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姆做成了金字招牌,这座浙江小县城到底凭什么?
#分享新生活# #冬日打卡季# #人生第一辆家用明星保姆车#
浙江一座小县城,竟然把保姆做成了金字招牌,从这里出去的保姆,放在北上广都是花钱也请不到的抢手阿姨。
这个地方叫常山县,整个县的女性人口才16万,却有7000多个持证上岗的正规保姆。乍听之下好像不多,如果你再把年轻人和老年人去掉,这个比例其实相当夸张了。
那为啥这个县的人这么爱干保姆呢?
其实常山由于山多地少,一直以来都是劳务输出大县,很多农村妇女都爱去大城市当保姆,在业内小有口碑。
2016年某一天,县里一把手接到朋友一个电话,托他帮忙介绍常山保姆。这句话点醒了一把手,为什么不把保姆打造成特色产业呢?
当时全国的保姆市场还处在一片混乱中,而常山从2017年率先开启了改革。
他们设立了常山阿姨专项基金,每年投入500万用于保障工作;还建起常山阿姨学院,开设烹饪、护理等课程;每年还会举办保姆技能竞赛。
在这些基础上,政府推出了新的制度:想成为一名持证保姆,必须要经过面试、10-15天的培训和体检才行,另外还会建立信息库收录每个保姆的信息。
在改革一年多时间里,有3000多名常山阿姨通过了专业的培训,月嫂的人均月薪涨到了12000元。
到2020年,常山阿姨人数更是超过7800名,帮助妇女增收至少8个亿,常山阿姨的金字招牌也在全国打响。
所以你看,位置不好、资源不够都不是借口,只要思维够活跃,保姆也能盘活一座城市。
1990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正在如火如荼拍摄中,杨凡扮演的赵云刚把文戏拍完,马上要拍武戏了,杨凡告诉导演组,我不会骑马。
这不是扯淡吗?扮演常山赵子龙不会骑马,你怎么不早说。
剧组只能紧锣密鼓的开始寻找新的赵云扮演者,当时很多演员向剧组推荐人,唐国强,陆树铭,李靖飞都向剧组推荐演员。
老艺术家张光北也向剧组推荐了一名演员,这个人叫张山,而说到张光北推荐张山的原因,他是有私心的。
张山到了剧组,这次导演组不再那么傻了,每个来试镜赵云的演员,必须先表演骑马舞枪,才可以通过面试。
张山来的时候,可能是剧组道具人员被人事先打了招呼,让他们难为张山,以便自己推荐的人能拿到这个角色。
他们给张山安排了一匹最烈的马,提供的道具扎枪也是复原型的,一般试镜都用道具枪,复原型的扎枪要重得多,这就无形中给张山试镜增加难度。
没想到张山不光马术了得,双臂也孔武有力,一场表演下来,导演组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张山毫不意外的得到了赵云这个角色。
张光北为什么要推荐张山呢?
原来当时张光北,倪大红,张山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都是一个话剧团的,他们之间有个规定,外出接拍影视剧得到的收入,他们统称为赚外块。
因为这是剧团工资以外的收入,谁要是赚到外块了,就拿出这些钱请大家吃吃喝喝,直到把这些钱花完为止。
张光北推荐张山之后,用张山的片酬,他们大吃大喝了半个月。
拍完《三国演义》后,张山也陆续出演过一些配角,但反响都很一般。但这并不影响张山的事业,如今张山依然是话剧团的编制,还是国家一级演员。
随便说一嘴,张山的岳父是陈强,大舅哥是陈佩斯。近些年,张山偶尔会出现在话剧舞台,很少再出演影视作品。#娱乐#
《三国演义》片场,“血战长坂坡”正要拍摄时,杨凡突然对导演王扶林说:“我不会骑马,你找个替身吧。”王扶林听后,肺都要气炸了!他朝着杨凡大喊:“你不会骑马,你干嘛演赵云?给我换人!”
