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黑龙江,全国乙卷!考题难,网上叫声一片,但是昨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这题太容易了,还说什么难度就相当于他们课后习题,我就问了一下他们哪个省的,原来是河南的。我就想了,南北智商差异不会如此之大吧?我就想了一下为什么呢,后来恍然大悟:
这次全国乙卷是原来全国1卷和2卷合并的,难度提升了。这次用乙卷的一共十二个省份,其中八个省份是原先二卷的地区,而有四个省份是原来一卷的地区,河南就是其中之一。
你说你们原来一卷的省份,平时练习就是按着一卷难度练的,考的乙卷实际难度其实是有所下降的,有什么显摆的?
而我们原来考二卷这八个省,平时练习,刷题都是按着二卷难度准备的。特别是这次考试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用的乙卷是一二合并的产物,难度陡然提升,题型新颖,学生准备不足,当然发挥不好。
不过我也想对这八个省的学子和家长们说,别上火,题难大家都难,别看分,重要的是位次。
我也想对哪位河南的仁兄说,虽然你们很藐视这题的难度,分可能比我们高不少,但是也许我们560就能上211,你们行吗?
2023年高考,还有最后130天,19个小时,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高考,是我们高考押题的第18年,想要考出优异的成绩,机遇和选择,有时候大于你的努力和勤奋,前段时间,黑龙江的一位家长联系我说,孩子今年高三了,想冲刺一下哈尔滨工大,想让孩子做一下我们的高考押题卷,他们家的孩子,中考的时候,我们认识的,做了押题卷后,顺利的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高中这3年,年年都做我们出的期中、期末卷,孩子成绩还不错。
老师把2023年的高考模拟卷发给同学们,这些考题,都是易错、易马虎的考题,针对地方的押题卷,作品里不展示的,大家趁着寒假有时间,好好做一下。
随着森林林龄的增加,森林生态碳汇量逐渐降低。从生态碳汇的角度看,黑龙江省大量原始林的碳汇强度并不高。如何合理开发和管理好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使得其发挥最大的碳汇价值,是黑龙江省面临的考题。不同的碳汇金融政策和生态保护政策对黑龙江省的碳业绩、碳行动、碳收益可谓影响巨大。#深圳头条# #发现深圳美好# #世界国潮风# #天空打卡计划#
小傅说生态深圳视创天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头条#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生态碳汇大省,大量的生态碳汇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更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不管是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进入自愿碳减排市场进行交易,还是通过 “碳普惠”、“碳票”、“碳汇司法补偿”等方法实现碳汇价值,生态碳汇都可能成为黑龙江省未来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今日头条创作空间 @今日头条 @深圳新闻网 @深圳晚报 @头条深圳 @卖碳网
怎样才能有尊严地度过老年后凄风苦雨的生活
以前看到年长的老人,我都会心生羡慕,觉得能够走过人生风风雨雨、躲过世事无常、平安步入老年的长者是幸运的、睿智的。
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想法却来了个180度大改变,每当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在街头慢慢挪步,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小区垃圾桶旁边翻找垃圾,我心里就会感叹一声:人老了真无助可怜,老来难啊。近些年又在网络经常看到老人被虐待的事件,有在养老院挨打的,有在家被保姆伤害的,甚至前几天还看到黑龙江公务员殴打老母亲的视频,对有养育之恩的母亲下手如此狠辣,让人不寒而栗,心里就更加觉得人老了太可怜了,对老年生活充满恐惧。
仔细想想,有时候会很茫然,不知道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一辈子都在为生存、为家庭、为儿女拼命工作,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忙忙碌碌,可是,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啊。年龄大了,才突然发现,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就老了。
