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讨要欠薪一年多,调解过后终于盼来结果】#为民讨薪冬日暖心# 2020年8月份,来自四川的小康和家人、老乡们来到福建泉州泉港一房地产建筑工地做泥水工。2020年年底工程做完之后,他们还有49800元薪资没拿到,分包方刘某曾给他们写下欠条,并答应两到三个月内付清,但到现在没有兑现。帮帮团记者联系了分包方刘某,他说总包方工程款没到位,无法给工人兑现工资。总包方陈总则说,进度款已经足额发给刘某,只剩下20%工程款未结清,刘某应当负担起工人工资。经过调解,总包方答应:欠薪金额核对无异议后,总包方将在两个星期内支付。小康等人目前已将49800元工资表递交给总包方,等待结果。帮帮团将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希望工人早日拿到工资。#帮帮团快讯# #媒体微观# via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
福州一名老师状告贫困学生,向学生讨要6620元助学欠款,为了追回这笔欠款,老师奔波了10年,花费3万多,起因竟是一封“绝情信”。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故事中的老师名叫庄智刚,是福州海员学校的一名资深教师。
庄智刚退休后,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的退休金,此外,他还在一家工业技校挂职任教,每个月工资2000多。
如此算来,庄智刚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
与他的收入相比,6620元欠款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么,庄智刚为什么要状告一名贫困的学生呢?
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为了追回这6620元欠款,庄智刚跑遍了沿海十几个城市,前后奔波10年,花费2万多,他到底图什么呢?
这一切,都跟一封“绝情信”有关。
2001年2月,新年刚过完,庄智刚就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
写信的人叫王健祥,是庄智刚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
庄智刚不但是王健祥的老师,也是他的“恩人”。
因为王健祥是一个贫困生,家庭条件比较特殊:

王健祥有一个妹妹,患了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还导致家里欠了很多外债。
为了躲债,王健祥的父亲离家出走,只剩下一个务农的母亲操持家务。
因此,王健祥在考入海员学校的第二学期,就交不起学费了。
为了帮助王健祥完成学业,庄智刚无偿资助了他。
从上学的第二年开始,王健祥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都是庄智刚资助的。
2000年,王健祥顺利毕业,成了一名海员。
那时候,刚毕业的海员实习期间是没有工资的,但是如果没有工资,王健祥就吃不起饭。
为此,庄智刚东奔西跑,托人找关系,给王健祥找了一份有实习工资的工作,每个月能拿到800元。
王健祥参加工作后,经常给庄智刚写信,信中都是感谢的话语。
然而,这一次的来信却非常意外。
庄智刚打开一看,差点被气晕过去。
原来,这是一封言辞激烈的“绝情信”。

在信中,王健祥对恩师庄智刚说:“你当初资助我,其实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我当初真不该学习这个专业,浪费我三年的青春”
庄智刚万万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资助的学生,如今却骂自己是黄鼠狼。
一气之下,庄智刚把王健祥告上了法庭,他要讨回资助王健祥的学费和生活费。
庄智刚一共资助了王健祥3年,生活费加学费一共有两万多,其中有书面证据的资助款只有6620元。
因此,庄智刚打算只追回这6620元助学款。
法院庭审的时候,没有联系到王健祥,他已经断绝了与庄智刚的任何联系。
最终,法院判决王健祥必须归还给庄智刚6620元助学款。
判决容易执行难,因为,此时王健祥已经找不到人了。
人海茫茫,庄智刚能找到王健祥吗?
刚开始,法院的工作人员找到了王健祥的老家,但是只剩下空房子,很久没人居住了。

王健祥的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她说她也不知道王健祥去哪了。
找不到王健祥,判决就没办法执行。
就这样,庄智刚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讨债路”。
但是,谁也没想到,庄智刚为了找到王健祥,前后奔波了10年。
那么,他是如何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到王健祥的呢?
庄智刚找到了王健祥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包括港口、码头、船舶公司,但是都没有找到。
这些地方分布在沿海城市,从南边的福州,到北边的青岛,庄智刚来回折腾了3年。
很多人都劝庄智刚放弃,他们说,为了6620元找一个人,实在不值得。
但是庄智刚说,我在乎多少“钱”,我只是要讨要一个说法。
找了三年无果后,庄智刚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发动大家的力量。
他找到当地的报社,刊登了一篇名为《退休老师悬赏三千找学生》的文章,征集线索。

在此期间,有几个人提供了线索,但都是假消息。
直到2010年,事情才有了转机。
这一年,庄智刚突然意识到,王健祥已经30岁了,应该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
于是,庄智刚打算采用“相亲说媒”的方法找到王健祥。
庄智刚找到一个媒婆,让这个媒婆以“说亲”的名义去见王健祥的奶奶。
从王健祥奶奶那里,媒婆打听到,王健祥已经结婚了,而且做了上门女婿,居住地在仙游县象溪乡。
原来,王健祥已经成家了,而且在象溪开了一个彩票销售门店。
庄智刚把这个可靠的信息反馈给了法院执行部门。
2011年4月27日,当地法院将王健祥从象溪带回了泉港区法院。
在法院里,时隔10年,庄智刚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学生王健祥。
两人见面后,王健祥依然指责自己的老师庄智刚,他对庄智刚说道:
“我上学的时候,你说当海员工资高,但是我毕业后,工资只有一千多,你把我害惨了”

