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青州泰和山景区观摩交流行
文/蓬春
2023年正月初五日有莱州融媒体编外记者、鸿城营销策划总经理于森清牵头介绍莱州市九阳书院、受青州市泰和山景区道教协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潍坊经济发展促进会 会长王树忠的邀请、有莱州九阳书院院长、莱州工信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毛志远带队:书画家、作家雕刻家、艺术企业家、中医师及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一行等、莱州青岛鲍氏医学道医传承分会、和武术非遗传承人组成的参观交流学习团组、于初五日上午参观了青州考骨、名胜古迹、发掘传承历史文化、对文物古迹所用、所改、设计等、并对文学书画、文化古建筑和医学太扱拳武术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项目、并对中医制香一路行发展交流、毛志远书现场与罗净玄道长交谈、医药香制造流程、并现场食用,与莱州制香厂联系合作。鲍开春与北京住厦门散打教练进行实战交流、并对二0二三年山东太极拳武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计划和按排。莱州书画家:王成喜、尹宗强、张黑石、刘国卿、马志新、曲寿先等现场书写了《精气神》《天缘谷》《业旺如春》巜得山水清气、拯天地大观》。泰和山冯海春道长现书《为人民服务》巜道法自然》《仙风道骨》等赠与莱州九阳书院团队。共同学习研讨、相互吸取经验和做法,为莱州经济体制改革和古建筑文化修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

参加调度观摩人员:
毛志远、莱州工信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九阳书院院长。
程绍亭 、原青岛莱西市作协主席,莱州市作协顾问。
高淑平、新华保险烟台莱州法人业务部经理,莱州博海制笔厂负责人
周世辉、莱州玉雕刻非遗传承人。
刘国卿、南十里中学。
原岁颖、文峰路中心小学。马志新、南十里中学。
尹宗強、博雅花园。
王成喜 、市卫生健康局老干党支部副书记,中医传承人。
于森清/莱州融媒体编外记者/鸿城营销策划总经理/奥海,海洋生物/全球优选超市,旅行社。
王世杰、莱州材机厂。
杨升涛、莱州博正汽车安全经理。
董希君、鲍氏集团总经理。
鲍开春、莱州市武术协会燕青拳研讨会长。
韩俊、王廷全、刘代章、刘佳汶:青岛鲍家道医(杨岐派)传承人。
陶俊山、张黑石、刘国泰、

曲寿先。
#头条创作挑战赛#林长懋是明朝前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莆田,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后,被授官为青州教授,后又提拔为编修,和刚刚提拔为礼科给事中的戴纶一起侍奉皇太孙朱瞻基一起读书。
仁宗皇帝朱高炽继位之后,皇太孙朱瞻基很自然地成了皇太子,林长懋也被跟着提拔为中允,而戴纶则被提拔为洗马。林长懋为人刚直,和戴纶之间的同僚关系相处得很好,彼此性格很是合拍,也一起多次上书直言陈事。比如在最初的时候,戴纶和林长懋曾经上书给朱棣建议,让刚刚皇太孙朱瞻基多多学习读书,而少去外面骑马射箭。
由于,朱瞻基本人比起读书更喜欢骑马射箭,所以这件事情被朱瞻基知道后,心里暗自怨恨戴纶和林长懋两人。
等到朱瞻基登基成为宣宗皇帝时,表面上将戴纶提拔为兵部侍郎。但不久后,便以戴纶之前曾经谏猎忤旨为由,将其贬去交阯参赞军务。而林长懋在不久后,也被贬官为郁林知州。

一段时间过后,戴纶因为一些小问题,被朱瞻基下令逮捕入狱。朱瞻基亲自审讯戴纶,戴纶竭力抗辩,更加惹得朱瞻基龙颜大怒,将戴纶乱棍打死,全家籍没。
而后林长懋也因为一些小事,被朱瞻基抓住借口逮捕入狱,但他没有像戴纶那样竭力为自己抗辩,所以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直到正统年间方才被释放出来。
#历史#
♦清代276年,山东各州县考取的进士人数
清代科考,山东东部的成绩远好于西部:
①、县均中进士最多的2个府,就是位于最东部的登、莱2府!
②、上半区中,除了济宁州是西部州府外,也全部位于东部!
③、位于西部的孔孟之乡兖州府,也仅在12个府中排名第9名!
♦清代山东各府,县均考中进士人数
01、莱州府 7县,327人,县均46.7人
02、登州府10县,338人,县均33.8人

