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记--从村官到教师,最想表达的是感谢党的政策好
2007年我毕业于四川的一所师范院校。07年9月是国家首次招考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国家是为振兴乡村,也为毕业生有更多的求职选择。我就是这样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考聘村官是很偶然的机会, 我小学的同学,她也回到了乡镇。她知道这个考试,为了让我陪她,所以她帮我也报了个名,她报的社区招聘一名主任助理,给我报的村上招两名村主任助理,这样我们不冲突,不竞争。考村官,我不知道考什么,招考公告不知道去哪里看,我同学讲只考行测,当时也不懂行测是什么,题型啥都不知道。她就说了一句,全是选择题,言外之意是可以连蒙带猜的,我秒懂之后,也没有买书,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卷,心想也肯定考不上,就纯粹陪她考呗。
很快就到了考试时间,我陪着她一起去了考场,一看试卷,傻眼了!100道选择题!提笔赶紧写,一半多的题不会,就语言题稍微熟悉点,时间还不够,后面十几题,计算量大得让人窒息,放弃思考,观察答案后,直接选答案。两周后,成绩出来了,由于报的人少,我62分,她60,都进入面试,有的乡镇考40多分也考进了村官。我面试九十分,顺利成为一名村主任助理。考上村主任助理,具体干些什么不知道,只听主任吩咐,村主任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人谦虚,和善,对我的无知没有丝毫的鄙视,反感,反而常问我一些知识。他很忙的时候才会安排我去镇里开会,填各种表格,宣传丧葬政策,宣传“家电下乡政策”,为村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调节矛盾是最常做的事,半年后,我们都调进了镇政府,又继续干零零碎碎的事。第二年镇上一共来了四名大学生村官。当时心想,唉,找不到工作的还真不止我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七个身份相同的人,真有知音的感觉,工作之余,聊天聚餐,好不快活。我干了两年的村主任助,村官这个身份我一直觉得挺尬的,愉快的玩耍之后,开始思考未来,还是考教师吧,不然四年师范白读了。09年8月考上了农村教师。当时自嘲要走的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16年考调进城了。
七个村官,后来都进入了体制内,有两位通过村官加分政策考上公务员,现在已经是某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身份都带“长”字的了,我同学与我同年考上了乡镇警察,入职派出所,后来调入县公安局。由于政策调整,其余的都过渡为事业编制留在了镇政府。当年,同是村官,自己的选择不同,如今人生命运完全不同。同为村官的那几个同事,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学会了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可能是职场需要吧,为了生存;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摸不到但存在的生态系统,捕食、竞争、互助、合作共生关系错综复杂。我现在仍是一线教师,身份没有其他村官光鲜,手中没有任何权力,但很珍惜国家接纳了我,给了我这份体面。所以我老老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喜爱,有职业幸福感,精神上很富足。感谢党的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