鱼贯而出,笑得比较真诚。婶婶走在中间,最后是叔叔,也是其中两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走在中间看,他们笑的都是非常的灿烂,他们对儿子女儿还有侄儿侄女都是非常满意。对于侄儿侄女来说,叔叔和婶婶,每天这样笑口常开的人,应该也是非常好相处的。人看着也挺面善的,祝福他们这样一个家庭。祝福他们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

有网友说:看到这些奖状就知道孩子们很优秀,家风对教育很重要。不羡慕有钱有车有房的,就羡慕一家恩恩爱爱的。

也有网友说:后面那面墙上的奖状就足够你炫耀的了,人气旺就挺好的。

大家小时候得过多少奖状呢?

#连云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71463/
1
上一篇2018南阳公务员职位表(南阳公务员 华图职位库)
下一篇 公务员订单已失效(公务员缴费订单失效重新发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