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程序员:
为什么现在HR看不起断档6个月的面试者,
难道他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行情吗?
1、一方面是闲着的人确实太多,一方面是上面要求高,他也就是个打工的。再有,在职的知道难,但没有真情实感并不知道这么难,他们不会和求职者共情的,他们有心理优势
2、也不是看不起,其实就是简单的简历过滤而已。你见过随机把一半简历丢进垃圾桶的么?里面肯定有很优秀的人,但这些人就纯粹的运气不好,不适合来这家公司。
3、因为他们六个月以内的断档者都挑不过来呗。淡定,现在人多岗少就这德行,市场岗位少,求职的一直没回复。等有回复,hr就质问为什么这么久都不上班,变成求职的人又一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人太多了
对此,你怎么看?
#职场治愈时刻##杭州头条#
大妈在前两天那篇“半职业媒婆很忙”的博里面写,县城最近有大量条件看起来很不错的年轻人,不管考研考编反正就是不工作。我当时还说了,这大概是因为县城确实也没什么编制外的好工作,我想的是,如果是一二线城市,估计就好很多。结果有个上海的粉丝不服气了,跟我聊了半天,大概意思就是,我说的这种现象上海不仅有,而且就在他身边,而且比这种“全员试探”牛逼多了,人家是直接躬身入局,只不过入局之后...
他爸爸的一个同事,是个大学文科老师,虽然也没混上大佬或者行政职务,但是好在入行早资历深人脉广,内行眼里他一般般,外行眼里多少有个title。所以他还会接一些其他的活,比如讲课撰稿甚至给影视剧做顾问之类的。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多了不说,两三万是有的。老婆是本地人,已经退休了,之前是后勤部门的。退休金少说也有个几千。房子有老婆家在乡下的一套,自己学校附近的一套,不知道产权怎么算,总之是个老破小。
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家那本经就是他儿子,上海户口,差点沦落到大专。老两口不甘心,花钱送去外国读了个硕士,结果儿子外语本来就一塌糊涂,去了之后玩了一圈,就是没去上课,没毕业就跑回来了,说啥也不去了。
他没办法,就让儿子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想着第一学历实在太难看,怎么也要读个研究生,以好找个体面工作。自己都给他看好了导师,到时候朝中有人不怕毕不了业。结果不难想象,全职考研两年,分数差老远了,别说找关系毕业了,门都没进去。
于是他让儿子出去找工作。这个学历和断档好几年的简历,自然也找不来什么像样的工作,最后还是托老头的面子找了个大单位的综合部门工作。结果他一进去就和一群VIP称兄道弟,VIP玩他也玩,玩的比人家更凶,经常有业务部门投诉说他上班时间不在岗找不到人。最后公司一顿整风,VIP没事,最多被训斥训斥,他就没那么好命,直接开除。
经此一役,他痛定思痛,觉得还是编制好,这事如果放在编制单位,岂不是就没事了?于是又全职开始考编...这会老头已经觉得没救了,这个大号练废了,就催他赶紧结婚生子,女孩子什么样家境都行,只要能给生娃就行,趁自己还干的动争取把孙子带出来。为了让他在婚姻市场竞争力强一点,老头拿出全部积蓄买了个房子,当然也不是啥好房子,比老破小好那么一点点的小房子。
他这个情况,媒人介绍都不好介绍,谁家找姑爷也不能找这样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他还真找到一个小姑娘,外地人家境一般,也是海外肄业的,最妙的是也没有正经工作,号称自由职业,但是也就是比失业好听一点点的说法罢了。日常就是合租房精致穷名媛那一套,但是打卡打到快三十,发现可能找不到上市公司大佬了,一看这个男生,好歹本地人,三套房,看起来父母现金流好,生活水平想来也不错,就嫁了。
俩人结婚的彩礼婚礼装修买车...,那是绝对不可能从简的,基本上彻底把老头掏空了。小两口刚搬进新房后发现,怀孕了。
怀孕了就要找医院建档生娃,女方昔日小姐妹各种出主意,这个说私立好,那个说公立国际部水平高,当然月子中心什么的也不能落下。女人嘛,就这一次!要对自己好一点!不给你花钱的男人就是不爱你!
这个论点可能没毛病,唯一的问题是:男人真的没钱,或者说他本人没钱,要花钱还得去跟老爹要。老爹本来要抱孙子了,满心欢喜,出打算个几万块钱,也是长辈一番心意。没想到,儿媳妇狮子大开口,要求十二万国际部生娃+二十万月子中心及后续花费...
现在就是父母+小两口六个人每天在家混战...最终结果估计还是老头妥协,借钱填坑,自己再出去找活赚钱养活儿子儿媳孙子,不到闭眼都不能退休...