老版的《三国演义》,堪称鸿篇巨制。
当年,央视为了拍好这部作品,可没少下功夫。
不仅请来了拍摄过《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担任总导演。
还请来了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5位国内著名导演,担任分导演。
6位导演齐力合拍一部作品,足以见得央视对这部戏的重视。
在资金上,央视也投资了1.7亿,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
不过,这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场景制作上。
如,耗资4000万,在涿州搭建的两个1200平方米的摄影棚。
耗资约2000万,建立无锡的“三国城”。
此外,汉城墙、街道、铜雀台等场景,零零总总也耗费了3000万。
此外,30000多套服装、70000多件道具,也耗费了500多万。
这些加起来就将近1亿,自然,留给演员的片酬不会太多。
饰演诸葛亮的唐国强,当时的片酬,一集也只有250块,简直是白菜价。
不过,演员们都知道,这样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戏,尽管拿不到什么片酬,不过可以作为以后爬升的资本,所以都竞相过来争取角色。
这期间,也发生了有意思的事,和令人气愤的事。
《亮剑》中出演“楚云飞”一角的张光北,原本是奔着“赵云”这个角色去的。
不过,当导演蔡晓晴,让张光北试镜后,却发现他根本就没有赵云的样子,反倒更像是吕布!并让他出演吕布!
虽然,张光北对于吕布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喜欢,但当他一听,貂蝉是大美女陈红饰演的,随即答应了下来。
一开始,张光北演不出对“貂蝉”的感情,导演让他带着陈红去吃饭,培养感情,后来才没有出戏。
类似地,导演陆续定下唐国强演诸葛亮,魏宗万演司马懿。
所有角色都筛选得相对顺利,却有两个角色的选角,差点气炸了导演。
当时,在选赵云这个角色时,杨凡向王扶林毛遂自荐。
王扶林让杨凡换上赵云的戏服,配上宝剑。结果,活脱脱的一个赵云,就在跟前!
王扶林大喜,立马定下杨凡出演这个角色。
万万没想到,“血战长坂坡”时,杨凡突然对导演王扶林说:
“我不会骑马,你找个替身吧。”
王扶林听后,肺都要气炸了!
赵云不会骑马,岂不是笑话!
他朝着杨凡大喊:
“你不会骑马,你干嘛演赵云?给我换人!”
就这样,杨凡被清出了剧组。
这个时候,张光北上前,对王扶林说:
“我有个朋友,骑马骑得可好了!”
王扶林一听,说道:
“不能老带人进组啊!”
张光北又说了句:
“导演,是人才,我才给您推荐的!”
“我跟你讲,我这个朋友骑马技术真的没得说,不仅比我好,就算是刘备、张飞也没他骑得好!”
张光北这么一说,王扶林来了兴致。
于是,张光北便招呼好友张山来剧组面试面试!
结果,张山一过来,他换上赵云的戏服,配上赵云的宝剑,嘴里喊了一句: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
立马让王扶林眼前一亮:
“像,实在太像了!”
“你就是赵云!”
就这样,赵云这个角色也定了下来。
除了赵云之外,在为曹操选角时,王扶林也气得不轻。
当时,有人向王扶林推荐了一名李姓的演员,出演曹操。
王扶林一看,对方气质契合,形象好,演技也好,对他很满意,于是让对方过来试戏。
没想到,这位李姓演员耍起了大牌:
“要用就直接演,试戏我就不演了。”
王扶林最看不惯演员看不清自己几斤几两重,就在那里耍大牌。
所以,他气极了,大吼:
“给我滚!”
后来,王扶林又继续物色曹操的角色。
经历了一番波折,才最终定下了鲍国安。
所幸,他没看错人。
和李姓演员不同,鲍国安对于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曹操这个角色,被他演绎地惟妙惟肖。
结果,这部戏拍出之后,瞬间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电视剧和演员,都得了不少重磅级奖项。
不仅如此,它还火到了国外。
泰国以每集6000美元的价格,引进了它。
“赵云”张山,更是在泰国爆爆红,也是一个现象级事件了。
@小小美的异想世界 :虽然,这部戏从国内火到国外,赚得盆满钵满。
剧中的演员,片酬却很低。
唐国强、孙彦军、鲍国安等主角,一集的片酬不过250元。
其他演员就更不用说了,片酬不过180元。
就算在那个年代,片酬算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所以,后来一位外国媒体人得知后,感慨道;
“你们真的是为中华民族在拍戏啊!”
