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16)
到鞍钢报道不久,根据规定带武器来的开始收缴,地方干部不允许个人再有武器了,我母亲回忆说,当时从黑龙江带了两把手枪,都是狗牌撸子,我记得我母亲说,枪把的下面有一个狗的图案,结果都上交了。
1953年初,我父亲罗琳从鞍钢基建机电公司副经理任上调到了鞍钢基建设备处任副处长,处长是陈一之。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鞍钢“三大工程”顺利投产,鞍钢的生产逐步走向正规,鞍钢基建公司的任务也基本完成,整个基建系统几乎是成建制的开始调离了鞍钢,那个时期的鞍钢基建系统有18个专业公司,近8万人,后来改为冶金部鞍山建设公司。之后开始陆续去支援全国其它钢厂的建设,比如有一部分人去了酒钢、包钢、武钢、攀钢、水钢等等。到了 1958年,为鞍钢恢复生产和扩建做出重要贡献的鞍钢基建公司(后改为冶金部鞍山建设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资料显示,8万人的鞍钢基建公司分散到全国各省、地区近30个单位 。 被鞍钢职工称为“鞍钢历史学家”的退休干部钟翔飞说:“1948--1955年在鞍钢工作过的行政8级以上的干部有十多人,行政十级以上的干部有近40人”,“三大工程”结束后,随鞍钢基建系统陆续调出的13级以上领导干部至少200人。如 : 赵北克(辽宁沈阳人,1938年入党,鞍钢基建公司副经理)去了西北的酒泉,后任国家建委副主任;贺穆章(陕北子州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鞍钢基建轧钢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也去了酒泉,后任冶金部矿业研究总院副院长,等等。
我父亲罗琳竟然没有随着鞍钢基建系统调出鞍钢,没有去支援国内其它钢铁企业的建设,留在了鞍钢的生产系统,调任鞍钢设备处任处长。其实鞍钢设备处的前身就是鞍钢基建设备处,是成建制的留在了鞍钢。这是没走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父亲罗琳当时在鞍钢夜大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轧钢专业的本科课程(历史档案17会有介绍)。
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鞍钢的赵金海前辈(曾任鞍钢中型厂副厂长)写的回忆文章中是这样说的:“三大工程”建设,当时,我们基建设备处处长陈一之和副处长罗琳是两位“年轻的老干部”,他们每天都到鞍钢干部学校学习冶金企业生产管理知识,回到办公室就将教材借给我看,勉励我尽快熟悉技术业务”。
从1956年鞍钢三大工程(无缝、大型、七高炉)的投产,鞍钢已形成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到轧钢以及焦化、耐火、动力、运输、冶金机械、修建、设计研究、综合利用等辅助单位组成的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人员已超过10万。鞍钢设备处是负责鞍钢生产、改造、大、中修、备品备件的供应部门。
我母亲付文英回忆,她是1955年从鞍钢基建系统调入鞍钢立山医院人事科任科长,后来又从立山医院调入鞍钢铁东医院(现在的鞍钢总医院)工会任专职委员。当时的工会主席是邱立仁,江苏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也是我后来的老丈人。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 。这是建国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直至1985年新的工资改革出台才结束了延续30年之久的工资制度。也可以这样说,1985年以前的行政级别已成为了中国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比如文革前行政13级以上干部去疗养可以住高干病房、每个月粮食供应都是米、面任选、还有2瓶特供的酒、出差坐火车都是软卧,1985年前住房标准也是按级别分配的等等。而1985年之后,特别到了1993年再一次的工资改革,中国各阶层社会人群的政治、生活、工作、思想等等和1985年前大不一样了,排序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我父亲当时是取消供给制后的1956年按照国务院工资改革的决定,工资定为178元,1960年按照中央降薪的要求降了2元。为176元。1982年离休,离休证写的工资是191元多一点,应当是1963年7月国务院进行了一次全国性工资调整,这次调整是自然灾害结束之后的部分人员调整。调整对象主要是针对基层工作的一般干部。查阅到的资料表明,这次调整,其中,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十八级以下的干部,工资升级面为40%,十七级至十四级的行政干部,升级面为25%;十三级至十一级的行政干部,升级面不得超过5%;十级以上的行政干部不升级。我父亲罗琳应当是1963年升了一级,直至1982年离休,工资始终是191元多一点,应当是行政12级。
