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厦门市公务员录取(厦门市公务员招录)

【信息资料】 编号:G2556(会员,已实名认证) 性别:女民族:汉 婚姻状况:未婚祖籍:厦门人

【信息资料】

编号:G2556(会员,已实名认证)

性别:女民族:汉

婚姻状况:未婚祖籍:厦门人

居住:厦门高新区

工作地址:厦门高新区出生年份:1994年身高:160cm体重:49kg

学历:全日制大专,自考本科单位性质:国企#相亲#

职业:会计,正在考注册会计师月薪:5000+住房:~~车辆:~~

家庭情况:独生子女,父亲公务员,母亲已退休

兴趣爱好:旅游和美食

希望另一半:公务员,事业单位,

家在厦门。#厦门#

小陈是山西太原的小伙,娶了个山东厦门的媳妇盈盈,生了个儿子叫龙儿,今年六岁了。两口子都在京城工作,小陈是个公务员,媳妇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

每年回太原还是回厦门过年,成了小陈夫妇的一宗心病。这几年,儿子大了些,有时候利用双休日,小陈就带着儿子回太原转转。盈盈总是忙忙碌碌,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回厦门,所以这几年过年,一家三口都是回厦门。

今年也是如此。小陈腊月二十八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回厦门去吧!我和你爸都挺好的。”

小陈:“那等过完年,我带龙儿看你们去!”

到了晚上,小两口在被窝里商量。盈盈说:“咱们今年回太原吧?有好几年没回了。”

小陈:“我已经告诉妈妈说,今年回厦门过年。”

盈盈说:“回太原吧!既然已经和妈妈说不回去了,我们就偷偷回去,打老两口一个措手不及……”

小陈当然感动不已,紧紧把盈盈搂在怀里。

腊月三十的傍晚时分,三口人悄悄回到了太原。走到家门口,小陈一看,春联还没贴,他掏出钥匙,轻轻打开门。等推开门,三个人都大吃一惊:家里竟然没人!

爸妈去哪里了?小陈是个独生子,爸妈过年不可能再去谁家里啊?出去旅游,也不可能,如果是旅游,他们也会和儿子说一声啊!

小陈在餐桌上发现一个病历本,里面夹着一叠收费条。小陈打开病历本,上面写着:

1月17日

患者自述出门时,不慎摔倒,右大腿根疼痛难忍,不能动。初步判断应为右股骨端部骨折,需经X光,CT扫描,进一步确定。

1月17日?这是腊月二十六,也就是说,自己给妈妈打电话时,妈妈已经骨折了三天!

按照病历本上的地址,小陈一家找到了医院,在骨科护士台,终于了解到了妈妈的病情。

妈妈住院后,因为血压偏高,一直无法做手术,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被推到手术室。好在手术很成功。

因为是除夕夜,医院的楼道里已是空空荡荡,小陈他们小心地找到妈妈的病房。隔着房门上的玻璃,看见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正和坐在床边的爸爸头和头靠在一起,看手机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呢!

老两口看见小三口,竟是愣了半天,这才缓过神来,五口人相拥在一起,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半个小时后,快递小哥把小陈点好的年夜饭送来了。值班护士看着病房里的一家五口,围着病床,举杯祝愿,何其幸福!(根据真实故事渲染而成)

#亲子欢乐过大年#

正月十四恰逢周六,孙雅莉买了元宵打算回老家看看父母,可到了家二老坚决不开门,她只好把东西放在门外,委屈得掉着眼泪走了。

孙雅莉的老家是山东即墨王村人,五年前大学毕业后又考了当地的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去年结婚后在即墨城里安家落户。她还有一个弟弟孙雅军,在省城厦门上大一。

因为工作忙,孙雅莉平时很少回家看两个老人,倒是他们隔三差五就坐公交车到城里看望她,给她送些自己种的蔬菜。

去年元旦前,孙雅莉赶上了末班车,阳得比较晚,春节期间后遗症还很严重,加之她也怕把病毒带给父母,就没敢回家。按照当地的年俗,她本来应该正月初三回娘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都免了。

正月十四恰逢周六,孙雅莉也确实想两个老人了,就打算回去看看他们,顺便给他们送点元宵节礼回去。忙碌中她就忘记了老家的一项特殊习俗。

正月十四这一天,还是我们节气中的立春,在当地又叫做“打春”,昨天、也就是立春的前一天叫做“延春”。

在即墨农村,尤其是东部沿海的农村,当地有种说法,打春和延春这两天,如果出嫁了的闺女回娘家,会把娘家的“根”踩断,也就是下一代不生儿子。孙雅莉的父母不让他进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其实是封建迷信,毫无道理。同小年到正月初三之间不准出嫁的闺女回家是一样的说法,都是过去对妇女的一种歧视,属于地道的封建陋习。

据我了解,这项立春习俗好像还不止即墨独有,您是哪里?有这种说法吗?

【即墨立春习俗】

#天南地北大拜年# #头条创作挑战赛# #青岛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69803/
1
上一篇呼市公务员面试班(呼市公务员招聘信息网)
下一篇 公务员考试80(公务员考试800头牛)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