庄智刚也没有多说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学生,他又能怎样呢。
最后,在法院的要求下,王健祥向庄智刚归还了6620元欠款以及产生的利息,一共1.2万。
为了找到王健祥,庄智刚辛辛苦苦奔波了10年,前前后后的花费超过了2万元。
虽然只拿到了1.2万的欠款,但是他并不后悔。
他说,他要讨的不是“钱”,而是一个“理”。
关于这个故事,您是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2008年,她是世界级杰出的女科学家,研究成果造福亿万人,后放弃千万年薪,弃美归国,网友:“当代花木兰。”
她就是美女学霸胡海岚,一位从小就对生物和化学热爱的人。自从1992年,胡海岚被保送至北大生物系后,她满脑子全是学习,只关心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 ,能见到她的大多数时候不是在上课、看书、就是在做实验。

1999年毕业后,尽管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企业众多,她也没有立马走上工作岗位,而是选择去美国继续深造,因为她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好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
到美国后,胡海岚就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神经生物攻读硕士、博士。也正是这时起,她果断放弃自己正在研究的已经很成熟的课题,而转向脑科学、脑神经的方向。并且后续又转向更加细致的动物行为及脑机制的研究。
那时候,因为这个领域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成果,所以此后连续十几年,胡海岚更是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完全都献给了实验室。她像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知识、累积着经验。
于是在2003年,胡海岚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实验室工作过一年。之后五年间她又到著名的冷泉港实验室工作过。
也正是有了这些实践操作的打底 ,很多公司企业以及一些实验室,都不断的向她抛出橄榄枝,并且用最好的薪资待遇招揽胡海岚。

但是,胡海岚挡住了一切的诱惑,于2008年回到祖国,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以研究所组长的身份,专事神经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2015年,胡海岚到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任博士生导师、神经学中心主任、脑科学院长等职务。
在忙着教学的同时,胡海岚依然带领着研究团队继续在神经学领域进行探索,也因此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多的突破。
2018年2月15日,在著名的刊物《自然》上胡海岚与团队对研究成果做了总结,以2篇长文章的形式进行了发表,瞬间引起了学界各处的骚动,因为人们发现这个中国的科研团队,给抗抑郁药物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有人说,这绝对是打破了世界性的难题啊!
胡海岚团队在长文中介绍过:人的大脑中有个很小的“反奖赏中心”的核团,它能控制负面情绪的发作,在小核团内部的活动,出现异常或是进入到高放电的状态时,它就会抑制大脑的“奖赏中心”,“反奖赏中心”的核团就可能发作,这可能就是人们开始抑郁的部分原因。

那时传统的抗抑郁药几乎都是见效慢、但是副作用却非常的大。团队人员同时发现,氯胺酮(医学上一般作为麻醉剂在使用,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控。)能够快速起到效果,能够很快地阻拦“反奖赏中心”的反状态。
而在研究这个的同一时刻,他们还注意到了能用在未来抗抑郁药物的靶点(起效点)。
那时候,胡海岚她们不光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团队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的实验室合作,对氯胺酮进行分离改造,在留下它抗抑郁作用的同时,同步要研究剔除它的依赖性,以及其他的一些副作用。
另一边,团队同步与临床上合作,采用老药新用的思路来治疗抑郁症。
胡海岚说过:因为我们要对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它的副作用、还有大量多次的临床试验。所以从最基础的研究、然后有所突破、再到临床具体药物的应用,一般需要10年的时间,甚至是20年的时间,这对所有人都是考验。

2019年,胡海岚荣获第12届“国际脑研究组织-Kemal”国际奖。此奖项所面向全世界范围内两年才评出一位,要对科研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还要求年龄限制在45岁以内。
不仅如此,这项奖之前从未给欧美之外的科学家颁发过。所以,胡海岚成为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当然她也对得起这个称号,毕竟为3亿多人带来了希望!
现如今,抑郁症已成为人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而且患抑郁症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据世卫组织的数据里曾显示过,目前全球3亿余人口都患有抑郁症,而近10年来还增加了18%。2019年,我国的患病率同时高达6.9%
2022年6月23日晚,联合国教科文在总部,授予胡海岚“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一项奖,每年在全球才奖励五位女性科研工作者,胡海岚是该奖项98年设立以来,中国的第7位获得者。

