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3培X班需要29800元,上海北京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大长腿小蛮腰,只要锄头挥的好,所有墙角全挖倒,北京上海小三二奶培训班颠覆了你的想象,29800元的培训费,只为小三能成功上位,学习小三如何挖墙脚,抓住男人的心,报名的还都是美女,一开始以为学历高就可以靠自己努力来获得幸福生活,而小三二奶训练营,彻底让人三观尽毁
开班第一天北京就有超过10000多人报名了该训练班,上海也有超过6000人报名,好吃懒做成了美女的标配,螃蟹女越来越多,让更多的男人成了受害者,培训班不仅仅包教包会,而且还能包分配,这是不是成功嫁入豪门的第一步呢?
退休一年有余,当会计的职业习惯却还在。每逢月初月末,不做点啥和“汇总”有关的事,就像日子白过了。
眼下进了九月,趁过去两个月的记忆还正“新鲜”,把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梳理一下,给自己个机会回望和反省,也给想出来看世界的姐妹们一个“借鉴”:
我是在快手上刷到上海养老用工培训的资讯。关注了一段时间,说得都很堂皇,很是让人神往。
期间也算是很有头脑的在直播间里关注了一个东北大姐,还加了微信,争取做到兼听则明。
那姐姐是过完春节后去的上海,一周培训后,分到了福利院。
记得她刚到福利院,就急忙忙的给我拍了照片,福利院院干净整洁,环境也挺优美,我按耐不住自己的冲动,定了3月13日的飞机票,结果3月11日,上海疫情爆发,出行计划搁浅。
3月初到6月末,这期间在家呆得有点懒散,好几次都打了退堂鼓。但一想到当初心血来潮提前预交的学费,想退回来得费挺多口舌,再加上当初想出去闯世界仅剩的那一点孤勇,终于在6月的最后一天,把自己推向了未知的生活。
初到上海,看见直播间里看上去高大上的培训学校,简朴得不能再简朴;那些满脸堆着笑容,满口承诺的招生老师,“陌生”得就像从来没在直播间里看过你,没亲切的和你拍着胸脯承诺:来上海吧,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收完培训费后的你和招生老师之间,唯一的联系是:人家在计算提成的时候,会严格区分,你是谁“忽悠”的,她又是听谁话来的。
所谓“培训”呢?也不过是十几个,几十个人在一个摆满床的大房间里,床上长年如一日的躺着没头发的“假人”。
学员呢?坐着站着随意。老师的课程呢,老几样,随到随学,今儿你的第一节可能学习七部洗手法。明天她的第一节就可能学习正确的扣背排痰,甚至床上擦浴。
没来上海前,说好的培训费1980元,学习后考试合格一段时间后会返还,甚至还有政府补贴的证书钱每月300元。
可实际情况呢?培训费返还的事黄了,证书钱吗,也不像说得那样,有的养老院只给100元;有的养老院人家却压根不要啥证书,只看你能不能胜任;更有养老院,先入为主,哪个地方的人多势大,规矩就由哪个地方的人决定,后来的人,再能干,也轮不到照顾老人,只负责给老员工打杂。
总之一句话,养老培训市场是: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情。再具慧眼的人,也很难透过纷繁复杂的乱像得以窥见本质。
所以,原本热血沸腾想要把身边姐妹们都带出来看世界的我,初到上海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这浑水我先蹚蹚,大不了湿了鞋,脱掉鞋子,依旧还可以走”新路”。
我就这样走进了“养老院的江湖”。
第一家养老院,据说是央企连锁,装修高大上,房间收费更是。按理如此高收费,内在的服务品质和人员素质应该相得益彰,可结果呢?
由于是开在疫情期间,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很多行业内的规矩通常由一个护理主任带来的”心腹”拍脑门决定。
她的喜怒哀乐忧直接影响老人被服务的“品质”。有钱也有过权的个别人,趁还有余威,可以传话到院长的,总会被当“大爷”一般对待。
夜班进人家房间,声音大了说你吵,蹑手蹑脚又说不出声像贼。每次夜班,听见他们房间有事呼救,那心情,用东北话真是:比上坟都难受。
我曾和一起上夜班的同事说,我宁可看遍其他所有老人的屁股,都不愿意看他那张目中无人的脸。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