在此之前,鞍钢实行的是供给制,实行的是工资分,1956年后改为职务工资。1950年--1954年从全国各省抽调了500多名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到鞍钢工作,所以当时定级很多都是行政13级以上干部,我记得我父亲罗琳说过,1966年文革前,鞍钢还有行政13级以上干部100多人。
教师定级难啊! 在我们单位要想定副高花费银两一路从3万-5万-8万飙升到10万。定上后每月能涨1000多工资,大约得8、9年能挣回来这送礼的银子!但高级在教师心中不仅仅是涨工资,也是对自己半生教育工作的认可,是一种荣誉啊!所以大家也都忍气吞声的掏了这本不该掏的银子。[发怒]
我看不惯这歪风邪气,本身各种条件都够凭什么给领导送礼?我不认可宁可不定。结果去年国家中职职称政策改革,高级职称不再有名额限制,只要各种条件满足就晋。我一分没花就定上了高级。[耶]把近些年被逼送礼定高级的老师后悔的不行不行的。[快哭了]
不过今年领导说了,晋高还要有名额限制,说是怕够条件就定,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抠鼻]#教师# #教师职称# #教育# #职称改革#
【全省率先 泉州市出台药店星级管理办法】记者从泉州市医保局获悉,日前,泉州市在全省医保系统率先出台《泉州市医保服务站星级管理规定》《泉州市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星级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医保服务站、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等涉及医疗保障服务领域管理,通过服务规范、服务建设、服务环境等方面量化评星定级,并设置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医保服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医疗保障全领域服务水平。
日前,在丰泽区一家连锁药店,丰泽医保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服务管理、服务环境、服务满意度和奖励服务等五个项目17条检查内容给药店打分。该药店改造后,增设了慢性病服务管理区,为顾客提供免费的药师咨询和血压血糖测量服务。同时在药店显眼位置设置医保公众号二维码,让市民能及时扫码了解最新医保政策。
泉州市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医保服务站和零售药店的星级评审都设置了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评分标准,按分值高低划分不同星级,星数越多代表等级水平越高、建设标准越高。泉州医保部门已将全市医保服务站全部纳入星级评定范围,医保服务站定星后,由市医保中心于次年1月份公布评定结果,统一制作星级标牌并授牌。零售药店则根据综合评定,达到一定星级标准的,将在年底授予星级标牌,次年年底再根据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等情况对各药店进行复核,之后会对星级进行动态调整。对连续3年星级等次在四星级及以上的药店,可享受取消年度考核保证金、免除年度考核、奖励连锁药店新增一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名额等激励措施。
此次医保部门创新制定出台医保服务站和定点零售药店星级管理办法,通过开展星级示范点创建,引导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经办服务的商业保险公司,增强服务意识,深化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便民服务水平,将打造一批医保经办服务示范窗口(点),不断提升参保群众获得感。
#泉州头条#
编辑|颜玲玲 来源|东南早报
【存档】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 U13、U15组)竞赛工作方案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 U13、U15 组)面向初中年龄段的青少年球员,全国各级各类(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等)青少年球队都可以自由报名参赛。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 U13、U15 组)主要以学期内的地方赛事为主,暑假集中进行全国总决赛,实现地方预选赛赛事与全国总决赛有序衔接。
(一)2021 至 2022 学年参赛组别和年龄段设置
1.组别:U13(初一年级)组;U15(初二、初三年级)组。一个单位可报名多支参赛球队,但参赛球队一个赛季内只能参加一个组别的赛事,不得根据学籍、注册关系等对参赛球员、球队设置参赛壁垒。
2.参赛年龄段。
U13(初一年级)组:2008 年 9 月 1 日至 2009 年 12 月31 日;
U15(初二、初三年级)组:2006 年 9 月 1 日至 2008 年12 月 31 日。
3.按学年及出生年份计算参赛组别。不再统一大范围进行骨龄测试(必要时进行抽测)。以二代身份证、学籍证明、会员协会注册备案、历史参赛记录等作为年龄段认定的主要依据。