世界需要科学,国家需要人才。胡海岚的研究给人类控制抑郁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让人类增加了战胜抑郁症的几率 ,给广大的抑郁症患者带去了希望与曙光,未来也许不再有人因为抑郁症而发生悲剧。
我们的祖国就是需要更多像胡海岚一样的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她们,人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普通的我们唯一最该做的就是支持她们,默默守护好她们。
#人物# #头号周刊# #故事#
作者:紫木儿
编辑:薄荷
诺曼·托马斯是美国无产阶级的倡导者,他先后六次参加竞选总统,都以惨败告终,但他没有抛弃他的理想主义陷入绝望。他一直保持着正直的品格,不肯抛弃美国原有制度,苏联人也痛恨他,不认可他是社会主义者,他批评过苏联国内的大清洗行为;他反对美国介入一战,越战期间他呼吁美国退出越战,组织反战活动。

托马斯的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曾是长老会牧师,小时候他就开始独自练习抑扬顿挫的声调,后来他的演讲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能讲得像美国著名政治家们一样的引人入胜。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托马斯环游世界,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殖民主义的邪恶,回国后,他在纽约曼哈顿破败的春天街当一名社会工作者,见到了美国底层人民贫困悲催的生活。他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加上道德的驱使,这让他坚定不移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要参加一战,他在竞选中反对战争,被人扔石头。1918年他申请加入美国社会党,在申请书里这样写道“我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个合作制的联邦国家,并且废除我们当前不公正的经济制度,消除基于此制度上的阶级差别。”
1926年,42岁的托马斯成为社会党的领袖,他长着一对带笑的蓝眼睛,是个温柔的卫道士,一个好脾气的清教徒。1932年他知道自己无法当选总统,便告诫年轻的跟随者们做好失败的准备,“为你的希望而投票,而不是出于你的恐惧”。

他竞选总统提出的纲领有:公共工程、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法案、低价住房、贫民窟清除法案、5天工作制、废除童工法案、老年人健康保险、反共产主义、公民自由、黑人的公民权利和养老金。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建议很激进,托马斯得到728860名选民投票赞成,其中包括当选为总统的罗福斯;而等到了1936年,托马斯的得票下降到187342票,他也不气馁“社会党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看到民主党人通过了一些他们很早以前就提过的政策,例如关税和贸易壁垒、劳动立法、社会立法、社会保障以及……农业政策,如徒置局。”
他喜欢到处发表政治演说,不管那里有多危险,1935年他在密西西比州为黑人佃农争取权益发表演讲,一群喝醉酒的白人把他从讲台拖下来,狠狠揍了他一顿,把他丢到县界之外。1938年他到泽西市发表演讲,反对该市市长弗兰克·海格,海格说过“我就是法律”,海格禁止公民集会,并警告托马斯不要参与其中。但托马斯无所畏惧地来了,海格让警察们狠狠揍他,驱赶并下令禁止他再进泽西城。一小时后他又回来了,警察又把他打了一顿丢了出去,他躺在曼哈顿人行道上鲜血直流。于是他到联邦法院告状,法官对市长和警察们发出禁令,托马斯虽然缠着绷带,但依旧刚正不阿,他在泽西市日报广场面对广大听众,谴责“海格主义”。

苏联恨他,他在苏联“大清洗”期间访问莫斯科后竟宣称:相信个人尊严的人看来,只有一个标准能判断社会的好坏,这就是它在何种程度上接近人皆自由的理想。除非你相信某种无政府状态是可行的,或找到证据证明确实存在一种高人一等、为大众拥戴的统治阶级,那么人们也自然会服从。否则,除了民主制度,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建立理想社会。除了民主制度,还有一条道路就是暴政。
二战中,他反对拘留日裔美国人,几乎是孤军奋战地谴责美国使用原子弹,1948年他最后一次参与竞选总统,大选第二天,一个著名的纽约民主党人说:“不该落选的人落选了。”朋友问他:“你指的是杜威吗?”他说:“不,是托马斯。”
虽然托马斯退出了总统竞选,但他作为传道者四处演说。1960年,他意识到必须裁军并将发生生态危机,他坚信美国向别国提供军事援助最后将带来灾难。他精力旺盛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在路上写了20多本书,当时托马斯已经80岁了,因为得了关节炎而一瘸一拐,可是尽管疾病缠身,身体也已变形,他依然乘汽车或火车全国到处走,为了省钱,他都睡火车的上铺,他发表演讲反对越南战争,谴责战争的罪恶。
有记者问他什么是他多年的成就,他回答道“我想能活到我这么大的岁数,至今仍坚持信念或尝试着坚持信念,就是一种成就了……能够带着某种明确的满足入眠……因为想到自己在一些事情上付出过,比如在公民自由种族关系以及一些其他领域。我认为在美国公众无动于衷甚至怀有敌意之前,保持社会主义的想法,也可算是一种成就吧。”
1968年12月,托马斯在纽约的冷泉港去世,享年84岁,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副总统汉弗莱、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等人都表示哀悼,并高度赞扬了他的贡献;按照他的意愿,他被火化,骨灰散落在长岛。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他不是失败事业的斗争者,而是尚未胜利的事业的斗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