拿了拆迁款,兜里揣着大把的钱,还能好好工作吗?我犹豫着小李这种情况,能不能录用,会不会稍有不顺就拍屁股走人了。可被经理“教育”完之后,我瞬间觉得自己觉悟太低,见识太短。
今天,我面试了95后小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从简历上看,有半年的断档期。面试时,我提出了我的疑问。小李直言不讳地说,那半年,他在跟家里人忙活老家几处房子拆迁的事情,现在都消停了。
我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拆迁户,还好几处。明摆着是有钱人啊。那还来应聘这种业务部门的基础岗位,逗着玩儿呢吧?虽然我没有明说,但小李还是看出来我的疑惑,解释说道:
“虽然家里拿了一笔拆迁款,可我觉得这跟我上班不冲突。上班挣钱是一个目的,可有了钱也不能总待着吧?那样的话,我之前学的东西不都白学了吗?我还年轻,总不至于当个废人吧。而且,我觉得自己也不是创业的料,有一份踏实工作干着就挺好。”
这么听下来,我觉得小伙子倒还挺实在的。可终归还是有点儿犹豫。于是,拿着简历去找经理商量。
经理看完简历,听完我的犹豫,又听完小李的回答,立马决定可以聘用小李。经理的理由是:
1. 招聘主要看应聘者个人能力,以及岗位契合度。小李的专业和上一家工作经验都对岗位有帮助,那么目前看就是首选人才。#职场达人炼成记#
2. 家里不缺钱,有底气,也意味着不会在工资收入上斤斤计较,这对公司也有利。
3. 小李愿意在面试时和盘托出家里情况,也坦诚自己的想法,说明有自己独立思考,没有依附心。也不是心机重的人。同事关系也应该好相处。
最后,经理说“咱们不嫌贫,但也不仇富。不能总用固化思维看待事物。咱大多数人都苦哈哈地为了工资打拼,就武断地认为有钱人根本没必要工作,或者就一定不会好好工作?”
“再者说了,一线城市拆迁分的钱不少,二三线城市也没你想象那么多。不工作吃老本,指不定能撑几年呢。”
听完经理的话,我不禁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啊!#职场#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种,明明很有钱却还跟我们一起给人打工的同事?不差钱还上班,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关注@车姐的职场咖啡 每日分享,持续更新。
此刻,跑步带来的快乐,也抵消不了求职简历投出去后石沉大海的苦涩。
也许是我写的个人介绍太过真实了,把自己失败负债经历写进去,HR们看见了可能直接就否了吧,也许是全职几年在家断档,年龄偏大,没有了竞争优势吧。或许,是HR们都等着放假,无心看我简历吧。
我原本以为凭自己的条件,找个五六千以上的工作信手拈来,只不过是想不想干的问题,没想到,曾经的王者,如今竟有一丝落寞。投出去六十多份简历,竟还没有收到一个面试通知[嘘]。
这是在考验我吗?逼我继续全职在家继续干几十年?原本觉得找到工作,再综合权衡,考虑去不去的问题。此刻,有些许无奈。[祈祷]
奉劝有工作的交易者们,好好珍惜工作机会,别走全职交易之路。我可不是在演戏,我是在用我人生走过的坑在向你警醒。[玫瑰]
大家好,我是老王。今天到了工作点,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到月底我们这儿要进行调整,原班人马可能要解散,看来我又要失业了。
其实我对失业真的无所谓,如果想继续干保安的话,随时都有工作,但我现在比较纠结,要不要在智联和boss上投简历?内心还是想做销售,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下,但现在因为疫情原因,感觉很多企业效益不好,都在努力的生存,万一换了工作,出现资金链断档就比较难办了。我现在每个月交房租都要2000元,加上还信用卡和基础生活,至少也要有6000,前两个月有点大手大脚,也没给自己存什么钱,应该这两天有钱到账,不行,把信用卡先停一下,反正也是黑户了,现在只进不出,看下一步的工作动态再说。
考虑多了,头都是大的,反正快十一了,先在家好好休息两天,养养精神,不管前方的路如何?自己的精气神一定要保持到最佳状态。
辞职1年在家,天天围着孩子转;又因为疫情反复,哪儿也没去。昨天第一次单独出门见朋友,一下就傻眼了!