港、澳、台青少年球员持来往内地(大陆)通行证并在内地(大陆)就读,可代表球队参赛。对于经核实出现球员年龄造假的行为,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及造假的球队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二)参赛队伍
参赛队伍为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等。
1.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的球员应完成在中国足协的注册备案,其他参赛球队根据参赛情况进行参赛注册报名。
2.在一个组别内,参赛球员同一阶段只能代表一支球队比赛(注册、报名变更应在规程允许范围内)。
3.各参赛单位可报名多支球队参赛,其中俱乐部 U14 青训梯队应报名参加 U15(初二、初三年级)组的比赛,以达到职业俱乐部准入要求。
4.参赛球队名称由各参赛单位自行确定。学校、体校与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可合并名称使用,在地方赛事和全国赛事中使用的名称应保持一致。
(三)竞赛办法
1.男子初中年龄段 U13、U15 组进行十一人制比赛。比赛使用 5 号球,气压 0.6-0.9 个海平面大气压力。
2.比赛时间
(1)U13(初一年级)组全场比赛为 70 分钟,上、下半时各 35 分钟,中场休息不超过 15 分钟。
(2)U15(初二、初三年级)组全场比赛为 80 分钟,上、下半时各 40 分钟,中场休息不超过 15 分钟。
(3)在淘汰赛赛制中,在规定比赛时间内打平,直接进行球点球决胜。
(4)每场比赛结束后,安排进行 25 分钟第三节教学赛。
3.比赛场地
(1)地方赛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参照国际足联标准或全国总决赛标准确定比赛场地大小,球门与成年赛事一致:高 2.44 米、宽 7.32 米。罚球区按照国际足联标准执行。
(2)全国总决赛比赛场地为天然草皮或达到竞赛标准的人造草场地。比赛场地尺寸为:长 90 米×宽 64 米。球门与成年赛事一致:高 2.44 米、宽 7.32 米。罚球区按照国际足联标准执行。
4.教练员等级、换人、红黄牌停赛等由具体比赛规程确定。
(四)2021 至 2022 学年地方预选赛和全国总决赛赛期
1.地方预选赛比赛赛期:2022 年 7 月中旬之前。
2.全国总决赛比赛赛期:7 月底至 8 月。
(五)地方预选赛赛事组织要求
1.地方组织的 U14 年龄组比赛不受全国总决赛组别设置影响,可单独举办或与 U15 年龄段合并举办。
2.经过评估后,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将通过资金、政策、竞赛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地方预选赛帮助和支持。
3.各地方应调动、引导和发挥社会资源办赛积极性。
4.地方预选赛中对于参赛球队多,水平差距较大等情况,可通过定级赛、分级赛进行赛事组织,具体赛制由各地自行确定。
5.本地球队数量不够,相邻地区之间可联合办赛。
(六)全国总决赛赛事组织要求
1.全国总决赛参赛球队为 32—64 支,由各地方预选赛的优胜队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将在每年 7月上旬组织开展全国总决赛报名工作。
2.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根据地方赛事的组织情况确定参加全国总决赛(含附加赛、正赛)的参赛球队名额。参赛球队名额根据《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名额分配办法》,综合地方赛事的参赛球队规模、体教融合情况、赛事时间跨度、竞赛组织情况、竞赛形式、宣传、人才贡献、商务等情况确定。
3.全国总决赛的竞赛费用由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承担。交通、食宿费由参赛球队承担,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给予补贴
辛辛苦苦财务人。在2021年八月份,我从中学副校长任上转到了中心学校(有的地方叫乡镇教委)计财科。大领导征求我意见,我想自己在中学副校长位置上干了有十多年了,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便服从组织需要到计财科上班,同时还上着二个年级的地理课。没干以前,总认为计财工作,不就是发发工资吗,又能累到哪儿去?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我在计财科主要负责工资发放,固定资产管理,十月份后又加上中心学校办公室工作,忙的和啥是的。光工资一项,从月头到月尾,一住不住,若是碰上调资,调薪级,转正定级这些业务,你还进工资系统,晋级成功后老师,也得调工资,调系统。人员调动,你得调系统,退休你得调系统,办手续,去世,这更得帮助老师办理遗属手续,一次性抚恤金领取。计财科各种报表,层出不穷,平时还好说,一放寒暑假,就和平常一样,各种业务都要按时开展,毫无假期可言。去年,为发工资,忙到腊月二十八,今年因中心校合并,我只负责非在职人员工资,忙得稍差一些,但也没闲着,需要弄好退休,遗属,离休人员民师的表册,发送银行。这不昨天又接一任务,工资统计,装系统,算数据,要求19号上报。又得忙好几天。过年了,放假了也不安稳。还有个固定资产年报,怕是也快了。唉,辛辛苦苦财务人,忙忙碌碌不得闲。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退休档案里少了这几个材料,到底能不能成功办理退休”?[what]
