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永胜的儿子,1982年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帮助了很多老干部
他是黄永生的儿子。1982年他上书中央,帮助了很多老干部。然后他被监禁了。80年代初,有关部门决定公开处理“两案”。1981年,“两案”的主犯之一黄永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宣判后不久,黄永胜被假释,安置在青岛。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黄永胜的儿子,他的名字叫黄春光。值得注意的是,黄春光在照顾父亲黄永生时,曾以父亲的名义给中央写过一封信。这封信无形中帮助了很多有经验的干部。写黄春光的信是怎么回事?之前和之后的故事是什么?
黄春光1943年出生于湖北。
早年,黄春光考入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加入空军。作为黄永生之子,黄春光的从军之路是顺风顺水的。9月13日事件发生前,黄春光已经成为空军基地干部,任北京军区空军防空局副局长。
1971年9月24日,即9月13日事件发生11天后,黄永生被隔离检查,其在西山的住所也被洗劫一空。就在这时,黄春光突然想起父亲的存款还没有办理,便急忙赶到西山,想进屋收父亲的存款。然而,黄春光不仅拿到了黄永生的押金,反而因参与黄永生烧毁文件而被拘留,必须配合调查。
此后,黄春光先是被关押在亚洲医院,不久又被转到北京军区宿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研究人员没有再理会黄春光,黄春光比较自由,甚至可以在院子里走动。1973年,黄春光被下放到团河农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团河农场解散后,他回到了北京。
1975年,黄春光从部队转业,在广东韶关一家工厂任副厂长。起初,黄春光被分配到湖北一个极其偏远的地方。黄春光不肯去,问他想去哪里。黄春光回答说想去广州,有关部门就把他安置在了广东韶关。
1981年,黄永生被定罪后,上级批准假释,安置在青岛。在黄永生被安置之前,公安部门找黄春光谈话,问他谁去青岛照顾黄永生?最后,黄春光决定和三哥一起去青岛照顾黄永生。
之后,黄春光人事关系调往青岛,兼任青岛市第一广播电台副台长。3工厂。起初,黄永生被安置在青岛太溪医院,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元。所有的伙食费、报纸等费用,都是从这笔钱中花掉的,黄永生的存款也被查封,无法提取。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永生的100块钱有点捉襟见肘了。
1982年,黄春光代表父亲黄永生上书中央。
黄春光在信中表示,要求物价逐步上涨,100元生活费不够,希望中央能增加父亲的生活费。收到黄春光的来信后,中央高度重视。经调查,决定将这些被处分的老干部的生活费提高到每月200元。
也就是说,黄春光的一封信,不仅增加了父亲黄永生的生活费,还帮助了邱会作、李作鹏、吴法宪、陈伯达、丁胜等多位资深高管,所有开支都增加了一个月200块钱,瞬间瞬间改变生活。估计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但这其中黄春光的信肯定起了作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