老戏骨们对演戏的态度确实敬业,即便付出和回报不对等,依旧兢兢业业。
不像现在的流量明星,所得明显高于付出,却拿得一点也不心虚,还耍大牌。
还是怀念那个淳朴的年代,老艺术家们那种认真地对待艺术的精神啊!#说TA#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颜真卿与《祭侄文稿》
中国传世书法作品中,有这样十件作品是非常有名的,它们被后世的人称作“天下十大行书”,这十件作品分别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东晋王珣的《伯远帖》,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唐代柳公权的《蒙诏帖》、唐代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北宋李建中的《土母帖》,北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和米芾的《蜀素帖》。
其中《祭侄文稿》以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颜真卿体现出的高尚品格列为“天下第二行书”。甚至有人认为,《兰亭集序》存世的是临摹品,而《祭侄文稿》是真迹,所以《祭侄文稿》应该是“第一行书”。
颜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家族,他们的远祖就是孔子的高足颜渊。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颜之推是颜氏家族的又一位名人,有《颜氏家训》传世。
颜真卿生于709年,734年中进士,后经吏部面试通过,进入朝廷任职。却因为得罪了杨国忠,受到排挤而被贬到平原任太守。平原郡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饶阳太守卢全诚、厦门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领军来归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叛军攻下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卢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杀了段子光,把三颗头藏起来。过了些时候,用草编做人身,接上首级,装殓后祭奠,设灵位哭祭他们。此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叛军进攻常山,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被俘。叛军用颜季明威胁颜杲卿放弃抵抗,未果。之后,史思明攻破常山,颜杲卿也被俘,父子俩宁死不降,最终被安禄山杀害。
此时,颜真卿还在平原指挥作战,不知道兄长和侄子的消息。过了很长时间,颜真卿才得知二人罹难的消息,于是他派自己的另外一个侄子颜泉明寻访颜杲卿和颜季明的遗骸,最终颜泉明只找到了颜杲卿的一只脚和颜季明的头骨。
颜真卿就是在见到亲人遗骸的时候,悲不自胜。于是写了千古名作《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一篇椎心泣血的文稿,包含雷霆般的力道,全篇全文近三百字,却只用了七次蘸墨。
第一次蘸墨: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第二次蘸墨: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第三次蘸墨: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
第四次蘸墨: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第五次蘸墨: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
第六次蘸墨: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第七次蘸墨: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通观全篇不难发现,颜真卿的情感随着书写的进程,跌宕起伏,一会高亢,一会低沉。颜真卿书写的时候,也无意于细节上的工、拙,而是笔随心动,一气呵成。因此,这幅作品是那一段悲惨的家国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血泪与墨迹交融的真情产物。
1990年,《三国演义》拍摄时,导演指着“赵子龙”的扮演者,怒骂道:“不会骑马你演什么赵云?赶紧滚蛋!”
“不演就不演,看你牛的!”
《三国演义》当时投资了1.7亿,可谓是巨作,而武神赵子龙的人选迟迟没有结果。
后来,剧组不惜开出了200元的“巨款”酬劳在全国招募演员。
200元的片酬真的很高了,要知道片酬最高的唐国强和魏宗万也只有250元一集。
因此,唐国强经常调侃说:“我们俩都是二百五。”
这时候,得到消息的张光北兴高采烈地来面试了。
张光北见到蔡晓晴导演后,直接开门见山:”导演,我来演赵子龙,赵子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设计的。”
蔡晓晴直接拒绝了:“你这个形象、气质不太像赵子龙。”
张光北也不强求:“那我演周瑜吧,周瑜也不错。”
蔡晓晴笑了:”你还挑起来了,周瑜你也不合适。
周瑜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武倒是能从你身上看出一点,文我是一点没看出来。
而且周瑜的演员已经定了唐国强,我看你挺适合吕布吧,要不你试试吕布吧。”
张光北:”吕布?我从来没想过要演吕布啊,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为什么让我演吕布啊?