3年前刘姐的档案转到我们单位的时候,我去办理存档,负责存档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刘姐的档案里缺少最开始工作单位的工人定级表、历年调资表、解除劳动合同,还有另一个单位调到某区职业介绍所的调动手续。
刘姐说最开始的那个工作单位早就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了,被吊销后这家单位办理了注销手续。负责存档案的工作人员要求刘姐去工商局开注销证明。
刘姐跑了一趟工商局开了证明,证明显示这家单位于200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第1款第3项、《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19条规定被吊销了,注销时间是2012年,注销的原因是被吊销营业执照。[泪奔]
还有另一个单位调到某区职业介绍所的调动手续,刘姐也不想去开了。后来负责存档的工作人员让刘姐写了份告知承诺书,“大概意思是她本人知晓档案中缺少这些材料,将来由于缺少这些材料造成的保险办理、档案转递、职称评定、退休手续等相关业务受阻时,责任自负,自行解决”。[恐惧]
刘姐在这份告知书上签了字,这不一晃3年过去了,今年刘姐要退休了。上个月我就把档案给了社保所去初审,上月底社保告知刘姐符合退休条件,让去取档案填写退休表格。刘姐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
当初写告知承诺书时,刘姐还一个劲儿的问我影不影响将来退休?当时我也不敢完全肯定,现在我可以放心的告诉大家,如果你的档案里也少这几个材料,最后不会影响你退休。而真正影响退休的是你有没有交够最低年限,有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祈祷]
华为的狼性团队让很多企业都羡慕,但是99%的企业学不来!
只想喊喊口号、搞搞形式,就能能把团队打造得嗷嗷叫,送你三个字:“想得美”。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华为的特色薪酬管理——岗位薪酬体系。
华为薪酬管理——岗位薪酬体系
华为职位与薪酬管理的具体过程,可以用16字来概括: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
对于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岗位工资的确定,既要考虑外部竞争性,也要考虑内部的可支付能力和公平性。
— 1—
以岗定级
建立职位和职级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知道薪酬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绝大部分人都花费过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去精心规划过自己企业的薪酬考核系统。可是最终的效果却往往与老板的初衷大相径庭。
华为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的薪酬体系中的以岗定级,是通过职位、职级表来确定的。
每一个职位会确定一个对应的职级,华为这个职级就是这个岗位对企业贡献的价值评估,包括了对组织绩效的评估,对岗位价值的评估和对任职者个人的评估。
这里华为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对于每一类岗位确定岗位序列。
例如研发岗位序列、市场岗位序列等,其中,研发岗位序列又包含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渐进的职位。
第二、对职位序列进行评估。
评估的重点在于职位的应负责任是什么,控制的资源是什么,产出是什么,以及这个岗位面对的客户和环境的复杂性程度是怎样,并参考承担这个岗位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这里面最主要是通过职位承担的岗位职责和产出来进行衡量,衡量的结果用一个职级的数字来进行描述。
华为用的是Hay的职级序列。做完了这两步,就建立了一个职位和职级的对应关系。
— 2—
以级定薪
界定工资范围
对于相对于整个薪酬体系而言,仅仅学会驾驭“以岗定级”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要想全面深入地激活薪酬管理有效落地,强化员工凝聚力,实现企业高速长效发展,你还需要学习华为的“以级定薪”。
以级定薪实际上就是一个职级工资表。
华为的薪酬使用的是宽带薪酬体系。
对于每一级别,从最低到最高都有长长的带宽,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可以对自己的员工,根据绩效在这个带宽里面的位置进行工资调整。
在同一级别里面,可以依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在每年的公司例行薪酬审视中,或者当员工做得特别优秀时提出调薪申请。
