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给奋斗的那些人#
几年前我曾采访过任教于河北美术学院的面塑艺术家高君炜,他的面塑艺术奋斗之路给我很深的印象。
生于长于石家庄的高君炜自小便对绘画情有独钟,小学五年级时,学校安排了美术课,高君炜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等美术知识。
父母看他喜欢绘画,便给他在石家庄市第一文化宫报了名,凭着对绘画艺术的痴迷,聪慧好学的高君炜画技长进很快,在六年级时,他的作品曾荣获全市少年水彩大赛一等奖。
升高中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石家庄40中,继续在那里学习美术专业。
上到高二时,高君炜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兴趣,便生出学习雕塑的念头。之后在熟人的引荐下,他终于拜河北师大美术系教授黄兴国为师学习雕塑。
在黄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高君炜做了许多人物头像、胸像,还时常进行真人写生……通过两年多的大量实践,熟练掌握了许多雕塑技法。
2002年,高君炜如愿以偿地考入天津美院雕塑系,师从于世宏、谈勋等知名教授学习雕塑。大学期间,他跟随教授曾参与过国内许多城市雕塑的创作,那既是一种实战演习,也是一种较好的锻炼。
此外,天津“泥人张”、“面人汤”等民间泥塑和面塑艺术也深深震撼了高君炜,得益于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为“营养”,他还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传统民俗风格的彩色泥塑。
2003年,一次偶然机会高君炜接触到了面塑艺术,并在熟人介绍下拜河北省著名面塑大师吕秋玲为师学习面塑。他非常珍惜跟随吕秋玲大师学习的机会,学起面塑来格外上心,也倍加勤奋。有名师的指点,加之自身拥有扎实的雕塑功底,高君炜逐步掌握了中国传统面塑的特点。
遗憾的是,高君炜才学了半年多,吕秋玲大师不幸因病逝世,因此他也算是吕秋玲大师的最后一个学生。之后,高君炜又跟随吕秋玲大师的得意弟子孙永强继续学习面塑技艺。
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高君炜到石家庄东方美院(即河北美院前身)雕塑系任教,工作之余,他继续坚持进行面塑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大闹天宫》可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孙悟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二郎神、哪咤及天兵天将等80多个人物错落有致,姿态各异,各具魅力;所有人物都被固定在用铁丝制作的框架上,铁丝全用蓬松的棉花包着,状若白云,这更烘托出各路神仙在空中腾云驾雾激烈争斗的壮观场面,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君炜的创作题材多以盔甲武将及神话人物为主,制作精细,色彩古朴典雅,艳而不俗。他尤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所塑人物神态遒劲威严,额盔、铠甲、蟒袍以及手中的武器多饰金银粉,更显硬朗质感,接近舞台效果。
从十八罗汉到大闹天宫,从嫦娥奔月到钟馗捉鬼,从鲤鱼跳龙门到各种花卉……许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及民间传说的人物,都成为高君炜面塑创作的极品。
2010年3月,高君炜被选调入东方美院文化产业园,并成立了炎黄传统造型艺术院。在美院提供的这个平台上,他带领着几名学生一起将现代学院派雕塑知识和技法与传统的民间雕塑工艺相结合,开始创作面貌全新的现代面塑作品。
2010年,在“5.18”河北经贸洽谈会上,他创作的“钟馗捉鬼”、“定军山”、“关公”三件面塑作品参展,其中“关公”荣获优秀奖。
2010年11月,在“河北旅游招商洽谈会”暨“环旅联盟年会”上,他的大型面塑组雕作品“大闹天宫”获得“创新设计比赛”三等奖。
目前,高君炜在石家庄专业从事面塑艺术创作,已有众多面塑作品荣获各类大赛奖项,并受到许多业内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回顾高君炜从事面塑艺术的发展轨迹,从开始的喜好到为之着迷,乃至将倾其毕生精力来守卫这份艺术,我也被他这种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
在民俗文化日益缺稀的今天,正是有像高君炜这样的“艺术长征奋斗者”,为光大我国面塑艺术、发扬民俗文化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面塑艺术——这项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一定能长久地流传下去。
1949年8月3日,中央军委向各野战军、各大军区发出指示,要求从陆军作战部队和各地军政大学选调飞行学员。
赵宝桐很幸运地成了这九百三十名中的一员,并被分到了歼击机航校。
1950年10月,赵宝桐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了三师七团三大队任中队长,他成了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担负着保卫祖国领空和全国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职责。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赵宝桐随空三师进入前线时,正赶上美空军布置所谓"绞杀战"。
1951年11月4日上午,赵宝桐参加的第一次空战开始了。飞到肃川上空时,赵宝桐往下一看,只见在一朵白云边上,有许多小黑点在移动。
赵宝桐驾着米格-15,带着僚机冲了下去,朝敌机群猛烈攻击。拥有二十四架F-84 战斗轰炸机的敌机编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整齐的队形一下子被打乱了,只好东摇西晃,以逃避他的射击。
这正是袭击敌机的最佳时机!赵宝桐毫不犹豫地咬住了两架进入射程的敌机。一阵猛烈的射击,其中的一架敌机冒着黑烟坠入海中。当他正向另一架敌机发动攻击时,忽然想起了四师的战友们传授给他的经验∶当你要向敌人进攻时,首先要看看是否有敌人正向你攻击!