吕布这个人贪财好色,忘恩负义,我不想演。“
蔡晓晴:”你先别急着拒绝,回去好好想想,再回答我。“
唐国强最开始定的是演周瑜,当时的唐国强真的可以说是小鲜肉了,长得又帅又儒雅,王扶林是想让他演美男子周瑜的。
但是诸葛亮的演员试了好几个都不理想,最后王扶林就给唐国强粘上了胡子,一看还挺合适的,于是就让唐国强演了诸葛亮。
周瑜就让饰演袁绍的洪宇宙给兼职了。
张光北回去琢磨了半天后,觉得吕布也不错,就答应了。
拍到吕布戏貂蝉那场戏时,蔡晓晴对张光北说:”你演得不够色啊!你这样不行!
你得把吕布对貂蝉那种发自内心的垂涎演出来,你得表现得再色一点儿。”
张光北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演了,就问蔡晓晴:”导演,你说这色该怎么演啊?“
蔡晓晴一听也急了,说道:”我哪知道色该怎么演啊?那是你们男人的事儿,你们自己琢磨去。“
后来还有一场戏,需要陈红饰演的貂蝉坐在张光北饰演的吕布怀里,结果两个人都不太好意思,一直笑场。
张光北又问导演了:”她坐在我怀里该怎么演啊?“
蔡晓晴:”你们自己看着办。“
后来还是蔡晓晴帮张光北想了个办法,让他每次吃饭都叫上陈红,顺便培养一下感情。
这招还真有用,俩人混熟了后,张光北就有了感觉,把吕布面对貂蝉的柔情似水演绎得非常传神。
当时把张光北挤出局出演赵云的演员叫作杨凡。
杨凡去试镜的时候,二话不说,上来就打了一套拳,非常威武,让蔡晓晴很是惊喜。
蔡晓晴觉得杨凡的形象和气质上都不错,很符合“常山赵子龙”的人设,而且还会功夫,当即就定了他出演赵云。
导演王扶林拍到“长坂坡七进七出”那场戏时,杨凡却迟迟不肯上马。
王扶林就问他:“你怎么还不上马啊?这都要开拍了!”
杨凡支支吾吾地说道:“导演,我不会骑马。”
王扶林一听这话气坏了:“你不会骑马你怎么不早说?这人谁找来的?不会骑马你让他演什么赵子龙?赶紧滚蛋,换人!”
杨凡被王扶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顿训,脾气也上来了:““不演就不演,看你牛的!”
杨凡不演了,总得有人接替他,这时候,张光北对王扶林说:“导演,要不让我同学张山来吧。”
王扶林:“你这同学靠谱吗?别到时候又不会骑马。”
张光北拍着胸脯说:“导演你放心吧,他马骑得可好了!”
张山一进剧组,就秀了一下马技,骑着马狂奔,这让王扶林很满意。
张山也凭借青年赵云火了一把,所以在电视剧中,观众才会看到两个不一样的赵子龙。
《三国演义》这部剧的选角,总导演王扶林并没有参与太多,他只参与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曹操。
王扶林最开始定的曹操并不是鲍国安,而是一个李姓演员。
但王扶林让这名李姓演员来剧组试戏的时候,李姓演员不乐意了:
“你要是觉得我行就行,你要是觉得我不行,那我就不拍,我从来不试戏!”
