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 3公务员考试(公务员9进3)

公务员省考即将开始,报考异地公务员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有最低服务年限限制?

公务员省考即将开始,报考异地公务员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有最低服务年限限制?

2.是否以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3.能否解决调动问题?

#考公# #公务员#

今天,我们的述职正式开始了。

开始的九个人,是科级以下公务员;后来的十七个人是分管领导。

其中有八个公务员是这三年内过来的新人,有两个是50多岁的老人;领导大家都熟悉

老人先述职,一听就是形而上学,毫无新意。

新人述职,不仅是普通话,而且文采飞扬,内容精炼。

其中最喜欢纪委公务员的述职。

这一年,他们查处违法乱纪八十一起,处分八十一起,谈话一百六十一次。

一年查岗一百八十次,查出问题一百一十次。

这些内容,我们以前都是不知道的,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底谁受到了处分,谁被谈了话。

领导述职,文采明显不如年轻公务员,但是他们确实都干了很多事,出了很多成绩。

通过述职,我们不仅对这些公务员和领导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还对他们的人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述职,是一个人在大家面前真实展现自己的最佳机会,年轻人和领导都抓住了,快退休的老人都没太当回事。

今后会不会引起"小三"们横行?会不会有很多孩子找不到爸爸?会不会导致"一夫多妻"的变相合法化?接踵而来的问号不断地敲打着后脑勺,这世界变化太快,吃瓜群众被甩了几条街!

这些无数个问号缘于四川成都的一则消息。

四川省卫健委:《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月15日起施行。主要修订以下四方面内容:四川生育登记取消数量限制;取消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简化生育登记的要求;增加信息共享的要求。新《办法》适用于双方或一方为四川省户籍人口,以及在四川省长期居住且持有四川省《居住证》的非四川省户籍人口。

说真的听到这则消息,很多人都会吃惊的!笫一感觉是虽说现在人口处于负增长了,各地政府为了扭转这种趋势,都在下猛药,以期回归正常增长的轨道,但总感觉这药方是不是开成偏方了!因为这很有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1月30日,四川省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工作人员解释说,办理生育登记,是为了保证妇幼服务更好地开展,保障相关部门对当地人口的有效监测。《办法》并非鼓励不结婚生孩子,而是为了保证“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让其进行生育登记后就享有一些妇幼保健的服务。

话说回来,以前计划生育时代,生小孩是要先办理准生证的,这个准生证办理过程就像查户口一样。办理要求:

1、拿夫妻双方的户口和身份证,男方单位出具婚育情况证明(就是证明你已经结婚,无单位的就去居委会问问)。

2、在男方户口所在地办事处或公司的人事部门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即准生证,也即“指标”。(如果你在外地务工,必须回家才能办理)。

3、女方到指定地点去检查,开具怀孕化验单或诊断证明,地点可以询问女方单位的计生管理部门,无业的去问居委会。

4、如果办事处没有生育“指标”(年度指标满了),而你未经许可出生的小孩将是“非法”的,会遭到严厉的惩罚。现在户口政策放宽了,原则上讲凭医学出生证明就可以上户口。一些地方政府把上户口与计生挂钩只不过是计生管理上的手段,违反计生会让你交所谓的社会抚养费。

5、普通人办理该证一般要经受计生部门严格审核。关键各地不联网,各机构信息不共享,婚姻登记处你几年前领证了,户口机关你的信息还是未婚,因此,办证你要往返多次,不花费N天基本搞不定,尤其是大城市的。

这么一看就会发现,这准生证实际比查户口还严,至少在城乡层面从各个环节堵住了非婚生育及意外怀孕生育的通道,这种生育是违法的,是不被法律保护的!而对比如今的政策,这放的步伐太大了,虽然方便监控人口变化,保护了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会很多!