从决定开始找工作,就知道难度不小。
首先,自己年龄40没优势,许多招聘上都写着35岁以下;
其次,工作有断档,中间休息了1年对职场人来说,非常不利;
再次,原来所在的行业,被疫情冲击最大,能坚持住的企业,就业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即使有这些不利条件,既然决定找工作,还是要看自己身上的优势。
之前工作还算靠谱,积累的经验和遇突发情况的稳定心态,可能也是曾经职场锻炼出的基本功,不会因为辞职1年而断档。
所以在网上投简历之前,先联系了之前的同事和合作过的朋友,至少他们比较了解我。
即使他们暂时没有机会,但至少我打了招呼,万一有适合的,也会想到我。我不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
昨天也约了两个朋友见面聊,要坐地铁过去。
换乘时,整个换乘站都是广告:猎聘、智联招聘、BOSS直聘、51job……
大大小小的广告,布满换乘站的墙上、柱子上……颜色一个比一个绚丽,把人看得只发懵。
看来求职需求真是大,就业压力远比我想象中大。
内心默默地说,加油吧,中年人[我想静静]
#人到中年# #不平凡的求职季# #宝妈赚钱#
悲剧了,第一胎是男孩的又生了一个男孩。朋友38岁老码农,裁员在家半年多。本以为不用上班了,哪知生的二胎是个男孩,真是不工作还敢生二胎,本来准备留给老大上海一套房,自己住一套,现在需要2个人分了,自己老了没房子住,为了一碗水端平,年前又把简历翻出来,平生第一次注册了招聘网站,还被猎头笑话了简历太老旧。一开始还是挺担心,无人问津,毕竟年纪大,且还断档了。现在逐渐有点状态了,希望他好运。
那些年你转行都经历了什么
网友:
19年5月,我从帝都某985高校科研助理岗裸辞,转行做自由译者,当时28岁。我并不为自己的决定后悔。
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干了将近3年,说实话,过得并不愉快。每天朝九晚五,兢兢业业地工作,月底拿着微薄的收入,让人看不到前途。正所谓“钱少活多离家远”,于是,我决定不干了。
当时确实没想好接下来要干嘛,反正是去意已决。部门领导找我谈话,问我找好下家没有,我回答没有。“你要是中间断档,接下来再找工作就不好解释了”,“你的社保都得自己交”。可这些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我不想再进入另一个单位了。
那么,做个自由职业者吧。做什么呢,做翻译!因为自己文科出身,英语底子还不错,也许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更适合我!
可国内翻译市场这么廉价,做自由译者能养活自己吗?也许不能吧,那就开拓国外市场!
转行做翻译,毕竟还是要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于是,五月份辞职后,我决定用心准备六月中旬的CATTI二笔考试。2018年11月,我在几乎裸考的情况下通过了三笔,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水平离做翻译还差了一大截。没有二笔证书,国内翻译公司可能连简历都不看,这次考试不容有失!
备考期间,除了偶尔在Upwork上接到低价单子外,其余时间都在备考。经济压力扑面而来:自己缴社保、房租,还有生活开销。
二笔考试发挥失常,原因是自己没有戴手表,导致回头看考场挂钟时看错时间(实务改成了下午一点半开考),做完第一篇英汉后,以为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只好胡乱写一通,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走出考场,心情有些失落。心想:可能要二战了!
考完试,总要开始找活儿干了,但是并没有那么容易,国内翻译机构有通过试译的,但是价格很低,也就是千字130左右,而且稿量不稳定。有的通过试译后,签了合同,可是根本就再也没联系,成了备胎。
可以说,最初的三个月是极其惨淡的,一方面要应对生活压力,一方面还要以低姿态跟翻译机构谈合作。那段时间,我常常熬夜,盯着电脑屏幕,盼望着机会的到来。
还好,我没有等太久。
8月份,好事连连。
我在Upwork上找到了一个长期客户,时薪18美元,每星期工作20小时。同时,伦敦的一个客户也给我发来稿件,我还跟国内两家出版社签订合同,翻译书籍。就连CATTI二笔也通过了。要知道,这次二笔通过率可只有8.35%。
从此,我的自由职业生涯开始稳步向前发展,我推掉了国内翻译公司的活儿,后来也推掉了伦敦的那个客户,没日没夜地宅在家里干活儿,月薪从2000刀升到3000,4000刀。
今年,受疫情影响,业绩有起伏,特别是,我的那个长期项目也在2月份停止了。但再低,月薪都没有低过一万。
在家待了三个多月,5月份北京的房租要到期,于是,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北京搬到长沙。
理由如下:自己是湖南人,住长沙离家近;我更适应长沙的饮食习惯,毕竟我是无辣不欢的;长沙是座宜居城市,幸福指数高;我在长沙读书生活过,有交际圈。
4月底,我在长沙租好房,就去北京搬家。我住在母校中南大学门口,吃喝住行都很方便,而且这里地盘大,在校园里跑步很方便。
5月份,我一个人去成都、昆明、大理、丽江玩了半个多月,算是散心了。有人羡慕我:一个人想走就走的旅行,太赞了!
