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在网上看中一份心仪的工作,于是在线上询问具体薪资待遇。人事称要线下面试,女子对此表示质疑,不料对方突然态度大变说不要豫籍员工。女子气得不行,她觉得这就是妥妥的地域歧视,事后该公司回应:公司里60%是河南人,不存在歧视。
女子是河南人,眼看着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她想找找一份新工作,于是在招聘网站里浏览。按照自己的喜好搜索,女子看中了某公司的一个岗位,但上面却没有备注具体薪资待遇。
为了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免得自己白高兴一场,女子就在线上找了公司的人事询问,但对方表示网上不方便沟通,需要到线下面试。
女子不理解有什么线上不能说的,于是怼了一句“把人忽悠过去增加面试量吗?”,面对女子的质疑,人事也怒了,回怼到:“品牌公司需要面试量?我们也不招豫籍的,谢谢了。”女子看了人事的回应气得不行,她觉得这就是妥妥的地域歧视,于是把这件事发到了网上。
事后,该公司回应,公司里60%都是河南籍员工,包括河南周口、驻马店、平顶山等地的人,不存在地域歧视,公司已经暂停了该人事的工作,并对其教育和扣绩效处罚。(素材来源:九派新闻)
歧视虽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地方都有好人有坏人,歧视别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很好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所有人。而对于公司来说,如果存在就业歧视肯定是违法的。
我国《就业促 进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 主 择 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但该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也就是说,不同工作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公司因岗位需要对应聘者的学历有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公司有权拒绝录用。但如果公司招聘岗位,地域、性别与对应工作需要并无必然联系,却限定应聘者的户籍,这就侵犯了应聘者的平等就业权。
如果该公司不能证明没有地域歧视,那么公司应该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向女子进行赔礼道歉,如果此事对女子造成精神损害,公司还应该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失费。
看完事情的来龙去脉,真不知道说什么好,面试这样一件小事竟上升到了地域歧视的高度。一个巴掌拍不响,可以看出,这件事中是女子和人事的沟通出了问题,两人都有不对的地方。
首先女子想找工作,但她的态度就不诚恳。一般来说,招聘网上的信息是写了个大概仅供参考,除非是那种公司明确要求线上面试的,其他大都是要线下面试。
而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薪资待遇也不一样,面对面线下沟通确实更方便些。人事明确表示线上沟通不方便,也是在遵循公司的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女子却自顾自的认为是公司在骗面试量。
但如果女子是真心实意想找工作,连线下面试都不愿意吗?虽然线下确实是麻烦一些,这也是公司的硬性规定,而且一个工作也不是光凭网上的三言两语可以聊得好的。
而人事面对质疑做出的回应也确实有问题,作为公司员工,却没有想过自己的一句话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事说的话,与其说是地域歧视,我觉得其实更像是对女子质疑的不满,想用这句话来气女子。
而从公司的回应来看,该公司里大部分都是河南籍员工,所以是否存在地域歧视,这个回应是真是假,其实一查便知。
说到底两人脾气太冲了,沟通方式不对!就因为要线下面试,女子就开始脑补公司是为了骗面试量,那这种算不算对公司的诽谤呢?而人事一气之下直接回怼,不要河南籍员工,虽然公司不是她做主,但这句话却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看来,女子得把自己的暴脾气收一收了,提高个人素养,而公司人事确实得好好培训一下,提高职业素养了!不然这样的两个人在同一个公司,岂不是要翻天了?对此事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