这口子一开吧,眼见的一些事就浮在眼前。对高收入男性来说,如果妻子不愿意或无法多生育的,可以在外面多生几个,能提供稳定持续的经济支持,这多少会有变相"一夫多妻"之嫌。对高收入女性来说,找个喜欢的谈恋爱和生娃,但不结婚,有独自抚养孩子的能力,和男朋友的感情好,可以一起抚养孩子,感情不好随时分开。对低收入的女性来说,有可能去帮助不愿意结婚但想有孩子的单身男性。

小编以为,四川卫健委公布的这个《办法》得观察一段时间再定论,虽然是重新回归人口监测及生育服务本位,但是这对未来男女婚姻观和感情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对其它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也有了一定影响力,在此不宜过度置评,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

   高校毕业生倾向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会呈上升趋势?对于超千万的毕业生群体来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信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二线城市仍是首选

   家住河南郑州的刘燕在大学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正在准备参加当地的教师招聘。她说:“肯定还是想优先考一、二线城市。如果没考上,考离家近的三、四线城市也能接受。”

   “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门,尽管不能全面理解城市等级和职业生涯的关系,但总能判断出在各类城市就业的长短期收益差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副主任魏国学表示,进入一线城市会面临激烈竞争,薪资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方面可能并不友好,但可以预期更高的发展上限和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在跳槽或者失业时的回旋余地更大。毕业生到三、四线城市求职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也存在劳动力市场规模小、制约长期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做出选择,本质上都是在权衡职业生涯的长短期利弊,并非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再。”魏国学坦言。

   虽然,在三、四线城市就业的意愿增强,但蓝皮书显示,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的占比39.27%,合计超过7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魏国学分析,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从未停止增长,职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加剧了已然激烈的竞争。因此,当毕业生觉得长远的预期收益难以抵消短期竞争带来的损失时,到三、四线城市的意愿就会增强。

  以家乡为参照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家住厦门的赵禾马上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他以家庭所在城市为最低标准进行择业。“除非是公务员外派,不然去别的三、四线城市不如在老家工作。”

   不愿离开家乡,是不是代表着这届毕业生更加“佛系”?

   “对毕业生而言,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魏国学坦言,毕业生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城市工作,除了要适应当地环境,还需重构社会网络,在短期可能得独自承担困难及风险,这些事项看起来很微妙,但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成本,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城市,远走他乡工作肯定是个亏本的决策,理性的毕业生会尽力避免。

   魏国学说:“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的难度非常大,主观性很强,部分结论甚至是道听途说,以家乡为参照进行比较是一种理性行为。”

  选择就业城市并非一锤定音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高校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3%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稳定,并且呈现出扎根西部的趋势。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到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占比为59.52%,上海交通大学赴中西部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创历史新高。

   和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一致,蓝皮书也显示出近三年的大学毕业生倾向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的趋势。2018年,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的比例为7.29%,到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1.77%。

   “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毕业生影响较大,带动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魏国学分析,城市边际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强度此消彼长,一线城市逐步趋于成熟定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释放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速度同步趋缓,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等门槛要求提高,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三、四线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速度较快,利好就业并舒缓竞争。

   “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距离和区位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创造了大量分散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就业岗位,毕业生薪资、机遇、发展空间与一线城市的差别并不明显。”魏国学提醒,到何类城市就业并非一锤定音,而是多次博弈。00后等新生代毕业生择业观更灵活,工作转换频率更快,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快速锁定职业生涯,愿意去三、四线城市就业,也能重返一线城市。

降、减、并、撤、分、沉

——老百姓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期盼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后,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组织和带领全国人民只用七十多年,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的贫困落后国家建设成为全面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富强大国。铁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稳定、发展、富强,也让中国人民由衷的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紧跟共产党。同时,广大的老百姓也期盼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在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面更科学,更低廉、更高效。

一、降低管理成本。严格控制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品及费用开支,改变中国共产党及政府执政成本在全世界最高的状况。

二、减少官员数量。严格控制各级官员编制,取消人大、政协官员兼职地方党政“一把手”,取消地方官员职务高配,实行地方党政官员工作质量和效率考核,奖优罚劣。

三、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相同工作性质的机关部门进行合并。

四、顺应科技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撤销市和乡党政管理机构,实行中央、省、县和社区(村)四级管理体制,减少政策贯彻和工作执行“肠梗阻”。

五、对乡以上党政机关人员进行分流,充实到事业和社会服务行业。

六、县以上各级公务员都分级下沉到社区开展相关工作,通过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广大老百姓亲身体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67401/
1
上一篇考公务员选题(公务员考试题型题)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的新陈代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