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8年九月的一天傍晚,川陕总督兼大将军岳钟琪办完公务正准备回家,路上遇到一年轻人拦他的轿子,并塞给他一封信。岳钟琪打开信封一看立马吓傻了眼,连忙让手下将这年轻人押送回府。
岳钟琪发现信的开头对自己的称呼十分反常,叫天力元帅,所以岳钟琪觉得这封信必有蹊跷。等岳钟琪继续读下去的时候,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个信里写的是当时的雍正皇帝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色等等,共计十大罪状。
其次信中还写道;“你岳钟琪乃岳飞二十一代孙,你的祖先是抗金名将,而今天的满洲正是金人的后裔,你岳钟琪不但不向你的祖先学习,反而向这满人效力,实在是天理难容。”
岳钟琪读完信后明白这封信就是一封“策反信”,想将自己这位朝廷命官给策反。信封上备注叫张倬,也就是送信的这位年轻人。岳钟琪知道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为了审清楚这件案子,岳钟琪特意请来了陕西巡抚跟陕西按察使一同审理此案。
经过一顿严加审问,这个张倬就是一口咬定没有幕后主使,全都是自己一人所为。岳钟琪眼看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便心生一计,决定假装投靠,假装被其策反,然后趁机套取这位年轻人的口供。
于是在一天晚上岳钟琪来到大牢,支走旁人,亲自拜会这位年轻人,告诉他先前是为了考验他,所以才将他关进监狱,如今看来你确是一名汉子,并且当着年轻人的面发誓来获取信任。最终在岳钟琪一顿天花乱坠的演说下,张倬相信了岳钟琪。
张倬告诉岳钟琪,自己背后确实有幕后主使,而这位幕后主使正是自己的老师,名叫曾静。张倬还告诉岳钟琪,自己的这位老师门生非常的多,如果你岳钟琪愿意起事,我们必定倾囊相助。
等岳钟琪搞清楚来龙去脉后,连忙将此事上书告知了雍正皇帝。据说雍正皇帝看到曾静骂他的这些话后,整个人都被气哭了!(听闻此事,朕坠泪!)
雍正连忙下旨给湖南巡抚,让他连夜去追拿曾静,很快曾静就被抓捕归案了。抓捕后曾静没有经过住严刑拷打,很快就将此事给招供了。
原来这位曾静本是一名读书人,却屡次不第,时间一长便心生怨恨,对清廷充满了不满。于是曾静便在家开馆授徒,他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把对清廷的不满全都抒发了出来。曾静还提出了一个观点,而这个观点也让雍正十分的生气。
曾静提出“华夷之防大于君臣之义”,意思就是中原乃是正统,你们满人凭什么统治我们呢?后来经过仔细调查,发现曾静的这一观点来自吕留良的一本书。吕留良是浙江的一位名士,曾静看了他的文章,觉得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还特意派自己的徒弟前去拜访,可谁知道这位名叫吕留良的名士早就过世四十多年了。
曾静还告诉审理官员,说自己所列举的雍正这些十大罪行都是从省城里听来的。自己没事就喜欢去省城,省城老是有一帮人,经常讨论宫中的事情,讲述当今皇帝雍正的不堪之事。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是被发配边疆的八爷党的人。
最终这件事情水落石出后,雍正却一改常态,他处罚了吕留良,开棺掳尸,并将吕留良的儿子给斩头,孙子被发配边疆,甚至连看过吕留良作品,出版吕留良著作的人都要接受处罚。但是雍正并没有将曾静等人处死,而是将吕留良的著作给保留了下来,雍正告诉他们,就让后人去见证一下,评价一下吕留良的观点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而且雍正还将此案中一切的来龙去脉整理成一本书,并要求全国各地的学校和衙门学习这件事件,而且还要定期考核,考试不合格者还要遭受处罚。
本以为“曾静案”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等乾隆即位后,立马就将此案给推翻,并即刻逮捕了曾静等人,然后立刻处死。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乾隆皇帝还真说了,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你骂我爹,我爹能忍,可我不能忍。其次当初这件案件所整理成的书也被乾隆全部销毁,主要原因是这里面涉及太多宫廷秘密,传出去实在是不好。
乾隆也为了以绝后患,开始大兴文字狱,甚至毁书再重新编书,无形中也毁坏了很多文字典籍,实在是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