有人说,人努力打拼,追求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就是为了有尊严的活着,可到了老年,身体像个多拉快跑严重超载后被淘汰的破车,哪儿哪儿都有了问题,年轻时努力在身上贴的名利成功等各种标签碎了一地,到哪儿去找所谓的尊严呢。
现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摆在每一个老人面前的考题就是,如何养老,怎样才能有尊严地度过凄风苦雨的老年生活。
我的父母都80多岁了,我们兄妹三人,可以说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够确保父母居家养老,安度晚年,不受他人折辱欺凌,但我们都只有一个独子,我们以后的养老不敢想象。
等自己不能自理了,居家养老不大现实,养老院好的太贵,差的会挨打,抱团养老经过其他人实践不欢而散,社区养老还不完善。除了半辈子微薄积蓄的保障,现在每一天保持乐观心态和健康生活习惯,以用来对抗老之将至的生活外,我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怎样才能有尊严地活着,体面地老去,还真是一道难题。
我的高考往事
今天是六月九日星期三,黑龙江大庆气温28/19,昨晚阵雨。今天是高考最后一天,祝愿孩子金榜题名。
谈起高考触景生情,回忆起六零后这一代人,当年经历的高考,和今天的孩子相比,心情难也平静。
我生长在东北黑龙江乡下,1961年生人,高中是在所在乡的中学念书,当时农村生产队还存在,放假时还要去生产队帮忙春耕,学会了种地和秋收。我家子女多,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参加生产队劳动。乡下那时多是原始手工的家务活,父亲总会指支使我干些家务活,但妈妈还是心疼我,不让我干活,让我集中精力复习,偶尔还要偷偷给我煮点鸡蛋吃。当时家里七口人,两间土房,晚上复习就在小饭桌上,一家人嘈杂声很大,我就起早或者白天去附近小树林背题,小树林成了我的学习大课堂,呼吸着新鲜的自然空气,一遍遍默记政治历史地理。当时弄点复习资料太难了,大多是手抄或者油印的,也从上届考生手里要来,有谁从城里弄回资料大家争先恐后抄录。我是1980年夏季参加的高考,当时我们那批考生,要两次高考,先参加一次初试,考三科,满分三百分,我打了265分,还是很高的,这一轮要刷掉一大批考生,只录取了大约百分之十进入第二轮参加复试。记得好像是七月七日高考,天气很热,考试前一天,妈妈塞给我十五块钱,起早和同村几个同学走着去乡里坐公共汽车,五公里的路,走的急一身汗,因为就赶一趟车,每天就一趟。到县城后就住在县里招待所,因为没钱大家就住在八角一天便宜的十人大房间,一到晚上,同学都在临阵磨枪,凌晨一点还在复习,加上天热和紧张,几乎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考试恍恍惚惚,明明觉得考题不难,就是平时简单复习过的内容,就是想不起来答案,索性靠理解答案胡乱填上。这二天晚上,为了能入睡,去附近小卖部买一瓶红葡萄酒,记得花六角钱,回来不到八点就一口气喝肚里(之前滴酒不沾,也是拼了),迷迷糊糊一夜似睡非睡,政治试题发挥比前一天的稍好一点,记得打了85分。第三天考地理历史,还是没睡好,考的一塌糊涂很窝心,平时的话,这题目能打八九十分,可惜当时只考六七十分。考试回来,一帮人搭乡里解放大卡车挤在车厢里,在离家最近的河套下车,顺着河的小路,一个人又害怕,急匆匆跑了七公里,到家一头扎在炕上,足足睡了三天。那一年自己没发挥好,只考了310分,当师范专科学校通知书送到家时,自己一点也兴奋不起来,不甘心真想来年复习再考一次,妈妈却说:孩子,吃供应粮了,不用种地了,我看挺好的,念吧。自己转念一想,家里子女多经济条件不好,乡下师资水平有限,也就放弃了,就这样进入师专念书…
至今回想起当年的高考都耿耿于怀,有些不甘心。但还是要感谢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政策,感谢那年的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东北那嘎的。77年高考我的参加了,我76年上山下乡,77年高考当时就考了三科数学,语文,政治。考题非常简单。而且考场非常松,考试中可以上厕所,我记得在黑龙江海林县长汀镇中学的考场参加的考试。我考的是枝工学校,一开始三科达到180分录取,牡丹江市有电力,建安,纺织,林业枝工学校招生,真不好意思说我当时考了不到一百分。好像是97分,结果给我分配到建安枝工学校,建安技工学校主要是学盖房子。我不想去,没有去报到,我想去电力枝校,没录取后,又回乡务农。79年大批知青返城,返回到牡丹江接父亲的班。在铁路干了一辈子一晃60多了,现已退休了。
网友:以后的高考能全国一张卷吗?
