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公务员的前景如何#十年之后公务员更是一份很体贴的工作,中国的发展模式国家公务员永远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十年之后,公务员的前景如何# 公务员是国家必备的专业人才,十年后国家将普及到基层,当今社会教育这么发达,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会充实到乡镇街道的,对发展地方经济会起到一往狂澜的作用的,学有用武之地?前景无量啊,大学生们加油吧!
解局 | 从中国人口负增长管窥中国未来教育发展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上述的数据表明,中国正式进入了负增长的国家行列。事实上,近年来,除了2016年放开二胎政策有一次比较大的增长,从2016年至今,每年的新生人口都在下降。
要说这人口负增长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居士认为影响是极大的。
今天,就来谈谈人口负增长对于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因为是人口大国,获得了很多的人口红利,经济社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可谓是举世瞩目。
这一发展的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矿泉水1元1瓶,那么十几亿人口每人买一瓶,这个卖矿泉水的厂就活了。
除去成本,矿泉水厂还能挣一大笔钱,并且还能上交很多的利税,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然而,人口红利在近些年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现在,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新生人口断崖式下降,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之所以会断崖式下降,我想原因都是众所周知的:养娃成本太高,教育成本太高,买房成本太高,医疗成本太高……
一系列的太高导致生活质量不高。
因为自己都生活不好,生下娃来不是受苦受罪吗?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娃。
还有许多人选择单身或者丁克。
再加上这三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年轻人生娃的意愿就更不高了。
可以预见的是人口红利正在逐渐的消失,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
那么这样的变化对于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当新生的人口越来越少,众多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会逐渐的面临生源短缺的生存问题。
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放开民办教育之后,我国的各类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个黄金时期持续了很多年。

各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许多好一些的学校,尤其在好一些的城镇学校,甚至出现了许多人争抢一个学位的情况。
但是随着新生人口越来越少,这样一位难求的情况会逐渐得到缓解。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乡村学校的大量萎缩。
不过事实上,这种趋势由来已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人口涌入到城镇当中,乡村学校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源,萎缩是在所难免的。
前几日,居士到乡下采风,和村里的一个干部闲聊,这个干部就说起在一二十年前他所在的小学还有200多人,现在全校只有20几个学生。
这类新闻报道,这些年也不鲜见。甚至有些学校都合村并镇,彻底关闭了。
如今更要面临新生人口的减少问题,乡村学校更加萎缩的趋势会加剧。
窥一斑而知全豹。
这自然与我国人口每年的新增人口有密切关系。

随着新增人口的减少,首当其冲的是各类民办院校,尤其是教学质量很一般的民办学校,都会因为生源不足而关闭。
然后,进一步就会波及到公办学校。
先是小学,接着是中学,然后是高等院校。高等院校中,先是高职院校,然后是本科院校……
这样的趋势不可避免。
周易云:履霜,坚冰至。
学校关闭了,许多教师就会面临失业。
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类似90年代下岗潮的现象。
历史总是在重演……
那么,除了学校关闭,教师失业,未来教育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教育质量会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国民的素质会不会再提高一个层次呢?
居士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很简单,资源是有限的,当资源被大量的人平分,必然会导致人均所得很少。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会变得格外激烈。

看看这几年考公务员,考各种编制的人数就知道了。
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都不夸张。
而当人口减少时,人均所得资源就多了,竞争就相对不再那么激烈了。
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求着学生去上学。而不是此前的一位难求。
那学校为了获得生源,就必然会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努力做好服务。
否则,学生凭什么选择你的学校呢?
而当教师更用心教学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必然就会提高。
许多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分数来筛选人才,其实这样的挑选方式是有利有弊的。
可能到了一定阶段后,学生升学都不用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或者某一方面的特长,而不是唯分数论。
综合素质高或者有专长的学生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发展与成长空间。
当然,人口出现负增长,我们也不必太过于焦虑,这是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自然出现的现象。

未来还是可期的。
#人口负增长#
疫情结束了!2023年,社会将发生这样的几个变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第一、房价将继续下跌。
房地产已然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不管如何努力救市,都无法改变长期下跌的趋势。疫情之后,人们看得更明白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买房了,再加上当今房价过高,空置房过多,出生率下降等等因素,房价不跌,天理不容啊!
第二、不戴口罩的人将越来越多。
疫情结束,已成定局!不要再想着什么第二波、第三波了,也不要再念叨着国外的变异株了,我们的超级免疫屏障已经形成了,一切的一切都结束了,生活已经步入正常化了。如今,不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三个月后,戴口罩将成为历史。
第三、创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疫情结束后,创业的勇气将逐渐恢复,很多人又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为自己打工,有更多机会。不可否认,可能也会有人继续追求稳定,选择考公考编,但全面创业的良好氛围即将到来,编制内的很多人也会跃跃欲试。

第四、旅游业等将迎来腾飞。
疫情三年,被重锤的旅游、娱乐、酒店行业将迎来新的转机。春节期间,旅游业、酒店业、影院行业已经率先复苏,以后,国内游、出国游等将焕发勃勃生机,熬了三年,机会来了。
第五、我们的收入将越来越高。
一定要相信,低潮只是暂时的,大灾大难之后,高潮必定到来,国泰民安,一片辉煌!各行各业,将会迎来复苏,随后快速发展,时间有快有慢,但最后必定会恢复如初,发展好了,我们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美好的明天即将到来,加油吧,朋友们!
不同职业的发展轨迹不同,典型的公务员医生就是到后面吃香,前期无比苦逼,而IT等,出场就满级,逐渐下滑……读书的,要耐得住
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2022年,应届毕业规模接近1100万,比去年增加35万;教师资格报考巅峰人数1144万,比去年增长794万;公务员国考人数逐年递增,2022年度考试报名人数超过200万。