03、济宁州 4县,117人,县均29.3人
04、青州府11县,305人,县均27.7人
05、厦门府16县,399人,县均24.9人
06、武定府10县,193人,县均19.3人
07、沂州府 7县,116人,县均16.6人
08、临清州 4县, 48人,县均12.0人
09、兖州府10县,117人,县均11.7人
10、泰安州 7县, 79人,县均11.3人
11、东昌府10县,107人,县均10.7人
12、曹州府11县,101人,县均 9.2人
晨读历史——明代诗人曹珖
曹珖(约1566年~1645年),本名珍(任工部尚书后,避明仁祖之讳而改名),字用韦,号葆素,别号季玉,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兵部武选司主事、职方司郎中、南京太常寺少卿。
天启初,加官光禄卿,又进太常、大理卿,忤魏忠贤,削籍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户部右侍郎;崇祯三年(1630年),升工部尚书;崇祯五年(1632年),加官太子少保。后因与中官张彝宪不和,辞官乡居十余年。明亡不仕,崇祯十七年(1644年,顺治元年)八月,降清贰臣王鳌永向清廷举荐曹珖,不就。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赋《绝命词》,绝食而死,终年八十岁。

生平著述颇丰,有《大树堂集》、《折衷微义》、《史评》、《史解》、《闲思往事》、《青州考》、《古文品汇》、《曹季玉先生遗稿》等。
本名
曹珍(崇祯五年二月,避明仁祖讳,改名珖
生平简介
曹珖,本名“珍”,在担任崇祯朝工部尚书后,为避明仁祖朱世珍讳改名“珖”,字用韦,号葆素,山东益都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他与二哥曹琏考中同榜进士,又同授官户部主事。当时,守卫皇城大门的卫兵已三年未发饷,很多士兵向太监借高利贷维持生活,等到发饷之时,太监们抱着债券前来索债,曹珖为稳定军心,勒令太监减息,并以告知皇帝相威胁,太监们害怕,只好听从曹珖安排,从而稳定了卫兵的情绪。
后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期满,改兵部武选司主事,又升任职方司郎中,负责举荐地方军事主官,位置非常重要。当时,有位宰辅找到兵部尚书,为某位地方军官谋求“大帅”的官职。兵部尚书交给部属曹珖通融办理,但曹珖认为不合适,就坚决不办。出补河南参政,他认为自己性情“峻直多忌”,没有上任。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山东地区遭遇罕见灾荒,死亡枕藉,朝廷发放的赈灾钱粮却没能到青州,曹珖心急如焚,连夜致书山东巡抚赵日亨,历数青州百姓遭受灾荒后的惨状,从而为青州百姓争取了赈灾粮米数万石,饥民获得了救济。
泰昌元年(1620年),曹珖升任南京太常少卿。不久,泰昌皇帝因服用宦官进献的“红丸”突然去世,曹珖对此极为愤慨,他向朝廷上疏,要求彻查此案,得到许多正直之士的支持。
天启皇帝即位后,追述曹珖在担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时的功绩,加官光禄卿,又进太常、大理卿。
不久,魏忠贤专权,大肆制造冤狱。曹珖心灰意冷,上表请求辞职,恰在这时,阉党弹劾他与东林党是同伙。后来,阉党修《三朝要典》,诬蔑曹珖利用“红丸案”诋毁朝廷,主张按重罪惩治。曹珖因而被削籍,“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1628年),曹珖被重新起用,任户部右侍郎,负责督办钱法。
崇祯三年(1630年),拜工部尚书。
崇祯五年(1632年),加官太子少保。桂藩重建府第,滥用国库银,费用不够,打算加收山西、河南等省的田赋十二万两,又有官员主张将浙江逋欠织造的银子十余万两纳入正额。曹珖对此坚决反对。
崇祯皇帝任命宦官张彝宪监督管理户、工两部的事务,并且在部堂设正座,与尚书、侍郎共同处理政务。曹珖拒不答应,从此得罪宦官。当时,山东巡抚刘宇烈正在镇压孔有德的反叛,请求工部拨付银、铅等原料。工部没有如数供给,刘宇烈大为不满,指控工部的粗铅“皆滥恶”。张彝宪借助这件事情大做文章,逼迫曹珖下台。曹珖无奈,对朝政完全失去了信心,多次上疏要求退休。当年五月,他被批准致仕回乡。
后来,崇祯皇帝又多次下旨,起用曹珖为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但曹珖依然坚辞不就,家居十四年直至去世。

曹珖有民族气节,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他悲痛于明朝的覆亡,又感叹恢复无望,独闭一室,穿上朝服,面北叩拜,恸哭累日,赋《绝命词》,不食而死。终年八十岁。
曹珖为官十分清廉,从政四十余年,官至工部尚书,当他告老还乡时,其家产还不及一般官员的水平。著有《大树堂集》三卷、《青州考》、《古文品汇》、《解经》、《史评》等。
亲属成员
父,曹姜仲(1532年~1603年),字汝节,号松菴居士。
母,高氏。
长兄,曹璜,字于渭,号础石,别号元素、伯玉。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由司农郎出守西安,先后议织造三十三事、开矿九事,秦人赖之。官至通政司左参议。著有《大云集》、《治术纲目》。
仲兄,曹琏,号还素,别号叔玉。与弟珖同中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著有《曹叔玉先生遗稿》。

