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备战,申论支招。
春节过后,各省公务员招考信息基本上都进行了发布。考公选手,也都备战了许久,期待成功上岸。其中,申论写作✍对一些友友来说,可能觉得有点难。如何短时间内得高分?在这里,支几招,供参考。
①重积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心记,牢牢记住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领域重点内容、重要论述。同时,阅读翻阅大报评论文章,增加知识储备。
②重练笔。在看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刷题,尤其是要在刷真题上下功夫,练笔、练字、练思想,练习总结、概括、提炼的方法、技巧,提能力树信心。
③重反思。对申论题型加强研究,对照得分要点看作答情况,在自评自省中提高成绩。
下步,继续聊。
你在发公资???//@6土豫杭带笔农二2:浙江都是的//@用户9345599672925:年薪30万的公务员有多少?
年薪30万的公务员完全碾压年薪50万程序员! 这很正常,公务员的公积金、养老等各种福利不要太香,把这些隐藏收入(合法的)算上,已经赶上程序员50万收入了。 再考虑稳定性,很多程序员要面临失业危机,收入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送外卖为生。再加上公务员可以积累人脉,出去办事方便多了……各种优势算下来,30万年薪公务员比100万年薪程序员都要吃香。趁年轻抓紧考编吧!
#公务员考试# 关于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我想问一下,某笔或者某公推荐的常识题5-8分钟真的能做完么?有大神支招么,这可是弱项啊,数量关系我倒是可以1分钟不到做10道题,就这个水平[捂脸]。
自主有一大笔转业安置费,且每月退役金也很高,相比大部分地区公务员要好的多
最近在网上较多地见到了“口力劳动”这一“新生”词语,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也不想具体弄清楚出于何因,只知道是特冠之于司马南先生的,似乎主要指其在网上以视频形式发表自己有关国家和人民的事体的一些观点。
我想,创造此词者(以下称创词者)也太看高了司马南先生,天下这么多的人都是在大脑支配下才能讲话,亦即用口讲话(即创词者所指“口力劳动”)是表面现象,其实质还是离不开用心亦即开动大脑,因而其实质还是脑力劳动。用口讲就如同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嗅,用手触摸等动作一样,都离不开大脑的指挥和协调。但人们却自从仓颉造字起,就从来没有创造出诸如眼力劳动丶鼻力劳动丶耳力劳动或手力劳动等名词,那么今日“口力劳动”又从何说起呢?
象公务员丶教师等职业人员,可能表面上用口讲的时候多一些,但系列文件的产生丶讲话内容的产生丶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及调查研究等主题及组织运行丶传导丶及任务的贯彻落实等等,教师教案的组织准备等等,哪一项能离开口讲,但其实质还是脑力劳动。
即使科学家,也不可能只用大脑吧,想必眼丶耳丶鼻丶口丶手等身体器官更需要密切配合大脑的工作和指令吧,没见什么人称他们是耳力劳动者丶鼻力劳动者丶口力劳动者或手力劳动者,而是统称为脑力劳动者。究其因是因以脑力劳动为主。
这象没有人称用笔写作的作家为笔力劳动者一样。
象普通制件工人与种田农民,他们也时刻少不了动脑子,只不过使用体力较多,故被称为体力劳动者,都是相对而言,并不绝对。况且也没见有人称他们为手力劳动者或脚力劳动者。
再回文章开头,笔者所说,把司马南老师看太高了。他只是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国家人民的利益,结合实际,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实事求是地心怀坦荡地用口或文字形式表露出来,其实质还是通过大脑思考丶概括丶总结丶归纳丶比较丶剖析等。一言以蔽之,他也需要用脑,而不是不用脑子口中自然话语象泉水般瑯瑯而出。换句话说,司马南先生也是一位和你我他同样的人,也和科学家同样的人,而不是有不用脑思考就能侃侃而谈的特异功能。如此以来,又哪来的“口力劳动”一说呢?
综上,笔者觉得,人,不管地位高低,穷达贫富,无论操何职业,无论男女老幼,说话做事还是谦谨厚道些好,自尊自重者,人才恒尊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