当然,自由职业者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因为跟客户有时差,我常常要熬夜,几乎没有在12点前睡过,活脱脱成了一个夜猫子。
有人问我:你这个工作哪里都可以做,为何不在家乡做呢?
在我的家乡湘西,当然可以做,但是,那样的话,我就没有了生活。而且,工作起来也不顺手。
举个例子,我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在县城找维修,可师傅却找不出原因,说要寄到长沙去修,我不得不重新花钱买了台台式机。结果到长沙,只花了50块钱重装个系统就解决了!
我的生活轨迹是从乡村到县城到省城再到帝都,一步步走出来的,跟我多数同学一样,走出来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恐怕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状。
步入而立之年,学会对自己做出的每个决定负责,现在看来,去年辞职转行,这是个明智的决定。工作虽辛苦,可我毕竟乐在其中啊!
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在工作、学习、生活、跑步中寻找平衡。
#职场故事# #职场达人说# #就聘乐# 大学生职场第一站
前几天,我和Y先生说,我想离职。
Y先生说:先不急,你把简历做好,然后去面试几家公司,把下家找好了再申请离职。
可是我提离职是因为想休息一段时间,一份工作做完就马不停蹄地去忙下一份工作,这样的节奏太窒息了。
Y先生不以为然,表示这有什么可窒息的,大家不都是每天朝九晚六的吗,正常的上班节奏啊。
我的计划是现在辞职,休息一段时间,正好赶上过年回家。来了之后是求职的金三银四,那时候找工作的话也应该很好找。
Y先生说我太理想主义了,总是盲目的自信。很多HR看到简历上的空窗期之后会问我干嘛了,这样会很减分,甚至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薪资或者是录用结果。
我提出上次辞职之后我也断档了小半年,后来也顺利面试到了现在的公司的经历,来说明这两种没有什么实际联系。
Y先生进一步地提醒我,说上一份工作是两年前,现在我的年龄又大了些,大龄单身女性本来就不太好找工作。
我无法反驳也不想回答,因为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你对人生有哪些感悟# #你每天的动力是什么#
F-1留学生赴美签证迎高峰季,有过拒签经历、遭遇行政审查...那些官方从不公开讨论的审理迷思
最近正值美国高校学生毕业举行毕业典礼的日子,也是新一届留学生正在美国境外申请F-1签证的高峰时段。这两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考虑到美国驻华使领馆的签证预约开放程度、以及机票的不确定性,很多新留学生都在考虑将签证时间尽量提前。F-1签证申请有一个120天规定,即新生的F-1签证签发日期不会早于学校开学日期的120天,大家需要在预约签证时算好时间。
关于申请情况下F-1会有更高的批准率、拒批率,美国官方从来没有指派签证官出面公开解释过,所以大家只能从往年的经历做出推测,这里有几个热门推测大表姐和大家澄清一下:
❌ 前往美国就读STEM专业会有更高的F-1签证批准率
这个还真不一定,F-1签证的发放前提并非基于学位水平或专业,无论你是读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无论你是STEM项下的高精尖专业还是社科人文,这些因素不会成为影响你签证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上面也提到了川普政府搞出的事情,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讲STEM专业申请F-1时可能还会遇到比非STEM专业更多的变数。
❌ 如果自己履历上出现断档,可能会影响F-1签证申请结果
如果过往经历中出现一两年断档的情况,不用担心,gap year在美国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所以签证官不会因此拒批签证。
❌ 有过拒签记录就很难再成功申请签证了
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有过一次拒签经历后再次申请是否能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具体情况,取决于到底上一次拒签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次申请时上次被拒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还是可以顺利拿到签证的。但是如果是上文提到的川普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搞事情原因,那成功申请到签证的挑战性的确很大。
如果不幸你就是一直约不到面谈机会,还可以使用大使馆提供的加急面谈服务,不过这种服务针对F-1签证只有开学时间仅剩60天内的申请人才能使用,即距离I-20上标注的学习起始时间已经不足60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特殊申请,只有在大使馆批准了加急面谈的请求之后,才能进一步安排后续事宜。
除了约不到面谈机会、签证被拒之外,最糟心的情况莫过于收到221(g)行政审查通知。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任何申请都有可能会遭遇行政审查,行政审查到底要查多久一般也没有标准答案,申请人能做的仅是收集齐大使馆要求提供的材料尽快上交,祈祷早日能给个申请结果。#美国留学那些事# #留学美国[话题]# #美国签证# #美国留学生签证# #美国签证办理# #美国签证重要提示# #美国签证拒签#