由于不同级别之间的薪酬区间存在重叠,员工即使不升级,只要持续贡献,绩效足够好,工资也可以有提升空间,甚至超过上一级别的工资下限。
这样,有利于引导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做实、做深、做久,有助于岗位稳定性。
所以,以级定薪,就是对于每一个级别在公司能拿多少工资进行了一个界定。每一个主管可以根据以岗定级来确定员工的职级,然后对应在级别上,确定员工的工资范围。
— 3—
人岗匹配
人与岗位责任匹配评估
很多时候,老板或负责部门只是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强调岗位责任,却忽略了员工本身的能力与潜力。
这样往往会导致企业在薪酬管理的时候经常用粗暴的奖钱或罚钱来对员工的态度、能力等给出定性,这是员工最讨厌和最抵触的。
华为的人岗匹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
所谓人岗匹配,指的就是员工与岗位所要求的责任之间的匹配,以确定员工的个人职级及符合度。
人岗匹配最核心的是看他的绩效是不是达到岗位的要求、行为是不是符合岗位职责的要求。另外,还包括一些基本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素质、经验等。
如果出现岗位调动,一般来说,人岗匹配是按照新的岗位要求来做认证。
认证往往都在新岗位工作三个月或半年以后才进行,而不是调动之后立即进行。
等到人岗匹配完成后,根据新岗位要求的适应情况确定员工的个人职级及符合度,再决定相应的薪酬调整。
—4—华为选择岗位薪酬体系的5大内因
从企业性质来看,华为是高科技制造型企业。
对于制造业而言,大多数岗位的内容具有基本稳定性,基于岗位内容的稳定性,岗位工作的明确化和标准化也就相对容易确定,故大大减小了操作难度,保证了科学性。
如果是互联网企业,由于外部环境变化速度较快,企业战略也需要经常调整。
带来的结果就是有时需要对岗位进行调整,因此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基于岗位的薪酬体系并不适用。
采用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更有利于激发员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对于风云变幻的互联网行业可能更为适用。
华为这套模式值得所有中小企业借鉴,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做起,建议入手《绩效管理10大系统落地课程》,帮你从零开始,打造专属企业管理系统。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让你想起一个人#
那是一首《三月里的小雨》。
时光还要倒流到1985年7月的那个毕业季。大学四年,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拿着派遣证就要劳燕分飞,去被派遣的单位报到了。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是包分配的,包括单位里还给你分配住房。自己只要安心工作就行了。所以那个年代大学毕业了每人都有派遣证,档案自带。
回想那个时候,大学刚毕业的第一年,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是45.5元。一年后定级工资是50.5元。那个时候的猪肉价格是每斤0.81元,后来是每斤1.05元。不过我刚上大学的1981年,猪肉价格是每斤0.73元。所以能够拿到四五十块钱足以满足生活需要,如果自己会过的话每个月还能节省下来15-30块钱。那个时候的幸福感真的是满满当当的。
回到题目问到的问题。就在大学毕业前夕的一天下午,大概是7月12号左右吧,我们班在新教学楼的107室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毕业欢送会。没有主持,没有嘉宾,我们既是主持又是嘉宾。教室里的课桌都被拉倒了四周的墙边,中间腾出了一个空间。每个同学都要发表一下毕业感言,尔后再表演一个节目。我发表过简短的毕业感言后,我站在两个叠在一起桌子上,为即将分手的同学们唱了一首《三月里的小雨》。
当时在那个场合唱那首歌,既是为即将分别的同学唱的,更是为一个人唱的。这个人她就是合肥联大的一个师妹。因为当时合肥联大没有足够的教室,联大有些专业的学生借用我们学校的教室上课,住宿也由我们学校提供。
那个师妹对我很好。她父母的家是五河的。从她父辈就到合肥了,她自然也就成为了合肥人。
由于她毕业比我晚一年,我毕业分配分别以后就无法再联系了。后来知道她曾给我写过两封信,阴差阳错,我却都没有收到,被收发室遗忘在某个角落了。直到4年后我调动工作,收发室才把她写的两封信交给我。但是一切都随着时光流逝了。因为她没有接到我的回信,不再等我了,然后就去了美国的俄亥俄州。现在已经在德克萨斯州定居了。但是我只是知道她在美国却一直没有见面。
大学毕业第一次与她见面还是22年前的2000年,她从美国回来了。电话告诉我去合肥见个面说说话。于是我便去合肥在马鞍山路的一个酒吧里相聚,诉说一下各自的经历。2000年的那次见面我已经36岁了,她也34岁,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了。
每当听到《三月里的小雨》这首歌,我便想起大学毕业分手分别的日子,便想起与她相处3年的美好时光。现在我们都已暮年,只能通过电话、邮件、微信互相问候!
