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所有人都谈到了教育#
1、2019年冬至。兰州。东方红。清真餐厅。
2、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无人机企业高管。省级部门公务员。新华社媒体人。碧桂园企业主管。兰州新区某中学教师。他们都毕业于正宁一中。细细算来,那个班,40多名同学,有的漂洋过海,有的钻研学术,有的担任《熊出没》的编剧,有的成为商业精英,有的坚守乡村教育……不是说这些从小县城走出的同学有多牛,而是他们隐隐约约地感到当年的母校(正宁一中)永远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魂。
3、我们都谈到了教育。我们一致认为: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一无所知,我们错误地以为学习、考大学是为未来做准备,等到自己大学毕业将要踏上社会之时,才发现自己对社会一无所知,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碰壁,内心充满挫败感。所以,新华社的同学担忧:如果教育资源继续不均衡,像现在的农村孩子即使考上了北大又能怎么样?
4、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人坐在一起谈教育,这种“跨文化”交流,如果成为一个教育常态,那该多好?!特别是我这种生活在四堵墙内的闭门造车的教育工作者,不要让自己已有的“文化自信”“知识自信”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监狱”。是的!走出去,密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确很重要!
……
5、老同学,你好!愿老同学越来越好!
12月22日 晚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管理委员会开展渣土运输车辆整治行动的通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园区建筑垃圾处置和渣土砂石运输管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市容市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精神,结合我园区实际,现就相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6月19日起,中川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协助兰州新区公安局持续开展渣土运输车辆重点违法行为整治行动。
二、运输车辆必须密闭,车身醒目位置喷涂并粘贴反光标识;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备案相关文件复印件;按照备案核准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严禁车辆挟带泥土驶出工地、污染道路。
三、严禁渣土运输车辆超速、超载、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严禁堆放、遗洒、偷倒建筑垃圾、渣土和砂石,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中川园区将在全园区范围内不定时、不定点设立多处执法检查点,联合新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新区应急管理局对建筑垃圾和渣土砂石运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查严管严罚,尤其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依法从重处罚,在中国信用(甘肃)平台进行公示并纳入黑名单管理。
五、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必须自觉接受执法人员监督。对阻碍执行公务、辱骂、殴打执法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相关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6月19日
本轮甘肃疫情“前哨站”——兰州新区,半个月的抗疫结果已见分晓!
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兰州新区就成了伊朗、俄罗斯等包机归国人员集中留观的承接地,两年来,“医护零感染、救治零复发”的国家任务圆满完成,为兰州新区赢得了声誉和信任。在人们的印象中,兰州新区是甘肃疫情防护的狙击手,防止疫情扩散的“防火墙”。但是,3月6日,兰州新区“中标”了,本轮甘肃疫情的第一个病例在这里被检测出,这让很多人忐忑:这是到底如何发生的?需要多久才能控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有多大?
据了解,3月6日,这次病例是兰州新区在重点人群中主动筛查发现的。随后,兰州新区
第一时间确定了“快速流调、精准管控、闭环管理”的措施,据了解,本次疫情源头是从外省输入员至兰州新区秦川镇酷派酒店引发。基于此,兰州新区秦川镇卫生院通过流调溯源、区域协查,第一时间通知管控了酒泉、临夏病例,也避免了两地发生聚集性传播。
那么,是否是秦川镇酷派酒店对入住客户的信息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呢?经公安部侦查得知,该酒店严格履行了测温验码、入住登记等工作,并未出现入住客户信息核查疏漏问题。
其实,本轮疫情在吉林、河北、山东等省份陆续爆发,就连模范生上海、深圳也未能幸免。点多面广、传播链复杂,是本轮疫情的特点。在疫情发生后,兰州新区迅速做出反应,一场以“流调溯源-检疫管控-核酸检测-隔离诊疗”全链条防控全面展开。随后,兰州新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迅速锁定场所、锁定病例、锁定识别对象,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切断了传播链条。多个信源指出,疫情发生当天,兰州新区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阳性人员基本流调、密接和次密接者等重点人群的隔离管控和核酸检测,24小时内就完成了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从3月5日对重点人群筛查发现首例感染者到3月10日,短短几天即实现社会面清零。近日新增病例数停留在“个位”,且均为集中隔离管控期间在隔离点发现。
随着疫情控制趋于稳定,根据本地实际,3月15日起 兰州新区落实分区分级分类疫情防控办法,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快,大型超市、小经营店也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有序开展经营活动。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本次兰州新区除了本地疫情的防控救治外,还承担着乌克兰撤侨航班入境人员的检疫、转运、核酸检测、隔离观察任务,在此期间,环境消杀、医废处置、定点救治、心理疏导、生活服务……每项措施事无巨细并充满人性化的关怀,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区内百姓和回国留观人员的赞誉和肯定。针对困难群众救助服务热线第一时间公布,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开核酸检测通绿色通道,志愿者为封控小区居民送生活物资上门,为滞留新区的外来人员安排临时住所,发放临时救助金、返乡车票等等温情举措,兰州新区让这场艰巨的防疫过程处处又充满了温暖和关爱。
近期,本轮疫情在兰州新区的防控已经趋于稳定,距离疫情初次发现时过去了正好半个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兰州新区确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目标,目前,兰州新区还在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尤其是公务人员、企业员工需要“带着24小时核酸证明去上班”,但是,区内生活工作已经正常。稳生产,是这两年兰州新区始终如一坚持的信条,在防疫期间,在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同时,一些企业的生产就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3月20日,总投资53亿元的广东宏宇集团新材料项目“云签约”落户,更加证明了兰州新区在防疫和招商方面的“双胜”。
因为甘肃本轮疫情第一例病例是在兰州新区发现的,从疫情发现及防控来看,兰州新区是本轮疫情的“前哨站”,因此,大家都格外关注新区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可以说,这半个月内,兰州新区经历了又一次疫情防控洗礼,但是,今天可以肯定地说,这次新区顶住了,阶段性的胜利已经确定。
其中一个电话打通了,解释的是中午休息的时候工作人员是在加班,让我继续打,我打到凌晨2点多了,结果还是在通话,应该是还在加班吧,请大家给这位公务人员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