王扶林一听也不高兴了,你这也太狂妄了,于是果断放弃了这名李姓演员。
后来王扶林找到了曾在山东卫视版《水浒传》里出演过宋江的鲍国安来演曹操。
鲍国安不想接:“这么大的制作,我万一演砸了,可要被观众骂惨了。”
王扶林劝道:“我非常相信你,我看过你演的宋江,你只要把演宋江的精气神拿出来,你就一定能演好曹操。”
在王扶林的劝说下,鲍国安终于还是接下了曹操。
为了演好曹操,鲍国安研究了大量史料,琢磨曹操的性格特点。
最后鲍国安版的曹操没让王扶林失望,他把曹操的豪放、多变、随意都演了出来,更难得的是他将曹操的奸和雄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1994年,《三国演义》一经播出,立马掀起了收视狂潮,火遍大江南北。
---end---
喜欢就请关注我@张浪漫zlm吧,我们一起聊八卦、看故事。#八卦手册##娱乐聚焦#
长阪英雄孤胆雄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当阳惨败,撇下才一岁的宝贝儿子刘禅及其生母甘夫人,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非常不男人地南逃。估摸着到了相对安全的区域,刘备下令休息一下,因为再跑下去,虽然可能不被曹纯的虎豹骑杀死,但是也得累死。刘备一边喘粗气,一边向后边张望。大家纷纷劝他别看了,都说甘夫人一个妇道人家,还抱着一个一岁的孩子,乱军之中,能赶上来吗?刘备继续看着后边,询问大家谁见赵云来着。大家这才明白,原来刘备找的是赵云,这才想起来这一路上没看到赵云。
大家相互问了一遍,然后确定赵云没跟上来。赵云哪里去了?投奔曹军了呗,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嘛!大家骂开了,这个时候,骂赵云就是效忠刘备。有人说早就看出赵云这小子不是东西,关键时刻他果然投敌去了;有人说别看赵云平时温良得像绵羊,其实他就是一个白眼狼……别看这群人被曹纯的虎豹骑追得丢魂落魄,但是骂起自己的同事来,却是斗志昂扬。
有个家伙的声音最大(声明:历史未记载是否张飞),他喊道:赵云这时肯定要回北方了!
嗖——
一枝手戟带着风声向他唾沫飞溅的嘴里飞来,他急忙一偏头,手戟擦着他的腮帮子飞过去。这家伙嘴功了得,武功也不弱。刘备逃命,带着的都是精悍的人。
手戟是刘备掷出去的,就在大家都怔住了的时候,刘备愤愤地对那个嘴功武功兼备的家伙说:“子龙不会舍弃我而离开的!”出色领导的控制力,首先体现在对员工情绪的控制上。当时,大家都以为赵云离开甚至背叛了革命队伍,如果听任责怨的情绪蔓延,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 应,那这支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只有几十个人的逃亡部队,就会一溃千里。
谁说赵云坏话,刘备就把手戟掷向谁。刘备这个动作,符号意义很微妙:赵云不离开我,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所有人,都不能离开我。
那么多人都说赵云要背叛了,刘备说不过他们,只好借手戟来说 话,喊出了“子龙不弃我走也”的狠话,万一赵云真的投奔了曹操,那刘备还不得被自己的大话压死啊。可是,刘备却固执地相信赵云的忠诚。
虽然说了狠话,但是刘备还是在惴惴不安地想:赵云,你到底去了哪里?
似乎是回应他的话一般,前方不远处传来孩子清脆的哭声。哇—— 哇——阿斗!刘备太熟悉这个哭声了。
阿斗自己走回来的?不对呀,他才是一个一岁的孩子呀!哭声里, 马蹄声隐隐约约地传来。刘备心头一热,攥起拳,在胸前狠狠地砸几 下:子龙来也!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哭声伴着马蹄声传来的地方。一个“血人”骑着马出现了,“血人”一手策马,一手在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抱着孩子的手里,拿着他的武器,武器上,还滴着鲜血,敌人的血,他的血,不可避免的血。他的旁边,是一个骑马的妇女——甘夫人!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刘备在有张飞等武将护卫的情况下,尚不能保护其老婆孩子,赵云单枪匹马,是怎样杀出了重围?乱军丛里,杀机四伏,死亡随时会拥 抱,是一股什么力量驱使着赵云护着幼儿弱女,与死亡共舞?