如果人生还有来世,我会再把《三月里的小雨》这首歌献给我的那个小师妹!
浅谈志愿军60军180师失利后师级以上干部的命运
在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三兵团60军180师损失很大,遭受重创,全师1.1万余人,折损7000余人,仅剩下4000多人,成为抗美援朝历史上的一个悲剧。180师受到重创的悲剧来自多方面,由于志愿军司令部、兵团指挥部和军级领导人在作战行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指挥失误,加上180师的主要指挥官机械执行命令,最后酿成了造成了悲剧的发生。180师失利后,志愿军领导总结失利教训,并对志愿军60军与180师军师级领导人进行了更换。本期将详述参加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三兵团60军180师师级以上干部的政治命运与在55年的授衔情况。
首先介绍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王近山,王近山是二野刘邓手下一员虎将,被誉为"二野的朱可夫","一代战神"。1951年任3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率领3兵团参加援朝战争。在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王近山指挥的三兵团60军180师损失惨重,王近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指责为不懂战术并犯有"右倾"错误。出国首败于第五次战役,使得王近山在1952年的评级中以兵团副职被评级为副兵团级。
除了在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的指挥失误外,王近山还二败白马山战役。1952年8月下旬,38军奉命准备进攻韩军第9师占据的白马山阵地。在战役发起的前4天,114师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却叛变投敌。谷中蛟的叛变,使38军的进攻计划完全透明,失去了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当时38军归属第三兵团指挥,当38军代军长江拥辉请示王近山是否可以更改作战计划时,王近山却拒绝了江拥辉的合理建议,使得白马山战役遭到不应有的失利。王近山指挥第3兵团三战两败,他的代理司令员也因此无法转正,55年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
介绍完王近山之后,下面该说一下三兵团副政委杜义德。杜义德,出色的政工干部,文武兼备,不仅政治工作出色,而且指挥部队作战也相当优异,可谓文武全才。杜义德从49年初二野三兵团成立后即出任三兵团副司令员兼10军军长,51年做为王近山的搭档任三兵团副政委,与王近山一起率三兵团出征朝鲜,参加援朝战争。受志愿军第五次战争中180师失利的影响,杜义德直到1957年才由兵团副职转任三兵团政委,任兵团副职的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也因55年授衔时仅为副兵团职而授中将军衔。
叙述完三兵团两位军政首长后,下面再谈60军的两位军首长。由于在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的指挥失当,60军军长韦杰与政委袁子钦先后被调离一线部队,失去了军队指挥权。韦杰入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军事学院函授系主任(正军职)。袁子钦调总干部部工作,任总干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二人在55年授衔中均以正军级授予了中将军衔。从二人授中将军衔来看,二人似乎没有受到影响。实则不然,在共和国首次授勋中,韦杰却因180师的失利而仅获一枚二级八一勋章。根据1955年一级八一勋章授予红军时期的师级以上标准,红军时期任红15军团第75师师长的韦杰,本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但受180师失利的牵累,韦杰被低授一枚二级八一勋章。
介绍完志愿军三兵团与60军四位领导人后,下面重点介绍志愿军60军180师四位师领导战后的命运仕途。他们分别是志愿军60军180师师长郑其贵,180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吴成德,181师副师长段龙章,180师参谋长王振邦。
在1951年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由于志愿军60军180师师长郑其贵所率180师建制被打散,郑其贵被撤销师长职务,停职审查。1952年评级时被定级为准师级(行政降两级),后被任命为三兵团管理处处长(正团级)。回国后,任吉林军区副参谋长(副师级),吉林省军区白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副师级),1955年授予上校,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志愿军60军180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在180师分散突围中被俘。朝鲜战争结束后,吴成德释放回国后被开除党籍,按营级干部转业,分配到东北一农场当副场长,直至1982年才恢复党籍与名誉, 并享受军级干部待遇。
