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唐 ·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利用别人姓名学藉考试的公务员我县多的是,
冒名顶替者仅被警告处分 接下来邓群莲该怎么办?
宋真宗年间有一落第老儒,北漂于京师。有一个叫于庆的市井泼皮,落魄无依,到老儒这里求取改变命运的方法。老儒觉得这个楞头青可以利用,就在他身上打起了主意。老儒给于庆改了个特别的名字,没多久,二人双双发迹。
像这种漂泊在京城的落第读书人不在少数,无法通过科举入仕,老儒只得剑走偏锋,另寻其他入仕途径。但混迹京师的落魄儒生多半毫无背景,期望与当朝大员建立关系甚为艰难。
当时有一个市井泼皮名叫于庆,吃了上顿没下顿,与老儒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飞黄腾达是所有落魄之人的共同愿望,与博彩的心理一样,希冀有朝一日天上掉馅饼。
于庆到老儒这里买了一注“命运彩票”。这是天赐良机,老儒遂在他身上打起了主意,押下了下半生的赌注。
一个泼皮无赖能有什么用处?何况这样的人距离仕途甚远。要知道一颗螺丝钉都有它的作用,何况一大活人。
于庆问老儒,如何才能发迹?老儒给他彻头彻尾地分析了下原因,最后说想要发迹也很简单,但你需要改个名字。
只要能发迹显贵,对于于庆来说叫什么无所谓。老儒给他改姓丁,取名宜禄。宜禄,翻译成现代话是“高工资、高薪水”的意思,没什么高明之处。
传说三国时期有个叫秦宜禄的人,老婆杜夫人,也就是三国第一美女貂蝉。秦宜禄没本事,老婆先被领导吕布霸占,曹操打败吕布后老婆又被曹操霸占了。万难之下秦宜禄选择了离婚,后来投奔了张飞,不久又想叛逃,最后被张飞结束了憋屈的一生。
文盲于庆不知上述的典故,但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有它玄妙的地方。《宋书·百官志》载:“有苍头字宜禄。至汉,丞相府每有所关白,到阁辄传呼宜禄,以此为常。”由此可见,“宜禄”古时为“宰相仆人”的名字,预示着他的主人能够做宰相。
老儒告诉于庆,你去丁侍郎府上碰碰运气。这就是给他改名“丁宜禄”的高明之处。
丁侍郎即丁谓,时任礼部侍郎。丁侍郎中进士第四名,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得到宰相寇准的举荐,上位之后却把寇准排挤走。丁谓本人崇尚祥瑞,恰好晚年的真宗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是以平步青云。真宗封禅等大兴土木的事儿就是丁谓与王钦若撺掇的。
老儒不知从何处获悉丁侍郎好祥瑞的信息,恰有无赖于庆求拯救,遂出一石二鸟计。老儒正苦于无法与丁谓建立关系,丁谓门客众多,说句不好听的,给人家提鞋人家都嫌浪费时间。恰好有这么个愣头青,权拿他当枪使了。
去丁谓府上是有风险的,却于老儒无碍,不成功,死个无赖,老儒落得为民除害的美名,成功了,老儒便能分杯羹,这就是老儒的考量。
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于庆化名“丁宜禄”投奔丁谓。丁侍郎一听来者叫“丁宜禄”,饱读诗书的他眼前一亮,心想,难道这预示着自己能当宰相?暗合了丁谓崇尚祥瑞的心理,丁谓大喜,收之门下。
果然,没过多久丁谓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丁宜禄承蒙丁宰相提携,老儒也得蒙引见,得到个教育口工作的官职,进入了仕途。
@烟雨二重奏
这是宋代笔记史料《枫窗小牍》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泼皮无赖、落第老儒,他们无法通过国家正规的科举制进入仕途,只能通过另一种制度——恩荫制。
面向全社会,宋廷确立了大致四种入仕途径:科举、国子监(太学)、举荐、荫袭。
科举制是针对贫寒子弟的入仕途径,渐渐地演变为主流途径。科举考试主要有进士科、明经科、武举科、医官、法律等其他诸科。
此外,朝廷对久考不中的考生设有“特奏名”,即把那些眼瞅要入土为安的老考生放低要求再考一次,或者直接授官。
对广大的贫寒子弟朝廷开设科举,对于广大官员、纳税大户子女等朝廷也照顾到了,即是国子监,宋廷公务员的孵化基地,进入该学校等于进入了仕途。