《三国演义》第41回,以汪洋恣肆的笔墨,铺陈了赵云“单骑救 主”的忠勇神威。《三国演义》写赵云在百万曹军中杀来杀去,七进七出,只为寻找在乱军中走失的糜夫人和阿斗,曹操见赵云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下山礼貌地询问赵云姓名,赵云也颇为配合地回答“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操立马成了赵云的粉丝,称赞赵云“真虎将也”,就想得到赵云,下令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赵云因此得以安全杀出重围。
《三国演义》把滴血的厮杀写成了曹操对赵云的面试,而且把甘夫人写成了糜夫人,还让她投井自杀,至于刘备摔阿斗并说:“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则夸张过度了。但是,英雄的光芒让我们不去计较细节,那首赞诗“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热血男儿的心跳。
当阳长志此心丹,子龙,子龙,世无双!
英风锐气敌胆寒,一袭征袍满鲜血。赵云擦亮长矛盔甲,演绎了沧海桑田未变的忠勇;赵云长空舞剑,缔造了七尺男儿铮铮铁骨的豪迈。刀光剑影让无畏天长地久,无畏让血雨腥风变得温柔。
但是,所有的猜忌,所有的嫌隙,并未被征袍上滴着的鲜血稀释。
1990年,《三国演义》拍摄时,导演指着“赵子龙”的扮演者,怒骂道:“不会骑马你演什么赵云?赶紧滚蛋!”
“不演就不演,看你牛的!”
当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的时候,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篇幅太长,大家又都没经验,这种大制作怕拍不好。
二是制作成本太高了,万一赔钱了,没人能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三国演义》这个项目就一直搁置。
但是日本那边特别喜欢中国的三国文化,拍了很多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甚至还歪曲了历史。
央视觉得不能让日本那边乱来,必须得拍一部真正尊重原著、具有艺术价值的《三国演义》。
央视把拍摄《三国演义》的任务交给了任大惠。
因为《三国演义》的战争场面很多,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任大惠对此很是头疼。
这时候,日本的一家电视台得到了央视筹拍《三国演义》的消息,就派代表找到任大惠说:
”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资金,但是曹操的演员必须得用日本人。“
任大惠直接拒绝了。
最后央视拨了1.7亿的资金拍摄《三国演义》,这在1990年,绝对算得上是“巨作”了。
任大惠拿出一个亿用于建造拍摄的基地,剩下的7000则投入到拍摄和后期的制作。
主要演员们都选得差不多了,而武神赵子龙的人选迟迟没有结果。
剧组不惜开出了200元的“巨款”酬劳在全国招募演员。
200元的片酬真的很高了,要知道片酬最高的唐国强和魏宗万也只有250元一集。
因此,唐国强经常调侃说:“我们俩都是二百五。”
这时候,得到消息的张光北兴高采烈地来面试了。
张光北见到蔡晓晴导演后,直接开门见山:”导演,我来演赵子龙,赵子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设计的。”
蔡晓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张光北,拒绝道:“你这个形象、气质不太像赵子龙,要不你试试吕布吧。”
当时把张光北挤出局出演赵云的演员叫作杨凡。
杨凡去试镜的时候,二话不说,上来就打了一套拳,非常威武,让蔡晓晴很是惊喜。
蔡晓晴觉得杨凡的形象和气质上都不错,很符合“常山赵子龙”的人设,而且还会功夫,当即就定了他出演赵云。
导演王扶林拍到“长坂坡七进七出”那场戏时,杨凡却迟迟不肯上马。
王扶林就问他:“你怎么还不上马啊?这都要开拍了!”
杨凡支支吾吾地说道:“导演,我不会骑马。”
王扶林一听这话气坏了:“你不会骑马你怎么不早说?这人谁找来的?不会骑马你让他演什么赵子龙?赶紧滚蛋,换人!”
杨凡被王扶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顿训,脾气也上来了:““不演就不演,看你牛的!”