志愿军60军180师副师长段龙章,在180师突围失利后被被处分降职任第六十军作战处长(正团职),1952年在军队评级中定级为正团级。回国后任60军181师炮兵副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9年晋升为上校军衔。
志愿军60军180师参谋长王振邦,在180师突围失利后,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因系刚刚任师参谋长且率部约1000人成功突围,免于处罚,仍继续担任原职,成为180师唯一留任的师级干部,1952年王振邦评级为准师级,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宁德头条#
柘荣县的文化达人叶老叶作楠
陈孙华
叶老叶作楠先生1927年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的书香门第,师范毕业执教鞭若干年后,新中国成立便投身革命,土改运动结束,组织上把擅长美术的叶老分配到隶属于福安专区地委宣传部的文工团任舞美设计师。
由于柘荣县缺乏文化人才,1953年组织上把叶老调任柘荣县文化馆馆长;后因柘荣县越剧团缺乏舞美设计师,叶老被调到县越剧团任指导员兼舞美设计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党的“双百”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群众文化方兴未艾,叶老又回到县文化馆任馆长;1961年10月柘荣复县(1956年8月撤县),县越剧团从霞浦县回归柘荣县,因缺乏舞美设计师,组织上把叶老调到县越剧团任舞美设计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电影进农村,叶老被调到县电影队,成年累月下乡放映电影,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界拨乱反正,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叶老第三次任县文化馆馆长至退休。
叶老参加革命工作至退休,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从来是二话不说听从指挥,是个地地道道的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文革前和文革时期,全国都注重宣传栏进行政治宣传,擅长美术的叶老还精于文字和谙于书法,30年如一日地在上级的组织下业余义务制作各类宣传栏。
叶老退休后,先后写了一部自传,一部缅怀其父的回忆录;叶老的先父叶森先生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法律专业,学成海归省城在教育厅任职,因无意仕途而辞官回老家寿宁创办寿宁一中,桃李满天下,叶老和叶森先生的一批学生,为永远不忘叶森先生,历时3年蒐集了大量图片、资料,编纂了一部图文并茂的叶森先生纪念册,叶老为寿宁县的县志和文化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叶老自费编纂了一部《柘荣县文化志》,使得柘荣县志得以充实、丰富,功不可没;叶老对摄影情有独钟,为后人留下了几大册摄影集,还时有上老年大学讲课,传授技艺;柘荣县老年大学创办了30年,30年来叶老几乎一节课也不落地持续“充电”;叶老75岁时学会跳交际舞,后来任老年舞蹈协会会长;叶老80岁学会电脑基本操作,用电脑写稿发表于媒体,是《福建老年报》和福建《金秋网》的通讯员;叶老89岁学会刷微信,学会网购。
1955年国家干部改供给制为工资制,叶老定行政19级,相当于现如今四级调研员,而叶老后来在事业单位的文化馆退休,工资定级为专业技术10级,是中级职称的起点级,相当于副科级的三级主任科员,叶老从无怨言,从来不找组织上“讨说法”。
叶老83岁时,光荣地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叶老稳健庄重、亲和慈祥、与人为善,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争名利。
2023年1月7日,叶老善良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其亲属遵其遗嘱丧事简朴,有关县领导和他生前友好参加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达人的吊唁活动。
(2023年2月1日夜于福建省柘荣县)
图中人物是叶老叶作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