科举与国子监两条主流的入仕途径,已然囊括了方方面面,然而朝廷犹觉得做得不够,又设立了举荐制度,对那些散在民间有名气的儒生给予特殊入仕名额,如种放、苏洵等。
还有就是朝中大员举荐颇有政治声望的官员,有着政治方面的考虑,如赵普举荐张齐贤、吕夷简举荐富弼、庞籍举荐司马光、文彦博举荐王安石等等。
以上三种入仕途径层层递进,譬如寒士通过主流的科举制考试入仕,混得年头多了,说话有了一定的分量方能去举荐某某人,建立自己的官场网络。但举荐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不是至亲或者哥们儿等关系非常铁的不予举荐。
如果升迁到了宰执、转运使阶层,荫袭等待遇会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
荫袭,也就是前面落第老儒入仕的恩荫制,即父辈为国做出重大贡献,子女直接以父荫当官,是一种变相的世袭制。
到了宋代,每逢祭天、皇帝生日、大臣致仕或去世等特殊时节,皇家会拿出名额恩荫臣子,致使恩荫成了常例。
有时候一次恩荫名额很多,大臣如无子嗣者则以亲属、门客、随从甚至奴婢充额,更有甚者充分发挥了宋代商业优势,直接将朝廷的优恤名额私下买卖,明码标价。
只要与当朝大员建立关系,哪怕去府上做个幕僚门客也有恩荫入仕的机会。这无疑给那些落第举子及社会闲散人员大开门径,自然个个绞尽脑汁使尽手段。
【什么是“宗人府”】
明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宗人府”。简单说,宗人府即明清时管理皇家宗室人事的机构。长官称宗人令,由亲王任。清改称宗令,由亲王或郡王任。职责是掌管皇帝宗族名册,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名字、嫡庶、封爵、婚丧嫁娶等事项。还负责监禁,故影视剧中犯错的皇子公主往往闻之色变。
穿越回古代,你现在所从事的职业被称为什么呢?
现代的很多职业在古代就有了,只是称呼不同而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你也会发现一些职业在古代不受人待见,反而在现代受人追捧,成为了香饽饽!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生活的职业,追溯至古代,它们都叫什么?
演员---戏子
简单来说,那些抛头露面,整日杂耍卖艺的艺人们,其社会地位不高,古时被称之为“戏子”,被划分为“下九流”。别看现在的演员风光无限,那放在古代可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像从文人雅士囗中常说的“戏子无情”“戏子误国”就可以窥探出这类职业在古人心中难登大雅之堂。
医生---大夫\郎中
自古以来,医生都还算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其实古代对医生的称呼除了大夫和郎中以外还是分为很多小细类的。比如为皇帝及其妃嫔看病的称为“御医”“太医”;一般开设医馆坐诊看病的称之为“大夫”;而一般走街串巷,靠抓草药看病的则称之为“郎中”,也相当于现代的“赤脚医生”。
老师---夫子\先生\师傅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这个职业自古以来都受人尊敬。
原本“夫子”最初是对年长的男性的称呼,但是孔子开私学之后,渐渐的就演变成了他的专称。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师傅则是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警察---捕快
警察在古代叫捕头、捕快、衙役、兵、勇等。
捕快的称呼起源于哪朝无法考证,但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前期,就有了类似的职能,他们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
司机---车夫\马夫
古代的车夫大都出身贫寒,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温饱线边徘徊。大体来说,古代的车夫和今天的出租车司机类似,他们都是通过驾车来获得劳动报酬的。