杨凡不演了,总得有人接替他。
这时候,张光北对王扶林说:“导演,要不让我同学张山来吧。”
王扶林:“你这同学靠谱吗?别到时候又不会骑马。”
张光北拍着胸脯说:“导演你放心吧,他马骑得可好了!”
张山一进剧组,就秀了一下马技,骑着马狂奔,这让王扶林很满意。
张山也凭借青年赵云火了一把,所以在电视剧中,观众才会看到两个不一样的赵子龙。
《三国演义》杀青之后,泰国方面首先派人来买版权,任大惠要了6000美金一集。
这时候,日本方面也派人来买版权了,但是任大惠觉得卖给日方人不能是6000美金的单价了,直接把价格提高到了1.5w美金一集。
日本来的代表嫌贵,对任大惠说:”84集太长了,我们先买40集,回去播播看,要是播得好,我们再买剩下的44集,行吗?“
任大惠直接拒绝了:”你们要买就买完,买不起就别买,而且版权只有3年,只能播放2次。“
日本代表一看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照办。
结果,3年后,日本还没看过瘾,又打电话问:“任先生,我们想再买一年的版权,要加多少钱?”
任大惠按照一样的价格,又赚了多一波!
《三国演义》在日本特别受欢迎,吕布、关羽,张飞,黄盖,赵云、马超等英雄人物备受推崇。
日本开发商开发了很多三国题材的游戏,最受欢迎的就是《三国志》了,这个游戏赚了不少市场,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当年的《三国演义》在一些武打动作、战争场面上确实有些瑕疵,但是文戏特别好,演员们也都演得很好。
鲍国安的曹操,唐国强的诸葛亮,陆树铭的关羽,李靖飞的张飞,张光北的吕布等等。
如今,《三国演义》已经播出30年了,至今豆瓣评分9.4分,可见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和认可。
后来高希希也拍了新版《三国演义》,新版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远超老版。
但是新版三国除了在一些大场面和武打设计上比老版强,其他方面真的不如老版。
大家更喜欢新版三国还是老版三国?
---end---
喜欢就请关注我@张浪漫zlm吧,我们一起聊八卦、看故事。#娱评大赏#
(409)公元396年真是很魔性的一年,先是年初3月,后燕慕容垂为报参合陂之仇大举伐魏,不料刚攻陷平城便身患重病,随后撤军。一个月后慕容垂病逝,接着6月就变成北魏伐燕,局势反转有如翻滚过山车。
拓跋珪先是派大将王建攻下幽州广宁和和上谷两郡,8月便集结全部家当分兵两路讨伐后燕。北路由大将封真率领,穿过军都陉(位于今北京昌平军都山),攻打幽州治所蓟城。南路由拓跋珪亲自率领,经马邑和雁门关,直扑并州治所晋阳。
驻守晋阳的是后燕并州牧、辽西王慕容农。
公元396年9月,拓跋珪抵达晋阳后没有攻城,先是派骑兵炫耀式绕城一周,一边策马飞奔一边狂呼大叫,绕完之后撤军而去。此举似乎是为了刺激慕容农出战。
慕容农果真率兵出城,结果被拓跋珪大败,逃回晋阳,却不料留守晋阳的司马慕舆嵩已投降拓跋珪。慕容农只好带着数千骑兵向东逃往中山,行至潞川时被北魏中领将军长孙肥追到,又是一番大战,慕容农身受数处箭伤,最终仅带着三名贴身骑兵逃出重围,返回中山。
慕容农全军覆没,并州沦陷。
不过有几个疑点。
之前慕容宝伐魏时,因拓跋珪散布慕容垂病逝的假消息而谋反的慕容麟下属也叫慕舆嵩。同时期同朝为将的两个人竟然重名,有点奇怪,不知是不是史书记错了,或者说其中一个实际并不存在。
另外,中山的位置在晋阳东部偏北,所以慕容农离开晋阳后一路东逃,但潞川却在并州南部长治境内,慕容农向东逃往中山,可为何却在潞川被长孙肥追到?慕容农走出了一个大大的V字形,让人一头雾水,是不是史书又错了?