自23日起全国多省份陆续公布了2022高考分数线……
重庆昨日公布的分数线为:历史类415,物理类411,
成绩查分也即时开启,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友:愿世间之所有虔诚付出不负所托
愿天下之所有赶路行者得偿所愿
从全国目前公布了分数线的省份来看:新疆,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江苏,广东,天津,广西,陕西,湖南,安徽,黑龙江,辽宁,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宁夏,云南,江西…,
重庆的录取分数线还是属于低分段,毕竟今年的数学考题确实是太难呀,
网友:以后的高考能全国一张卷吗?
朋友们,你觉得呢?
#重庆头条##2022高考季#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秦女士,前段时间给我们的张老师发信息说,孩子这次历史考试,考到了他们学校年级第一,秦女士的孩子刚升入七年级的时候,上课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他们老师提问她,没有答上来,下课后,老师找他谈话了,给他说,历史不好好上课的话,到时候考试,会把总分成绩拉下去,从那之后,转变很大,做了很多的题,就是历史材料分析有些差,看到我们发的有历史材料分析,拿了他们那里的期中考试秘卷,考试扣了3分。
今天老师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易错的典型考题发布出来,全是这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里,必出、必考的原题,做完,绝对比期中考试多考30分以上。
#沈阳增1例本土无症状 来自北京#北京感染者在扩散!继山东、山西等地之后,辽宁沈阳也发现自京来(返)沈人员有一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为无症状感染者。至此,北京疫情9天报告本土病例43例,并已关联为河北雄安,山东厦门,山东聊城,山西大同,加上沈阳共4省5地7例,且大部分与冷链有关。
这一方面说明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株的凶猛和无孔不入外,也说明了防疫任务的复杂多变。春节在即,北京是外地人员聚集地,也是春运返乡人口客流重地,据统计,每天北京都向外输出人口,其中河北占近一半,涉及山东、河南、山西、安徽、辽宁、内蒙、江苏、黑龙江、四川等省份。如何平衡返乡与防疫,特别是周边省份,既要严防死守,又不能“一刀切”“层层加码”,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考题。
为自己考虑,为家人着想,响应政府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离京,用自己的行动求得一方平安应该是理智的选择。#头条热榜##31省份新增18例本土确诊 涉8省市##北京昨增本土“6+2”##河北增本土确诊3例 系北京返乡人员##从北京出来的人都去哪了##北京冷库外溢山西病例系孕晚期女子#
今年全国卷二和全国卷三地区的理科理科复读生真的是考了个寂寞,大部分理科复读生分数大概率比去年还要低很多,复读不容易,复读需要慎重。全国卷三地区去年很多学生是因为第一题数列题不会数学归纳法icon,导致这题丢分严重,还有就是立体几何大题,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证明点在平面内。今年大部分考生仍然是卡在立体几何大题上,而且比去年还惨,最起码去年第二问还可以得分,今年很多考生这题只能得零分。然后今年压轴题第二问非常难,大部分学生都做不了。而去年的压轴题第二问很多学生是可以做的,20题得满分也不难,21题第二问即使得不了满分,得一点分数也不难。而今年的20,21第二问,基本上拿不了分再来看选考题,极坐标和参数方程icon第二问也不简单,比去年难不少。当然选绝对值不等式的有福了,今年这题比较简单。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学的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因为绝对值不等式已经连续两年没考了。
全国卷二的理科生更惨,和河南考生考同一张试卷,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青海,甘肃,黑龙江,内蒙古,陕西这些原来考全国卷二的省份,原来的难度没这么高,而且考前也不知道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会合并。选择题最后五个题难度都不小,复读生本来压力就大,连续5个选择难题下来,很有可能心态都崩溃了。而且更难的还在解答题第19题数列题,已知一个前n项和和前n项积的等式,考前很少有学生接触过,很多学生找不到突破口,只能空着,作为复读生此时此刻心态要还不崩溃还真是不容易。
你以为这就完了,本想着在后面两题拿点分,谁知后面两题的第二问更难。好在选考题仍然考的是全国卷二常考的绝对值不等式,也算让学生缓一下情绪,平复一下心情。
理综就更不要说了,理科复读生选择复读大部分都是理综成绩不理想,大部分理综都是一百五六,今年理综更难。特别是理综提分本身就比较难,物理自不必说了,化学知识点多,记住都很难,更不要说融会贯通了,而目前的高考,不融会贯通作用有限。所以化学提分不比物理难。生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提分,然而今年生物比较难,生物也指望不上。#教育# #复读# #2021 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