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总今年60岁,刚刚从学校退休。一直以来,他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有一个学期任教了三个班的英语(化解大班额,造成的特殊原因)。同事们称呼他为杨总,因为他的爱人曾经做过生意,赚到了不少的钱。孩子们很喜欢杨总,他很幽默,上课风趣生动,紧密地和时代联系在一起。
杨总把工作当作了一种享受,他乐于用良好的工作技巧和孩子们斗智斗勇。孩子们和老师会一起玩猫抓老鼠的游戏,比如抄作业、耍小聪明背单词、带手机或小说进校园等。杨总与孩子们“斗”,其乐无穷。他在工作中找到了心流,提升了他自我的复杂性,毫无疑问改善了他的生活品质。在学校,杨总是最开朗的老师,没有之一,脸上的皮肤仍然光滑,富于弹性,一双眼睛很清澈,看起来就是50岁左右。
生活中,肯定很多人把工作看作负担,工作成了尽一切努力要逃避的诅咒。还有些人,被迫在做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是流水线上不需要技巧的工作,为了几个工资,乏味地干着,精神熵必然增长。

他们渴望下班,如果有机会,就会偷懒,在工作中磨洋工。他们很认同外界主流的生活观念,人生不要那么累,要“享受”生活。他们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休闲活动,比如旅行、K歌、打麻将、阅读、看表演等等。
我年轻时,就有过这种想法,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我对环境不满,当时老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公务员,在社会上很不受待见,老师是屁股后面吊算盘——吝剥皮(家乡语,抠门、吝啬)。我认为自己可以干大事业,渴望去外面闯荡。大多数周末,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事,空虚无聊。两天的时间,我感觉比上班还要累,内心有种声音,还是要上班。我没有明确区分工作和休闲,我的认同感与工作无关,完全不明白,人生目标的实现,首先就要好好工作。
杨总是属于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他不断挖掘教书里面的乐趣,接受孩子们的挑战。这样的人,哪怕处于贫瘠的环境下,即使是搬砖,干苦力活,Ta们也能够创造心流。外面杂草丛生,内心树木葱郁。

在我的观察中,有太多的人,对于工作上的事,能避则避,下班了,邀上几人打牌,或者在家刷手机,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和爱人喋喋不休,一成不变,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马克思说,工作是借着生产性活动构筑自我的存在,是创造人性的唯一途径。比如教书育人,尝试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下一代,间接地促进社会的进步。老师也因此由受社会驱使的、被动的人,转变成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的人,一个有乐趣的人。
乐趣是需要花费精神能量培养的,并非如超人般一蹴而就。我们要根植于内心,不计外在的报酬,不假外求的体验。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把握周遭环境中的契机,全神贯注于手边的活动,磨砺自己的技巧,使自我变得更强大。
尽管环境里困难重重,我们要学会把环境给予的限制,化解成超越自我的良机,并使工作是够充实,充满乐趣,投注我们的精神能量,在不堪中创造心流。

一份工作的意义,最主要的是看我们的态度,并不是实际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END-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在一次家族聚会上,夫家的一位远房表亲从邻座走过来,贴耳根子好奇地问:“听说孩儿在省城一所重点高校当老师,咋样呀,知识分子不好混吧?一个月的收入能有几张大票子呀?多少哇……”?
早就听族人背后羡慕,此人算盘珠子一向拨的精明,最近几年,凭借着茶叶蛋,家境突然变得殷实富足起来。去年,经媒人介绍,与当地一家非常有名的4s店老板结为亲家,为此,毕业多年仍赋闲在家的女儿,突然风光旖旎了许多,全家也跟着很是风光……。
突如其来的提问,有些猝不及防。很不情愿的略有保留小声道:“不多,也就6000不到……”。
“啥子?6000?话音还未落,这位远房表亲立刻神彩飞扬了起来,嗓门也瞬间提高了七八度,“咦……,不错嘛,风刮不着雨淋不到,一天就能挣200来块,还想啥嘞,又不是一线城市,这点钱足够自己吃喝了,有房贷车贷没有……”?

看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来,越发兴高采烈,继续道:“考不上公务员,当个老师也中哈,我都给俺侄女说了,你学习不好说话又有尾音,但脑瓜子聪明,挂劲一学期,成绩肯定能提高,考不上“清北”、至少也能上省内一本,等毕业了,咱也当个老师,也算有一碗饭吃了,除去一年二个假期,顶多也就半年多时间上班,在家睡觉也照样拿工资,美的很……”。
邻座的一位族人搭话了:“知道现在的教师门坎有多高吗?单就获取中等级教师资格证,就得优中选优、难上加难。小学老师:“硕士起步;中学老师,硕士双一流是底线,去年我校新入职的五位新人当中,光前来报名者就达上千人,录取比例:200:1,博士参与竟聘,不计其数……”
席间散去,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索:常言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师这一职业,是集艺术、科学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能型特殊职业,它不仅要经过特殊专业教育、专业训练,还要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相长学以致用,以及教书育人……。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成绩好坏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做为日后成功和发展的唯一标尺,但虚荣可憎!夜郎自大式的自我陶醉更令人啼笑皆非……。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致敬天下所有师者……。
祸国殃民的一代赚钱宗师,倒卖四川铁路权,成都发起保家卫国保路权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最后清政府被击垮。国家虽然忘了,最后这位大人死的时候留下了1300百多万银两的遗传。相当于现在的十亿人民币,他的导师签章大师的遗产也不逞多让,也是巨产遗留。
李鸿章对盛宣怀的评价是:“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左宗棠上奏,打算抬棺收复新疆,不容国土有失。大概先期预算要1000万银两,清政府穷的来只给了500万两,爱国商人胡雪岩只有帮他先借了500万两。后期又帮左宗棠借了几百万两,才帮助左帅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新疆收复的最大的两个功臣最后死的时候,遗产1000两都没有,不及李鸿章和盛宣怀遗产的万分之一。
中国最应该就是打击像盛这样的商人,为了家族资本利润,牺牲国家利益。清政府在收复新疆时候拿不出1000万银两军费,而公务员盛宣怀的遗产1300万银两,好可怕。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看今天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