另外,资治通鉴中还记载了在慕容农逃跑时除了数千骑兵外还有家眷,这也让人奇怪,难道司马光认为出城迎敌是要带家属的?
总之,关于大名鼎鼎的辽西王慕容农丢失并州的记载,史书记得稀里糊涂,慕容农也丢得稀里糊涂。没有慕容垂的后燕,总感觉气数已尽,事事不顺。
攻克晋阳后,拓跋珪很快拿下整个并州,随后便在平城设置留台(管理国家的行政机构),分置百官,封拜公侯及将军、刺史、太守等职分管并州,并招抚各地流民百姓,积极鼓励养殖和耕种。
拓跋珪似乎对平城情有独钟。
新任官员中,拓跋珪大量使用汉族儒生,凡有人举荐,无论年龄大小,拓跋珪都会亲自面试,详细了解情况,但凡有一点才能都会安排工作。“苟有微能,咸蒙叙用”。拓跋珪对人才的饥渴犹如当年发布求贤令的曹操。拓跋珪的雄心由此可见。
并州沦陷,慕容宝如坐针毡,得到消息后立即将群臣召至东堂商议对策。
中山尹苻谟说:“魏军兵强马壮,千里长驱,乘胜来袭,士气旺盛,如果和他们在平原作战则难以与之抗衡。不如设法将其引入山势险要之地,依托地势击败他们”。苻谟,苻坚从弟,原前秦常山守将,慕容麟攻陷常山时投降后燕。
中书令晆邃说:“魏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但骑兵有一个缺陷,就是携带粮草不足,通常撑不过旬日(10天)。应下令各郡县每千户百姓编为一组,筑坞堡固守,深沟高垒,坚壁清野。魏军粮草很快就会用尽,又无粮可劫,如此一来,不出两月魏军不攻自退”。晆邃便是苦劝慕容宝以太后礼安葬段元妃的那位。
尚书封懿却反对筑堡:“如今魏军以十万之众伐我(晋书此处记载拓跋珪兵力为10万),来势汹汹,即使修筑坞堡,百姓又岂能守住,这反而相当于集中粮草和百姓来等着敌人掠夺。况且此举以守为主,示敌以弱,这势必会动摇民心。不如派重兵守住关口险隘,拒敌城外才是上上策”。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赵王慕容麟:“魏军乘胜而来,士气高涨,锐不可挡。如今只宜设法坚守中山,只要守住中山,时间一长,魏军必然因疲惫而露出破绽,到时我们再伺机反攻”。
最终慕容宝决定按慕容麟意见,一边命人修缮加固中山城,一边征集粮草运往中山,准备持久固守。
这叫放弃险要,困守孤城。
慕容宝还让慕容农驻扎在外围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东),密切关注魏军动向,最后让慕容麟担任军事总指挥。
拓跋珪在晋阳安排好一切后,随即便将目标指向后燕都城中山。
晋阳至中山最近的路便是向东经井陉到常山(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中山在常山东北约百里。
为避免暴露行踪,拓跋珪也学起慕容垂独辟蹊径的做法,没有走传统的井陉线上的秦皇古道,而是走挨着井陉的另一条古道,这条古道被称为“韩信故道”。西汉初年韩信以三万汉军大败二十万赵军(赵王歇)时曾走过的古道。当时井陉口以东被赵国20万大军堵住,韩信便暗中派两千轻骑走了一条和井陉并行的偏僻小径,最后背水一战,大破赵军。
拓跋珪派冠军将军于栗磾(lìdī)和宁朔将军公孙兰帅步骑兵二万,从晋阳暗中前往太行山找到了当年的韩信故道,并在一个月之内修缮完成。于栗磾也是北魏名将,北魏统一北方的大功臣。
公元396年10月,拓跋珪率大军顺利通过韩信故道,直抵常山。
关注本号,感受两晋烽烟,品味乱世风云,历史的精彩就在这里。内容完全尊重史实,写作不易,非常需要您的关注、点赞或留言,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