他猛地一回头,果然,一群敌机正从后面跟了过来,机头已经对准了他!情况紧急!赵宝桐朝前面又打出一串连发炮弹,也来不及看看敌机是否被击中,就将自己的战机急忙拉起!
一串串火光从他的机尾下飞掠过去。好悬!他这才喘了口气,向下看了一眼,见海滩上倒扎着一架敌机,机上还冒着浓浓的黑烟。正是他刚才击中的那架敌机。赵宝桐欢欣鼓舞地返航了。他开创了三师空战中一举歼灭两架敌机的纪录。
飞机刚刚在机场上停稳,地面上的人们就跑过来了。他们把赵宝桐抬下飞机,欢呼着一次次地把他抛向空中。大家实在是太高兴了。二十三岁的赵宝桐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平时总是微皱的双眉也舒展开来,他开心地笑了。
11月23日12点 45分,前方情报∶美空军F-86、F-84、F-80型飞机六批一百十六架,高度七千米,向北窜犯,并在清川江和肃川地区降低高度,对地面铁路目标进行了轰炸扫射。
三师七团二十架米格机在副团长孟进的率领下起飞迎敌,在八千米高度上,向敌机活动空域飞去。
当编队搜索至肃川地区上空时,一大队大队长刘玉堤报告∶"左下方发现敌机四架!"
三大队六架战机立即下滑转弯,向敌机俯冲下去。赵宝桐一心急于作战,飞速向敌机扑去,单机跟上一架美机。美机飞行员没有想到在空中会突然冒出这么一架米格机来,一时方寸大乱。赵宝桐不待他反应过来,"咚、咚、咚",连连射击,炮弹正中敌机机身,这架F-84冒着黑烟向地面栽了下去。
旁边一架美机见势不妙,慌忙急转,不料一侧身,正好将大半个机身暴露在赵宝桐面前。赵宝桐得势不饶人,跟着一侧机身,狠狠地按下了炮钮,看着炮弹在敌机的机翼上打出了几个大洞!受伤的美机水平转弯,向南逃去。
12月2日,又一次空战开始了。赵宝桐飞至清川江上空,敌机出现了,而且是他们多次遇到但未领教过的F-86!
遭遇强敌,赵宝桐不敢大意,恰巧有两架敌机,穿过清川江口向海上飞去。他一带机头,咬住了敌机的尾巴。敌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按下了炮钮,顿时,黑烟大起,一架F- 86栽进了大海。
紧接着赵宝桐又咬住了另一架敌机。几条火舌向敌机飞去。赵宝桐清楚地看到敌机冒出了浓烟,摇摇晃晃地飞着,接着一个翻滚,一头栽了下去。
1952 年 7月,赵宝桐随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回国,受到了举国上下的热烈欢迎。随后,他又回到硝烟正浓的朝鲜战场,再次在空战中大显神威,为他的战机涂上了第九颗红星。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赵宝桐创造了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最多的个人记录,至今无人逾越。他前后受到了五次通令表彰,荣立两个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金日成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
赵宝桐回国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都接见了他。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还说∶"打飞机我不如赵宝桐。"可见赵宝桐给他的印象之深。
拿着爹妈的血汗钱,到处展示名媛风的状态在网上钓凯子
足智多谋蛋糕yW今天的阳光刚好。因为博士在考虑读文化遗产方面的专业这段时间一直在游览意大利的世遗朋友约我圣诞来多洛米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