妻,赵氏。
子,曹兆孺,荫生。
史籍记载
明末清初·李焕章《织水斋集·郡三大臣(冯琦、钟羽正、曹珖)传·曹珖传》
(待续1)
不知道大家手里还有没有家谱,我们马家的家谱目前最早记录的人约是公元1400-1500年间的盛字辈人,是大明崇祯年间兵部右侍郎马从聘的曾祖父,然后是朝字辈,马从聘的祖父马朝用,往下依次为思字辈,马从聘的父亲,马思选。然后到从字辈,也就是马从聘本人所占辈字。其儿子辈为士字辈,历史记载的有马士禄,马士昌,马士望等人,如今的我是传自马士望支脉。因为其他人都战死疆场为国尽忠了!马士望下一代马国琳,占了国字辈,一直到乾隆年间的马曾鲁的曾字辈。我的爷爷马景春占景字辈,父亲占承字辈,到了我这一代人占世字辈,只不过后来的我们名字的第二个字就不一定非得用世这个字了!给大家讲讲我祖上的光荣事迹吧,有史可查,有据可依,也算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距今已经有400年左右了吧!

《灵寿县志》记载:马从聘(公元1557~公元1638),字起莘,史称马都堂,灵寿城内人。祖父马朝用,父亲马思选,都是岁贡。马从聘是大明王朝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朝廷官员!自幼聪慧异常,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他考中进士,初授青州府推官(类似今天的法院院长),六年后提升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他又升任浙江巡抚太仆少卿、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并给三代诰命。
马从聘既是文臣,又是武将,可谓文武双全。明神宗晚年,西部蒙古族各部屡犯中原,明军将士疲于奔命。马从聘又被任命为延绥(陕西榆林)巡抚,他整顿军纪,训练士卒,筹措粮饷,打造兵器,增设烽火台,并协助镇臣杜松指挥作战,多次击退入侵蒙古之敌,获大捷三次,还曾一度直捣其巢穴。皇帝闻讯后,亲手写诏书褒奖他。崇祯十一年后金(清)大军围攻灵寿县城,马从聘偕三个儿子率族抗清,兵败自缢身亡,马从骋一家被杀54人,男人们战死了,马家的女人们同样宁死不屈,纷纷投井自杀。其中有一位是马从龙的孙子马国琛的媳妇,当时她有孕在身,城被攻破后,她拉着奶奶到了井口,奶奶不让她死,对她说:“你丈夫和你爷爷都战死了,你公公不在家,马家延续的责任就落在你身上了,不要跟着我去死。”就把她藏在一个隐蔽地方,才幸免于难,后来生下了儿子马钜勋。

清军攻城后,血洗灵寿城,马从骋一家54人殉难。知县及其僚属、家眷也大都遇害。除此之外,包括曾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郞的东关耿允楼(随马从骋同列《明史列传一百五十五》)等县内知名士绅50余人也惨遭杀戮,兵民更是死伤无数,县署、乡贤祠、松阳书院、察院行台及许多民房被毁,其状惨不忍睹。由于该年正逢戊寅年,所以历史上称此次劫难为“戊寅邑难”。戊寅邑难是有记载以来灵寿城最大的一次浩劫,全城官民奋勇拒敌,当为灵寿古今之骄傲。县城被攻陷后曾遭受灭顶之灾,马家事迹尤为壮烈,因此人们又将其称之为“马家劫难”。崇祯皇帝下诏追赠马从聘为兵部尚书,“谥介愍,官其一子”,并钦命赦建祠堂、为其树牌坊于乡里。明清时代马家名人辈出,马从聘长子马士昌,为大宁知县;孙子马国璯,官至镇抚;马士廉,为琅琊口守口,三人均死于“戊寅邑难”。马士禄,登州府右营游击;马国臧,锦衣卫都指挥使,两人均战死。马从聘曾孙马曾鲁为乾隆二十七年进士,官至贵州思南知府;马二偗为嘉庆贡生,浙江新城巡检;马晋如,道光进士,户部员外郞。

马国琳,马从聘的孙子。父亲马士望,是马从聘的第五个儿子,秀才,早年因病去世,国琳是遗腹子。他自幼聪明勇敢,敢作敢当。崇祯甲申年(1644),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在各地建立政权。他们任命的县令郭廉拿着任命书来到灵寿,勒令乡民捐助军饷,态度强横。马国琳率领士民愤起抗击,因势力悬殊失败被俘。在闯王的防御使面前,他挺身自认,把一切责任担在自己身上,保全了全县百姓。郭廉把他关进大牢准备处死。不久,清军入关执政,马国琳被放了出来,免于一死。
配图中第二张照片为明清时期灵寿傅家的牌楼,傅家女人曾嫁马家男儿为妻。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现此牌楼依然矗立于灵寿县城,并被当做文物保护,同期修建的马家牌楼不幸被毁于文革时期!
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青州府诸城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宰相刘墉的父亲。
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去世,时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