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是我来澳洲的第六个年头,在这边的六年时间,感觉自己的成长速度跟之前在国内完全无法比较。但是在这边,年过三十以后,我却慢慢找到了幸福的感觉,这是之前完全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和体会的。
其实回顾之前的人生,总体走得还是比较顺的。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都很融洽,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说要多读书,多学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我抓紧一切时间好好学习,21岁研究生毕业后高分考上国家公务员,也拿到了一些在京金融企业总部的offer,但最后我还是选择进入一家央企总部管资金,也是当时单位里年纪最小的,而从小的年龄优势也不断推动着我一直向前,不想落后于人。工作以后,我慢慢开始对投资感兴趣,不停的通过学习和交流,也慢慢开始有了一些超额且稳定的收入,但是正是这些身外之物,把当时的我带到了歪路上。
其实当时的我也不是很缺钱,因为我毕业的时候父母就给我在单位旁边全款买了套小三居住着。在北京没有房贷的压力,生活还是比较轻松的。可是当时的我才二十出头没几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当我时不时发现自己一天的超额收入远远超过一年的工资收入时,我膨胀了,开始不把工作当回事,不把事业当回事,正好我身边有人经常给我吹风说国外生活如何如何,我就萌生了出国的想法。于是,我裸辞了。
在办好一切手续后,我来到澳洲,人生地不熟。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觉得自己反正也能通过投资赚钱,也就没着急找工作,天天在家宅着,不思进取,懒惰成性。老天是公平的,对于这样的我,它很快给予了相应的惩罚。由于在国外疏于学习,也没有机会去国内调研,跟国内朋友也减少了沟通交流,我连续踩了几个雷,资产大幅缩水,之前想象的财务自由成为泡影。这时的我开始慌张,想要出去找工作,结果因为中间断档太久,再加上年龄优势已经彻底变成了年龄劣势,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还好我的老婆一直不离不弃的支持我,鼓励我,我才能在今年找到自己的方向。
说到我老婆,这又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地方。我老婆和我是相亲认识的,因为感觉双方家庭都差不多,也都挺靠谱,所以认识不到两个月就结婚了,结婚以后她就跟我来了澳洲。我老婆做饭是一把好手,为了能变着花的满足我的胃和味蕾,她还刻意去法国蓝带学了一年。在我迷茫的这段时间里,她一直都在鼓励我和鞭策我。今年年初,有个朋友在跟我聊天的时候,无意中提到在这边当中学老师的事。因为这边的学生都不太爱学数学和一些理科科目,所以这类老师非常缺少,只要学教育专业,就一定能找到这些科目的老师的工作。而且老师有4个月假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经过多方求证,这确实是可行之路,而且我从小就喜欢与别人分享知识,对当老师很有兴趣,于是我当机立断,报了这边教育和数学的本科双学位,拿到offer并成功入学。现在我每天从白天学习到深夜,为之前自己的放纵买单,也为了未来的日子拼搏。
虽然我今年已经三十多了,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我对我之前的选择完全不后悔。人生百年,我想目前在家人尚没有对我有太多需求的前提下,为自己活出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虽然我跟以前的朋友和同学比都差距很大,但已经不重要了。我觉得,摒弃浮躁的心,踏实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多和家人在一起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平凡的幸福。
俞敏洪建议上大学离家乡越远越好
在前段时间,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直播中,就上大学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考生们提出建议。
他说:上大学尽量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且离开得越远越好。
为什么俞敏洪要这么说呢?应该有以下原因:
自理能力提高:
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室友:报道第一天,父母忙着帮孩子整理床铺、打扫寝室,孩子却在旁边刷刷手机。后来读书的日子,这个室友的衣服堆成山高,每到周末就塞成一团带回家。一碰到问题就打电话喊妈,自己没法做决定。早知道读书时就碰到过,身边也经常有人说起,可见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许多小学生都在干家务了,作为成年人还要靠父母,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可能也只是个小孩子,可是孩子总要去接触社会,如果还长不大,是没办法生存的。
离开家乡,父母就没法处处帮着你了,你也不能有事没事都往家里跑,就算是被迫,也不得不开始学会自己解决。一开始可能各种出错,但很快就会习惯,变得得心应手。
人际圈扩大:
除了自理能力,你也离开了原本熟悉的交际圈。在这里,可能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只能主动或被迫融入新的人际圈,这时,你将会认识一帮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惯,通过他们的分享,都能让你了解这个世界的更多,也提高了你的交际能力。
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有些父母总是怕孩子做不好而喜欢管东管西,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要做,导致孩子想尝试,都没有了说服自己的理由。而远离家乡,可以做一些父母不太赞同但是又很想做的事情比如独自旅游等(把握尺度哦),慢慢锻炼自己,变得有主见,心里素质和承受能力也会越来越好。
走出去才能看见:
高尔基说:“从洞穴里看见,天是渺小的,生活是狭窄的。”就像井底之蛙,以为的世界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不管是生活,还是环境,还是思想,在不走出去之前,能了解外面世界的方式只有网络和别人的述说,但这都是有限的。不会觉得自己待的地方多好或多坏,也不会觉得大城市有多特别。没有自己体验过,终究只是别人的故事。
可是只有你走出去,才会发现,同一件事情,竟然可以变成另一个样子。城市的绚烂,人们的拼搏,内心的热血,以及谈吐见识,竟会这样的不同。
丰富的见识可以更好的认清自己: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说过:“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见识。”
见识不是说来就来,需要不断的积累,而在居住许久的家乡,很难有增长的机会。在早已习惯的环境,很难有新的体会。只有去新的环境下,感受不同的经历,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
看的多了,听的多了,体会的多了,对自己的了解也就更深了。之前对自己的了解可能只是片面的,现在经过感悟,经过别人的对比,逐渐认清了真正的自己。也就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盲目的听从父母的要求,去当老师、医生、公务员。这些职业固然好,但不一定是你想要的。走了一堆弯路,最后才开始醒悟转行,浪费的时间可太可惜了。
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机遇: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总体来说还是更倾向于大城市的,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毕业后的出路,越优秀的学生越容易得到优秀的工作。
越大的城市,有更多的高校,也会有更多聪明的人。跟优秀的人交朋友,是互利的行为,不仅能在交流中不断进步,也是重要的人脉,与优秀的人合作,还能增加更多突然降临的机遇。
大城市的高校圈有着不可思议的聚合力量,资源无比丰富。不仅让你认识许多出身名校的同学,还能让你参加各种项目的实习,甚至还可以去喜欢的985学校选修双学位课程。这可是普通的二三线城市所给不了的。
大城市也拥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他们要吸纳这城市当中成千上万的毕业生留下来,自然会设置更多的岗位和机会。
浙江的考生如果想去外省的大城市发展,第一推荐的是北上广深,这个4个城市有着极大的资源优势,不仅就业机会大,人才合作的机会也很多,能在这些地方扎根,是很多人的梦想。第二推荐是香港;第三推荐是成都、西安,随着国家大力开发中西部,这些地方发展潜力很大,越早进入发展的人,机会也就越大。
只有长时间离开家,离开父母的呵护,才能学会成长和独立生活。
才能在完全无人左右的环境中,认真整理自己关于未来的思绪,思考你想要的人生。
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