厨师---庖人\伙夫
我国成语中有不少关于厨师的故事,如“庖丁解牛”,这个“庖”就是对厨师职业的称呼,“丁”则是这位厨师的名字。如“君子远离庖厨”这里的“庖厨”指的就是厨师或厨房。
自古至今,人们对厨师褒贬不一,褒者称其为天厨、鼎俎家、菜将军、调味大师贬者称其为庖奴、火夫、厨下儿、灶下养、油头。粗略估计,厨师的雅号诨名居然有120种之多。
服务员---店小二
其实古代服务员为什么叫店小二,通俗一点说也很好理解。如你开了一家店,那你肯定是这家店的老大,即店老大。那你手底下的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店小二”。
老板、经理---掌柜的
中国古代售货都是用柜子把售货员和顾客隔开的。天长日久,人们一提到买卖,就首先想到柜子。于是为了称呼方便,交流方便,对站柜子里面售货的人的称呼,自然而然的就带了个柜字,以“柜”代“售”,慢慢就产生了掌柜一词。
另外还有很多职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简单说一下。
会计---账房 保安---护院
秘书---师爷 幼师---奶妈
公务员---衙役 快递员---镖师
律师---状师 保姆---丫鬟
富豪---地主 护士---医女
主持人---说书人 大学生---秀才
人力资源总监---牙婆
助产士---稳婆
小伙伴们涨知识了吗?快来说说你现在的职业在古代叫什么吧?[捂脸][捂脸][捂脸]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王丽丽就向公司提出离职,她主管老杜拿着副总签批的离职单找老板签字。
老板很惊讶,他说这个王丽丽重点本科毕业,工作表现不错,部门和同事评价也很好,怎么突然就提出离职了呢?
老杜说,她也不说什么原因,就说是个人原因,然后老板你看现在孩子为什么这么不靠谱,今天刚提离职,明天就要走,而且刚享受完春节假期。
老板说这都是次要的,关键什么原因都不知道,就在这上面签字了,你还是把她本人叫来,我跟她谈谈吧。
王丽丽到了老板办公室,老板说你工作好好的,领导评价也挺高的,而且看了你最近几个月的工资,每个月工资加奖金有一万块,年底还发了年终奖,按说,你作为00后,刚毕业一年多,在这个三线城市,这个工资算是很不错了,干嘛要离职呢?
王丽丽说,老板,公司对我非常不错,给我的这个工资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很满意。但确实是个人原因,所以向公司提出离职。
老板问她,方便跟我说下,到底是什么个人原因吗?
王丽丽说她谈了一个男朋友,在上海工作,然后想要她过去一起工作,这个男朋友认识了三个月。
老板先表示认可,两地分居,确实不太合适,有机会去上海锻炼锻炼也挺好的。不过去上海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毕竟上海竞争大,压力大,工作不好找。问她找好工作没?
王丽丽说,她男朋友告诉她,去上海不用工作,有她男朋友养她,她负责貌美如花就好。
老板说,你不工作了?重点大学毕业,二十三四岁,就不工作了?你男朋友什么情况?
王丽丽说,她觉得她男朋友成熟稳重,在上海一家公司做销售总监,年薪几十万。春节去她男朋友家过了年,而且节后男朋友也去她家给父母拜了年,所以选择跟他一起去上海。
老板问,你去上海,你离职这件事情,你父母知道吗?
王丽丽说,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她自己作主就可以了。
老板说,这个可不是你个人的小事,而且你还是独生子女,这是人生大事你知道吧?这么重大的决策,你不跟父母商量一下,不听取父母的意见?这个事情这样的,你先别着急离职,容我一两天的时间考虑一下。
王丽丽说,可我已经买了明天去上海的高铁票。老板说,这个你就不用管了,退了就行,退票费我来给你报销。咱不着急,人生大事,咱慢一点决策。给我一两天时间好不好?
王丽丽答应了。
老板又问了她男朋友的名字,以及在哪个公司工作。
谈话结束后,老板从人事那里拿到了王丽丽入职时留下的她父亲的电话,很快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王丽丽父亲的回答让老板大吃一惊!(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