近三年由于疫情和战争的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暴跌,世界经济开始减缓,地产、教培、互联网、餐饮、娱乐等行业纷纷采取缩招、降薪、裁员等各种措施削减开支,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数增加,企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就业人数激增,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双重压力下造成今年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就业机会缩减、薪资收入缩水、用人标准提高,导致普通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工作越来越难,失业半年以上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与日俱增的就业紧迫感消磨着每个人的神经。
如何在这个不太友好的大环境里找到相对比较合适的工作,解决就业难题呢?这里有几个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空窗期给个人提供了自我回顾和反思的机会,客观的认识和重新评价自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回顾自身职业生涯,分析优势长处以及劣势不足,认真梳理自身工作能力、参与项目、工作业绩,分析自己的职业追求,思考自己在工作中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再根据结论,选择自己能胜任的或者喜欢从事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求职意向,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及经验。

第二,请务必精心准备一份或多份符合自身特点的简历。不会或者不擅长做简历的,可以借助专门做简历优化的简历顾问,针对性提高简历水平,一份具有吸引力的简历,会帮助你顺利通过简历筛选关,为你拿到offer给予极大帮助。如果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没问题,海投简历长时间没有收到回应,大概率是简历不够亮眼,被初筛下去了。所以,一定要认真准备能突出个人优势的简历。
第三,磨练自身技能,如果失业时间较长的话,一定不能空耗。借这个时间磨练自身专业能力,或者考取一些专业所需的、有含金量的证书,最大化时间利用率,积极进行学习,把每个职业空窗期当作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机会,保持与市场同轨,为下一份工作或者进行职业转型时刻准备着。
第四,海投简历。如果offer超过一个月时间没落实到位,不要犹豫,立刻海投简历。通过大量的简历投递来争取面试机会,用量变换质变,积极主动的去争取面试的机会。

第五,海投不等于乱投。关注各大招聘网站,尽可能扩大简历投递范围。设置你可以接受的最低要求,比如薪资、工作地点、职位类别等,圈出重点的有一定契合度的岗位再进行海量投递。有条件的海投可以有效避免踩坑,节约时间和精力。
第六,寻找内推途径,除了多网站投递简历外,要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进行企业“内部推荐”。帮你内推的人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内文化、工作要求也更了解,所以推荐的简历大都比较贴合企业的用人要求。相对来说,被录用的概率也会比较高。
第七,多利用猎头或外包渠道。猎头公司一般是做高端人才推荐的,会帮助候选人进行一系列的简历梳理和职位对标推荐,可信度和准确率非常高,出自之外,猎头顾问能帮助候选人排除很多面试雷区,搭建好跟企业沟通的桥梁。而外包公司一般多面向技术类岗位,需求量大,一般跟外包公司签合同即可,社保和公积金都由外包公司负责。

第八,认真准备面试,职业空窗期久了之后人难免会懈怠,需要及时调整好自身状态,做足面试前期准备,精心打造个人形象。让企业看到积极面对新机会、新挑战的人选,能够给对方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即使当下无法拿下这个offer,也能保证对之后的机会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如果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和个人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多想办法,多开渠道,用信息的积累来换取求职的空间。只要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工作机会迟早会落实到位。对于企业选人用人的条件和标准来讲,能不能胜任是关键,要向企业展示的是你在职业空窗期并没有跟市场脱轨,而是积极利用这段时间来提升自己,也适当从事一些跟工作相关的兼职,只要工作机会到来,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持续的学习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自信心,打磨一颗强大的内心,一定可以找到展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不要空喊口号或者编造数据强国,应提高人才利用率,不相干专业的博士硕士去做公务员、保安……是巨大浪费,不能让高端人才流失,要让人才有发挥才能的平台,聚集优秀人才才能发展。
人民网人民网官方账号人民网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赞][赞][赞]//@wxl老百姓:公务员贡献多大啊,还有工人农民贡献大,没有工人农民你吃穿用行,离开哪样你能活?//@西柚橙:退休金拿的多基本都是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

社保增长在今年特别严重,加重了个人和公司的负担,一切原因都是因为大量的退休人员开始领取高额的退休金!目前领取退休金的最早也是1970年出生的,按平均年龄算,约是1960出生,他们在1980年开始工作,那时的平均工资仅仅100元左右,单位和个人缴纳的退休金几乎忽略不计。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直到2014年才取消双轨制,统一为社会保险。积累的保险金额不足是现在财政紧张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在停滞了50年后,从2000年开始经济突飞猛进,这导致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增长了20倍以上,所有退休人员都是寅吃卯粮。我的一个家人是1990年退休的,在港口做了30年电工,刚退休时工资100多元,到今年已经增长到近6000元,这增长的5000多元都是由现在缴纳社保的在职人员积累的保险金。到10-20年后,现在的在职人员退休后必然没有足够养老保险金可以发放了,因为池子里没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不断的提高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或者降低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